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恩开五君 名动四国(四)

恩开五君 名动四国(四)

——史上松阳高道之叶法善

  

  诗曰:

  云间玉笛夜飞霜,宫府清虚翠色凉。

  淫乐早知能乱国,月宫不遣奏霓裳。

  这首题为《叶法善天师故宅茅山》之诗,选自诗集《玉井樵唱》,为元代遂昌人尹廷高(字仲明)所著。《四库全书》有录,提要曰:“(尹廷高)行履不概见,……其诗气格不甚超抜,而神思清隽,尚能不染俗氛。晚年,与虞集友善,为题其《邵陶二庵》,亦可见其气类之相合矣。”

  今且不提尹廷高仕途如何以及他与虞集关系如何友善,也不说他诗风如何,只谈他诗中所提叶法善与唐玄宗中秋夜游月宫的神话故事。在叶法善众多传奇当中,这个故事或许最为人们津津乐道。《仙传拾遗》、《太平广记》、《唐叶真人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氏族大全》等均有相应记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作为拟话本小说,添油加醋,情节更丰富,更具可读性。

  话说开元二年(714)中秋夜,月色格外清澈。正在宫中赏月的唐玄宗,一想到过去嫦娥奔月,不觉心驰神往,传旨急宣叶尊师,叫他作法同上月宫一游。到了月宫,但见宫中仙女素娥身穿霓裳羽衣,或舞蹈或奏乐。精通音律的唐玄宗默记下月中天乐《紫云曲》,回到皇宫便传与那“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且更名为《霓裳羽衣曲》。

  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后来,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唐·白居易《长恨歌》有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也难怪尹廷高说“淫乐早知能乱国,月宫不遣奏霓裳。”不过,后来的“安史之乱”,或进而言之李唐王朝的由盛转衰,真的能怪《霓裳羽衣曲》吗?当初叶法善果真带错路了么?

  这曲《霓裳羽衣曲》,经天师叶法善传回老家松阳,便有了松阳高腔,有道是“松阳高腔天上来。”松阳民间就这么传说的,且有众多说法。1989年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松阳县卷》就收录了二则民间传说。实际上,松阳高腔作为戏曲剧种也确实古老,人称浙江省“戏曲界的活化石”,也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又有说,在松阳流传千年的古乐(道教乐曲)《月宫调》,就是当年叶法善带回的《霓裳羽衣曲》,也颇引人兴趣,为人关注。

  据说月宫太冷,广寒宫嘛!尽管仙女养眼、舞蹈注目、天乐悦耳,皇帝却怕冻着了,不敢久留,便一同驾云返回。半空飘过潞州,月光越发明朗如昼,俯瞰城中纤毫皆见,俩人不禁又嗨了起来,叶法善开口道:“臣侍陛下夜临于此,这城里人如何知道?您刚刚不是学了仙乐,何不来一曲?”尚在兴头上的唐玄宗自然连声称妙,于是叶法善作法,片刻间便从皇宫寝殿取来玉笛。一曲吹奏下来,余兴未了的唐玄宗还向城中投了金钱。十日后,潞州有祥瑞奏报:“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以进。”唐玄宗一看,情不自禁哈哈大笑。

  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十杂志》、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十二杂事志》、民国《松阳县志·卷九人物志》有载。清·光绪《宣平县志·卷十三艺文·旧志叶真人传》亦有载。叶法善如此信手拈来,玄幻灵验之事,历代传说还有许多。今选录几则众口一词、多家转载的传奇。从中也不难看出,他虽道术高超,也并非法力无边。当然这些传奇,需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有的就当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

  瓜州渡口斗鱼精。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叶法善奉命到天台山修黄箓斋。《太平广记》引自《仙传拾遗》记载了叶法善途经瓜州(今属江苏扬州),渡口斗白鱼精的故事。

