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也谈宋代松阳潘好古的家世和他的朋友圈(上)

也谈宋代松阳潘好古的家世和他的朋友圈(上)

  潘好古,作为宋代处州松阳潘氏望族的重要一员,旧日《浙江通志》《栝苍汇纪》《处州府志》《松阳县志》等方志均有记载。今人也多有撰述,例如李伟春《松阳南宋理学》;潘树丰、宋春红、吴伟民《从宋代潘氏家族墓志铭看宋代选官与封赠制度》等等。

  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九》所作潘好古传,引自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其卷二百四十一的简介则源于宋·吕祖谦《朝散潘公墓志铭》。吕自称“虽侍公(好古)晚,一见意浃,屈年辈,尽悃款,异乎世俗”,足见他们情义非同一般。相比而言,吕氏所撰无疑更为贴近、更加靠谱。

  几年前,拟编著《松阳记忆·历代诗文拾遗》。待涉及松阳竹溪潘氏家族的,若翻三世图,哇!拾不完,拾不完,根本拾不完……

  (一)又字伯御,字从何来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潘好古出生于松阳九芝乡竹溪村的大户人家。他的到来,四世同堂,一家人自是欢喜不已。曾祖父潘幹(1010~1105),字子直,勤俭积善,以耋老望其里。祖父潘珂(1040~1120),字仲温,才智过人,以谨力厚其家。后应诏实边,得了一官半职。

  父亲宗回,字几仲,早先以务农为生,后靠读书起步,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登进士第。《朝散潘公墓志铭》说宗回“拔科级,校中秘书,浸光显矣。中更忧患,无复当世意,专林丘之乐数十年。晚得复州,非雅其志,将辞行,章未上而卒。”复州,时州治景陵,原名竟陵,今属湖北天门。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六》记载宗回:“由秘书郎出宰延津,通判杭、邵、洪三郡,知福州。兄弟聚居三十年,敦睦无间,乡人称之。”所说“知福州”,恐有误。母亲叶氏,尤其疼爱他。一到上学年纪,好古就专注读书,不再嬉戏游玩。母亲见他这般刻苦,怕到时候读成书呆子,便时常好言劝止,谁知他越发自觉勤奋。唉!没有办法,人家的孩子就这么用功好学。想必也不用提他儿时什么玩伴,只能说他喜欢平淡宁静。

  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好古北上东京开封,进入太学学习。依然爽迈不群的他,与来自婺州金华(今属金华市区)的同姓同学(疑为良瑗)甚是投机,雅相爱好,可谓挚友,却并未因此而去结识潘同学的二哥,早已在东京当官的潘良贵,这也许正是他的个性使然。

  潘良贵(1094~1150),初名京,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居士。政和五年(1115)高中榜眼。宣和四年(1122)迁秘书郎,后任主客郎中,改秘书省著作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对,极言宰相何栗、唐恪等人不可用,用必误国,被指为狂率而遭降职。次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即位于应天府(今属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召为左司谏,忤逆当政者,去职奉祠,归老家金华居住。直到此时,好古才登门拜访。良贵见过这位早已耳闻的同宗之弟,气直而志刚,奋然有志于为己之学,一番交谈下来,越发器重。《朝散潘公墓志铭》说“好古,字敏修,一字伯御”。这“伯御”之字,正是良贵为他所取。

  话说建炎三年(1129),金兵再次大举南侵。好古、良贵他们同时避乱于婺州武义,乱世中再度相逢于名叫刘岩的大山里,也算有缘。正是这次闲暇之时,良贵从容正襟问好古的名字,是否出自孔夫子所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待得到回答“正是”,良贵一脸严肃道:“请你改字!”改字?一听此言,你脑壳是不是嗡嗡的?谁都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良贵自然清楚有必要给出充分理由,说《道德经》有云“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而“御,犹御马也。缓急驰骋,惟御之适,而不惟马之御。诚能御今,可以言好古矣。”故而该取字“伯御”。

  李太白有诗曰:“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好古此时又作何感想呢?

