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1党代会 > 大会文件 > 深化“两区”建设 推进跨越发展

深化“两区”建设 推进跨越发展

来源: 松阳政府网 作者: 编辑: 阙献荣 2011-12-31

  深化“两区”建设  推进跨越发展

为实现松阳加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松阳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钟昌明

20111224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松阳县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松阳县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进入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两区”建设,推进跨越发展,为实现松阳加速崛起,与全省基本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松阳人民的愿望,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基本经验 

县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松阳在探索奋进中夯实基础、在扩大开放中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央、省委、市委正确领导下,县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这五年,是县域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的五年。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永恒主题,把扩大开放作为战略任务,连年开展“四商”、“三创”、“居危思危、居危思进”等一系列解放思想活动,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外出考察学习,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深化对欠发达县情的认识,在扩大开放中不断深化对县域发展路径的思考。我们及时对“三县并举”发展战略进行完善和提升,确立“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我们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新起点上,深刻审视松阳发展现状和发展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确立“打造西屏镇、古市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区,打造松古平原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两区”战略,明确指出现阶段深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的着力点是全面推进“两区”建设,并认真编制《松阳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松古平原城乡一体化建设纲要》。我们深刻把握松阳“十二五”发展的趋势、机遇和要求,作出“‘十二五’时期是松阳大有作为、加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确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两大战略目标,确定“加速崛起”的总体要求和“两个建成、三大跨越”的奋斗目标,科学编制《松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通过坚持不懈解放思想、探索实践,我们初步走出一条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开放发展为动力、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攻方向的欠发达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子,初步形成思想大解放、县域大开放、经济大发展的县域发展新格局。

这五年,是生态产业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培育生态产业、扩大经济总量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富民强县之路,深入实施“优势产业”和“亿元企业”工程,积极打造“松古平原产业带”,形成了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预计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可达56亿元,是2006年的2.1倍;财政总收入可达4.82亿元,是2006年的2倍;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年均增长38.4%;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15亿元,顺利完成县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两个翻番、两个80亿”奋斗目标,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到4000美元阶段、工业化从初期到中期的跨越。工业经济强势发展,成功打造“浙江省不锈钢管产业基地”。县工业园区已开发3300亩,入园企业94家,成为浙江省十大创新型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示范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单位,成为全省第一批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的重点开发区,工业园区不锈钢酸洗废水和污泥综合处理处置技术被国家工信部、环保部列入相关技术名录向全国推广。江南、王村、古市、赤寿等工业功能区块稳步推进。工业经济“一心多块”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基本成型。成功培育不锈钢主导产业,绿色农产品加工、铜加工、鞋服轻工、塑料制品等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7家、亿元企业30家,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农业经济提升发展,成功打响“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区域品牌。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深入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战略,连续举办四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我县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浙江省茶叶强县和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形成“全县人口三分之一从事茶产业、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源于茶产业”的格局。浙南茶叶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绿茶产地市场,“松阳银猴”蝉联“浙江十大名茶”称号,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华东十大名茶”,跻身全国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百强之列。按照“短期抓食用菌、高山蔬菜,中期抓笋竹林、水果,远期抓香榧、油茶”的思路,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我县成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梨产业重点建设县,浙江省食用菌强县、脐橙之乡、香榧产业重点县。生态旅游、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田园松阳生态大景区建设稳步推进,“千年古县、田园松阳”旅游品牌逐步打响。农村物流网络、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以“两区”战略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实现值从200651.12分提高到201069.89分,实现从“基本统筹”阶段到“整体协调”阶段的明显提升。深入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县城西屏镇实施“产业北拓、城市南进、沿江开发”战略和“打造新江滨、建设内环线、改造入城口、提升老城区”工程,市政广场、松州大桥、环城南路和长虹东路、白露岭拓宽改造等一大批市政项目相继建成,建成区面积从20067.1平方公里拓展到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5.8万人。古市镇积极推进筏铺下山移民示范区、城南生态产业区、卯山文化区建设,城镇集聚功能稳步增强,筏铺小区成为全省最大的下山移民安置小区。全县城镇化率从200630.4%提高到201039.3%。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旧村改造,全县已累计改造195个村,拆除破旧房13080户,批建新房7309户,使3.2万农民改善了住房条件,1.06万农民实现了下山脱贫,“农村宅基地换养老”工作获得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探索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我县已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奖。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成龙丽高速、江北灌区节水改造、松古平原城乡供水一体化、220KV北山输变电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全县康庄公路建设,基本建成“松古平原20分钟、全县1小时”交通网。解决和改善13.7万农民饮用水问题。完成“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工程,现代通讯和信息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这五年,是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重大使命,自觉承担起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平安的重大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程度从200673.49分提高到201083.16分。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头等目标,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计一部门”结对帮扶活动,成功争取和实施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项目。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1690元,年均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50元,年均增长16.6%8703户(27493人)低收入农户顺利脱贫,基本消除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城乡收入比从20063.8:1缩小到3.1:1。我县已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农民增收六大目标”考核一等奖。坚持把优化公共服务作为重大责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106个,帮助农民转移就业23804人次。全面推行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五费合征”,构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和政策性农房保险“五条农村保障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建城南小学和古市小学,提前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高考成绩稳居全市前茅。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不断深化。县文化中心即将落成,县博物馆建成开馆,乡村文化站室建设全面推进,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发展,连续四年举办“农民文化节”,中国松阳新闻网开通运行,我县被命名为“叶法善文化之乡”。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县级医院迁建工程,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滩坑移民和谐融入融合。老干部、老龄、关心下一代、档案、史志、革命老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任务,深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深化“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教育监管工作,群众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稳步提升。我县连续六年获得省级“平安县”称号,成为全国首批法治建设先进县和全省首批法治建设示范县。

