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东汉末之章安县——故乡松阳之母

故乡松阳追宗溯源(上篇)

东汉末之章安县——

故乡松阳之母

  浙南的松阳是我的故乡,置县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掐指计算至今已整1820年的悠久历史。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沿革表》载“东汉献帝建安四年,孙吴置”,“此为古栝苍地正式建县之肇始”,故乡松阳也是浙南诸县之“母县”。

  松阳建县之前归属哪里?也就是说松阳是从哪里的“母胎”降生而来?这就需要追根溯源探究其渊源了。近日,我出于寻古探奇,集中精力,耗费时日,阅览查证考究了许多书籍和网上的史料,作了如下梳理笔记,以飨同仁。

  松阳降生于距今1820年前东汉末年的章安县。清初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第九十四卷3928页载“松阳县,本汉章安县南乡地(本文作者注:准确地说是西南地),建安四年孙氏所析置松阳县,属会稽郡”。这里所说的“本汉”即为东汉,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四年即为公元199年。此时的东汉处于末年,是个诸侯纷争群雄割据,也是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时代。吴郡富春孙坚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任长沙太守,拥兵自居,成为割据首领。孙坚长子孙策,年轻有为,领其父部下千余人,渡江削平江东,占据江东六郡而被封为吴侯。

  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184-220年),这个时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东汉末年“,具体是指东汉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孙坚在攻打刘表据有的襄阳战死之后,其子孙策投奔袁术后向他借兵,带领孙坚旧部于公元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后孙策独领江东。

  孙策占据独领的江东,地理上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历史上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有著名的“江东六郡“之说,是指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即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安徽省庐江县西)。东汉末年的章安县属会稽郡,属于孙吴的势力范围,之后,孙坚次子孙权,秉承父兄遗志,在周瑜、张昭等一批士族豪强的支持下,稳定江东局势,战败曹操、刘备,于公元229年称帝,定国号为吴,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鼎立”中的吴国,史称“江东孙吴”,是“三国鼎立”之一国,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即今皖南、今苏南、今苏中、今浙江、今江西东北部、今上海这片地区称作江东。

  江东自孙策占据独领起,虽为侯但内政外交皆为自主,因此说,当时从章安县析出西南地置松阳县,县治所在旌义乡瑞应里,又称“旧市”,即今松阳古市镇,乃为占据江东六郡而被封为吴侯的孙策的决策。松阳县名的由来有二说:一是地理说,因山名而取地名。明万历郭子章《郡县释名·浙江卷》载:“松阳县东汉名,以邑有长松山也”,谓松阳地处长松山(即民间所称牛头山)之南,故名松阳;二是因松阴溪畔有棵大而奇特、尊崇为“松阳树”的松树而得名。清雍正朝《浙江通志·卷一Ο七·物产七》中有载:“松阳立县,取松阳木为名,在县东南大溪有松阳树,大八十围,其腹中可坐八十人”。《吴地理志》所云“县东南临大溪有松树,大八十一围,腹中空,可容三十人坐,故取此为名。其实,取松阳县名与此两说都有关联。县治旧市(今古市镇)因屡遭水患,在600余年之后的唐贞元年间(公元785年正月至805年8月),县治徙于当时的紫荆村(现如今西屏街道的城中社区范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东汉末年的章安县原为回浦县。远在夏、商、周时属瓯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属楚。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17年)灭楚,之后又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的次年,废除了东瓯国第七世东瓯王摇,由当时的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其地被置为闽中郡。东瓯国从第一代国君越王无疆次子蹄建立到被废共历时二百五十二年,但“秦虽置郡,仍为无诸和摇所据,秦不得而有之”。汉兴秦灭之后,“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西汉后期,为了加强对瓯越的统治,汉昭帝(西汉刘弗陵)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原东瓯国地置回浦县,辖境大致包括今台州、温州、丽水及福建东北沿海的一部分地区,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设县治于章安(今台州市椒江北岸的章安街道)。汉章帝(东汉刘烜)元和四年(公元87年)四月,将回浦县改名章安县,以新年号更改地名图吉利,取“章治久安”之意。称为回浦县的历史,从公元前85年至公元87年,共172年。将回浦县改名为章安县后112年,即从汉章帝元和四年(公元87年)历112年,至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本汉章安县南乡地,建安四年孙氏所析置松阳县,属会稽郡”。