  ——是日,江干渡人,舣舟而候,时方春暮,浦溆晴暖,忽有黄白二叟相谓曰:“乘间可以围棋,为适乎?”即向空召冥儿。俄有丱童擘波而出,衣无沾湿。一叟曰:“挈棋局与席偕来。”须臾,丱童如命,设席沙上。对坐约曰:“赌胜者,食明日北来道士。”因大笑而下子。良久,白衣叟曰:“卿北矣!幸无以味美见侵也?”旷望逡巡,徐步凌波,远远而没。舟人知其将害法善也,惶惑不宁。及旦,则有内官驰马前至,督各舟楫。舟人则以昨日之所见具列焉。内官惊骇不悦。法善寻续而来,内官复以舟人之辞以启法善。法善微哂曰:“有是乎?幸无挂意。”时法善符术神验,贤愚共知,然内官洎舟人从行之辈,忧轸靡遑。法善知之而促解缆,发岸咫尺,而暴风狂浪,天日昏晦。舟中之人,相顾失色。法善徐谓侍者曰:“取我黑符,投之鹢首。”既投而波流静谧,有顷既济。法善顾舟人曰:“尔可广召宗侣,沿流十里间,或芦洲菼渚,有巨鳞在焉,尔可取之,当大获其资矣。”舟人承教,不数里,果有白鱼长百尺许,周三十余围,僵暴沙上。就而视,脑有穴嵌然流膏。舟人因脔割载归,左近村闾,食鱼累月。

  元宵夜西凉观灯。西凉,为凉州别称,时置凉州都督府,府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仙传拾遗》、《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广德神异录》)记载,开元二年正月望夜,玄宗移仗于上阳宫以观灯。尚方匠毛顺心结构彩楼三十余间,金翠珠玉,间厕其内。楼高百五十尺,微风所触,铿然成韵。以灯为龙、凤、螭、豹腾踯之状,似非人力。玄宗见大悦,促召师观于楼下。师曰:“灯影之盛,固无比矣。然西凉府今夕之灯,不亚于此。”玄宗曰:“师顷尝游乎?”曰:“适自彼来,便蒙急召。”玄宗异其言,曰:“今欲一往,得乎?”曰:“此易耳!”于是令玄宗闭目,俄而至焉。曰:“可以观矣。”既睹灯火连亘数十里,车马骈阗,士女纷委。玄宗称其盛者,久之乃请回。复闭目腾空而上,顷之已在楼下,而歌舞之曲未终。玄宗于凉州,以镂铁如意质酒。翌日,命中使托以他事使于凉州,因求如意以还,验之非谬。《三洞群仙录·卷之十》记载有略,《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几笔带过。明末清初·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四回,以及《初刻拍案惊奇·卷之七》对此更是说得头头是道,绘声绘色。此则观灯故事,无疑表现大唐开元盛世,普天同庆。据《唐叶真人传》记载,叶法善当时就一针见血向唐玄宗指出,这般奢侈浪费,于国无益。

  麴处士陪客饮酒。《仙传拾遗》、《太平广记》记载:“燕国公张说尝诣观谒师,命酒。说曰:‘既无他客。’师曰:‘此有麴处士者,久隐山林,性谨而讷,颇耽于酒,钟石可也。’说:‘请召之。’斯须而至。其形不及三尺,而腰带数围,使坐于下,拜揖之礼,颇亦鲁朴。酒至杯盂皆尽,而神色不动。燕公将去,师忽奋剑叱麴生,曰:‘曾无高谈雅论,唯沉湎于酒,亦何用哉!’因斩之,乃巨榼而已。”《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载。此则看来更像寓言故事,似乎在告诉人们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泄露天机又遭劫。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问叶法善:“张果,何人耶?”答:“臣知之,然臣言讫即死,故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即得活。”玄宗许之。法善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讫,七窍流血,僵仆于地。玄宗遽诣张果所,免冠跣足,自称其罪。果徐曰:“此儿多口过,不谴之,恐败天地间事耳!”玄宗复哀请,久之,果以水噀其面,法善即时复生。这张果,就是后来人称上洞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太平广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载,《初刻拍案惊奇》、《隋唐演义》演绎更为详尽。叶法善一生遭劫无数,这次可是他自寻死路,也是我们所能见到的难得一次犯错。泄露天机的叶法善,也活该被张果老教训一番。