这五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活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完善决策和议事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党管人才和民族、宗教、侨台、外事等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新进展,巩固和发展了同心同德、心齐气顺的政治局面。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干部公开选拔力度,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施“党员联户”工程,开展“过入党纪念日”活动,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倡导和形成了和谐干事、踏实干事、高效干事、干净干事的优良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建立“效能排行榜”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五年来共立案查办党员违纪违法案件328件。

回顾奋斗历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县委和老同志打好基础、开好局面的结果,是县四大班子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和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松阳县第八届委员会,向所有为松阳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探索实践,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借鉴。主要体会有: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的主题不动摇。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开放和发展的力度。实践证明,松阳发展战略的每一次重大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巨大变化,无一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解放思想是引领发展、扩大开放的重要法宝,是实现自我超越、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只有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才能更好地推动松阳跨越发展。

——必须坚持富民强县的路子不偏移。发展是最大民生,增收是最大和谐。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富民为先、民生为本,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县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富民强县之路,在强势发展工业、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大力培育富民产业、加快群众增收,才能更好地推动松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跨越发展的要求不放松。欠发达是松阳最大实际,加快发展是最硬道理、最大政治、最根本任务。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跨越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共谋跨越发展之策,共聚跨越发展之力,共创跨越发展之路,只争朝夕,快马加鞭,才能不断缩小与全省、全市的差距,实现与全省基本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坚持团结干事的合力不涣散。团结出事业,团结出生产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开创松阳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变,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仍然是需要长期面对的最大实际;二是产业“低小散弱”的格局没有改变,总量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没有改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迫在眉睫;三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四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偏大、利益协调难度增大、发展风险增多等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服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部分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特别是工作执行力有待加强,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新起点孕育新机遇,新形势赋予新使命。今后五年,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的攻坚时期。综合各方面形势分析,未来五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丽水成为山区科学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全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市,以及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进入省级规划,衢宁、衢丽铁路建设等重大机遇,都为松阳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把握发展中的重大机遇,松阳完全能够在新起点上加速崛起。

今后五年,我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加速崛起”的总体要求,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两大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县委“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培育生态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民生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两区”建设,全力打造“田园松阳”,努力完成“两个建成、三大跨越”奋斗目标,为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发展方式明显优化,内生功能明显增强。到2016年,力争实现“三个翻番、三个前列”,即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市前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1:38

——城乡统筹实现新突破“西屏镇、古市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全面建成,“松古平原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全面融合”阶段。到2016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60%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70%的人口居住在松古平原,80%的学生在松古平原就学,90%的企业集聚在松古平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深入实施“幸福民生五大工程”,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稳步提高。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00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5:1,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5%。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建成比较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完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四城联创”目标,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经济形成规模,生态效益稳步提升,“田园松阳”区域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

