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茶乡松阳 > 茶与文化 > 茶诗茶联品读撷趣

茶诗茶联品读撷趣

来源: 作者: 李德贵 编辑: 潘建英

    茶文化在松阳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茶文化应运而生的首首茶诗、款款茶联,又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绝。在县境各地的名山名寺、道观佛庙,多有文人雅士撰写的茶诗茶联,其状物叙事、晓喻说理、插科打诨、消疲解乏、广告招徕等,不乏妙趣横生的匠心佳作。

老衲供茶碗

斜阳送客舟

    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游松阳县城南横山时,写《横山》诗中的一副茶联。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今江苏金坛县)。一次,偶来横山寺,老和尚供上大碗茶。因茶好,诗人品茶至日西斜才上船返回。诗中还描绘了“松翠掩山寺,溪深山路幽。烹茗绿烟袅,不得更迟留”的景象。

    元至正二十年举人,官至侍御史的刘回翁为怀念先贤,表达以好茶待友、筑室藏书、勤读治学的高洁志向,撰有一首《卯山》诗,诗中有茶联一副:

石室夜明烧药火

云轩晓暖煮茶烟

    石室是松阳著名道士叶法善在卯山修道、读书、点易、炼丹之所。云轩指云雾山中的茶馆或书斋。此茶联写道人彻夜炼丹,拂晓煮水泡茗品尝卯山仙茶以解乏之情景。

烹茶清鹤梦

剔烛共僧禅

    此茶联是明朝贡生叶之纲写在松阳万寿山白鹤殿,与僧人煮茶品茗,松鹤长寿,读经论道欲成佛之情怀。将饮茶的保健作用与修身养性相提并论。

    明代贡生占嘉卿雨后登万寿山写下一首茶诗:

苔滑自来人迹稀,

帘空偏觉下方低。

空厨竹畔无烟火,

细和茶声有竹鸡。

    诗以茶生辉,茶以诗益醇。诗人在空厨中一边品万寿山茶,一边听竹鸡叫。韵味惟妙惟肖,令人叫绝。为万寿山如今开发为“松阳银猴茶”,荣获国家农业部名茶证书奠定了基础。

春色满怀金谷酒

清风两腋玉川茶

此茶联是明朝进士詹雨在松阳城东一公里处的景福观而作。此联对仗谨严,平仄协调,节奏相称,用词妥贴,上下纵横,以小见大。联语紧扣风光特色,明快上口,隽永深长,耐人寻味。史载,晋代就有卖茶的营生,到了宋朝,茶摊、茶亭已相当普遍,多建在市肆、舟楫交汇的桥边、河渠纵横的渡头,南来北往行人必经之道旁,半山凉亭,名山寺观。或卖茶营生,或修福行善。三教九流借喝茶品茗,交换信息,广交知己,畅谈见闻等,颇能怡人生情。

    清代诗人周圣教上西屏山,留下一首《西屏山怀古》:

有泉一泓名偃月,

披云挹注长不竭。

汲水煮茶气味清,

一饮人疑有仙骨。

    茶诗道出了特有的泉、茶、味。诗人赞颂以长久不竭、永不干涸的偃月井泉水煮茶,味道特佳,饮用之后,似乎有超凡脱俗、脱胎换骨、飘飘欲仙之感。

    在众多的茶诗、茶联中,不少文人雅士表露了人生的苦乐,抒发了人生的感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留给人们许多思考。清道光二年举人杨孙芝有一首《游卯山歌》云:

濑泉啜茗涤尘襟,

起来共访神仙迹。

维时正午日轮高,

下方俯视见秋毫。

斗转星移,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世态的变化,昔日的茶馆、凉亭、寺观,不少已失去了昔日的风味,但茶诗、茶联却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而流传下来,业余时间,细细品味确能怡情悦性。

相关文章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