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恩开五君 名动四国(五)

恩开五君 名动四国

——史上松阳高道之叶法善

  

  (上接216日三版)

  诗曰:

  退仙时此地,去俗久为荣。

  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

  泥丸空示世,腾举不为名。

  为报学仙者,知余朝玉京。

  唐开元八年(720)六月三日,一代帝师叶法善在西京(今陕西西安)景龙观仙逝,座侧留下遗诗三首,此诗为第三首。另有遗书一份,即《报弟子仲容书》,云:“汝将吾诗及书进上,不得求官,当奉诏监丧,归葬栝苍。吾去后百六十年,外卯山当出一人,更过于吾。若有人于吾旧居修行,即其人也。”仲容,时任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司马。据《卯峰叶氏广远宗谱》记载,他是叶法善之弟叶道感第三子,名元尚。他二哥元瓘,则过继给叶法善为子。

  获悉叶尊师仙逝,唐玄宗颇为感泣,“亲幸丧所,辍朝三日。王公以下,百官朝士,无不感恸①。”次日(一说六月二十一日②),即颁布《赠叶法善越州都督制③》,对叶法善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为越州都督。

  ——故道士鸿胪卿员外置越国公叶法善,天真精密,妙理幽畅,包括秘要,发挥灵符。固以冥默难原,希夷罕测,而情栖蓬阆,迹混朝伍,保黄冠而不拔,加紫绶以非荣。卓尔孤秀,泠然独往,胜气绝俗,贞风无尘。金骨外耸,珠光内映,斯乃体应中仙,名升上德。朕尝听政之暇,屡询至道。公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谋参隐讽,事宣宏益,叹徽音之未泯,悲悬解之俄留。何莫戚遗,歼良奄及,永惟平昔,感怆於怀。宜申礼命,式贲泉壤,可赠越州都督。

  六月十六日,内阁奉敕制真人貌像,唐玄宗亲自题赞。因叶法善遗书要求,又敕度叶法善侄子叶仲容为东京(今陕西洛阳)圣真观道士,与宫中使者一起护丧,送回栝苍安葬。同时,诏令衢、婺、栝三州助葬,供给所须。出殡启程之日,“王公以下,尽出京城青门外送别,倾城缟素,莫不攀号哀恸④。”

  《唐叶真人传》记载:“归葬于宣阳观(后改名冲真观)之侧。”明·何镗《栝苍汇纪·卷之九禋祀纪》记载:“唐越国公叶法善墓,在县(宣平)东隅剑履庵。”清·光绪《宣平县志·卷之八·坟墓》记载:“唐越国公真人叶法善墓,在(宣平县)东隅二里。”《太平广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皆载“敕葬于松阳”,恐误。

  叶法善,一个出身道士世家,年少时到处游历,求法问道,博学多闻的高道。他曾自励:“不遇名师,将何度世?”七虚岁就离开老家,外出拜师,学道三年。才过三年,再度告别父母,四处求学。《唐叶真人传》载:“是时岁方十三,从栝苍山入天台、四明、金华、会稽、涉江浙;北入天柱(今安徽潜山)、天目(今浙江临安)、姑苏(今江苏苏州)、洞庭(今属湖南)、勾曲(今江苏句容)、衡山(今属湖南)、霍山(今属安徽六安);南游剑水,登赤城(今属浙江天台),至罗浮(今属广东惠州)等处,凡名山胜地,自江汉之南,无不经历。”

  青城山,位于今四川都江堰西南,当时乃是“神仙都会之府”。叶法善到此,拜高道赵元阳为师,学习遁甲步玄之术。

  嵩山,地处今河南登封西北部,乃是儒释道三教的策源地。叶法善到此嵩阳观,又拜高道韦善俊为师,学习八史、云蹻之道。

  万振,又名仞,字长生,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乃是闻名朝野的高道,唐高宗召见问道,“尊待之如师友⑤”。人称“万法师”、“万天师”、“万先生”。叶法善向他学习辟谷、导引、胎息、炼丹之诀。也是他慧眼识珠,极力向唐高宗引荐自己高徒。唐玄宗《叶尊师碑铭并序》提到:“故万先生目之曰:‘子书成仙格,方自仙宫,吾将及乐为同僚也。’信哉!”