——体制机制创出新优势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统筹城乡机制逐步健全,政府公共服务效率明显提高,投融资体制更为顺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法治松阳”、“平安松阳”、“和谐松阳”建设深入推进,“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深化,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根本前提生态是松阳最大优势,田园是松阳最大特色。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前提,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发挥生态优势,彰显田园特色,打造“田园松阳”,走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坚持以统筹发展为根本方略把统筹发展作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两区”战略,把握兴产业、聚人口两大关键,统筹平原与山区、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联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以跨越发展为根本要求。立足欠发达这个最大实际,把扩大总量作为首要任务,正确处理扩量与提质、成型与转型的关系,全力以赴培育生态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发展加速度,把松阳打造成为丽水发展重要功能分区、重要产业和人口集聚地,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

——坚持以开放发展为根本动力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发展之路,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主动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不断拓展松阳发展的时空视野,在开放发展中探索和完善县域发展路径,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坚持以和谐发展为根本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优化社会服务管理,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权益,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坚持发展为重,深化“两区”建设,奋力推进松阳经济跨越发展 

深化“两区”建设,推进跨越发展,最根本的是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实现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奋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壮大生态产业,推进扩量转型,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产业是富民强县的根本之基,产业强县是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以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清洁安全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松古平原产业带”。

大力推进工业强势发展,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工业是强县之本、富民之源,加速崛起的关键在工业。坚持工业第一经济不动摇,坚定强势发展工业路子不偏移,坚持重中之重抓工业力度不减弱,全面实施“3683”工业赶超计划。到2016年,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60亿元。一要建设大平台。以50省道为主轴,以松古平原为重点,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产业功能分区规划》为引领,构建规划控制区、重点规划区和“十二五”重点开发区梯度有序的工业发展格局,促进工业经济从“一心多块”点状分布向“松古平原产业带”带状集聚发展。重点推进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建设和择子山区块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切实做大工业空间,优化工业布局。二要培育大产业。把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按照“培育什么、引进什么”的思路,科学确定产业培育方向和园区功能定位,严把项目准入关口,把清洁安全、生态环保作为基本要求,把环境容量、投资强度、产出密度、税收贡献率作为重要标准,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龙头带动能力的大产业、大企业。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战略举措,逐步构建“总部-制造基地-产业集群”的完整功能链条,形成产业乘数效应,不断增强经济开放度。扶持松阳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回流工程”。2016年,力争形成3个年产值50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培育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三要推进大转型。把改造传统产业作为重大任务,推进装备技术、产品、产业链和企业家素质四个转型升级。加快不锈钢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高不锈钢产业集聚水平、产品总体水平和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打响“浙江省不锈钢管产业基地”品牌。促进绿色农产品加工、五金机电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特色经济。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促进企业上市。

大力推进农业提升发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坚持农业原生态化、标准化、精品化、产业化的方向,深入开展农业产业、主体、科技、基础、管理、服务六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深入实施农业“258”工程,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产业精品园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转型,打造生态农业块状经济。把培育生态特色产业作为核心任务,以生态、高效、安全为导向,集中精力发展茶叶、香榧、油茶三大支柱产业,稳步提升食用菌、高山蔬菜、笋竹林、水果、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水平。深入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战略,推进茶园统防统治、茶叶精深加工和茶文化休闲旅游,办好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发挥绿茶价格指数的市场导向功能,构建“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的茶产业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品牌影响力,把“松阳银猴”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大香榧、油茶产业政策扶持、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培育力度。通过5-10年努力,形成茶叶、香榧、油茶各10万亩的特色块状经济。把培育新型农业主体作为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经营大户,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物流、标准体系建设为一体的产业链。把市场营销作为关键推力,实施农产品市场营销战略,推进县城综合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努力把松阳建成浙西南农产品集贸中心。加强农超对接,鼓励开设松阳农产品区域营销中心、专卖店和专营窗口,发展网络营销市场。把质量安全作为生命线工程,大力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严厉查禁销售、使用违禁农药,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打造“长三角田园休闲旅游胜地”。坚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新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优化产业政策,完善产业规划,强化设施配套,着力建设大景区、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倾力打造“田园松阳”区域品牌,建设田园松阳生态大景区。到2016年,创建3-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一批农耕体验、民居民俗、茶乡风情、摄影采风、写生创作、温泉养生、红色旅游等主题休闲养生基地,培育一批乡村风情特色村,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力争游客总人数达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稳步提高。推进高星级饭店、品质等级旅行社、绿色饭店、旅游购物和通景区公路等配套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松阳县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有序推进中国(松阳)茶叶城、不锈钢服务中心、江滨商务服务区、现代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打造组合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两区”战略部署,突出西屏镇、古市镇的核心地位,打造西屏-古市组合城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中心镇-小集镇-中心村-规划保留村梯度有序的空间结构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实施县城“南城战略”。按照“一江双城”城市布局和“产业北拓、城市南进、沿江开发、接轨高铁”城市战略,加快实施“南城战略”。按照“三年拉框架、五年见雏形、十年显规模”的目标,优化城市规划,拉开城市框架,完善设施配套,增强产业、人口集聚功能,努力把南城打造成为新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新型生态人居示范区。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品位,落实“南跨、北拓、中优、西控、东延”五大举措,优化各功能区块的分工协作和错位发展,挖掘城市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保护开发历史文化街区,推进江滨区块开发建设,创建松阴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新型生态田园城市。

