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好一个江南才子祝枝山竟然是松阳人的外甥夫

好一个江南才子祝枝山竟然是松阳人的外甥夫

  早年间,中国香港有部电影,名叫《三笑》,好看又好笑。只不过,我们小村的人们看后,大多唤作“唐伯虎赶秋香”。正像过去文人雅号松阳十景之一的“双童积雪”,百姓俗称“和尚背老婆”,就这般土气而又贴切。谁曾想,几十年之后,等我们长大了,拍片的也玩通俗搞笑,同样题材的片子再出来,便也直白叫《唐伯虎点秋香》了。

  秋香一笑将祸牵,后悔二笑连三笑。唐寅乔装入华府,自诩技高未凑巧。幸得好友祝枝山,妙计一出点窈窕。当年,看过《三笑》电影,只见唐伯虎装扮书童逐青春,祝枝山瞅人要用放大镜,一对好友年纪咋相差那么大呢?好生奇怪,难道是忘年之交?待看到《唐伯虎点秋香》,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齐上阵,他们年龄看似相仿了,可我又蒙圈了。记忆中,电影《王老虎抢亲》、小说《唐祝文周四杰传》所说的那个周文宾呢?

  那位滑稽的祝枝山,要不是他自己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翻三世图,怎能想到他竟然是我们松阳人的外甥夫呢?

  一

  祝枝山,明英宗天顺四年十二月初六,也就是公元1461年1月17日出生于官宦门庭。真名叫允明,字希哲,枝山是他的号。长大后的他相貌真的不咋地,右手还枝生手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六指头”,自知藏不住,干脆敞亮自号枝山、枝指生,绝对是个自信的人儿。唐伯虎,名寅,明宪宗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即公元1470年3月6日生于商贩家庭。如此看来,祝枝山年纪确实大唐伯虎许多,可也没有电影《三笑》搞得那么夸张,好似两代人。

  祝枝山父亲祝瓛,不如祖父祝颢、外祖父徐有贞他们来得有名,历史少有记载。提到他的,不说祝颢的儿子,就讲徐有贞的女婿,以至于我们很难详细了解他的生平。祝颢(1405~1483),字惟清,苏州府长洲人。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弹劾持大体,不讦人私。徐有贞(1407~1472),原名珵,字元玉,号天全,苏州府吴县人。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佥都御史(正四品)。因治理黄河有功,升任副都御史(正三品)。后因拥英宗复位有功,官拜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武功伯,位极人臣。长洲原本吴县析置,虽为两县,县治却同在苏州城。

  祝枝山来到世上那年,祖父在山西任布政司右参政(从三品),作为地方高官,兴学重教,曾言“教人与治人不同,贵在随材成就,毋强以文辞”。吏材精敏,政绩颇著。而外祖父却因同党相戕,由内阁首辅被贬至庶民,流放边陲金齿卫(今属云南保山)。恰好这年十二月遇上赦免,回归乡里苏州。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仿佛又柳暗花明。这也难怪世人说,祝枝山的出生地为山西太原。

  都说“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唐伯虎不知何时学画,祝枝山可是自幼习书,年仅四岁便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祖父精于书画诗文,对他的教诲密不可分。正是这年,成化元年(1465)年过花甲的祖父告老还乡。“吴中士林宿学与夫宦游而休者累数十辈。暇则寻山问水,择胜而游……其文章以缛丽自喜,诗亦典赡有思致,字爱作行草,远近求者,一皆应之无倦容。盖其风流文雅,最为人所慕爱①。”也是这年,外祖父得以恢复官员身份,不过依然赋闲在家。《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徐有贞传》记载:“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时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常以铁鞭自随,数起舞。及闻韩雍征两广有功,乃掷鞭太息曰:‘孺子亦应天象邪?’遂放浪山水间。”未能东山再起的外祖父,工书画,善山水,尤精于行草,对外孙后来书法成就,或许帮助更大。祝枝山后来有回忆,说:“外祖武功公为此游此词时,允明以垂髫在侧,于斯僅五十五年矣。当时缙绅之盛,合併之契,谈论之雅,游衍之适,五十年中,予所接遇皆不复有相似者,真可浩叹②。”