  东汉末年,属会稽郡的章安是一个地域范围很广的县,所辖之地相当于今台州、温州全部、丽水大部分和宁波、金华小部分区域及福建闽江以北沿海地区,陆地面积计有5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浙江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左右。

  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后来称之为章安的这一地区依山傍水的山麓地带,开始有原始的山越土著居民栖息和活动。他们聚居于山坡丘陵地带,从事原始农耕、采集与捕捞。上世纪70至90年代,章安遗址及周边地区各种石器遗物的相继出土,显示了章安以农耕为主滩涂捕捞兼顾的远古人类生活场景。春秋至战国时期,丘岗地带,山麓前沿有大片地土与湖泊群出现。古时章安县,山海之绕,溪谷相间,为平原山丘腹地,境内大多为海冲积平原,在漫长的演变成陆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淤涨状态,在商代已处于湖沼泽地,温和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成长,因此,虽处于原始状态的农耕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夏商周时期,章安属扬州,为瓯越地。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后,采纳宰相李斯的建议,《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起初,对于地广人稀的东南沿海,秦王朝一般弃而勿属,后随着版图的扩大,还增设了许多郡,比如征服了岭南之后,设置了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在此之前,还征服了闽越之地,设立了闽中郡,章安归属之。之后为开拓疆土,秦王朝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汉书·高帝纪》亦谓:“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此时大秦帝国在章安设置回浦乡,隶属“三十六郡”中的会稽郡鄞县。汉时期已开拓,并进而控制和管理浙南闽北,以至整个东南越族。汉北方南迁的人口和本地土著山越杂处,人口已繁衍至相当规模,由于秦汉开拓疆土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因此章安政治、军事地位也趋日益重要。《汉书》云:“北去辽宁,南及交趾,贡献转运,皆从东瓯,东冶”。据考东瓯、东冶皆指章安故址。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始设回浦县于章安,属会稽郡,章安一直是汉晋至隋时期的县旧治。经两汉经营至三国已成为东南沿海的重镇和军事要塞,为海口航运一方要津都会,是中央政府藉以控制瓯、闽两越的军事重镇。章安不仅是我国历来古代首县,沿海港口,军事要地,郡县制厅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是两汉至三国吴时期军事机构会稽郡,南部都尉的治所。正如东汉杨雄《解嘲》中有“西北一侯,东南一尉”,其中的“一尉”指的就是此地。章安的兴起,是与地理环境与政治因素相关的。如汉武帝所指的“东越狭多阻”,交通不便,唯有此地地处椒江河口台州湾沿线,有水上交通之便,易与外界联系。《通典》卷三十三《职官十五·总论郡传》云“唯边郡往往置都尉”,作为东南沿海边远地区的西汉统治对章安设置回浦县治,并置军事机构南部都尉,这是军事战略上的权宜之计,为镇慑边远地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到三国吴大帝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原章安县地域先后析置永宁、松阳、(南)始平、临海、罗阳、罗江6县,今临海市地域分属章安、临海两县。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公元257年)二月,分会稽郡东部设临海郡,郡治章安(另一说为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永宁、松阳、(南)始平、罗阳、罗江7县。境域相当于今台州、温州全部,丽水大部分和宁波、金华小部分区域及福建闽江以北沿海地区。

  从章安自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设置回浦县,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公元25?57年),一说章帝刘炟在位时的章和元年(公元87年)改为章安县,县治就在古城章安,也即如今的台州市椒江北岸的章安街道。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耗时16年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的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有载:“章安古城北有风景优美的大湖,曰:章安湖。湖侧有山,山顶平展,可容三四百人相聚,每逢秋日重阳,郡县长官、文人、士子相聚湖山,行乐优游。”可见当年的古城章安,城市繁华,生活富庶,湖山入胜,建筑精美。东汉至唐朝一直是台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改为保乐乡,清代设浦章镇,民国时称章安乡,建国后建区属黄岩县,1984年改设椒江市章安区,1992年并梓林、杨司两乡入章安镇,2001年和黄礁乡合并成为章安街道。

  从章安县析出西南地置松阳县,除了县域广袤、不利于控制和管理外,主要的原因是,东汉末年孙吴政权为了加强对已占据之地的管制和控制,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开发拓展疆域。

  孙吴疆域的经略始于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渡江讨平江东刘繇、严白虎等地方势力,攻略并占据东汉扬州刺史部的大半地区,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陵、庐江六郡,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以县级政区为主。《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陈建梅著,岳麓书社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中认为,东汉末年,衢江、东阳江流域已经得到初步开发,孙策在南讨西征的同时,“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开始了对所辖扬州五郡(丹杨,今安徽宣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吴郡、庐江、豫章)等深险之地的经略。