加快实施古市“副城战略”。围绕“建设大古市、培育小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两江三城”的城镇布局,突出兴产业、聚人口两大重点,拓展古市空间,拉开城镇框架,强化设施配套,打造筏铺下山移民示范区,拓展城南生态产业区,建设江滨新城区,提升城中古城区,开发卯山文化区,着力增强城镇集聚辐射功能。认真落实省级中心镇培育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扩权强镇改革,扩大古市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审批权限,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将古市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同时,推进市级中心镇玉岩镇以及象溪、大东坝等小集镇建设,发掘生态、产业、人文优势,增强产业、人口、要素集聚功能,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风情小镇。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打造“田园松阳”区域品牌,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按照硬环境景观化、软环境人文化、人居环境生态化的要求,整乡整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具有田园之美、民俗之美、人情之美的美丽乡村风景线。把培育中心村和乡村风情特色村作为创建重点。做到政策优先倾斜,项目优先配套,要素优先配置,加强水、电、路、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把中心村、风情特色村率先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新社区。把旧村改造和下山脱贫作为重要抓手。更加注重规划引领、分类实施,更加注重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和传承村居文化、民俗文化,更加注重资源整合和节约集约利用,更加注重新村建设规划以及户型、立面、绿化等细节的精品精致,通过旧村改造,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工程,以规划撤并村整村搬迁和小规模自然村撤并为重点,有序推进山区农民向松古平原转移、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推进新溪、铺门、西坌、筏铺等安置小区建设,探索和推进公寓安置模式。把“三沿”整治作为重要载体。开展以“四清四治四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龙丽高速、50省道、江南公路,松阴溪、小港流域和精品旅游线路等沿线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走廊、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

(三)狠抓项目攻坚,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牢固树立项目立业意识,营造项目为先、项目为重的工作氛围,坚持不懈地狠抓项目攻坚,推进水、电、路、讯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由基本适应型向充分保障型转变。

完善综合交通网。按照“两铁两高一纵三横十三连一航道”的交通规划,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主骨架,区域县乡公路为干线,通村公路及联网公路为基础,贯通全县、连接周边、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全力争取衢宁、衢丽铁路尽快开工建设,推进50省道改建、龙松公路建设,加快武松龙高速、云松、靖板畎等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改造区域县乡公路、通景区公路,加强农村公路管护和联网公路建设,推进县客运中心、公交总站、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乡镇客运站、货运站、运管站建设。按七级航道标准,推进松阴溪航道建设。

完善绿色能源网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推进丽西500KV输变电工程,实施220 KV110 KV变电所及电网改造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形成以500KV220KV为主干,以110KV为支撑的城乡电力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县工业园区天然气利用和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构筑安全高效的综合能源网。

完善民生水利网。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按照构建松阴溪、江南、江北三条水动脉的总体布局,深入实施“强塘固房”工程,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试点县、全国水电电气化建设县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综合水网。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松阴溪干堤加固和松古平原防洪排涝工程,打造松古平原防洪堤闭合圈,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区域防洪能力。推进黄南水库、松古平原水资源配置、江南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实施“百村绕水”、“五小水利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等民生水利工程。加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松阴溪干流及小港流域水生态环境。

完善现代信息网全面建设“数字松阳”,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信息资源库、“数字城管”、数字电视等项目与网络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