  (二)婺州三潘,潘从何来

  稍早之前,好古因做生意常住婺州城内。要是在松阳,也不用跑到武义躲避战乱。晚年在城郊购地建房,举家从松阳迁入。元·吴师道《敬乡录·卷十三》记载:“潘氏,由栝苍徙金华讳宗回者,始以儒学起家,仕至左朝奉大夫,晚得复州,未上卒。寿昌(今属浙江建德)县丞宗说者,宗回兄弟也。吕成公(吕祖谦,宋宁宗追谥‘成’)两铭潘朝散墓,二人子也。”所言迁婺时节,恐有出入。

  好古也曾以为学而优则仕最能让父母满意,谁知两次参加礼部考试,均名落孙山,惹人心碎!待到皇帝郊祀荫补官员后代时,父亲多次要申报,被他坚决推辞,便也不再勉强。后来凭长子景珪的官秩又要给他封官,诏命数次下达,不由感慨道:“辞父泽而安子荣,宁吾志耶?”

  好古以扶危济贫、乐善好施而留名方志。《两浙名贤录》《浙江通志》等方志都有讲到他赈灾和救人的事迹,云:“适值(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岁饥,倾廪济之。(绍兴十四年,1144)洪水至,好古与同处者数十人,谕舟人:‘先济余人。’舟人曰:‘吾德公故冒险来。’好古曰:‘济彼犹济我也。’乡人义之。”他不仅危难之际及时伸援手,尤其乐于救公家之急,善举不断。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大举南侵,一度占领扬州。主动捐钱千万以充军费,宋高宗下诏加赐五品服。说实在,他不在乎这些奖赏。即使被封为右朝散郎后,也不见他平日里穿过朝服,终其一生也不书爵品。直到他去世之后,子女们才敢以朝服入敛。

  好古虽身居婺州,仍心系处州(州治丽水,今属丽水莲都),尤其大力扶持家乡教育。松阳县学原有学田被典当用于军费开支,导致县学停办。得知情况后,随即捐钱一百二十万赎回,县学得以复兴。处州的州学,之所以有足够的经费来培养人才,也是全靠他的鼎力资助。他也偏爱著书,有《诗经》《春秋》《论语》《孟子》《中庸》等著作的解说,共计五十一卷,其他著作也有数百卷。可惜,至今皆亡佚。

  明·潘希曾《双溪潘氏宗谱记》有云:“宋南渡初,金华称三潘焉:待制曰清潘,驸马曰贵潘,半州君曰富潘。”

  其一说的正是潘良贵家族。潘良贵,起用后累官中书舍人,绍兴十年(1140)以徽猷阁待制奉祠,还乡十年不出。他以少年登高科,居官刚正不阿,廉洁自律,家无余蓄,被称为“清潘”。

  其二说的是来自开封的潘正夫家族。潘正夫,宋哲宗赵煦三女儿秦国康懿长公主之夫,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封和国公。随驾南渡,贵倾一时,所居曰“画堂”,在婺州城之西偏,人称“贵潘”。

  其三说的就是潘好古家族。说他家“田宅甲一郡,仕亦至从橐,而卒以富掩乡人之口。”何以如此富有?吕祖谦《朝散潘公墓志铭》只字未提,难道是轻商思想在作祟?有人说他因垄断酒榷买卖而富甲一方。

  潘良贵裔孙时举说过:“富不能以常富,贵不能以长贵。惟清以遗子孙者则自若也。”诚哉斯言!

