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站内搜索: | |||||
|
松阳岁时记来源: 作者: 宋星汉 编辑: 占莉敏 太保赛会(迎太保) 正月灯节过后,全县头等大事是“迎太保”。为了易说易懂,先将有关的词语解说如下: (1)以仪仗、乐队、杂剧、台阁等迎神巡逻驱瘟逐邪,并以“傩(间NUO二声)舞”、“傩戏”的形式媚神娱众,叫赛会。松俗迎傩神太保,驱瘟逐邪,保障人畜安康,五谷丰登,叫“迎太保”。或经以“太保”概括笼统称与太保有关的事物。 (2)松阳傩神太保,姓温名琼(《道藏》有序),平阳人,敕封“护国忠靖王”,简称温元帅,一般叫“太保老爷”。 (3)松阳城隍,不知何许人,洪武三年,统一封府为公,卅为侯、县为伯,他的封号“威灵伯”。城隍,面如美玉的美髯公、文质彬彬。他的子民给他编了许多浪漫的故事,说他娶治下耐性桥张姓闺女为“县君”(一般叫城隍奶奶),说他夫妻双双回岳家耐性桥社设香案看社戏。以及后庭生活如此如此,又说他是太保老爷的外甥等。 (4)“建醮”与“迎迓(音YA入声)”。建醮是设坛礼忏祈祷,迎迓是迎神巡逻,妆妖捉鬼。“太保”前三日下午,开始布置醮坛,城隍让出正堂正位,设座西厢面东坐,虚东厢以待太保。大堂正中,悬挂大轴“三清”像。陈列道场法器灵物,坛内遍悬旗幡,张贴联额,醮坛进出口,由班会执事长袍马褂端坐看守,劝阻闲人入内。醮坛人等于是日起斋戒沐浴,进坛住宿,杜绝淫秽猥亵。迎迓是“来而迎之,未来往迎”之意。松阳傩神太保,所以叫“迎太保”。迎太保行动,有成规可循,且执行已久,为大众所熟悉,所以不会有很多忙乱。台阁、建醮、迎迓等,四门都有班会,以地租为基金。 (5)“醮音”是太保赛会的头面人物,由值班门会推荐,其条件是:家世清白,有恒产,有功名,子孙满堂,夫妻双全和信奉太保宗旨。醮首必须在醮坛内住宿,上香主祭,道士念经祈祷时,他必须长跪在神前。太保巡游之日,他领着子孙近亲,长袍马褂,缎帽朝靴,双手端着手炉(手炉象木匠的墨斗,斗内烧着香),“毕恭毕敬”地踏着方步进行。如有仪态不周,会遭人批评责骂。醮首还有精神上的负担,有一年,醮首奉着城隍进太保殿迎迓太保时,天空阴霾密布,洒着稀疏的雨点,老醮首是本城首富,仗着钱多肩膀硬,拍拍胸脯说:“怕什么,一切我负责!”太保征驾才到望松岭脚,已是云收雨散,风和日丽了。这一天人人都夸“醮首福气好”。 (6)迎太保,台阁是最令人欢娱欣赏的。扮台阁有台阁会,四门轮办。台阁角色,全部儿童戏剧装。以五岁左右的班会子女优先入选。台阁架比小轿车略大,前座六、七十厘米高,后座 (7)皇帝赐给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巡视或省亲时的仪仗规格,载明在卤簿上,太保、城隍仪仗只有刀、枪、矛、戟、狼、牙、棒、镋等十余件,是銮驾的一部分,但松阳人都叫“銮驾”。 (8)城隍、太保出街巡逻时,侍从胥史有监印、司收二人,坐轿(或骑马)捧着大印和档案柜。皂役有抬桥、掌扇,擎伞等。捕快随带着笞、杖、枷、锁、牌、签,随押囚犯和侦缉妖魔。 (9)因病痛向城隍、太保许愿“做犯人”者,囚衣草鞋,手持香束、枷锁有戴或拿着,太保、城隍征驾暂停时即长跪磕头,行程将结束过光华门时,还要给“解差”孝敬几个“孔方兄”。 (10)重病患者,许愿“点肉袒灯”(肉袒表示受刑伏罪,两臂悬灯盏点灯,烧香,表示诚心悔改,求神赦免,肉袒灯也叫“肉身灯”)。还愿者赤膊、蒲鞋,穿百裥裙,手持木棍支在腰间,令两臂水平,两臂各悬三、四盏烧着檀香的小灯盏,用细链钩穿入臂下皮肤,在神前有伴护人进行。 (11)有些人家为了攀比家庭富有、儿童俊美,扎制彩亭车轿,尽量将金玉珠宝饰物往孩童身上佩戴,让孩子坐车轿,打钟鼓等乐器玩。幼稚的则由人抱着,携带箫笛檀板等,这些小孩叫“吹笛儿,打拍儿,坐鼓。”加上监护、侍候等人,组成壮大的媚神礼拜队伍。 (12)香、花女造型滑稽,相貌发噱,为人家谈笑资料,据说是为了引诱群魔来看太保赛会,以便网罗驱逐。 (13)“长竹旺”(晒衣竹竿叫“竹旺”。旺,拟音字)以长约五至六米大竹竿,每隔 (14)“大纛旗”为古时军队或仪仗的大旗。 (15)“大龙头”是木雕的龙头,下有齐腰的支柱,成对并排进行,说是太保队伍摆的“龙门阵”。 (16)“串巷”是太保的前奏,凡太保巡逻未及的偏街小巷,都要串到,串巷分四门进行。首先开锣排道,吹鼓手奉着供品香案,其次是三十六对大灯笼鱼贯而进,烛光照耀如同白昼,使瘟神疫病无处匿迹。最后来了道士作法,“小太保儿”仗剑镇压,把这些妖孽收罗到醮坛羁押。 (17)“串巷串后街,太保过大街”。如果还有藏匿在空庭荒院,暗楼阴角的妖孽,再来一个“收辑”以期除恶务尽。“太保”次日下午,各社在社公供桌,家家户户都送上一盘“太保菜”(煎豆腐、炮豆腐、卷经、素蛙蟆……)盘菜上插油菜、山茶、桃等花。同时还送了香纸锡箔。道士甜言蜜语引诱妖孽来享供品,最后将菜花残肴满地抛散,香纸焚化,经卷纸扎送到城隍、太保台前等候处理。 (18)“送太平船”经三日大规模扫荡、搜捕、禁锢的瘟神瘴疠,用“纸船明烛”送到各州外府去安家落户。送太平船都在深夜,只有少数人参加,所以知道详情的人,当时就很少。到现在仅就辗转流传的写下几点:甲,太平船除戴妖疠瘟神模拟档案册籍外,还高席饯行,赠送纸钱香烛,所以船体是比较大的,由四人抬着。乙,由法高资深的“三都道士”主持。丙,深夜开始行动,事先通知经过街道,禁止人畜惊动干扰,尽早关门入寝。丁,送般人等,一路静悄悄急行至南门外溪滩,道士如何软硬兼施?大船如何入水?入水后渐渐沉没?或定时自己烧掉?均无一致的说法。戊,回程仍然不作声,至“太平坊”道士问这是什么地方?众答:“太平坊!”道士高唱:“太平太平,太太平平!”遂吩咐张灯,分食船中带回的供品。一路欢声笑语,进西辕门,向城隆、太保复命。 太保吉日,辰巳之交,城隍驾前队伍,集合县学坛(现图书馆、少年宫前广场),由迎迓执事检视队伍装备齐全后,点名依次出发,迎迓太保征驾。“长竹旺”前导,龙门阵势摆开,大纛旗、喇叭、号筒、大锣、大鼓开路,以后就是各门小太保香案,判官、捕快行列,吹鼓乐队、香、花女莲舆台阁,做犯人群,肉心灯还愿,儿童媚神乐,演奏名手乐队,城隍仪仗队,驾前胥吏,服役皂隶,最后是城隍八抬大轿。浩浩荡荡的队伍,由耐性桥亭开始,向北经申亭、永庆铺、仁寿坊、至朝天门前转向西北经毛祠,至“牛行草塔”(在望松岭脚凤臻门东南)大队稍息。城隍轻装简随,上望松岭至太保殿,辕门内早有“老醮首”及太保班会执手迎入,寒暄甫定,新醮首向老醮首及会众请太保老爷起驾,如没有风雨的障碍,城隍太保相继下望松岭,太保在凤臻门外整队,城隍原来的队伍,依次排列在朝天门至宣平的大路口(孤老院前)等候。除威仪堂的开路部分仪仗香案外,太保队伍悉照城隍部分整列太保殿后。三声炮响,鼓号喧天。长竹旺直指朝天门南下北直街,人山人海,妇孺老弱在临街楼阁俯看。