(四)深化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改革是发展的活力之源。深化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更加规范、公开、高效的行政审批体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优化发展软环境。完善机关服务效能、公共财政支出、项目投资等行政行为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公共服务机制,探索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完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中心镇建设、撤镇建街、撤乡并村、撤居建社等为载体,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探索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和宅基地空间置换。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农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的“三置换”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服务管理能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促进体制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推进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改进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完善和落实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健全重大项目生成、分析评判、接洽谈判、快速决策、专项服务以及政策处理等相关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投资领域,创新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引进县外金融机构,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拓展金融服务范畴,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四、坚持民生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生动体现。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等的大事,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等的责任,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

加快农民增收,共建富裕家园。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项目和低收入群众奔小康行动计划,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扶贫、社会救助和结对帮扶五大增收行动,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村、来料加工专业村、农家乐特色村。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打响“松阳茶师”、“松香师傅”、“超市能人”等劳务品牌,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推广茶园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支农信贷产品,增强农民自我造血功能。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计一部门”结对帮扶活动。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群众增收致富。2016年,基本消除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

发展民生事业,共建幸福家园。深入实施“幸福民生五大工程”,加快建设符合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就业富民,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位置,积极扩大就业规模,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坚持保障安民,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由广覆盖向全覆盖拓展、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坚持科教惠民,认真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改革,加快建设县第五中学和城北职工子弟学校,实现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坚持文化育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不断净化社会风气。推进县文化中心、乡村文化活动站室等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挖掘和传承松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培育县域特色文化,打响“农民文化节”等品牌,推进中国写生学院、农耕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三大体系建设。推进县体育中心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卫生利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医院迁建工程,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村级卫生服务网络,打造“20分钟就医服务圈”。夯实人口计生基层基础,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城镇、美丽乡村、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森林松阳、防灾减灾、绿色创建等专项行动,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战略任务,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深化城镇环境、农村环境、山水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修复、绿化造林、平原绿化和林相改造工作,着力打造生态绿色家园。严格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政策,推广使用高效清洁能源,探索CDM项目、森林碳汇项目开发,推进区域环境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

推进平安建设,共建和谐家园。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推进“法治松阳”、“平安松阳”、“和谐松阳”建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化“县委书记大接访”工作,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大平安、大排查、大信访、大调解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认真落实《中共松阳县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深化“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诚信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学习卢良根、叶霄雯等先进人物活动,倡导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见义勇为、扶正祛邪,诚信守诺、勇于担当,包容互助、和睦相处,形成讲责任、讲担当、讲诚信、讲操守、讲包容的文明风尚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校园安全等专项整治,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关怀帮扶机制。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完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增强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

五、坚持党要管党,深化创先争优,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深化“两区”建设,推进跨越发展,关键在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松阳加速崛起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素质促发展。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认识党执政兴国的历史责任和面临的形势考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务虚研讨等制度,继续解放思想,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松阳大发展。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凝聚合力促发展。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完善县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负责、定期报告工作等制度,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探索党代表参与重大事项讨论和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民主评议等形式,有序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深化党务公开,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拓宽党员表达意见和参与党内事务渠道。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强化民族、宗教、侨台、外事等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巩固军民团结。统筹推进老干部、老龄、关心下一代、档案、史志、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发展。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能力促发展。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导向,科学发展、群众公认的原则,实践锻炼、重视基层的思路,健全和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评办法,把是否具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亲历亲为的工作作风、敢作敢为的担当胸怀和善作善成的工作业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推进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造就深化“两区”建设、推进跨越发展的骨干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民主选人、公开选人、竞争选人、择优选人,加大干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坚决遏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推进松阳加速崛起的事业中来。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先争优促发展。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创先的主体,也是党员争优的组织者。坚持把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创先进、争优秀,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和“党员联户”工程,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农村干部的教育管理,提升“两新”组织党建水平。广大党员要主动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勇挑工作重担,创造一流业绩,在推进松阳加速崛起的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转变作风促发展。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党的生命,关系发展、决定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作风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弘扬和谐干事、踏实干事、高效干事、干净干事的优良作风,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推动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权力公开、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民意表达平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加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的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加大查案力度,维护法纪威严,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深化“两区”建设,推进跨越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共同谱写松阳加速崛起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两个建成、三大跨越  我县“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屏镇、古市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实现城乡统筹由整体协调向全面融合、社会发展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由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阶段向6000美元阶段跨越。

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实现值  《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规定的衡量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统筹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四个方面20个指标,总分值为100分。综合评分值达到85分以上,表明多数指标已达到目标值,已进入城乡统筹发展“全面融合”阶段;6585分之间,表明多数指标接近目标值,处在“整体协调”阶段;45分至65分之间,表明多数指标与目标值仍有一定的差距,处在“基本统筹”阶段;45分以下,表明多数指标与目标值存在较大的差距,处在“初步统筹”阶段。