  (三)从弟好谦,从何而来

  好古祖父育有四子,父亲排行老二。三叔名宗说,也是块读书的料。少年就入太学预备学校,后为国子内舍生。二十岁上下就因写得一手好文章,进颂得官为婺州士曹参军,后官至严州(州治建德,今建德梅城)寿昌县丞。卒后“以子好谦贵赠朝散郎”。三婶毛氏,赠安人。

  好谦,字伯益,一字损之。吕祖谦《潘朝散墓志铭》云:“公(好谦)实其(宗回)子,已而以祖命为寿昌县丞(宗说)后,寿昌于复州(宗回)伯仲也。生三年,知书偏傍,复州暇日陈金石刻,阿保剑之于旁,或摘问之,通者大半。……生十有七年,寿昌没旁郡,已能护柩还里。”也就是说好谦实为好古的亲弟,因祖父之命而过继给三叔为子,亲弟便成了从弟(俗称叔伯弟弟)。绍兴三年(1133),三十来岁的宗说病逝于任上,正是时年十七岁的他作为孝子扶灵归乡。

  好谦原配陈氏,太学生陈东的二女儿。陈东,字少阳,镇江府丹阳(今属江苏)人。以贡士入太学,一读就是十几年。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邦彦等“六贼”,以谢天下。靖康元年(1126)二月,组织学生拥到宣德门外上书请愿,引起“暴乱”,被捕下狱。同年四月被平反,补迪功郎、赐同进士出身、补太学正录。又五上奏疏,极力辞官。那时,好古也在太学读书,且亲历过东京沦陷,潘、陈两家或许因此交集。建炎元年(1127)八月,宋高宗罢免了起用仅77天的主战宰相李纲,又连续三次上书,言词激烈,以为“欲复中原以定大计,非李纲不可”,从者数万。当月二十五日被斩杀于应天府,时年四十二岁。宋高宗这么做,终究坏了老赵家的规矩。绍兴四年(1134)感悟他有睢阳之节,追赠为朝奉郎、秘阁修撰,赐钱五百缗、祭墓田四十顷,官其子弟及女婿。

  绍兴七年(1137)好谦作为陈东二女婿,因此恩荫补官,初授迪功郎、处州丽水县尉。后历任从政郎、泉州司理参军;福建路安抚使司准备差遣等职。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转任承议郎、通判镇江府(府治丹徒,今属江苏镇江)。《潘朝散墓志铭》有述:“京口(即镇江),江淮间都会,大军所壁,杂五方之俗,号难治。前是为贰者,每诿事于其长,廪食无所预。公(好谦)始至慨然曰:‘是岂不足行志邪,在我前者相导而弥缝之,在我后者慰接而推掖之,庶其有济。’久之不得伸,则又慨然曰:‘吾幸有故田庐,亦何为久于此?’亟移病,僚属挽之不能止。”任期不足一年,便称病返回松阳老家,真够率性!数年之后,再度被任命为朝奉郎、通判绍兴府,也懒得去就任。吕氏说他人如其名,处事逊让谦恭,在位不谋私利,为官近四十年有三分之二的日子躲在家里,不扰民不烦官,乐得清闲自在。

  好谦再娶闾丘氏,朝请大夫闾丘泳之女。

  荀子言:“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讲到这里,仍为陈东不惜性命的勇毅与坚守而感动。

  (四)贵家豪门,豪从何来

  好古原配孙氏,左朝奉大夫孙夙之女,赠安人。再娶陈氏,左奉议郎陈枢之女,封宜人。都说妾上不了台面,通常不论。《朝散潘公墓志铭》却提及一个妾,说他“家政俭而肃,有妾治衣栉垂三十年,挟宠微骄媢,公一旦资遣之”。

  晚年的好古可谓家大业大,子孙满堂。长子景珪宦海沉浮,老三景宪入仕后一心向学。次子景参、老四景愈、老五景泌和幼子景良,或经商或读书或在家。四个女儿三个嫁入贵家豪门,惟小女尚幼在家。且已有自厚、自得等孙子女13人。此外,还收留小弟好仁的遗孤,教养之。