  正是叶法善遍访名山,拜师求道,勤学苦练,得以“道冠群仙”,才有后来的功成名就。《叶尊师碑铭并序》说他:“宴息于罗浮、栝苍,往还于蓬莱、方丈。灵图秘诀,仙符真度,宝录生券,冥感空传,临目而万八千神,咽胎而千二百息。或潜泳水府,或飞步火房,或剖腹涤肠,勿药自复;或刳肠割膜,投符有加;或聚合毒味,服之自若;或征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故海内称焉,千转万变;先朝宠焉,一昼三接。”

  叶法善,一个历经劫难而不死,随处馘灭妖凶,普济苍生,也不失浪漫情怀的天师。他七岁涉江疑溺死,年十五中毒殆死,泄露天机自寻死,好在吉人自有天相,凡事皆能逢凶化吉。道成之后,处处行善积德,无私奉献。《唐叶真人传》记载:“人强与钱,则乞诸贫病。其有狂邪淫祀为灾害者,行履所及,并皆诛戮。名闻远近,并皆知之。”就这样一身正气的道教天师,也不失浪漫、幽默的一面,甚至还爱开那么一点玩笑。

  老家松阳,忙里偷闲的叶法善回乡,正逢炎暑之日,自然不忘儿时嬉戏的清溪(当是如今松阴溪),邀来当地道士,一同前往溪边走走。谁知稍不注意,他就沉没水中了。等等再等等,仍不见他的身影,同游的道士这下慌了,以为他葬身鱼腹,只好回来告诉他家人。众人沿溪一路苦苦找寻,几天几夜下来,毫无结果。直到第八日,就在当时沉没处,忽然看见他又冒了出来,对着众人说:“汝等必惧耶,我暂共河伯游蓬莱,值数仙人宴会,留顷刻间。虑子忧之,故亟来,今果然也⑥。”你看看,不打一声招呼,偷偷自顾跑去“咥排场(赴宴也)”,害得人家虚惊一场,回来还说这话,够不够顽皮?欠不欠揍?

  浙东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高道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天台白云子,人称司马炼师,就隐居于此玉霄峰。叶法善专程上天台,拜访这位比自己年轻二三十岁的高道。估计两位相见甚欢,一同去桐柏,入灵墟,叶法善不由感慨道:“‘荫落落之长松,藉萋萋之纤草’。今日是也⑦。”后又一同登上天台主峰华顶峰,遥望大海方向,叶法善又说道:“蓬莱去此不远,与子当复应归彼⑧。”随之,司马承祯负琴,叶法善抚剑。够不够和谐逍遥?算不算潇洒自信?

  江采萍(一作苹),相传为唐玄宗宠妃之一,“安史之乱”之时,守节不屈,白绫裹身,投水自尽。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三十一人物志·列女传》有《江梅妃传》。《隋唐演义》第九十七回则作了另一番演说,说江梅妃白绫自缢之时,气方欲绝,忽有人解救,白纸化成驴,将她送至白云山(今属河南兰考)名曰“小蓬瀛”的修真观中。之后,叶法善随罗公远一同出场了。天下奇闻,借用小蓬瀛观主罗素姑之口说出:

  ——罗仙师同着一位道者,说是叶法善尊师,来到此间。那姓江的女人(即江采萍)却素知二师之神妙,乃与达奚女(达奚珣之族侄女,字盈盈)出关拜谒。叶尊师便向空中幻出梅花一枝,赠于江氏说道:“你性爱此花,今可将这一枝花儿供着,还你四时常开,清香不绝,更不凋残。直待还归旧地,重见旧主,享完后福,那时身命与此花同谢耳。”自此把这枝梅花,供在室中瓶里,直香到如今,近日更觉芬芳扑鼻,你道奇也不奇?

