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情驿站 > 邵彦山:在松阳乡村,用连环画讲红色故事

邵彦山:在松阳乡村,用连环画讲红色故事

  松阳新闻网讯 从县城出发,汽车行驶10多公里就到达樟溪乡力溪村了。

  沿着栩栩如生的墙绘小路,走进一幢土墙黛瓦的民居,映入眼帘的是满屋的连环画:一楼摆放着多个书柜的连环画,二楼则是众多连环画名家手稿的展厅。

  馆长邵彦山便常年在此创作。

  仅四年时间,他原创、收藏和再版了1000多册红色连环画,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在山村找个“家” 建成全国首家乡村连环画艺术馆

  邵彦山出生于陕西延安,成长于上海。他是当下中国连环画的一个鲜明符号,提出了“中国连环画文化”的理论概念。

  “我始终觉得农村更需要文学艺术的普及,不能让农村孩子的精神世界像自己小时候一样的寡淡。”在邵彦山的记忆里,连环画是许多人儿时的读物,承载了一代人的美好记忆。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农村精神文化的匮乏。邵彦山小时候非常爱读书,“上学之前方圆100公里以内的图书都会被我借阅一遍,连年历都会拿出来翻阅”。他对连环画的爱好源于他的舅舅,“那时候舅舅会经常给我看连环画,我看一本就还回去再借一本,每一本都视如珍宝。”渐渐地他对连环画有了特殊的情怀,并不断鞭策自己一定要走出山区,让更多的人看更多的连环画。

  邵彦山爱写作,长大后成了诗人、作家、连环画出版策划者。“在农村建一个公共阅读空间”是他的梦想,在阅读里感受澎湃的革命精神,是他深埋在心中的记忆和情结。

  2019年,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等单位引进了全国三大连环画出版商之一——上海图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得益于“百位艺术家进驻乡村”的政策,作为上海图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中国连环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邵彦山与这座小村庄结缘。力溪村的优美环境和乡风民俗深深吸引了他。“松阳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归属感”。邵彦山感觉松阳的村民愿意与他交流想法,敞开心扉向他倾诉,这让他有了“家”的感觉。于是,他更希望融入其中参与美丽乡村共建。

  经过多番考察,他决定将“连环画乡村艺术馆”建在力溪村,一个虽只有1000余人口,但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浓厚的村庄。

  在力溪湖畔,他修缮了村里的老房子,保留了原有风貌,打造了“全国首家,目前仍是唯一一家”建在乡村的连环画艺术馆——力溪村连环画乡村艺术馆。

  这里收藏了上万本经典连环画和精品连环画手稿,承载着邵彦山多年来的一个梦想:用连环画诠释革命精神。

  挖掘革命故事 原创、收藏、再版1000多册红色连环画

  绿水青山间的松阳,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积淀、民俗文化、传统村落,给了邵彦山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我希望能讲好红色故事、参与乡村振兴。”长期在上海从事文艺创作的经历,让邵彦山在策划出版连环画上厚积薄发。“我想用连环画这种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更直观更具体地展现浙西南革命精神。”邵彦山创作激情高涨。

  “这是一片历经革命洗礼的红色热土,丰富的红色资源是这里的宝贵财富。作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干部群众的血液中流淌着无法磨灭的红色基因。”邵彦山一有空,就到松阳的各个古村落采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他走遍了松阳的78个古村落。沉浸其中,深入挖掘革命故事和红色史料,连续策划创作了多本红色连环画。其中,有用人物视角展现波澜壮阔的浙西南革命史的《刘英与浙西南》,有展现松阳最早的党组织成立背后故事的《霭溪支部》等。

  到松阳的第一年,邵彦山邀请聂秀公、谭尚忍、邵家声等艺术家联袂献艺,推出了国内首本浙西南革命斗争故事原创连环画《红色浙西南——松州风雷》。该本连环画以时间为脉络,选取重要节点和事件,反映上世纪30年代刘英、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这块热土上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重点描写了松阳广大群众拥护、追随红军开展斗争的革命故事:1935年,刘英、粟裕带领红军挺进师来到我县安岱后村,与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领导的当地农军武装相结合,建立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遍及整个浙西南大地。

