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铁路梦潘土利放弃“自我”
为了铁路梦潘土利放弃“自我” ![]() 感冒发烧40度,潘土利病倒了,最终硬是被妻子“拉”到了县人民医院就诊。连续三天的吊针,潘土利稍觉有些力气,喝了一碗稀饭后,他又习惯性地抓起手机拨打号码…… “一连十多天没日没夜地干,你看你都轻了起码十斤了。”妻子心疼地想夺过他的手机,身高一米七八的潘土利一脸不在意:“我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没事的。这几天只顾着陈家祖坟迁移的事,村里另外还有一大摊子事总得抽空料理下吧!”。“好吧,随便你了!”蔡建珠又一次“败下阵来”,不过,对此她早习惯了。 东圩蓬村有潘、陈、夏、杨、叶等姓氏,其中陈姓是大姓。陈氏原有32穴祖坟建在尿壶山(土名)上,最早的老太爷的坟是清朝雍正年间建的,老太爷下共有三房,子孙近三百人,占全村总人口80%左右,人丁兴旺。族人或从政或从商,工作、生活风生水起,大家都说是得益于祖宗坟地好风水。 省重点工程衢宁铁路斋坛段前期施工便道建设需经过这座山,这就意味着,如果山上的32穴坟墓不搬迁,便道就建不成,其它工作更无法开展。“铁路梦,就真的只能是个梦了。”所以,墓穴能否顺利迁移,对整个松阳段的铁路工程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农村迁坟是大事,“穷不改门,富不迁坟”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而且,农村习俗迁坟一般只在重阳节或冬至期间,农历正、五、九月是忌讳搬家迁坟的。“可是,今年5月底全县铁路推进会上,乡长表了态了,说我们东圩蓬村一定在6月中旬前完成迁坟工作。”在潘土利眼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党员干部就应不折不扣地执行。 然而,十多天时间既要做通100多户陈氏后人思想工作,还要完成坟墓搬迁,谈何容易?召开村三委第一次搬迁工作动员会时,大家都认为这事难度实在太大。“事情再难也要做,哪怕不吃不睡!”潘土利一锤定音。 在家务农的陈氏族人白天大多在地里干活,晚上家里才有人。潘土利白天忙着工地上的项目,晚饭后碗一摞就挨家挨户"串门"去。"好在我这张老脸他们都还愿意卖个面子。"潘土利自嘲说。自199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已经连着干了八届,可以说,村里四十岁以下的村民都是潘土利看着长大的,加上这么多年来,潘土利一直严于律己、办事公道,村民对他除了信任就只有尊重。 “我去村民家里想帮忙做下思想工作,他们说,你来干什么,叫你哥来。”村委副主任潘土生是潘土利的弟弟,打心里仰慕哥哥,他说虽然被村民轰了出来,仍觉很满足,因为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威望”。而更让潘土生羡慕的是,全部坟墓迁移结束后,陈氏族人纷纷请潘土利到自家吃饭,“按我们农村习俗,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被邀请。”因此,他对哥哥更添了几分崇拜。 从5月30日接到任务开始马不停蹄做陈氏族人思想工作,到6月13日32座坟全部迁移重新安葬完毕,只花了短短十多天时间,期间的辛苦潘土利只字未提,只说:陈氏兄弟都很支持铁路建设,铁路梦也是他们的梦。 而在这十多天里,小女儿潘磊却是一肚子抱怨:“爸爸越来越讨厌了。”潘磊今年小升初,她特别希望爸爸能给自己些鼓励,但是,潘土利每天要么不在家,要么半夜回来潘磊早已睡下。“爸爸眼里完全没有我,太过份了!”一连好多天没能与爸爸说上话,潘磊向妈妈提出了严重抗议。了解丈夫性格的蔡建珠只有尽量安抚:“他们需要爸爸,村民的事才是大事。”再看到爸爸回家,潘磊便乖巧地端茶递水,捶背揉腰。 在潘土利家里,记者看到满墙的奖状,全国、省、市“青年星火带头人”,历年优秀县人民代表、优秀共产党员,乡农民道德模范……面对荣誉,潘土利一脸淡然,他说这些都是“浮云”,只有村里的事才最重要。用他自己的话说,“老百姓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党委政府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言语里完全没有“自己”。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将“自己与家庭”摆在最后,回答说,因为当初选举时有过承诺:一切听党委政府的;一切以村民利益为先。他还打趣说:做一天和尚就得认认真真撞好一天的钟,这是职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朱少珍 詹钧强 叶楠 编辑:吴胜 朱少珍 叶竹芳 时间:2015-9-1 08:56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