  长女,绍兴二十六年(1156)嫁给年方十八的汤矼。汤矼,字伯达,处州青田人,副相(后为宰相)汤思退长子。历官右承务郎,右承奉郎、监潭州(今属湖南长沙)南岳庙,主管台州崇道观。头个孩子不满周岁夭折。绍兴三十年(1160)十二月,二孩刚出生,父亲又被罢相,陪同返回老家青田,妻儿留在岳父家。次年正月,初生儿得病,冒大雪涉峻岭赶去接送。二月回到家中,不幸患上嗽疾,小孩又没了。待到夏秋咳嗽复发,又添脾泻之病。偏偏又遇国难当头,金兵来犯,十月父亲被召回留守行宫。年底因病不治而亡,年仅二十三岁,连任命为两浙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也来不及上任,可谓天火夹人命。直到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父亲复相后才得以入土为安。

  丧夫的长女后来再嫁金华苏简三儿子苏诵。苏简,大文豪苏辙之孙,苏迟长子。以祖恩补承务郎,官至中散大夫,以龙图阁致仕,定居金华。苏诵,字伯言,以父恩补将仕郎。乾道六年(1170)以右通直郎、知太平州芜湖县(今属芜湖湾沚)。官至知濠州(州治钟离,今属安徽凤阳)。

  次女,嫁给皇族子弟将仕郎赵善蔚。他是宋太宗赵炅七世孙朝散大夫赵士諕朝散大夫赵士諕。父亲赵不猷,曾任南外宗正司(泉州)知宗正司。乾道元年(1165)由左朝奉大夫出任知婺州。乾道三年(1167)二月城内失火,兵士趁火打劫,因弹压不力被罢免,特降两官,迁汀州(州治长汀,今属福建)居住。

  三女,嫁给金华王师心的四子王注。他以右迪功郎、监行在太平惠民局,也就是负责监管官方设在临安府的药品经营与医疗机构。王师心,进士出身,曾任多地知州,累官江西、湖北、浙东、福建安抚使。以左朝奉大夫致仕。

  聊到此,想到明代杨慎的那阙《临江仙》,词有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五)长子景珪,贵从何来

  潘景珪,字叔玠,宣和七年(1125)出生于松阳,以祖荫入仕。绍兴二十八年(1158)出任大理评事。次年夏四月诏与外任。一年后重回原岗位并兼权删定官,参与修编《刑名疑难断例》。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十二月,因审判陆氏案件罪罚不当,特降一官。次年四月新任太府寺丞,被罢免。原因是有人举报他未尝更历外任,越级提拔过快。乾道四年(1168)十一月任大理寺丞。未几,为大理寺正、重修敕令所删修官兼权尚书刑部郎官。淳熙三年(1176)八月以朝请郎权知严州,仅一年又被削职,充宫观使。淳熙六年(1179)七月为刑部郎中,进言:“乞下刑部将隆兴以来断过案状编类成册,许行参用,庶几刑罚适中,无轻重之弊。”次年兼任删定官,参与审定《淳熙条法事类》。淳熙十三年(1186)以朝议大夫知池州。一年半后升任知平江府(由苏州升置)。知温州楼钥上奏《缴潘景珪差知平江府》,“欲望圣慈改畀以次州”。十二月改任大理卿。淳熙末年(1189)年出任两浙转运副使。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提任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司谏邓驲弹劾他结交近幸。次年,司谏孙逢吉又告他胁持台谏、蔑视朝纲,因而被罢免;四月改任秘阁修撰、知明州(今属宁波)。绍熙四年(1193)十二月知湖州。时任中书舍人楼钥拟《潘景珪知湖州制》,云:“尔练达吏事,明习宪章。入从出藩,践扬旧矣。起家为二千石,顾岂择地而后安。移前日弹压之威,而为惠养之政。尚优为之,以称朕意。”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正月,因中书舍人吴宗旦弹劾,拟任知衢州指挥被废除。次年正月新任知镇江府,又遭臣僚极力反对而被罢免。嘉泰元年(1201)十月以中大夫、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今属江西九江)太平兴国宫罢祠禄,退休回家。他和臣僚说道:“大夫七十而致仕,礼也。今景珪奉祠,年七十有五,尚叨秘殿崇资、珍祠厚禄,恬不省退,乞勒致仕。”