  显而易见,此时叶法善早已仙逝多年。尽管神话,就当娱乐,亦足以展现叶法善心细的另一面,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还有他的浪漫情愫。

  叶法善,一个早年道术闻名江南,后来功德名动四国,道迹遍留,弟子无数的尊师。他应召入京之后,讲法说道,长安、洛阳“二京受道箓者,文武中外男女弟子千余人⑨。”《唐叶真人传》亦载:“从真人受经法者,前后计数千余人。”即使在武三思擅权时期,被贬广州入住龙兴观,也是远近礼敬,“自都督、别驾、长史、百姓,多受道法。”奉旨移居洪州(今江西南昌),又“将弟子入西山洪崖先生学道之所,居涉三年,行上清隐法。”

  唐玄宗,与叶法善交往甚密,显然不仅仅限于君臣或方外之友关系。叶法善生前,他口口声声称为尊师。仙逝之后,他敕制真人貌像并亲自题赞,数年之后还御撰《叶尊师碑铭并序》,当属叶法善之弟子无疑。《唐叶真人传》亦载:“帝及皇后、诸王、公主,朝士以下,亲受道法。”

  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金仙公主(689~732),法号无上道,唐睿宗李旦第八女,唐玄宗李隆基胞妹。她的胞妹玉真公主(692~762),字玄玄(一作元元),号持盈,道号无上真。唐·蔡玮《玉真公主朝谒谯郡真源宫受道王屋山仙人台灵坛祥应记⑩》记载:“(玉真公主)年甫二八,当景云之初,始受道于栝苍山罗浮真人越国叶公。”据说,姊妹俩同时入道,故而她们俩亦当叶法善之女弟子。

  叶仲容,既是叶法善侄子,又是叶法善临终遗嘱的执行者,奉诏监丧护柩归葬栝苍者,当属叶法善之嫡传弟子。

  暨齐物、尹愔。《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师(叶法善)有弟子百余人,惟暨齐物、尹愔为入室矣。”可见他俩乃是叶法善入室弟子。《太平广记·卷二十六·叶法善传》引《集异记》记载:“弟子既齐物、尹愔,睹真仙下降之事,秘而不言。”《唐叶真人传》则记载:“唯弟子尹愔、卢齐物等,见密而不言。”暨齐物、既齐物、卢齐物可是同一人?待考。尹愔,《新唐书·卷二百·儒学下》有传。另据《唐叶真人传》记载,唐玄宗所御撰《叶尊师碑铭并序》,乃是敕时为内肃明观道士尹愔,于当年四月二十三日前往景龙观宣布御文11。

  且说叶法善遗书预言:“吾去后百六十年,外卯山当出一人,更过于吾。”这人,可谓叶法善之遥承弟子。他是谁?唐末五代(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卷之一》所载,此人即为“豐(今作丰)尊师,不知何许人也。”南唐·沈汾《续仙传·卷上》记载:“酆去奢,衢州龙丘(今浙江龙游)人也。”《唐叶真人传》记载:“真人昔藏剑丹在卯山巨石下,后有豐去奢修行于此,得之,遂仙而去。”

  叶法善,一个壮年出山匡国辅主,恩开五君,忠心孝举,栾栾孝思的国师。《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方伎》载:“法善自高宗、则天、中宗历五十年,常往来名山,数召入禁中,尽礼问道。”后,又鼎力相助唐睿宗即位。不久,辅佐唐玄宗执政,成为一代帝师。步入花甲之后,依然竭尽所能,忙里忙外,例如奉旨登东岳修斋、上南岳祭封、至抚州魏夫人仙坛修法事、往西岳封华岳神。即使上了百岁,皇帝不让退休就不退休,无怨无悔继续接着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使如此公务繁忙,他也不忘尽自己一片孝心。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时任处州知州马光祖所撰《唐叶真人传序》,点赞他:“平生精炼修习,仙风道骨,夙与神会,故能感遇契合;如此之易,亦其孝于亲,忠于君,有以动天地、感鬼神。”就这样,来自江南一隅松阳的道士叶法善,虽然离开人间,他的影响却远未终止,并且越来越被神化,走上神坛,成为朝野供奉的神仙。

