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民俗】大竹溪村元宵摆祭留乡愁
“我今年摆祭的物品是春笋,前几天跑了好几处才找来的呢。”农历正月十四下午3时许,在水南街道大竹溪村,73岁村民叶昌兴正与全村农户一同往供桌上摆上贡品。这场独具特色的传统竹溪摆祭让元宵节有了另一番风味。 “摆祭”,也称“排祭”、“拜祭”。叶昌兴介绍,村里的摆祭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开始直到正月十六结束,连闹三天。而摆祭共设有八个坦,目的是为了迎接“陈十四夫人娘娘”和“李太尉老爷”,祈祷新年福寿安康。 农历正月十四下午1时起,大竹溪村的街头巷尾便逐渐热闹了起来,八个坦分别设在大竹溪村的各处。“其中市口坦、双坑坦、宗宅坦均有百来户村民参与,人数最多。”村民兰根土打趣道,供桌上摆放着各类手工制成的农作物贡品,更像是一场乡村独有的“农产品展览会”。 夜晚6时许,60余名村民抬起17节长龙,一场“舞龙”盛宴拉开序幕。村民围至村头的太尉庙内,手捧香烛,与舞龙队伍一起迎接“陈十四夫人娘娘”到村中各处巡游。而村内的村民则早早守候在了自家门口,巡游队伍每经一户,农户便会点燃鞭炮,以示迎接。队伍绕着市口、竹溪、新溪三个村巡游一遍,行程足有十余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 兰根土介绍,农历正月十四的“送灯”活动叫“出灯”,也是“陈十四夫人娘娘”的生辰,迎接她到村内巡游,可祈祷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而农历正月十六叫“收灯”,表示春节的结束,迎接的是“李太尉老爷”。 正月十六晚8时许,村民还会抬着“李太尉老爷”到村中,届时,中心街的农户们都手拿香烛在门口等候队伍前端抬着香盘的老者,队伍一到家门口时,村民就拿着自家的香烛换香盘上的香烛,有“托它的福”保佑全家平安、健康之意。 为期三天三夜的摆祭结束后,正月十七一早,村民便会来到供桌前,抽取来年摆放的贡品,不管是什么,第二年大家都会找来供上桌。 “守护传统文化,每个村民都十分热心。今年老人们还在摆祭期间自发组织学习竹溪锣鼓,为的就是让参加活动的人能更多地了解大竹溪村的民俗、传统文化。”水南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林贵介绍,不仅是各类传统活动,去年起,街道还将竹溪锣鼓等传统文化搬进了校园,希望年轻一代能守住乡愁。 供稿人:邱莹莹周觅周亦芳 时间:2016年2月22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