  对山越的征讨取得了初步成果之后,为加强管制和开发,孙氏兄弟对山越区域进行编户齐民设置新的政区。在扬州政区新置三十四县的同时,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置新安(今衢州市)、长山(今金华市)两县,孙吴沿续了东汉的开发路线,孙策时析诸暨置吴宁、丰安两县,再析新安立定阳,析乌伤立永康、武义,析太末立平昌,析章安立松阳,为加强管制,在东汉统治所不及或统治薄弱的丘陵地区相继增设新县,远至松阴溪上游开辟设置松阳县,目的是为了控制该流域。

  之后,开发逾仙霞岭达松阴溪上游,并进一步推进至衢江上游和武义江沿线。陈建梅还认为,孙吴对山越的开发是在征讨中进行的,会稽郡新置的平昌、定阳、永康、武义、临海,南始平、罗阳、松阳、建平九县,这些新置的县,都是在征讨中占据或平复之后置立的,有的命名显然与取得征讨山越的胜利有关,像平昌、定阳、南始平、建平等县的命名用“平”、“定”的词语;有的以故事典故命名,如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保安康”,吴国太病愈,孙权大喜,遂赐名为“永康”;还有的用地理位置命名,如临海、罗阳、松阳等。

  孙权继位称帝后,经过苦心经营,孙吴疆域“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政区建置主要从郡县深险之地及北界西界敌对势力的经略着手,在进一步拓展中巩固,在原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出兵深入各郡险地征讨山越,还向西向南拓展,孙吴疆域逐渐稳定,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史籍载,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析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之后,三国孙权于黄武、黄龙年间(公元222—231年),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析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之后直至隋唐,松阳县域还涵括现今丽水市以及金华、温州的部分县市。之后,历经沧桑变迁,金华、温州的部分县市相继析出归属处州之外的郡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至八年,松阳升为州府所在地为“松州”,为浙江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复改松州为松阳县,仍归属古栝苍地处州。查阅相关史料,当今丽水市所属县(市)均从古松阳相继析出,确可见证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沿革表》所言,松阳乃为“古栝苍地正式建县之肇始”的论断: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年)孙权分太末县南部地始置遂昌县,《旧唐书》载:“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县入松阳”,86年之后的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遂昌县复从松阳析出。置遂昌县比松阳置县晚19年;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永嘉、临海二郡置处州,析松阳县东乡地置括苍县(今莲都区),时从松阳东乡析出时的括苍县含今景宁地域。置括苍县比松阳置县晚390年;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置松阳县时,缙云分属乌伤(今义乌市)、松阳两县,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缙云建县。建缙云县比松阳置县晚497年;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时,今青田境域是松阳县的一部份;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县东乡建立括苍县,今青田境城为括苍县的一部分;景云二年(711),分括苍县建立青田县。建青田县比松阳置县晚512年;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析出松阳县的南乡和遂昌县的西乡置龙泉县(现为市)。置龙泉县比松阳置县晚整整560年;

  南宋(公元1127-1279年)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析龙泉县松源乡益以延庆乡之半置县,以宁宗年号“庆元”称名,为庆元县建制之始。置庆元县比松阳置县晚1078年;

  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分丽水县的浮云、元和乡之半建云和县;置云和县比松阳置县晚1253年;

  原属括苍县(今莲都区)的景宁曾于1949年5月解放即日建县,又在1963年5月丽水地区复设时属云和县,1984年6月,原景宁县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以解放即日景宁建县起,也比松阳置县晚整整1750年!

  地域曾经极为广袤的我故乡松阳,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迁,而今总面积为1406平方公里,最东至裕溪乡新渡,最西至枫坪乡龙虎坳,东西最宽处径距53.7公里,最北至赤寿乡大川,最南至大东坝镇大湾,南北最长径距40.2公里。东连丽水市莲都区,南接龙泉市、云和县,西北靠遂昌县,东北与金华市武义县接壤。历史悠久的我故乡松阳,乃为浙南诸县之名归其实的“母县”,而“母县”又是从公元前85年时的西汉回浦县到距今1820年的东汉末年改名为章安县之“母胎”降生而来,正因为如此,我说:古章安县乃为故乡松阳之母!

  (注:撰写此文参阅资料众多,散见于文中)

作者:徐进科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吴胜 时间:2019年8月1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