  开元二十七年(739)二月二十六日,唐玄宗李隆基御撰《叶尊师碑铭并序》,并令太子题额,立碑于景龙观。

  至德元年(756),唐肃宗李亨也为叶法善画像题《像赞》。

  政和六年(1116)正月二十一日,宋徽宗赵佶颁布《致虚见素法师诰》,赐封叶法善为“致虚见素法师12”。

  宣和二年(1120)六月二十五日,宋徽宗赵佶又颁布《加封灵虚见素真人诰》,赐封叶法善为“灵虚见素真人13”。

  尘归尘,土归土。此处且以唐玄宗御撰《叶尊师碑铭14》暂告一段落,铭曰:

  忽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洌然,莫不入焉。

  百昌之源,万化之泉。於此观妙,实云列仙。

  列仙伊何,销化却老。观妙伊何,岂假至道。

  旁通幽赞,神变灵造。淫祠厉阶,无隐不讨。

  诗逆辅顺,功就佐时。藏往察微,业与神期。

  章祓加等,方来不欺。视缘若遗,恍然我思。

  大有元吉,黄中通理。默仙委蜕,玄远无已。

  叶县飞凫,辽海鹤止。玄风盛烈,郁乎千祀。

  附注:

  ①④⑥⑦⑧121314南宋·张道统《唐叶真人传》

  ②⑨北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十六·叶法善传》

  ③清·董诰《全唐文·卷二十二》

  ⑤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一·万振》

  ⑩清·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八》。清·董诰《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七》亦有载,相比缺字多,略有异,其载“年十二岁”。恐误。

  11唐·丁政观《谢赐真人碑铭状》。清·董诰《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七·丁政观》亦有载,题作《谢赐天师碑铭状》。

  

  诗曰:

  剑履犹存岁已遥,真人骑鹤去难招。

  千年马鬣封还在,三尺龙泉气未消。

  紫电夜腾惊羽客,白虹朝现泣山妖。

  只今博物无雷焕,空使光芒彻九霄。

  明·何镗《栝苍汇纪·卷之十五杂事纪》记载:“剑履庵在(宣平)县东隅三里。相传,叶法善卒葬于此。甫一年,棺椁忽开,惟剑履存,因以名庵。”并著录明代王隽所作此首七律《剑履庵》。南宋·张道统《唐叶真人传》亦云:“葬后一年,棺椁自开,但见衣冠剑舄,始知真人不死,实轻举耳。”毫无疑问,在叶法善身后,民间崇拜已蔚然。

  在故乡松阳,乡邻邑人置观塑像,祭祀不断。除之前提到的卯山顶通天宫(卯山观上观)、卯山脚广福观(卯山观下观)、古市淳和仙府(永宁观)、酉山天真观(酉山观)之外,还有叶真人天尊楼、逍遥观、叶天师祠、有道观、妙有道院(观)、通法观、铜锣寨天师古庙和真人庙等等。

  叶真人天尊楼。位于古市永宁观边,“过永宁之前百余步,建天尊楼。俯临市井,近挹溪山,为真人奉真朝斗之所。”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建。楼成之日,时任松阳知县于序昭撰有《叶真人天尊楼碑①》,云:“见其前临清溪,后负卯山,高摘星斗,远吐云霞,回忆真人复出之语,能不感慨系之哉?”

  逍遥观及其叶天师祠。逍遥观,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初建于今县城东二华里洞阳山下,原名洞阳观。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始改名逍遥观。在知县张邦彦主持下,迁建至云岩山之南。当时,松阳人叶仲谌(字思文,历任衢州、筠州、信州知州)作有《逍遥观记》。原洞阳观就建了叶天师祠。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七禋祀志》记载:“逍遥观,在县西一里云岩之阳。梁大同元年建,旧名洞阳。至宋宣和,改今名。”“叶天师祠,去县东二里,旧洞阳观。”如今,逍遥观早已湮灭多年,那叶天师祠呢?