  祝枝山后来何以名声大噪?好友陆粲分析得较为到位,他说:“既天赋殊特,加内外二祖咸当代魁,目染耳濡,不离典训。稍长,遂贯综群籍,自天官、地理,释老、方伎,稗官、杂家,皆通其说,掇其英华,舒发为文,崇深钜丽,横纵开合,茹涵古今,无所不有,或当广坐,谈笑杂遝,援毫疾书,思若泉涌③。”这不由地让我想起元代诗论家方回,他说过一句话:“名山得名人而重,名祖得名孙而重,名师得名弟子,则师道愈重矣④。”

  事实上,祝枝山之后名动海内,尚有赖身后另一名家指点。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说过:“吾乡前辈书家称武功伯徐公,次为太仆少卿李公。李楷法师欧、颜,而徐公草书出于颠素(唐代张旭、怀素)。枝山先生,武功外孙,太仆之婿也。早岁楷笔精谨,实师妇翁(即妻父,丈人也);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即外祖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⑤。”

  成化十四年(1478),年方十八的祝枝山,功名未遂,便迎娶了李甡即文徵明所提到的“太仆少卿李公”的长女为妻。于是,祝枝山便与松阳扯上了关系。

  二

  李甡,又名维熊,字应祯,以字行,晚年更字贞伯,号范庵,也是长洲人。明景帝(代宗)景泰四年(1453)中举人,入太学。工书法,善楷、行、草、隶诸体。正楷学欧阳询、颜真卿,得蔡襄用笔之法。书法平正婉和,清润端方,功力不凡,自成一家。正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成化元年(1465)被选授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为内阁中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的官员。官位不高,为从七品。随后,召直文华殿,文华殿时为皇太子观政之地,自然成了近臣。成化八年下诏命写佛经,他大胆抗疏,回绝道:“闻天下国家有九经,不闻所谓佛经也⑥。”为此遭受廷杖,差点被打死,足见也是极有个性的谏诤人物。长女出嫁那年,升任南兵部武选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未就任。

  祝枝山婚后次年,双喜临门。先是自己考中了秀才,开始力攻古文,准备来年的大考(乡试)。接着七月间,妻子李氏为他生下第一个儿子,取名续。谁知来年的那场乡试,乃至之后十多年数场乡试,皆成他的梦魇。期间,结识了年少九岁的唐伯虎,孰知小唐同学后来科举仕途比老祝来得更悲催。

  丈人李应祯那年因继母去世,丁忧而未去南京兵部上任。之后仕途不说青云直上,倒也一路顺畅。成化二十二年(1486)擢升职方郎中(正五品)。这年,祝枝山诗、书作品不少。然而第三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魔咒般的又落第了。逾二年,也就是明孝宗弘治初年(1488),李应祯改任南京尚宝司卿。次年,祝枝山第四次赶考,入住南京丈人家中。谁曾想又遇大病,只得返回老家治病,错过了这场乡试。

  李应祯六十周岁那年,再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四品),人称李少卿。同乡文林时任南京太仆寺丞(正六品),他儿子文徵明借此机会前来拜师学习书法,祝枝山无疑成了文徵明的同门师兄。文徵明,初名璧,以字行,后更字徵仲,号衡山,与唐伯虎同岁而年少八个月余。若干年之后,他们的书法成就,让人再次见证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

  更早之前,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他们三人就因文结识。尴尬的是这位小文同学,科举仕途同样坎坷不已,难道真的应验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据《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文苑二》记载,史上与他们齐名的是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或许与他们性格迥异,民间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并无此人,所说的周文宾,纯属虚构。

  少卿岗位上工作刚刚两个月,正遇明孝宗生日,李少卿趁机申请退休,不准。后一再恳求,当年七月十三,终获准许。次年弘治五年(1492),三十二岁的老秀才祝枝山第五次参加乡试,总算遇到了仕途上第一个贵人,得以中举。主考官王鏊(世称王文恪),时任吏部右侍郎。明武宗正徳年间,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王阳明(名守仁)盛赞他为“完人”,唐伯虎赠联称他“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李应祯妻子王氏,因丈夫官位四品,自然由宜人进封诰命恭人。《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记载:“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对丈母娘的人品,祝枝山赞不绝口,说:“恭人讳某,天授懿淑,家凝徽庆,抱操静一,秉礼坚定,平生言无哗猛,服弗藻丽,动罔专事,门不数出,晚益泯默,宽然靖庄⑦。”

  王氏嫁入李府之后,亲生子一个,名叫“系”,为苏州府学生,可惜英年早逝;嗣子名“绍”,为丈夫侧室顾氏所生;育有二女。小女婿张廷瓛,号东月,常州府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辖区)人,弘治二年(1489)举人。仕至光禄寺丞(从六品)。与大女婿祝枝山相比,尽管早中举人早当官,名气却弱爆了。