  剑南进日熟子果。剑南,因位于剑门关之南而得名,辖境相当今四川大部,云南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北端、甘肃文县一带。《仙传拾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剑南有果,谓之日熟子,张果(老)、叶法善与上(唐玄宗)以术取之,曰:‘午后必至。’其日拥炉,(罗)公远始与坐,抵暮不至。张与叶相顾曰:‘莫是罗君不?’公远笑于炉中拨出一火筋,斯须,使者持日熟子至。叶诘之,曰:‘到京城,烈焰亘天,无路可过,适稍息,方得到此。’诸公皆失色。”《太平广记》、《初刻拍案惊奇》亦有相应记载。此则道士斗法故事,让我们看到,叶法善、张果老的法术好像不如罗公远来得厉害,山外有山呐!

  《唐叶真人传》云:“帝累与近臣试其道术,皆非妄幻。若入柱隐形、凌空化鹤、追岳神、致风雨灵验之事,不可殚述。”叶法善以他高超的道术(包含医术),祈晴祷雨、济世安民、治病救人之事,虽不可殚述,这里且说几个为人乐道的故事,有的甚至被载入史册。

  东都设醮摄魅。唐高宗显庆二年(657),以洛阳置东都。期间,叶法善在洛阳凌空观设坛醮祭,厌劾鬼神,为人消灾祛邪。这可是被载入正史的哟!《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方伎·叶法善传》载:“法善又尝于东都凌空观设坛醮祭,城中士女竞往观之。俄顷,数十人自投火中,观者大惊,救之而免。法善曰:‘此皆魅病,为吾法所摄耳。’问之果然。法善悉为禁劾,其病乃愈。”《册府元龟》亦有载。删减《旧唐书》谶纬怪诞之说的《新唐书》,依旧记载此事,只是增添了感叹,道:“其谲幻类若此。”之前,唐末五代(前蜀)·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叶法善醮灵验》有载;此后,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二十·天师叶法善设醮摄魅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亦有类似记载。此外,唐·戴孚《广异记》记载:“洛阳妇人患魔魅,前后术者治之不愈。妇人子诣叶法善道士,求为法遣。善云:‘此是天魔,彼自天上负罪,为帝所谴,暂在人间。然其谴已满,寻当自去,无烦遣之也。’”

  京城镜龙祈雨。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九十八》载:“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青莹耀日,背有盘龙,势如生动,元(玄)宗异之。七载,秦中大旱,诏叶法善于内库阅此镜,曰:‘镜龙,真龙也。’上幸凝阴殿,诏法善祠镜龙,忽见梁栋及镜龙口鼻有白气。须臾,满殿遂遍,城内甘雨大澍。”《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一》引《异闻录》(已佚)有更为精彩的演绎,说铸镜时,有一老人自称龙护,相随一小孩名唤玄冥,来炉所代为铸镜。关门闭户三天三夜后,门打开了,两人却不见了,炉前留有一纸素书,并有一歌,曰:“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野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上清仙子,来献圣聪。”《全唐诗·卷八百六十四》录入此诗,题为《龙镜歌》并作序。令人惊异的是唐天宝七年(748),叶法善不是已经仙逝了么?好神奇哟!有人考据认为,“天宝七载”有误,应是“开元七年”。

  钱塘江斩巨蜃。巨蜃,传说中的海怪,形似大牡蛎(一说水龙)。《唐叶真人传》记载:“钱塘江有巨蜃,沦溺舟航,经涉者苦之。清沙镇长沈愈躬自来迎,真人由是往焉。候潮信至,以铁符丹篆镇之,至今绝其患。”宋末元初·邓牧《洞霄图志?卷五人物门》亦有载,略有差异,例如“清沙”作“青山”。《太平广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简略。

  沿路治病救人。无论征召之前,还是入宫之后,或公务外出,或回乡探亲,走过路过,叶法善治病救人、扶困济贫无数。《太平广记·卷二十六·叶法善传》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已缺)记载他:“辞归松阳,经过之地,救人无数。蜀川张尉之妻,死而复生,复为夫妇。师识之曰:‘尸媚之疾也,不速除之,张死矣。’师投符而化为黑气焉。相国姚崇已终之女,钟念弥深,投符起之。”《太平广记·卷七十七·叶法善传》引佚名《广德神异录》记载另一起飞符救人故事,附录之。