  有道观。在县西南十里,宋恭帝德祐三年(1277),道士叶宗亨建造,崇祀叶法善之祖叶国重,即有道先生,故名。道观坐落之山即唤有道观山,又名南岩。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一舆地志·山川》载:“后有岩石如林,或云八仙聚会。中有小桃源、桃核洞、卧云岩、浴丹井。宋乾德间(963~968),建有道观及东琳宫。每有异人至此修炼。”有道观到底哪一年所建?同一县志前后就这么记载,清·光绪《松阳县志》、民国《松阳县志》亦然。

  妙有道院(观)。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七禋祀志·寺观》载:“妙有道院,去县西二百步。”清·光绪《松阳县志·卷之四建置志·寺观》、民国《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坛庙寺观》则记载:“妙有道观,在县西百步。久废。”看来顺治年间,此观尚在。

  通法观。民国《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坛庙寺观》记载,在县北四十里申奏山上,其地颇饶兴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所建,内塑叶法善像,多灵应。

  铜锣寨天师古庙。民国《松阳县志·卷一舆地志·山川》记载:“铜锣寨,在县东四十五里。上有天师古庙。”

  真人庙。民国《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坛庙寺观》记载:“在县东十五里。”

  真武庙。民国《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坛庙寺观》记载:“在高亭半里许。相传,唐明皇时,卯山叶真人与山神斗法,真人曾化身坐镇于此。有石香炉,镌‘叶法善’三字,今尚挲摩可认。”民间传说,遇旱求雨,只要摩擦几下此香炉,天就会下雨。若要雨量大,则将它置于水中即可。取出,雨即停②。

  说到请神求雨,松阳民间还流传另一则叶法善显灵的故事,松阳地方史乘当作灵异均有记载,名曰《祈雨异石》,现附录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十杂志·灵异》之记载。

  ——万历间,松阳旱极。城中迎卯山叶真人,溪南迎六都郑仙姑,各趋道礼拜,遇于五星庙之前。仙姑从左而去,真人从右而来。雨不甚濡,惟大发风雷。是夜,仙姑殿后壁左边忽掷一石,其状圆,其大两合抱,破壁而入,止于中堂,仙像不毁。远近人趋观其异,及觅石之发迹处,遍山无土痕,或以为自远飞来者,此更异也。土人徙石于阶下,完其庙壁。人皆曰:“此越国公怒也。”然真人与仙姑同邑同著仙籍,宁有此意乎?但自此而后,迎仙姑者,必趋径避真人。

  要说这郑仙姑也绝非寻常之辈,且与叶法善亦颇有渊源。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十杂志·郑仙姑者》记载:“郑氏姊妹,同心学道。每谓尘世景光,修短靡常,乃取《南岳魏夫人传》,读之曰:‘夫人有夫,已落第三乘矣,求谢自然而师之。’二人每于静夜焚香求度,忽一女奴持吕洞宾词歌曰:‘坎离坤兑分子午,须认取自家宗祖。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捉得金精劳闭固,炼甲庚要生龙虎。他年问汝甚人传,但说道先生姓吕。’郑氏习之,盖吕公昔度张珍奴之作也。又得叶法善八使云屩之法,白日可以腾空。初习时,姊去,妹守炉烟;妹去,姊守炉烟。及其阴尽阳纯,则变化无方矣。其后宗人为之立祠于灵鹫山下,谓之仙姑庙。”民国《松阳县志·卷一舆地志·山川》记载:“五方山,一名灵鹫山,在县北十五里。又名仑山,仑溪之水出焉。山麓有红泥冈,多怪石。又有田螺、紫燕、圆枣、青蟹诸峰,形状绝肖。上有郑仙姑庙。”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处州遭遇大旱。时任知州杨亿(字大年)组织至栝苍宣阳观祈雨,并撰《宣阳观祈雨文》、《宣阳观赛雨文》③,则完全属于官方性质了。《宣阳观祈雨文》曰:“咸平二年月日,知军州事杨某,谨遣丽水县尉侯俨,以香茶酒纸之奠,致祷于宣阳门叶天师之神。”《宣阳观赛雨文》有曰:“惟天师敷佑一方,历祀浸远;功济万汇,化驰九幽。惨舒天吏之权,陟降上帝之右。肇建真宇,聿为殊庭。尸祝具陈,若亢仓之居嵔垒;祭祀不绝,犹朱邑之在桐乡。”由此可见,对叶法善无疑当作神来崇拜了。