队伍至耐性桥,直落太平坊、桶概亭、善应堂、市墈头,南下经万寿宫、潘祠、四柱亭,沿白龙圳至下天妃宫,向北出白龙圳南堤,经竹篷头东北过桥,旗直指“罗木岗”(这时离城十里以内的乡人,在高处可以遥看太保队伍景观),至光华门,全队休息片刻后(台阁幼稚角色,多在此卸妆下台),复前行至下马街程祠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碑记处,城隍、太保轿至此暂停后,经兄弟进士坊、大墩门内逆溪过詹祠至桥亭街沿横街至桶概亭(“概”,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太平坊、耐性桥回县学坛结束游程。城隍、太保归座后,游行众人抛弃手中香束,庭前天井堆积成丘,隔日始化靖。次日下午“收辑”,深夜送太平船后,全城开屠,茹荤、解戒。 送太平船后,太保重要事项已经基本完毕,余下的做太保戏,送太保上殿,以及四面八方的行商走贩,江湖术士,百家工匠狭技携货投奔市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但绝少趣事奇闻,本文就不多费笔墨了。 “迎太保”是古傩俗遗风。古代生民,对人、畜安康、庄稼丰歉这些生死攸关问题,无把握、无信心、于是请求神灵,除去一切灾害,而以“傩”的形式出之。《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阼阶”。万世师表的孔丘,对傩如此诚敬,其影响之久远,可想而知。 古之傩神为“方相氏”,今之傩神,大都威风凛凛,忠君爱民,拥有兵将,掌握武器,为民除害的一方之神,松阳傩神叫温太保。 傩俗至今,渐渐趋向娱人方面演变为傩舞、傩戏,福建建阳的傩舞,是最有趣、值得称道的,舞者盖头面具,手执兵器刑具,衣着造型,悉如十殿阎王堂前的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判官、小鬼以及男女高矫、肥、瘦各色神怪在街上跳跃舞蹈,相互游戏,或亲人敬礼握手。最令人发噱的这些神灵,可以遂意进入市肆,拿起食物便往嘴里送,店主非但不以为忤,反而笑面相迎,以为大吉大利。 在傩舞进一步加工上,松阳高腔中的《夫人戏》、《火珠记》、《耕历山》等还保有较多的傩舞韵味。 傩的时间,大致在阴历二、三月间,府城丽水则固定为阴历三月三,傩舞的角色,以《水浒》中的风流人物为塑造对象。 由于封建传统的愚昧无知,昏庸无能,对各种灾害的侵袭,束手无策,于是来个欺骗与安抚相结合的“傩”。新中国成立后,傩俗才逐渐由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彻底消除,“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瘟神欲问傩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后记:总角同窗詹宏福兄,本城塔头街人,土生土长,对本县迎太保的掌故,知之颇详,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为本文提供许多资料。还说了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他的父亲詹芳年在1926年陈惟俭任县长时当醮道。当陈惟俭看到城隍、太保驾前群众纷纷磕头跪拜时,他在戏台上怒目挥掌破口大骂:“该死、该死,泥塑木雕的东西也去拜他!”如此反复狂骂声嘶力竭,但骂者自骂,拜者自拜,无人理睬,群众沸腾的气氛,掩盖了他挥掌顿足,怒骂狂叫的形象,有人说陈惟俭以一县之尊,如果升堂问案,或设坛宣课,民众哪有不惊慑悦服之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