  连环画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松阳,能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邵彦山每天面对的是枯燥的文史。要完成一个作品,从收集材料到定稿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要把十几万字的历史读透,最后提炼成自己的文字,只剩下8000多字,“看似干巴巴,但我却要把这些文史用有趣的画面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果史料是一盘散沙,那么邵彦山和他的团队在做的就是将散沙砌成房子。习惯了写小说写诗歌的他要把自己的语言改变成另一种风格——通俗易懂,“大众化,不再使用唯美的语言,比如大量的成语都不能使用。”他觉得是对自己的挑战。

  每写一本书,要将松阳本土文化用文字与绘画更好地结合,邵彦山都会自己单独或者邀请画家们一同去故事发生地实地感受。“只有亲身的体会才能将精髓展现出来。”他去了安岱后了解当年陈凤生老家的情况,感受刘英、粟裕在当地的活动。在绘画粟裕站在山岗上,看着满山杜鹃花开时,邵彦山也站在了当年的那个山岗上……“这也许就是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吧。”不少地方,他去了一趟又一趟。比如“淡竹殿”,独山脚下的“夫人庙”……

  四年来,邵彦山已原创、收藏、再版了1000多册红色连环画。

  连环画讲党史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如何让连环画艺术发挥宣传和教育功效,在党史学习教育上发挥积极作用?邵彦山在县政府支持下,利用艺术馆附近的一幢闲置民居,初步建起了“连环画讲党史”展馆,分5个块区、38块展板、400余册连环画。同时,他与各乡镇联合开办“红色讲堂”,每月开展连环画讲党课、连环画讲党史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人前来参加。

  邵彦山通过让大家观看连环画《霭溪支部》,生动形象地为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讲述了松阳霭溪支部成立背后的故事,立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志士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和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直击党员干部的心底,让他们在现场接受精神上的升华和洗礼。

  他先后策划出版了《红色浙西南》《刘英与浙西南》《鱼水情——挺进师与松阳人民》等11册具有本土文化符号的连环画。

  “通过连环画,缩短城市与农村的文化距离,通过艺术描绘美丽乡村形象,可以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农村更需要文艺创作,特别是用连环画这一老少皆宜的文艺形式,来挖掘优秀的地方文化和红色资源,可以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这也正是邵彦山为之努力的方向,他想让连环画这项传统艺术焕发时代光彩,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家乡事业,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如今,每个月,邵彦山都会组织不同规模的艺术家采风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来此,以连环画的形式感知乡土田园,从不同视角展现乡村之美、文化之盛。并参与全国上海书展签售会,多次举办连环画进校园活动。馆内千余个品种上万本图书及原稿书画,让大人回到童年的幸福中,让小孩感受到不一样的童年,至今,展馆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在“全村都是艺术馆、博物馆”的理念下,已形成三个连环画艺术特色场馆:连环画乡村艺术馆、连环画之家原稿美术馆、连环画讲党史展览馆。

  村民和游客可以随时来免费参观、阅读和欣赏连环画,国内51位连环画艺术家也受此吸引,前来驻场创作、交流研讨、交易拍卖,昔日的老屋,如今已成为主客共享的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

  一枚红星奖章的故事

  这是一枚珍藏在我县玉岩镇洋坑村的红星奖章,红星奖章为铜质钝角五角星形状,正面钱币形圆圈中心有一小红星,红星左右两侧禾穗环抱,红星上部有“红星”二字,从右向左布列,下部有“章”字,隶体。背面铸有三行长方体凸字,上行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八字,下行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十字,最下行为阿拉伯字“1933.8.1”。

  红星奖章只在1933年和1934年的“八一”颁发过两次,后来因红军长征,革命形势发生变化,便没有再继续颁发。在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以军委名义授予指战员的全军性奖章就是1933年8月1日颁发的红星奖章。因而,红星奖章具有开创性意义,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获得者都是红军中表现英勇坚决而有特殊战绩的指战员,上至军团长,下至普通战士,授勋人员覆盖部队的各个层面。

  红星奖章是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有功人员的一种证章,也是英雄们南征北战、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的证明,极大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激励着人民子弟兵在作战中浴血杀敌、英勇奋战。这枚红星奖章于1935年5月跟随着红军挺进师进入松阳,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浙西南革命斗争历史画卷,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同时,以迎接“八一”纪念日为契机,在浙西南广阔区域内开展大规模的“缴枪”“扩军”竞赛活动,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牵制更多的国民党军队,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激励浙西南革命军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壮丽篇章。