五费合征  根据《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规定,企业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简称“五费合征”。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由丽水市区核心区和缙云、松阳、龙泉3个分区组成,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面积24.9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区、海西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先行区、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和新型城市化推进实践区。其中,松阳分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产业导向为发展电气汽配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金属制造、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生态型工业,以茶叶、蔬菜、水果等为主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文化创意、金融商务等现代绿色服务业。

衢宁、衢丽铁路  衢宁铁路是由衢州经丽水、福建南平至福建宁德的铁路,途经遂昌、松阳、龙泉、庆元,是连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十二五”开工实施项目。规划I级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全长298公里,其中松阳段约43公里,投资40亿元。衢丽铁路位于衢州和丽水两市,是九景衢铁路向沿海港口的自然延伸,已列入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十二五”争取实施项目。规划I级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全长131公里,其中松阳段约29.5公里,投资约18亿元。

海西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简称,是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等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和沿海经济增长极。

3683”工业赶超计划  我县“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即到“十二五”末,全县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培育60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用地开发8000亩,培育3个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现代产业集群。

回流工程  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回流的工程。

总部经济  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产业集群”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多种经济效应,推动区域开放发展。

低碳经济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态。

农业“258”工程  我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载体。“2”即松古盆地、小港2个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5”即玉岩食用菌、三都蔬菜、三都早熟梨、大东坝镇上寮山香榧和象溪、板桥、裕溪油茶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8”即谢村白茶、新处茶叶、西屏脐橙、赤寿鹊山鸡、大东坝高效油茶、竹源笋竹林、叶村蛇鳄龟、古市上河中华鳖等8个特色产业精品园。

绿茶价格指数  反映绿茶价格水平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20113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权我县发布浙南茶叶市场绿茶价格指数,该指数已成为中国绿茶价格的风向标。

乡村风情特色村  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一定文化底蕴、独特村居民俗、鲜明产业特色、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根据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南山、山下阳、象一、石仓、上安、大石、西坑、李坑、界首、后塘等10个乡村风情特色村。

南跨、北拓、中优、西控、东延  县城西屏镇推进城市发展的五大战略举措。“南跨”即居住、旅游跨松阴溪向南发展;“北拓”即产业依托50省道和县工业园区向北和东北方向发展;“中优”即优化改造老城区,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街区;“西控”即合理保护和有序开发西部石笋仙踪、延庆寺塔等风景区;“东延”即城市建设向东南延伸。

四清四治四改  “三沿”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清理垃圾、清理违法违章建筑、清理广告路牌、清理乱堆乱放,污水治理、坟墓治理、河道治理、市场治理,旧村改造、村容村貌整体形象改造、道路改造、林相改造。

两铁两高一纵三横十三连一航道  《松阳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我县交通网络布局。“两铁”即衢宁、衢丽铁路;“两高”即龙丽高速、武松龙高速;“一纵”即50省道;“三横”即 44省道-望松至大东坝-龙松公路、云松公路、靖板畎公路;“十三连”即江北线、江南线、新谢玉线、古新玉线、西叶玉线、西竹玉线、弓排黄线、西里吾线、大川赤寿乡、高速古市互通至江北线、桐村六都线、斋坛至江北线、高速西屏互通至江北线;“一航道”即松阴溪航道。

百村绕水  以清水进村为目标,采取固堤、绿化、护岸、清淤、连通等措施,恢复和改善河道水系功能,建设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农村水生态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程。

五小水利工程  新建和改造小山塘、小水池、小堰坝、小泵站和小水渠工程。

幸福民生五大工程  就业富民、保障安民、科教惠民、文化育民、卫生利民五大民生工程。

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  “十二五”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载体。“8”即生态经济、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8个方面目标,“11”即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城镇、美丽乡村、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森林松阳、防灾减灾、绿色创建等专项行动。

CDM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英文缩写。CDM是《京都议定书》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有利于减排或者吸收大气温室气体的项目,作为本国完成减排指标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发达国家降低减排成本、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全世界实现共同减排的双赢选择。

森林碳汇  英文名Forest Carbon Sinks,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简单地说就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开展造林、再造林项目提高森林碳汇,抵消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京都议定书》引入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新”组织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相关文章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