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小暑小煮也

小暑小煮也

  松阳土话“小暑小煮”,好像在蒸笼肚里一样,真正的暑天到了。但还不是大(最)热,只是小热。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1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五)月的结束和未(六)月的起始。

  每年阳历7月7日或8日,夏至后十五天,斗柄指丁为小暑,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节。在二十四节气中,与大暑列在夏季的最后两个节气,节气歌云“夏雨芒夏暑相连”,小暑与大暑紧连在一起。小暑一般处在农历的六月初,再过几日,就进入三伏天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到十二分的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一年中最热。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符合这个天气特征。汉代刘熙《释名》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松阳人说,好像在蒸笼里蒸一样。不过,小暑还不是最热的,最热的是下一个节气——大暑。到了大暑,才真正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中伏酷暑。

  古代把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地骨干燥,气温升高,无论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都没有一丝凉爽,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人们常常说煽煽的风也是热的,这是一候。二候如《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说的是老鹰,本来习惯在低空盘旋、俯视地面猎物,但到了小暑节气后,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翱翔。

  松阳也有“热在大小暑,冷在大小寒”之说。据松阳气象部门统计:1961年(之前没有记录)至2011年底,松阳年平均气温为17.9度,而7月份平均气温为28.6度,是全年最高温的月份。

  小暑之后,松阳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快要出梅、进入三伏天了。因此,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和入伏。根据我国江南地区传统的规定“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2017年,芒种(6月5日)后的第一个丙日是6月9日;小暑(7月7日)后第一个未日是7月19日;靠近大暑(7月22日);这是第一个标志。另一个标志,就是进入三伏中的头伏了。“夏至三庚为初伏”。2017年夏至是6月21日,第一个庚日是22日亦是分龙节,第二个庚日是7月2日,第三个庚日是12日;所以,7月12日是三伏中的初伏开始,也称“入伏”。

  小暑后,浙西南地区,进入梅雨的后期,以高温干燥为主。这个时期,松阳在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之前,是“双抢”季节,即“抢收抢种”。那时,早稻收割、晚稻抢插;因而有“六月无破箩、十二月无太婆”之说。但是,天气又是高温酷暑,是农民一年中最难当的日子,故有“好汉不赚六月钿”之言;特别是下雨天担稻草,又湿又热又痒,故有土话“读书怕考、种田怕担稿”。同时,晚稻插秧需要许多雨水。古时,松古平原是主稻区,在水利设施不健全的时期,“靠天吃饭”,出现旱情,常常瞪着眼睛候霝雨,想“七月半烂半雨”或雨打秋头(未),无稿饲牛”,争取在立秋前种下晚稻。因而有“六月水满塘、八月谷满仓”“六月做满大,家家无沙箩”的说法。还有,松阳土话“六月霝雨如坢浇”,说明那时农作物需要雨露滋润。

  假如到了小暑,松阳还是不热,像今年(2017),一者,农历闰六月;再者,入梅早、梅期长(42天),夏至烂(梅当饭),分龙大雨(龙行熟路),致使六月初阴雨绵绵,好像初夏的感觉。山区的气温更低,小孩、老人变成“六月宝、夹秋加棉袄”。好在后期晴热天气增多,否则,熟语有说“六月三伏天弗热,田里五谷都弗结”。顺治《松阳县志·世本杂占》云:六月初一日值小暑,山崩河竭。今年小暑是农历六月十四,无山崩河竭之虑。

  关于“小暑”节的习俗,全国各地不尽相同。一直以来,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是“吃暑羊”;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要封斋,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还有一些地方或市冰或弈棋或垂钓等民俗活动;江浙一带有养“蝈蝈”的习俗,盛夏时街巷里就有肩挑着蝈蝈儿叫卖的,都养在纸糊的盒子里,或者小竹丝笼中;前面提到“二候”“蟋蟀居宇”。《清嘉录》中记载吴地风俗:“秋深笼养蝈蝈,听鸣声为玩,藏怀中。或饲以丹砂,过冬不僵。笼例干葫芦为之,金镶玉盖,雕刻精致。虫自北来,熏风乍拂,已千筐百营,盈于吴城矣。”

  过去,松阳人在小暑时节有“尝新米”的习俗。关于具体的日期,没有统一的说法。史志办叶永萱先生在《松阳乡俗散记》中认为“尝新米在七月底八月初”“八月出,尝新米”;刘关洲先生认为山区的日期应再往后推移。而《松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说:在春播之后就要选择“尝新米”的日子,以祈粮食丰收。届时即使稻谷未收割,也象征性拔几株稻谷放在饭蒸上以示蒸的是新米。

  不过,全国各地对于“尝新米”习俗还真是大同小异。小暑节后,意味着夏季高温即将开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同时表示对最早一轮谷物收获的感恩,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食新”、祭祀“五谷神”等习俗。“食新”就是在小暑过后尝新米,老百姓把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神和祖先,表示对大自然以及祖先的感恩,然后人人吃尝新米饭等。据说“食新”乃“吃辛”也,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今年是7月13日,农历六月廿辛丑日。城里人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同煮。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本文得到叶永萱、刘关洲、潘云飞、李伟春等先生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洪关旺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杨卫中 吴胜 时间:2017年7月13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