  ——宁州(今甘肃宁县)有人,卧疾连年,求法善飞符以制之。令于居宅井南七步掘约五尺许,得一古曲几。几上有十八字歌,曰:“岁年永悲,羽翼殆归。哀哉罹殃苦,令我不得飞。”疾者遂愈。

  《唐叶真人传》记载数起叶法善“潜行阴德,济度死生”的事例,现摘录二则。

  ——及会稽理病,屡曾起死。复于扬州,以剑开长史夫人之腹,取病以示人,夫人当时病差如故。凡开肠易胃,破腹剪形,一无损坏,亦无痛楚。抉目洗睛,出安纸上,除去膜翳,复纳于中,全不惊动,目明如故。人强与钱,则乞诸贫病。

  ——高宗欲登封告成,驾幸中岳。忽疫疾流行,扈从者多病死。奉敕命令治,真人一诵咒诀,疫疠消殄,垂死者并皆得苏。特旨授殿中监,真人复辞不受。

  叶法善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功德远不仅此而已。他淡泊名利,竭尽所能,匡国辅主,普济苍生,可谓毕其一生。元·张天雨《玄品录》将他载入“道品”之列,正如他《留诗·其二》所曰:

  适向人世间,时复济苍生。

  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但念清微乐,维忻下界荣。

  门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赞曰①:

  昂昂高士,潇洒孤峙。

  却立排烟,乘霓控鲤。

  果而不伐,为而不侍。

  驭风泠然,与物终始。

  叶法善自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应诏入京,历时六十余年,始终未曾失掉李唐王朝(包括武则天)尊宠。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期,更是倍受尊崇,有道是“当时尊宠,莫与为比②。”叶法善仙逝当月,内阁奉敕制真人貌像,玄宗亲题《叶法善像赞》。他的继位者唐肃宗李亨,在叶法善仙逝三十六年之后,又题了这首之赞,足见叶法善影响至深。

  征召入京不受爵,进谏高宗慎炼丹。闻名朝野的叶法善,多次未曾应诏。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再度被征召,估计这次推辞不掉,才勉强入京。初见高宗的情景,《唐叶真人传》有过详细记载。

  ——高宗皇帝见之,不使设以臣礼,湛然示寂。一无所言,但喘息而已。上曰:“卿病耶?”曰:“臣病在市朝,疗在山林,愿从退隐。”上曰:“此逸人耳!”诏为上卿,真人力辞,不拜,曰:“臣愿出家,请为道士。”帝乃从之。

  就这样,淡泊名利的叶法善留在内道场(一作内斋场),继续当他的道士。唐高宗自然不会亏待他,待遇甚厚。有事没事,经常过来转转。或许就是大事问计,无事问法。他也总能给予释疑解惑,预知吉凶,无不言中。《唐叶真人传》记载,叶法善曾为朝廷平定黑闼作乱事件,高宗要嘉奖,他又是辞而不受,并说:“是天道神功,在臣何与?”

  当时,唐高宗曾下令广召天下方术之士,计划一起炼金丹,以求长生不老。叶法善深知金丹对人无益,炼丹只会浪费钱财,竭力劝谏高宗,言“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③。”最终高宗听从他的意见,并且由他负责裁办,炼丹之事就此作罢。《旧唐书》、《册府元龟》记载,叶法善为此遣退了九十余人;《新唐书》则记载“凡百余人皆罢。”作为道士能劝阻皇帝不炼丹,这胸襟何等坦荡?这存心何等正直?这又为李唐王朝节省了多少财政支出?