  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游宦五十余年,浮浮沉沉,姓名屡现于《宋史》,景珪可谓松阳潘氏家族第一人,松阳旧志却只提他“宗回之孙,以祖荫补右文殿修撰”,不愿多费笔墨,或许只因士论不佳。

  姜特立,字邦杰,处州丽水人。以父恩入仕,工诗。与潘家关系不错,曾作《赋潘叔玠皆山楼》,想必景珪也曾任滁州地方官。诗云:“环滁皆名山,正以醉翁重。翁时方在郡,朱墨犹遮拥。君今建斯楼,再食祠官俸。雅契醉翁心,而无醉翁冗。看山应更真,物物皆净供。便寻庐霍期,莫作京洛梦。只恐难久閒,移文北山讽。愿坚仁者守,用静以观动。”

  (六)益友良师,师从何来

  潘景宪,字叔度,绍兴四年(1134)出生于金华。嗜书如命,九岁以童子贡京师,人称“神童”。入太学后,深受汪应辰、芮烨、王十朋等学官的推重。

  隆兴元年(1163),与金华吕祖谦、鄞县(今属宁波鄞州)楼钥同榜进士。吕祖谦,字伯恭,年少景宪三岁。父亲大器为仓部员外郎,母亲乃是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曾几女儿。岳父韩元吉,官至吏部尚书,封颍川郡公。妻子韩复不幸于上年离世,只留下一个年仅五岁的女儿,名华年。这年七月上潘家初见好古,第一印象就是“盖丈人行也”,从此,潘、吕两家结下不解之缘。

  初授荆门军(今属湖北)军学教授,景宪不去,请为南岳祠官。任期届满,宰相见他德才兼备,有意留在临安当官,他却力请为太平州(州治当涂,今属安徽)州学教授,理由是自己“本无宦情,以汲汲于一官政,欲以慰亲望耳。今二亲俱老,得远次尚可日从容于其侧,它非所望”。

  乾道三年(1167),开始随从祖谦求学。这年,祖谦为母守孝居武义明招山,以教授学子为业,人称东莱先生。后又将婺州城内住处辟为讲学会友之所,取名丽泽堂。祖谦在给神交之友刘子澄(名清之)信中提到:“其间有志趣者,亦间有之。城中相识如新当涂潘教授景宪、金华彭主簿仲刚,皆向学甚锐,朝夕过从,颇以有益。”

  乾道五年(1169),参校刊刻《程氏易传》。这年,祖谦续娶原配三妹韩螺为继室,出任严州州学教授。十一月来信云:“某到严已两旬,……《程易》缮写今几何?年兄千万少留主盟,俟其写毕乃为此来,不然恐遂散漫不举也。”十二月,汉州绵竹(今属四川)张栻来此出任知州。两者惺惺相惜,相与论学。张栻,名相张浚长子。曾主教岳麓书院,从学者达数千人,人称南轩先生。

  次年正月,到严州通过吕教授结识南轩。张栻后来官至左司员外郎,其《南轩集》收录有三封《答潘叔度》书信。可惜这次未及深论,忽来报丧,父亲去世,享年七十。他涕泗交流,随即返家。教授劝慰他:“寿考康宁集五福之全,固可无憾矣。”后撰《祭潘朝散文》以及墓志铭。九月,安葬在金华庆云乡东弥塘。景宪在墓旁结庐守丧,三年服满便以承事郎身份退出官场。他虽年长祖谦,却服膺吕子之学,俯首执弟子礼拜于门下,两人亦师亦友,恒久且密切,最为世人称道。

  乾道九年(1173)七月,撰《祭薛公文》,云:“予末小子,禀资滞固。渊源有来,窃识所据。登门之晚,失师之遽。”薛季宣,温州永嘉(今属温州鹿城)人。曾任婺州司理参军,官至知湖州。为学主著实,开永嘉事功学派先声。同年八月,受先生之命为永康陈亮所刊《易传》作校勘。陈亮,三度入狱后又高中状元,初授官职未及上任又卒。曾在家乡教书讲学,学者多归之,人称龙川先生。

  此外,朱熹、郑伯熊、陈傅良、叶适,以及曾几长子逢和次子逮等人,也是相当知心。

  曹雪芹《红楼梦》有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景宪他何以尽皆求得?