  祝枝山、张廷瓛他们能与松阳扯上关系,皆因丈母娘王恭人乃是松阳人王贯的女儿。

  三

  王贯,字贯道,处州府松阳人。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贡士。初授应天府儒学训导。自此之后,便一直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明史·卷七十五·职官志四》记载:“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府学训导,就是辅佐府学教授教诲生员的助手。明初,不入流。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始“诏天下学官改授旁郡州县。”

  应天府,府治上元、江宁。明初建为南京,为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改为留都(人称南都),行“两京制”。因应天府地位特殊,儒学训导为六人。王贯在南京教书期间,明宣宗宣德四年七月初六即公元1429年8月5日,女儿王恭人出生。女婿李应祯也出生于南京,少自己女儿两岁。宣德六年八月廿一即公元1431年9月27日,为李应祯与孪生弟弟李应祥的生日。

  明英宗正统初年(1436),王贯考中举人,提任池州府铜陵(今属安徽)教谕,俗称教官、学管。执掌文庙祭祀,教育县属生员。博通今古的他,初到铜陵工作虽“恒以举人介意⑧”,也不乏雄心壮志。曾作《铜陵四咏》,其中《松山文焰》诗曰:

  谪仙曾此究遗经,遂使松山擅令名。

  乔木常青含秀气,飞流不断带书声。

  奎光炳焕霞初照,文运昭回日正明。

  安得从容登绝顶,五松深处望神京。

  松山,位于铜陵西北,依江而立。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山旧有松,一本五枝,苍鳞老干,黛色参天”,故名五松山。李白曾数次登临,有诗赞曰:“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踏着前人足迹,感受诗仙文运,新任教官王贯登山远眺,豪情满怀,大展宏图。

  王贯这么想,也是这么干的。他来之前,铜陵县学连文昌祠都未立,他就带头捐献俸禄兴建。正因为他“勤于训迪,广修学宫⑨”,德政一方,名垂青史,乃至被后人奉祀当地名宦祠。景泰年间(1450~1457),王贯调入应天府溧阳(今属江苏常州市辖),继续从事教谕工作,鞠躬尽瘁,直至到老。

  王恭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虽不显贵,也属一方名臣。丈夫李应祯出身悬壶济世人家,父亲李敞(字启明)是靠他官位高才得以封赠南京兵部员外郎。在婚姻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他俩何以千里姻缘一线牵呢?这不得不提到他们的祖上,而一旦说出他们的祖上,大家也就恍然大悟,一声感叹“哦!原来如此。”

  王恭人祖父王景,又名奎,字景彰,又作景章,又字景常,号常斋,又号太原。洪武五年(1372)中举人,初授怀远(今属安徽蚌埠市辖)教谕。以博学应诏,制作朝享乐章,定藩王朝觐仪。不久,升任大名府开州(今属河南濮阳)知州(从五品)。累官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因征收税粮遭人诬告,遣戍云南临安府(府治建水州)。建文初(1399)召入翰林,与修《太祖实录》。除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讲(正三品)。明成祖即位,初授翰林侍讲,擢翰林学士、奉政大夫。永乐元年(1404)以总裁之首参撰《永乐大典》。光听他的名号,就足以令人头晕的人,更是一位名声在外而又颇有故事的松阳人。他的人生传奇,容待另行细说。

  李应祯祖父李士文,为人文雅而忠厚,习儒更精于医术,时常往还士大夫间,深受大家尊重。明初大画家王绂曾作诗《赠医士李士文》,盛赞曰:“李君业医兼业儒,闭门著方仍著书。济生利物不求报,人多感德交称誉。常年卖药吴门市,相去吾家无百里。得兴尤能日往还,一幅风帆度烟水。惭予薄宦久辞家,君亦移居住京华。春风二月城南陌,尚得相寻看杏花。”永乐年间,因医术高明被选进太医院,从此在南京定居下来。