  留京都讲法传道,赴名山祈福禳灾。留在京都的叶法善,虽以世外之人自居,却并未消闲自在。他讲法传道,“帝及皇后、诸王、公主,朝士以下,亲受道法;百官子弟、京城及诸州道士,从真人受经法者,前后计数千余人④。”他帮穷济困,救死扶伤,劝人向善。不仅自身从不爱惜钱财,所得金帛,悉数或用于修建宫观,或花在抚恤孤贫,“每日炊米十余硕,以供贫病,来者悉无选择⑤。”连听过他讲法的那些王公贵族,受他教诲,前来布施也是“塞道盈衢⑥”。

  高宗时期,在朝廷重视和扶持下,道士“隶宗正寺,班在诸王之次⑦”,地位得以大增,叶法善道教领袖角色事实上也得以树立。显庆年间,奉旨到天台山修黄箓斋。仪凤三年(678),他以“大洞三景法师”身份,奉敕封东岳泰山。据泰山《显庆岱岳观造像记碑》之《仪凤画像记》载:“仪凤三年三月三日,大洞三景法师叶法善等,奉勅于此东岳修斋、设河图大醮。所有镇彩等物,敬造壁画元始天尊、万福天尊两铺。功德既毕,勒石纪年。”弘道元年(683),又代表帝室,有说就是为唐高宗消病,奉旨祭封南岳衡山。南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中·衡岳观⑧》记载:“诏叶法善天师,封岳关地方四十里充观。长生之地,禁樵采、断畋猎、投龙献圭,以为常典。”由此可见,李唐王朝对宫观经济扶持力度,那是相当大的。

  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又将叶法善叫到了神都(今陕西洛阳),“请于诸名岳,投奠龙璧⑨。”《唐叶真人传》记载,大足元年(701,当年十月改元长安),“则天皇后徵真人投龙采药,遍祷名山大川。风轩飘飘,驲骑络绎。”

  睿宗(复位)时期。景云二年(711),叶法善奉旨前往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持绣像幡花至魏夫人(魏华存)仙坛修法事,并在坛西置洞灵观,度女道士七人。唐·颜真卿《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有载⑩。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一十》记载:“魏夫人坛,在(临川)县西北六里二百步。……睿宗使道士叶法善祭醮,仍于坛西置洞灵观,度女道士七人以奉之。刺史颜真卿撰《仙坛碑》,备详其事。”此外,《宝刻丛编·卷十五》引《集古录目》云:“《唐崇玄宫碑》:唐左拾遗孙处玄撰,杨幽径书。崇玄宫者,宋文帝路淑媛所立。唐景云二年,制使道士叶法善奉立(一作玉11)册投龙设斋碑,以太极元年(711)四月立在茅山。”

  屡试法抑佛弘道,常出手匡保社稷。《旧唐书》说叶法善“排挤佛法,议者或讥其向背。以其术高,终莫之测。”《新唐书》也说他“雅不喜浮屠法,常力诋毁,议者浅其好憎,然以术高,卒叵测之。”

  高宗时期,叶法善有败胡僧救东海龙王故事。《唐叶真人传》还载有劝高宗避雷免灾一事,云:“一日,请帝暂离寝避灾。初不信,真人力言之,方移毕,风雨雷电霹雳,当帝寝处,直下震地,甲帐为之碎,帝惊悸不已。”另有施法除狐魅中书侍郎女,附录之。

  ——时有中书侍郎女,以狐魅为崇,颠狂猖厥,鬼语神歌。女每见一僧乘青骡来至,其病遂作。奉敕命师为治,真人欲示神变。谓侍郎曰:“贫道辟谷日久,疲羸无力,希一饱饭,当即为治。”侍郎即遣家人具蔬饭。真人一饭一斛,面三硕,瓜菜果实,莫以数计。见者皆惊,尚云未饱。未作法间,僧乘骡而至,瞻视真人,遂即却走。真人叱吏兵擒絷,女遥知发声大哭。真人大叱一声,僧变成狐,骡乃化狗。讯问,曰:“家在城南古墓中。”遂往掘视,得狐百许。金银罗绮,狼藉其内。因得素书三卷,野狐名目宗谱等官位名讳。真人继书符焚之,狐类悉皆屏灭。由是之后,城内病者尽差。

