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情驿站 > 由两种旧茶具忆起茶史

由两种旧茶具忆起茶史

  “七一”前,县委统战部党支部带领退休干部党员赴枫坪乡高亭村开展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纪念高亭战斗70周年,瞻仰纪念碑,缅怀众烈士,参观乡贤馆。在乡贤馆内,摆放着各种陈列品,有传统的旧农具、有农会用过的土枪。那些革命历史文物的教育意义当然是非常大的,这里暂且不说,而特别引我注目的是两件至今松古盆地并不多见的几乎灭迹了的旧茶具。一件是茶船(也叫茶篱、茶列),另一件是茶焙(也叫茶焙笼、火桶筛),这两件旧茶具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也许是松阳是茶乡的缘故吧,它勾起我对我家爷爷辈种茶制茶历史的回忆。

  我爷爷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壬辰,一生像个园丁,喜欢种茶种水果。我老家在乡下樟溪乡肖周村,老房子旁边有一大菜园子,足有1500余平方米。菜园的围墙四周边上全是茶树,约有上百棵,间距套种各种果树,屈指数一下,不少于18个品种的水果,菜园的中间便是种菜的菜畦。

  每年清明节前,爷爷便叫来嫁到邻近福村、上徐山村的闺女、即我的二姑、小姑,当然少不了我妈,全家总动员,一起在菜园子里采茶,基本上每年采头茶、二茶共两次,三茶一般情况下就不采了,说是育茶树,让它长高长大,故有的茶树足足长了两米多高。

  采完茶便开始制茶,制茶时就用到前面讲的那两种制茶工具了。记得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长至黄口之年。制茶开始时,妈妈给我的任务是烧火,不到10岁的我便在镬灶下往灶堂内起火塞柴,烧火也不是件易事,火苗既不能太猛,也不能太弱,要适宜。只见爷爷撸起袖子,拿了半簸箕茶叶,试了火温,将茶青放到锅里炒,用手把茶叶抓起来反复抖,边抖边撒。爷爷叫我姐姐拿来麦秆扇,站在锅台边朝着锅里的茶叶,摇动扇子生风,使茶叶受温均匀。杀青结束,把刚杀青的茶叶放在茶船上摊凉;又去拿半簸箕茶叶,进行杀青。就这样,分期分批杀青。杀青完毕放另一处摊凉,把已摊凉的茶叶在茶船上,两个姑姑分别在茶船两头各坐一人,对茶叶进行人工一圈一圈的轻揉磨搓,等到茶叶露出茶汁,就放到茶焙里烘,茶焙底下有火甑即火盘,火甑外围罩上圆柱形木桶,木桶上再放茶焙。茶叶放在茶焙笼里,只见我妈和我姑轮流一边抖,一边抓,一边烘,一边搓,接着,再把茶焙里的茶叶倒进锅里,捞起来抖散,条形做好,起锅摊凉,然后把茶叶的水分完全烘干,茶叶能用手指捏碎、捻成末,说明干透了,茶就制成出焙笼了,这时满屋子闻到的都是茶的香味。

  二十世纪末,我家菜园逐步变成茶园,柿子树、柚子树等水果树,包括老茶树统统砍光。我弟弟继承了父亲、祖父的茶业,菜园完全成了茶园,实行科学种茶,每年修剪。如今展现在眼前的不是一棵棵长达2米高的老茶树,而是一条条排列整齐的绿色茶浪。

  现今,我已年逾古稀。太公是否种过茶,我不能信口雌黄。单从爷爷起,我亲眼目睹,家族祖孙三代种茶的历史就足有上百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茶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至二十一世纪初,松古盆地制茶用的茶船、茶焙,已逐步被机器所替代,为罕见稀有之物,可以说已消失匿迹。

作者:李德贵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吴胜 时间:2019年8月6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