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赤岸,松阴溪畔历风云

赤岸,松阴溪畔历风云

来源: 作者: 黄春爱 编辑: 李慧马 2016-06-30

  松阳新闻网讯 松阴溪两侧,在水流冲出的肥沃土地上,不同密度地散落着许多村落,这些村落接受着临水带来的便利,也要承受着溪水喜怒无常所带来的灾难。所以,这些村落的停留有它必然又有无奈的选择。

  元初,一个叫吴澍的男子自庆元县松源迁居松阳县横山村,不久又迁至赤岸村,横山村在松阴溪南端,赤岸村在松阴溪北端。早在宋熙宁元年(1068)一支吴氏已经自云和贵溪在横山落户了,并且日齿繁衍,新来的吴氏或许出于多方考虑,所以沿着松阴溪溯源至赤寿界,转迁至赤岸村,如今已经有700余年的光景。

  赤岸村的生长过程或许与吴氏的到来有关,或许无关。临溪而长的赤岸村,既是安家的乐土,也有莫大缺点,光绪、宣统及民国初年,在这三十年间溪水冲没村前一带的田园庐舍无数,不难想象,这一片肥沃之地,在元朝之前也曾有过一次次致命水患,冲毁过原先的村落,随着沙土复长,又成村落。直到吴氏的入住及其顽强的繁衍能力使得村庄日益壮大,同时又因交通的便利,孟氏、周氏等等姓氏在不同时代停歇在这个村子里,也使村庄得到不同程度的壮大。到了现代,又有一支以章姓为主的人从新安江边以库区移民的身份来到此地,现在,赤岸村已经按主要姓氏的聚集分为赤四村、赤三村和章家村,赤四村以周氏为主,赤三村以吴姓为主,章家村顾名思议以章姓为主。

  赤岸村传统建筑最光辉的岁月应该在太平军光顾之前:有吴祠、三睦社、孤魂祠、周祠、延庆禅院、福庆寺诸神庙,星罗密布,抑若先人有意筑构点缀而成景焉。斯地也,中通街道,内辟田园,前临大溪,后倚旷野,日间帆影挂空,夜静滩声送耳,男女种作以同忙,商贾往来而不绝。春夏则绿杨舒日,翠竹摇风;秋冬则黄稻成云,青松傲雪……留在吴氏族谱中的一段文字已经将彼时的光景一一道出。

  当时的民俗活动亦是热闹非凡,财力雄厚的村子更是如此,从各个公共空间的排场可略见一斑。吴氏宗祠中有舞台一座,金碧辉煌,每年端午期间在此演戏六夜,立冬以后演戏九夜。元宵节前后,三睦社内则张灯结彩,供设很是完备,从神座直至阶沿,山珍海味交错,鲜爉猪首、猪腿,鹅鸭鸡鱼及生禽等,异常丰盛,两边全猪、全羊,祀典之隆难以言喻。当年置办一个板龙,也是颇费巨资的,精制鸟兽虫鱼各种彩灯不是巧匠不能胜任,更不能博取当下人的眼球。民国初年的一个元宵节,外乡龙灯来村中参神者,多至十二三处,有板龙、布龙、狮子、鳌鱼灯、马灯、船灯、花鼓等,舞者、唱者、观望者,满街塞巷,笙歌彻夜,一派太平景象。

  赤岸村有一旧习,不知始自何年,也不知其他地方是否也有,每年元宵之夜,全村儿童不分贫富,各手持彩灯一柄,或鱼或鸟、或兽或花果,统称为“鲤鱼灯”,黄昏时候,齐集延庆禅院,起灯寺董各给火烧饼四个,先祠庙而后商店以及富有之家,社公、吴祠会各给五枚时下通用的铜板,其余则给一二枚。清末时,全村有儿童一二百人,民国后多至四五百人。可见当时村中人口之众。

  一个村庄的兴衰往往也与国家的兴衰有所关联,尤其是一个身处交通要道上的村庄。令赤岸村容发生重大改变的就是太平军的侵扰。在周家鹏的记忆中,那是家破人亡。咸丰八年(1858)春,太平军从衢州到遂昌路经松阳,沿途骚扰当地的村庄,县令张士超,邀其父亲周廷珪,叔父周延琜,带着数百名精干村民,在界首防堵。廿三日早晨,因寡不敌众,其父亲与张县令都殉难。太平军窜至赤岸村首,周氏兄弟从后门脱逃,众家属也躲至筲箕冈山躲避。经过洗劫,家中银洋失一千元,铜钱失数百千文,其余器皿衣服皆被搬掳一光。后来,周家鹏一家转迁至相对偏僻之所以使后代不再经历这种兵燹。太平军的入境,也使村中祠宇被毁。尔时,吴氏子孙经过祠门,见瓦砾之墟场,无不恻然神伤。当时田地荒芜,糊口都属艰难,到了同治丙寅年(1866),吴氏族人元气渐复,祠中也有些余资,再经多方设法,于同治丁卯(1867)八月十三开始建设,于十月十四落成。

  抗日战争期间,村庄也承受着国家的艰难,1939年,难童保育院女院长戚铮音由云和迁至赤岸村及古市的正念寺,将村中吴氏祠堂及周氏祠堂舞台拆毁改为难童收容所。三睦社右墙开数大窗为教室,孤魂祠为厨房,福庆寺为医院。从那年开始,社公内的祭祀开始简化,元宵当日仅在早晨备猪首、全鹅一副,祭至夜间而止,周祠于1942年6月被烧毁,仅留厨房数间,安置先灵祭祀,吴祠虽有屋宇,元宵之祭也开始简化。寺院香烟均已断绝,全村胜迹也破碎零落成为乌有。

  在赤岸村流水般的光阴中,很多人如草木一般青葱过。一个叫林芳香的女子就给赤岸村留下了一楼芳香。出生于古市镇张家弄的林芳香自幼深得家学,谙熟诗文。年十七,自主择偶,于道光五年(1825)嫁给赤岸村周维恭。她不遵俗礼,不受聘礼,不带面罩,新郎先到林家祭扫祖坟,拜别父母,再同去周家。婚后半年,与丈夫商议,不用奴仆,各赠银两让奴仆们回家立业。夫妇俩自理生活,种菜养花。1844年,周维恭因连年苦读,积劳成疾病逝,1851年,长子暴病身亡。虽然家中屡遭迭变,但周林氏一如既往地乐善好施,并立下遗嘱,除“拨桥拨渡外,专拨良田130亩列为文德学田”,“以为文武童岁科县试首场纳卷之资”。咸丰五年(1885),处州府请准为建“贞节坊”,周林氏淡于名利,辞不立,并反复叮嘱建牌坊“少则需用租谷三四百担,实为糜费。我死后也不可建坊。”

  到了现代,松阴溪干堤被一次次加固,松阴溪畔的赤岸村,再也不用担心水患或兵祸,旧日习俗也在时光中被简化,甚至被遗忘,历尽七百余年风云变幻。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