  中宗(复位)时期。神龙元年(705)正月,唐中宗李显恢复帝位。武则天侄子梁王武三思不仅没有失势,反而更加得宠,晋升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只因他是唐中宗的亲家。亦为宰相的他勾结韦皇后,专擅朝政。叶法善为保护李唐皇室,时常察听妖祥,因而遭到武三思他们的忌恨,被流放南海(今广东广州),进驻广州龙兴观(一说龙兴新观)。《唐叶真人传》对此记载:“后中宗皇帝在位,武三思尚秉国权,时多信谗说。真人从容累谏、忤旨,贬之岭外。”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记载有叶法善斗法大败老僧的故事。云:“孝和帝令内道场僧与道士各述所能,久而不决。玄都观叶法善取胡桃二升,并壳食之并尽,僧仍不伏。法善烧一铁钵,赫赤两合,欲合老僧头上,僧唱‘贼’,袈裟掩面而走。孝和抚掌大笑。”孝和帝,即唐中宗李显。他去世后,初谥“孝和皇帝”。《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十五》亦有载。

  睿宗(复位)时期。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可谓多事之秋。六月,中宗李显暴死,韦皇后临朝,扶中宗幼子李重茂(史称唐殇帝,亦称唐少帝)登基,改元唐隆。当月,政变之后,中宗之弟唐睿宗李旦再次即位,改元景云。《旧唐书》、《新唐书》都说叶法善有暗中辅佐,出了大力。《太平广记》记载的就更神,说这年三月九日,曾在白马山石室遇见的那三神人又来见叶法善,传达了太上老君命令:“汝当辅我睿宗及开元圣帝,未可隐迹山岩,以旷委任。”当时,唐睿宗、唐玄宗尚未即位,他们的庙号、年号就预先知道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九》说他“于睿宗、明皇,阴有助力。”当年(已改元景云元年)八月,叶法善果然征召入京,“佐佑圣主,凡吉凶动静,必予奏闻12。”《三洞群仙录·卷之十一》、《佛祖统纪》亦有载。

  公元712年,多次更改年号,足见岁月不平静。正月景云改太极,五月太极改延和。八月,不愧于“睿宗”庙号的李旦,干脆传位给三子李隆基,落个清净,安心当他的太上皇。玄宗又改元为先天。

  玄宗时期。吐蕃国欲谋害唐玄宗,叶法善明察秋毫,救了他一命。《唐叶真人传》记载:“会吐蕃遣使进宝,函封曰:‘请陛下自开,毋令他人知机密。’朝廷默然。唯真人曰:‘此是凶物,宜令番使自开。’及令开,函中弩发,中番使而死。帝嗟叹惊悸,故愈加礼敬。”《太平广记》、《三洞群仙录》、《佛祖统纪》、《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亦有载。

  杨贵妃未入宫之前,武惠妃最受唐玄宗宠幸。武惠妃乃是武则天堂弟武攸止之女,因父早逝,得姑祖母庇荫在宫中长大。她可不似唐玄宗这般信道,反而笃信佛教,尤其信奉僧人金刚三藏。《仙传拾遗》、《太平广记》都有大篇幅记载道士叶法善、罗公远与僧人金刚三藏斗法故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即言:“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禅斗异法。”结果,自然是道法胜。相比之下,罗公远更为神通。

  匡国辅主晋官爵,奉旨备礼封西岳。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也是非同寻常之年。这年七月,唐玄宗先发制人,诛灭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结束自中宗复位以来朝局多年混乱的局面。八月,加授叶法善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兼景龙观观主。在当时背景下,叶法善不可能无功受禄。唐玄宗清楚“奸臣寓谋,凶丑僭逆13”时期,是叶法善“未尝不先事启沃,亟申幽赞14”,为表明自己不忘他“保护朕躬15”,“鼓舞发挥焉,朕可推而尊之,不可得而臣也16”,“故特加紫绶,以大公侯之封。”叶法善却三让不受,唐玄宗为此大加赞赏“而确固黄中,不乘轩冕之赏,可谓德博而施,道尊而光者也17。”

