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松阳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全景化打造 全产业融合 我县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 松阳新闻网讯 “这次假期时间太短,下次我们还来松阳体验生活。”近日,来自荷兰的乔里斯一行14人,把假期旅游定在四都乡,他们爬山坡、观云景、看民俗、住民宿,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回松阳人,离开之际依依不舍。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古村落资源和老城资源,结合农业、文化、民宿等产业,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成为了首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今年上半年,我县旅游总收入达15.99亿元,同比增长52.4%,增幅名列全市第一。 四都乡陈家铺村曾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面朝峡谷,三面靠山,山多地少的小山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微薄,劳动力不断向外流失,村子也渐渐失去了活力。2015年,该村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子根据县里出台的《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打造“松阳古村落”品牌实施意见》等政策,以最少、最自然的人工干预,利用本土、原生态、环保材质,维持古村落完整风貌。 村党支部书记鲍朝火成为第一批回村发展的年轻人,在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村干部外出考察后,成了乡村旅游发展专职推介员和旅游项目把关者。 丰富的古村资源、先进的发展理念、质朴热情的村民……让先锋陈家铺平民书局、陈家铺云夕乡土艺术酒店、松阳蕾拉私旅民宿等颇具人文气息的项目一一落地。今年6月,陈家铺平民书局正式开业,各地文人墨客纷纷汇聚于“乡村最美的书店”,让这个小山村顿时美名远扬。 与陈家铺一样,在进行“拯救老屋行动”、传统村落改造、厕所革命后,全县100余个传统村落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全域旅游的一大亮点。1000多幢传统建筑实现挂牌保护,近200多座宗祠、20多座古廊桥、60多公里古道得到修缮保护,红糖工坊、契约博物馆、茶叶博物馆、松香博物馆、白老酒工坊等一大批生态博物馆成了乡村农耕文化窗口,百名艺术家工作室正在加紧建设中,各地工商资本纷纷前来投资发展,乡村形成人口回流。 不仅是小山村,一场老城的有机更新正在上演,我县以优化、提升原住居民居住环境为主要任务,疏导区块内部交通流线和水系景观为重要途径,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城市肌理为工作重点,补充发展旅游、休闲等新功能,探索一条“城市有机更新”之路。 打铁、制秤、画像、弹棉花、配草药、做棕绷……这些近乎失传的老手艺,有着鲜明的田园耕读印记,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展现。非遗馆、山中杂记、茑舍等一批精品示范点增添老城的韵味。目前,我县正积极推进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松州文苑、旅游标识牌等项目建设,在老街区内,为了提升老街整体品位,老街灯光改造工程正在积极筹划中。 与此同时,一条沿溪而建的松阴溪绿道,串起了松阳新老两个城区和散布在松古平原上的8个乡镇(街道)的几十个村庄,也将沿途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串点连线,实现区块内绿道系统的串联互通,成为游客来松阳体验慢生活的不二选择。 “在松阴溪畔我们不仅建起了独山驿站、石门驿站、石门圩廊桥、水文公园等精品点位,还挖掘沿溪两岸乡土文化,打造王景纪念馆、茶文化体验中心等支绿道范围内景观,让景区效应很好地辐射到乡村,带动松阴溪流域面上发展。”县旅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以松阳老城和传统村落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点位布局,以八条艺术创作路线和松阴溪绿道为主体的全域旅游线位布局,以全县域乡村博物馆和全县域民俗文化活动为内容的全域旅游文化布局,正迈向全域旅游新时代。 作者:徐健中 阙仙梅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叶跃明 吴胜 时间:2018年7月26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