  在松阳县域之外,置观立祠建庙(殿),崇祀叶法善的也不少。除之前有所提及的之外,再枚举一二。

  处州青田崇道观。元·叶现《崇道观重建三清大殿记④》记载:“青田玄鹤洞天,名著道家书,扶舆淑气,至人间出,自青牛道士炼丹其间,而卯山真人父子亦尝栖止,至今浴丹井、点易窗,遗迹尚班班在。唐天宝初,里人朱府君昆弟舍宅为观,赐额‘崇道’。宋宣和辛丑(1121),毁于寇。越三十有四年,观主赵处褱始复其旧山。”

  衢州龙游白佛岩。位于龙游北部石佛乡境内饭甑山右侧。清·康熙五十年(1711)《衢州府志·卷三·山川》记载:“石佛岩,在县北五十里,又名白佛岩。岩谷深峻,人迹罕到。岩广五丈四尺,深四丈七尺。唐叶法善修炼于此,后肖像其中,故名。上有泉,曰清妙涧。旁有牛角山点易洞。”民国十四年(1925)《龙游县志·卷二地理考·山川》则记载:“白佛岩,去治北四十里。岭广五丈四尺,深四丈七尺,势甚险峻,人迹罕至。岩上多凿佛像,有潭深不可测,时溢流为瀑布,广凡数丈,为水北诸溪之源。”并按语:“康熙《志》谓:唐叶法善修炼于此,因肖像其中,名曰白佛。山上有泉,泻入涧中,如玉虹凌空,迷蒙林薮,曰清沙涧。”康熙五年(1666),龙游县教谕黄涛作《白佛岩》,赞曰:“欲疑灵隐寺,峭壁峙清泉。苍翠云根异,嵯岈石骨坚。高山前哲里,红叶暮秋天。悔上蓝舆急,行行又隔山⑤。”

  抚州相山四仙祠。始建于南宋,奉祀西汉南昌县尉梅福(字子真)、东汉豫章(郡治在今江西南昌)太守栾巴(字叔元)、唐代道士邓紫陶和叶法善。元朝翰林学士吴澄(字幼清,曾任江西儒学副提举)撰有《相山四仙祠记⑥》,云:“抚州之西南,其县曰崇仁。崇仁之南六十里,其山曰相山。所祠之人,曰梅、曰栾、曰邓、曰叶,谓之四仙。考之史传梅尉南昌、栾守豫章,山在所治境内;邓、叶皆唐开元、天宝间,道士方伎之流也。”并说:“其自所谓仙,非必御风乘云飞行太空之中,或其功行法术有可济人利物,则祠之矣。”诚哉斯言!元·虞集《相山重修保安观记》记载:“叶君法善,缙云人,亦曰南城人,皆常往来修真山中。”保安观,即为四仙祠。

  池州叶山真人庙。叶山,位于今安徽铜陵市义安区境内。清·乾隆《铜陵县志》记载:“叶山,在县东五十里。唐叶真人法善修炼处,故名。形如卓笔,耸拔云霄,为东南名胜。”清·道光《安徽通志·卷二百八人物志·流寓》据《池州府志》记载:“叶法善修炼于铜陵之洪口耆最久,土人名其山曰:‘叶山’。山麓有叶真人庙。”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二十七舆地志·山川》记载:“叶山,铜陵县东。《郡国志》:形如卓笔,上有莲花峰、灵窦诸胜。唐叶法善修炼于此,故名。山阳有阿泉,从悬瀑而下,至叶庙伏流地中,亦一奇境也。”

  信州叶真人祠堂。元代,信州王宗岭(今属江西贵溪)叶法善后裔叶行叔(名必勉)道士,倡导族人将建于王宗岭的叶君祠“改筑于青山之阳”。并请时称江东四大儒之一李存(字明远,一字仲公,号俟庵)撰有《叶真人祠堂记⑦》。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卷五十一》记载:“祠,旧在王宗岭,改筑于青山之阳。真君能致风云雷雨、役鬼神事。唐元(玄)宗拜鸿胪卿,封越国公,后为神。宋崇宁间,赐号真君。”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一百九?祠庙》记载:“董真君祠,在贵溪青山之阳,失其名。按鄱阳李存(仲)《祠记》云:‘真君能致风雨、役鬼神,唐元(玄)宗拜鸿胪卿,封越国公,后为神。宋崇宁间,赐号真君。’”其显然将“葉(叶)”误作“董”了。

