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乡镇 > 楼塘十年:昔日近郊村庄崛起城市新景

楼塘十年:昔日近郊村庄崛起城市新景

  10年前,这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茶产业有待升级的传统农业村。

  10年后,这里深度融入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加快。

  在丽水,提起松阳县赤寿乡楼塘村,人们或许会一脸茫然。然而,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的赤寿生态工业园,已成为松阳生态产业集聚、建设智能制造新城的“主战场”。其迅猛发展的势头,不仅让这片热土一时有“寸土如寸金”之说,更为楼塘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

  自2012年赤寿生态工业区块启动建设以来,楼塘村作为该区块征迁的主战场,全村共征收土地5000多亩,随着企业陆续入园,楼塘村便成了“园中村”。 10年来,“创新引领”这把“金钥匙”始终贯穿于楼塘村发展始终,依托赤寿生态工业园区有利条件,楼塘村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农民增收就业为目标,探索出“村企共建、以企带村、以村托企”的发展路径。

  从村民到市民

  生产生活焕然一新

  在赤寿生态工业园,无论是一排排整齐的厂房,还是平坦宽敞的道路,都有着楼塘村的影子——过去,这些地方都属于楼塘村的一部分。

  驱车行驶在楼塘村,一条条宽阔平坦、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纵横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灌木齐整,花朵与灌木丛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碧树繁花、林冠秀美的城市景观。双向4车道的余姚大道是楼塘村的主要干道之一,贯穿村庄南北,道路两侧多种商业业态遍布,俨然一副城市画卷。

  与现在相比,10年前的楼塘村却是另一幅光景。楼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傅明亮从小在村里长大。在他的印象中,2013年以前,村里大部分都是泥瓦小平房,多层楼房屈指可数,村民以种植茶叶、水果为生。

  “如今村庄环境简直翻了天,变化太大了。”傅明亮告诉记者,在以前,楼塘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差的近郊村,整个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进出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人都盼望着村庄面貌能改变一下。

  村民的愿望很快成为了现实。2012年,楼塘村被划入赤寿生态工业区的建设范围中,在松阳经开区管委会的统一规划下,楼塘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园区建设同步进行。肉眼可见的是,过去的土路逐渐变成了水泥路,道路两旁架起了路灯……村庄环境大幅改善。

  但与此同时,赤寿生态工业区的建设让大量失地农民涌现,失去了土地,村民的出路在哪里?

  “为帮助失地村民解决就业问题,我们积极与管委会沟通,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工资收入。”傅明亮告诉记者,“虽然失去了土地,但大量入驻的企业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村民只要有就业愿望,我们就帮忙联系企业,加强岗前培训、灵活就业,让村民失地不失业。”

  目前,楼塘村已有45人在浙江以诺电器有限公司、浙江香巴佬食品有限公司等生态工业园入驻企业上班。在浙江香巴佬食品有限公司,村民吴冬梅正熟练地在流水线上操作设备、包装食品,她说,“虽然没有了土地,但收入却更稳定了,一年下来,最高工资有6万元。而且再也不用风吹日晒了。”有一份离家不远又稳定的工作,正是吴冬梅和众多村民的共同心愿。

  从赤寿生态工业园一期详细规划公布之日起,楼塘村就开启了与工业园共融共进的发展阶段,多年来,村干部也在积极探索,全面拓宽村民致富之路。

  自2012年赤寿生态工业区着手开发以来,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相继引入宝丰钢业、新创泰业、怡智文教、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入驻投产,为楼塘村带来了可观的人流量和消费需求。楼塘村发挥地利优势,积极引导沿街住户开办商铺或出租公寓。

  如今,走在楼塘村主干道上,餐饮、住宿、超市……两侧商铺林立,十分热闹。孟新飞经营的超市就是其中一家,每到下班时间,店里总是人头攒动。“我是村里第一批在家门口经营生意的,虽然起早贪黑,但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生活的盼头越来越足了。”

  从乡间到车间

  传统产业“借力升级”

  “没有产业支撑,村民富不起来。产业发展,没有现代理念、创新思维也难以引领乡村振兴。”过去10年,赤寿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让楼塘村村干部和村民意识到,只有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才能助力乡村振兴。

  在现代农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许多村民在生产方式上,还保留着传统观念,种植结构单一、种植效益低,增收举步维艰。更影响产业提档升级的是,此前,由村民通过违法建设形成的茶叶加工点有几十家,因茶厂建设不规范,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环境不同程度存在脏乱差、厂房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违法建筑还阻碍了赤寿生态工业区块路网建设。

  为了破除陈旧观念、落后思维,楼塘村两委干部曾煞费苦心:外出学习、上门走访、海报宣传,村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向村民宣传现代农业理念,但收效甚微。

  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怎么才能让村民改变思维,推进产业振兴呢?