  (七)师友联姻,姻从何来

  继景宪成为吕氏门生之后,弟弟景愈、景良前后也拜在东莱先生门下,叔伯哥弟景夔、景尹也从松阳赶来求学,着实令人称奇。

  景愈,字叔昌。入门时三十余岁,他志趣高洁、为学务实,甚为先生所称赏,被树为学习榜样。东莱《与学者及诸弟》说:“为学,要须日用间实下工夫乃得力。城中如叔度、叔昌兄弟……皆可往还也。”

  乾道九年(1173)七月,朱熹遣送长子朱塾过来受教。东莱亲自安排他食宿以及相伴共读者,在给朱熹的书信讲得很具体:“同年潘景宪教授者,笃信力学,用工著实,两弟意乡亦皆不凡。近渠兄弟素拳拳归心于墙仞,前此累欲通书而未敢,闻令嗣欲来,欣然欲任馆舍、饮食种种之责。渠所居相去甚近,往来为便;而其家自有余,亦非勉强。且为人介甚,与之处者,只有责善迫切之过,而无宽纵容养之病。”说与景愈“相处当有益。叔昌亦自工于程试,足可商量。五六年前,尝为太学解魁。近三两岁来,却都放下举业专意为学。”朱熹因此结交潘家兄弟,又因志同道合,便也有了亦师亦友关系。

  淳熙元年(1174),先生作媒,朱塾娶景宪长女时年十三的潘氏为妻。年初,韩元吉出任知婺州,先生遣散诸生,专意读书。八月底从金华出发,景宪陪同先生前往绍兴游玩访亲。

  次年(1175)三月二十一日,景愈陪同先生入闽赴约,四月一日抵达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朱熹十分盛情,留住寒泉精舍多日,合作编辑《近思录》。月底折返,朱熹一路相送至铅山鹅湖寺。先生出面邀请抚州金溪陆氏兄弟九龄、九渊以及刘清之等人到场,相会论学,史称“鹅湖之会”。结果不欢而散,好在争吵归争吵,并不影响相互友情,这也许就是“和合不同”。

  也是这年,永嘉叶适来到明招山拜访先生,相识景愈。叶适,祖籍处州龙泉。淳熙五年(1178)榜眼,官至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晚年讲学于永嘉城外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他在《习学记言·卷五十吕氏文鉴》记述道:“吕氏既葬明招山,(陈)亮与潘景愈使余嗣其学,余顾从游晚,吕氏俊贤众,辞不敢当。”

  《敬乡录·卷十三》说景愈“登进士第,仕至安庆教授”。《栝苍汇纪·卷之六》讲他“上舍释褐”,即特招。姜特立《送潘叔昌主教清湘》,诗云:“酝藉金闺客,风流粉署郎。文尝追屈贾,身合到潇湘。经术东莱学,才名上国光。遐方岂淹泊,云路看腾骧。”由此说来,景愈曾任全州清湘书院教授。

  景良,字叔原。明万历《金华府志·卷十九》载为“科分无考进士,吕成公之婿”。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五》说他“以兄景珪补衡州(今属湖南衡阳)太守”。孰对孰错,无法考证。

  淳熙三年(1176)三月,景良迎娶先生长女吕华年为妻。他以诗见长,有《游金山》长诗一首,有云:“迄今别去五六载,我舟又复来掀篷。山灵偃蹇我倨傲,尘怀汩没不得追前踪。风帆一笑金山过,山头日落飞冥鸿。”

作者:毛先法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4年1月11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