  王景原配毛氏,先卒。再讨的老婆也姓李。生有五子,王宏、王荆,先卒。王诚、王信,耕读在家。王贯排行老幺。另育有二女。

  四

  永乐六年(1408)七月十三,王贯父亲王景病逝在南京的工作岗位上,享年七十三。安葬江宁。王贯调到铜陵,母亲李氏一同过去生活。李氏过世后,安葬当地。明嘉靖《铜陵县志·卷之七人物志·名宦》记载:“(王贯)以母丧葬铜,遂占籍焉。今子孙科仕者,相继祀名宦祠。”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六人物志·文学》则载:“(王)景后,徙居池州铜陵县。”也就是说王恭人她出生南京,祖籍松阳,户籍铜陵。正因为当年李、王两家同住南京,门当户对,因而结为亲家。

  祝枝山考中举人的来年春,正遇礼部会试,入京一试不中。这年七月初九(公元1493年8月20日),老丈人李应祯去世。祝枝山为他写行状录,文林为他撰写墓志铭。五年后,弘治十一年四月望日(公元1498年5月5日),王恭人去世于苏州,与丈夫同穴而葬。祝枝山亲自为丈母娘撰写了墓志铭。

  再说会试,三年一度。祝枝山一考再考,考得狼狈不堪,次次名落孙山。等考到第七次,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春闱又不中,想必考得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只好认命自己科举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前一科正德六年春二月,长子祝续都已经考中进士。儿子争气,祝枝山自是欣喜不已,吟诗数首,有《儿子召试后忝窃收录遂蒙钦改庶吉士留学翰林》,诗曰:

  文帝弘谟远,明王懋举初。

  望应非曲学,功欲得真儒。

  给膳摅文思,休朝读秘书。

  养成台辅地,嗟尔意何如。

  是年秋,想开了的祝枝山,安心地以举人出身赴京应选,获授惠州府兴宁(今属广东)知县(正七品)。未几动身南下岭南,千里迢迢,次年秋才到达目的地,开始主政一方。当时兴宁“民尚哗讦,惑于禨祥”,祝知县“示之礼,简进秀异,亲为讲解,遂一变其俗。群盗窜处山谷,时出焚夺,为设方略,一旦捕得三十余辈,邑以无警⑩。”期间主编《正德兴宁志》,并手稿万五余字。显然,这时的祝枝山,早已抛却过往的“风花雪月”,正恪尽职守为当地百姓谋福祉。后来,他也有回忆道:“吾年五十五,始受一县寄。七里剧弹丸,亦有社稷置。夙怀同刘君(后汉刘梁),今此幸谐志⑩。”后又应广东巡按御史陈言之召,到广州参与修编《广东通志》。时,妻子李氏封孺人,住广州;长子祝续在北京工作,后官至广西左布政使(从二品)。

  那位乡试第一的唐解元,后来改字子畏。三十岁参加会试,卷入科场舞弊案,身陷囹圄,之后游荡江湖。祝枝山北上应选这年,他应宁王朱宸濠邀请去了江西。不久发现不对劲,装疯卖傻才得以返回老家,当他的“桃花庵主”,做他的“六如居士”,歌唱他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祝枝山在知县任期五年余,政绩卓著,被提拔为应天府通判(正六品)。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春,到南京上任,专督财赋,人称祝京兆。任上不足一年,看破官场,称病还乡。

  次年四月,五十四岁的文徵明,以岁贡生入京参加吏部考核,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官阶从九品。祝枝山有诗相赠。文徵明之前九次参加乡试,无一能中。曾作诗《病中》,其三曰:“明经三十年,潦倒雪盈簪。疾病乘虚入,摧颓觉老侵。”这年十二月,唐伯虎因病离世。祝枝山撰《唐子畏墓志并铭》,并作《哭子畏(二首)》及《再挽子畏》。

  嘉靖五年十二月廿七(1527年1月28日),松阳人王贯外孙女婿、书法大家祝枝山病故。祝枝山生前曾为多人撰写墓志铭,他自己的墓志铭又是何人所撰,谁来书?

  附注:

  ①明·李应祯《大明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祝公墓志铭》

  ②明·祝允明《跋为葛汝敬书武功游灵岩山词后》

  ③⑩明·陆粲《承直郎应天府通判祝先生墓志铭》

  ④元·方回(《赠清隐程居士诗序》

  ⑤明·文徵明(《跋祝枝山草书月赋卷》

  ⑥明·吴宽《南京太仆少卿李公应桢墓碑》

  ⑦明·祝允明《明故南京太仆少卿李府君室恭人王氏墓志铭》

  ⑧明·王贯《儒学文昌祠记》

  ⑨明嘉靖《铜陵县志·卷之七人物志·名宦》

  ⑩明·祝允明《五十服官政效白公》

作者:毛先法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1年2月25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