  破题之机始于2016年。这一年,赤寿乡联合县“三改一拆”办、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合力拆除了影响重点工程推进的7个茶叶违建加工点共计8500多平方米。

  得益于赤寿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楼塘村彻底摆脱了脏乱差的茶叶加工家庭小作坊,但“拆”并非最终目的,还要以问题为导向倒逼茶产业升级。

  赤寿乡是产茶大乡,茶叶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园区建设所在的重点村楼塘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茶村。在拆违之前,松阳就因地制宜地出台了相关文件,在楼塘村建设赤寿茶叶加工区块制茶标准厂房,鼓励和引导村民进行规范化茶叶加工生产。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加工户在赤寿茶叶加工区块制茶标准厂房购置加工车间的,给予优惠政策。

  村民吴跃威,为了加工茶叶,曾在村里盖起了700多平方米的简易砖混结构茶厂,茶厂拆除后,他在标准厂房购置了一处加工车间。“最直观的变化是,产量从以前的一天几百斤,增加到现在的1天1吨。”吴跃威说,现在搬进了标准厂房,管理水平也要跟进,于是,他成立了公司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加工的茶叶有了品质,不怕产品打不响,不怕好产品卖不出优价。”

  历经10年,曾经成片的茶叶加工区块制茶标准厂房,已发展成集茶叶加工、销售、电商、科研、教学、旅游一体赤寿乡茶叶加工小微园,也是浙江省唯一的规模性、标准性、代表性的茶叶加工小微园。据统计,入驻标准化茶企业加工区的企业已有30多家,入驻率达到了72.2%,带动茶叶种值户5000多户,连带茶叶基地38000余亩。

  从“嵌入”到“融入”

  服务园区振兴乡村

  在楼塘村,一到傍晚,除了车水马龙的街道、整齐洁净的厂房、时尚洋气的联排民居,还可以看到高兴下班的工人,以及那些在商铺里忙碌的商家,活脱脱一副现代都市生活画面。

  这是一座“园中村”的发展逻辑和温度。

  事实上,经过10年磨合,这对锡婚“夫妇”的爱情早已变得稳定而又坚固。粗粗浏览观察赤寿生态工业园的布局不难发现,楼塘村早已融入工业园的血脉,但仔细观察又能发现:商业活动频繁的余姚大道和企业生产区仅一街之隔,位于村庄南面的农民新村与园区遥遥相望。这正是楼塘村依托工业园区建设,振兴乡村的探索与创新之处——既要保存自身印记,又要与园区融合发展;既要拥抱城市化进程,也要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楼塘村的定位和目标十分明确,它不仅是一个被工业园区包围的“园中村”,更要依托园区建设、服务园区建设,发展村集体各项事业,从内涵上解读,它应被称作新型社区。

  10年来,楼塘村依托园区建设,创新发展思路,激起层层“致富浪花”,村民从田间地头走进了车间工厂、商铺餐馆,茶产业不再局限于第一产业,而是慢慢地倾向第二、第三产业……

  更为重要的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破解“民富村穷”的困局。自2015年起,楼塘村创新发展以“物业经济”为代表的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将“沉睡”资源有效转化为“双增”动能,打开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大门的“金钥匙”,让资源变资金。

  “物业楼还没盖完,就已经有很多企业员工、商家过来跟我们洽谈租住。出租以后,每年都可以给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傅明亮告诉记者,目前,楼塘村已建成5000平方米的两栋公寓楼和一栋物业楼,年租金达到30万元。

  “服务园区建设,让企业进得来、安得下,才能让村集体和村民在园区建设中得实惠。”对于村庄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关系,傅明亮的心里十分敞亮,“我们就是共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园区引进的企业越多、越高端,园区创造的效益也将更高”。

  对于园区的发展,村集体也不再是“旁观者”,楼塘村还以资金入股的形式投资了赤寿不锈钢仓储物流(贸易)中心项目和松阳-嘉兴“飞地”产业园项目,享受经济红利。

  “经济大引擎、开放主平台、创新主阵地。” 10年来,一批批重点项目落地赤寿生态工业区,产业园迎来一个个备受瞩目的“高光时刻”。在它背后,一个与其协调发展,幸福宜居、民富村强的理想家园,正茁壮成长。

作者:叶步芳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2年11月4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