  这枚红星奖章几经周折辗转到玉岩镇洋坑村游击队长金李宝手上,现由其儿子金凤琪保存。对于这枚红星奖章,金凤琪表示“总归不卖,放在这儿留念,许多年了,是爸爸留下的,要留作纪念。”这不仅是对亲情的怀念,也是对过去烽火连天革命岁月的见证,更是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传承。

  一枚木质印章背后的故事

  这是珍藏在县博物馆的一枚民国木质印章“叶翊义印”,印章边长1.3cm、高3.4cm。其主人是玉岩农民武装暴动领导人之一、玉岩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叶义。这枚印章见证了浙西南革命斗争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叶义,原名叶翊义,1902年出生,5岁时父亲去世,读了几年私塾,从小个性刚强,不畏权贵,爱打抱不平。1929年,叶义加入松阳遂昌龙泉三县边境“青帮”组织,参与组建农军,为玉岩一带的联络人。1930年7月,卢子敬、陈丹山、陈凤山和叶义等率领农军两次袭击了国民党玉岩警察所。8月24日,为发展革命力量,扩大活动范围,叶义前往宣平联络红军,并参加牛头山暴动。后获知已被国民党县政府通缉,隐蔽他乡,几经周折,才免于追究。回乡后,他以种田为业,等待“重整旗鼓,继续革命”的契机。

  1935年5月,叶义欣闻红军到来,心情异常激动,对家里人说:“穷人翻身的日子到了,我们一定要靠拢红军。”组织徐昌根等10余位进步人士到溪口迎接红军进玉岩。红军了解到叶义参加过农军,对社会恶势力斗争坚决,参加地方工作团后,带领农民游击队与地主恶霸斗争决心大,并取得显著成绩,很快被吸收为第一批中共党员。6月上旬挺进师政委会小吉会议后,叶义对革命更是充满信心,以一夜急行军160里的神速,到遂昌县抓来大地主赖养的儿子,筹集1700多块银元,解决了红军部分革命活动经费。

  7月初,叶义担任玉岩区游击队总负责人,积极配合红军开仓济贫,把地主、土豪劣绅的稻谷、物资和猪肉分给穷人,发动贫苦农民建立玉岩村苏维埃政府,稳固浙西南游击斗争的群众基础。7月15日挺进师各纵队在玉岩大会师时,首长粟裕、刘英到他家探望,叶义倍受鼓舞。随后挺进师迂回其他地方游击,地主恶霸窜回玉岩,勾结保安团、警察分局反攻倒算,扬言“抓共匪,捉叶义,追回被分掉的稻谷、物资和猪肉。”叶义向红军传递情报,汇报反动势力的恶劣行径,红军和农民武装游击队密切配合,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劣绅、恶霸及其走狗,地主恶霸的反动气焰得以收敛。

  7月22日,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在外南坑宣布成立中共玉岩区委和玉岩区苏维埃政府,叶义被任命为区委土地生产部长和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后担任主席,在玉岩、交塘一带组建了几十个村苏维埃政府和分田委员会,对根据地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8月,省保安队宣铁吾部到玉岩捉拿“土匪”农民游击队员,叶义被捕,在押送途中幸运逃脱,身中四枪,左手腕骨被打断。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坚强的叶义不顾疼痛又投入革命工作。9月,国民党第十八军九十四师进军松阳,“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10月,叶义再次落入敌手,受尽严刑拷打,被押往白沙岗、潘山头和济上等村示众,敌人软硬兼施,结果仍一无所获。叶义始终坚贞不屈,依旧高喊“怕死者就不会参加革命!”叮嘱探牢的妻子“别悲伤,要向前看,为革命而死有价值、不憾悔,要把孩子抚育成人,将来的天下是我们的。”在押往县郊草场圩刑场途中见到同乡农友,还频频点头微笑,呼喊着:“过十八年,我将又是一条好汉!”从容赴死。

  这枚见证红军挺进师在玉岩建立政权的印章由叶义后人悉心收藏,在1959年文物普查时,捐献给国家机构。

  作者:徐明 杨益达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3年7月26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