  八月二十日,叶法善奉旨赴西岳华山,封华岳神为金天王。时任中书侍郎、知制诰苏颋(袭爵许国公),代拟《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制18》,曰:“门下:惟岳有五,太华其一,表峻皇居,合灵兴运。朕恭膺大宝,肇业神京,至诚所祈,神契潜感。顷者乱常悖道,有甲兵而窃发;仗顺诛逆,犹风雨之从助:永言幽赞,宁忘仰止?厥功茂矣,报德斯存。宜封华岳神为金天王,仍令景龙观道士、鸿胪卿、员外置、越国公叶法善备礼告祭,主者施行。”

  十二月,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据说也是叶法善的建议。《唐叶真人传》云:“玄宗尝问真人机要,乃密云:‘昔遇神人,尝说有开元帝号。凡谋逆之党,并得预知。’及帝登九五,改元为开元,号神武皇帝。真人在帝左右,未尝不献可替否,密申幽赞。除害殄凶,玄功遐被。”此后,经唐玄宗励精图治,李唐王朝进入“开元盛世”。这当中,自然不可抹杀叶法善为此所作的贡献。

  会稽龙瑞宫醮龙现,余杭天柱观开讲堂。开元二年(714),已近百岁高龄的叶法善,奉旨南下会稽郡,主持龙瑞宫投龙仪。龙瑞宫,旧址在今绍兴会稽山东南宛委山景区。唐·贺知章《龙瑞宫记》刻在飞来石崖,云:“宫自黄帝建候神馆,宋尚书孔灵产入道奏改怀仙馆,神龙元年再置。开元二年,敕叶天师醮龙现,敕改龙瑞宫。”之后,叶法善又马不停蹄赶赴大涤山天柱观,设堂说道。

  天柱观,弘道元年建于余杭大涤山,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洞霄宫。宋·皇甫介有《洞霄宫》诗一首,曰:“大涤云深日月迟,羽人曾作帝王师。鼎中绛雪成千日,岩下幽花占四时。玉仗已乘鸾鹤去,青山难使鬼神移。人间万事惟闲好,山顶诛茅待几时。”大涤山以及与其相对的天柱山和临安的天目山,被道教视为同一洞天,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三十四。邓牧(1247~1306),字牧心,钱塘人,不仕归隐大涤山,撰有《洞霄图志》。《洞霄图志·卷四古迹门》记载:“叶天师讲堂。旧志载:在山门外,天师役鬼神所建,制度宏巧,绝不类常工。开元中,天师讲《道德》、《度人》诸经于此,有仙花、灵鹤自天而下,吴越高士辐辏听法,咸有所悟,愿居弟子列者三百余人。惟语以济恤孤贫,感愧覆载,忠孝君亲,重人性命,净身心、绝奢侈,即为道之根绪也。涤经兵火,遗迹不存,今移宫中,为演教堂。”《洞霄图志·卷五人物门》记载有《叶天师传》,并题赞,曰:

  神道设教,受知明皇。

  入觐顾问,出从翺翔。

  高高月宫,不见渔阳。

  人谋何及,天数适当。

  夜半鬼工,山中讲堂。

  遗迹已化,兹人不亡。

  附注:

  ①南宋·张道统《唐叶真人传》、清·董诰《全唐文·卷四十五》。汤光新《松阳历代诗词》作“昂昂高士,洒孤峙埒。升云飞烟,乘霓控鲤。果然不伐,为而不倚,驭风泠然,为均终始。”

  ②③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方伎·叶法善传》

  ④⑤⑥15南宋·张道统《唐叶真人传》

  ⑦南宋·志磬《佛祖统纪·卷三十九》

  ⑧日本《大正藏》收入《南岳总胜集》三卷。明·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收入《南岳总胜集》一卷。据其记载为“弘道二年”,恐误。弘道二年(684)正月初一,中宗即位,改元嗣圣。

  ⑨12北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十六·叶法善传》

  ⑩清·董诰《全唐文·卷三百四十·颜真卿》,其碑铭“叶善信”疑为“叶法善”之误。

  11清·倪涛《六艺之一录·卷八十·崇元宫碑》

  13141617唐·李隆基《叶尊师碑铭并序》

  18清·董诰《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苏颋》

  未完,待续……

作者:毛先法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吴胜 时间:2019年2月16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