  北京二庙喜神殿。精忠庙,位于崇文区,建于清康熙年间,祭祀南宋名将岳飞。上世纪五十年代庙毁,存地名“精忠街”。东岳庙,位于朝阳门外大街,兴建于元代,祭祀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帝。精忠庙旁有座喜神殿,东岳庙内也有座喜神殿。喜神是梨园行敬奉之神,喜神圣像两侧列十二音神的牌位陪飨,分别为罗公远真君、黄幡绰真君、琴音绵驹真君、龙吟王豹真君、猿音石存符真君、雷音孙登真君、叶法善真君、云音韩娥真君、凤鸣阮籍真君、虎啸秦青真君、鸟音薛谭真君、鬼音沈古之真君。

  千百年之后,世间天翻地覆,故乡松阳依旧念念不忘这位邑人。卯山重修天师殿(玉岩云台山顶亦建有天师殿。据说明代迁建之,至今香火不断),县城江滨公园新立他的铜像,还有那代代相传他的许多传奇故事,以及留给松阳最经典俗话“天师印”,所谓“天师印敲死,无改撬。”喻指最具权威的确定,不得丝毫改变。

  所谓“天师印”,就是天师叶法善遗世的双铜印,一为南阳开国铜印。“印以铜铸成,黄色,坚质,纵横各一寸八分,立方形,篆文四字,径八分⑧。”一为道经师宝铜印。“印系铜质,古色斑斓,微有剥蚀,纵横各二寸,立方形,篆文四字,径八分有奇⑨。”

  南阳开国铜印,相传乃是叶氏始祖沈诸梁(即叶公)遗世之印。唐开元元年(713),叶法善遍游群岳,到了楚地,拜访当地行政长官欧阳纯之时,欧阳纯相赠此印,并特意撰了诗铭,曰:“令尹欧阳,巡行阡陌,道获铜符,泥沙蒙塞,洗而读之,南阳开国,遐哉貌美。叶公手泽,隐耀千秋,以待有德,爰有真人,子高嫡脉,神物有灵,应返其宅,卑尔克昌,卑世靡极⑩。”叶法善离世之后,即遗于家族,举有德者护藏。

  道经师宝铜印,为道教最常用的法印,用以申制章奏,发遣符贴,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据民国《松阳县志·卷十三金石志》记载:“此印与南阳开国铜印,均存玉岩宗祠。遵先人遗命,择贤经管,什袭珍藏,视同拱壁,故历久无恙,则此二印者,几若与天地同休矣。”不过,今已下落不明,甚憾。

  松阳玉岩人杨孙芝(1783~1841),字瑞庭,清道光壬午科(1822)举人,历任吴江(今属江苏苏州)、奉贤(今属上海)知县,擢江南同考官。作有《叶真人双印歌11》,此歌最后曰:“研朱印数纸,古色犹璀璨。请悬素壁间,魑魅尚可扞。”另撰有《叶真人像赞12》二首,赞曰:

  排空御气踏云烟,笑与洪崖共拍肩。

  象简朝天帝傲吏,须眉清逸映星躔。

  青溪观里读穹碑,景仰当年幼妇辞。

  道貌何人工写照,飘飘犹著六铢衣。

  附注:

  ①清·道光《卯峰叶氏广远宗谱·卷三》

  ②1989年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松阳县卷》

  ③北宋·杨艺《武夷新集·卷二十》

  ④清·光绪《青田县志·卷之七》

  ⑤民国《龙游县志·卷三十九》

  ⑥宋末元初·吴澄《吴文正集·卷四十六》

  ⑦元·李存《俟庵集·卷十四》

  ⑧⑨⑩民国《松阳县志·卷十三金石志·印玺》

  1112民国《松阳县志·卷十二艺文志》

  (完)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