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专题 > 旧村改造显现集聚效应

旧村改造显现集聚效应

来源: 中国松阳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占黎峰 2010-06-28

  

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居民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一排排道路两侧的绿化树木整齐划一,一套套简约精致的农民公寓朴实大方。强大的集聚力使得作为全省最大的下山农民安置小区——古市镇筏铺安置小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样板。

古市镇党委书记王伟俊说:“在旧村改造过程中,大批下山移民进入安置小区,加快了古市镇城镇人口的集聚,拓展了古市的城镇空间,带动了古市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古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松阳20万农民分散居住在401个行政村、1071个自然村,村庄散、人口少、生活生产环境差,公共设施共享率低,城乡统筹难。去年以来,围绕“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旧村改造目标,松阳县将旧村改造工作与下山脱贫有机结合,鼓励引导偏远山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借助“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工程”和旧村改造工程,全县已实现下山脱贫323111799人。

新兴乡金坞村就是旧村改造全村搬迁的一个典型村。搬下山住到离乡政府不到一里路的泉庄村后,村民孟坛基感慨地说出了多年的期待:“能从不通公路的偏远山区,搬进了平原公路边的新房,生活方便了,邻里乡亲也多了,盼了多年的‘下山梦’终于实现了。”而泉庄村也变得“人丁兴旺” 。

在推进旧村改造进程中,叶村乡麻寮村可以说是后劲十足。全村不到300人口,但村两委有个长远的规划,随着旧村改造不断深入,麻寮村不但为本村村民腾出建房用地,建设美好家园,而且还将腾出一定规模地块供南岱、岱头、膳垄、斗米岙及横坑五个山区村下山建房,实现下山脱贫。“不久的将来,我们村将成为3000多人口共同居住的新农村。”村委会主任徐新华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象溪镇大塔村也开始着手旧村改造工作。一直以来,由于地处山区,大塔村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全村6个自然村中最小的朱樟自然村总人口还不到30人,建房用地却占两千多平方。另外还有三个村未通公路,村民出行很不方便。为此,村两委抓住旧村改造机遇,重新规划盖新房,建新村,计划将六个自然村逐步搬迁到中心村所在地,统一规划,共同居住,实现中心村人口的集聚,整合壮大村发展规模和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全村已拆除破旧房20多户,拆除面积4300多平方米,为全村的长远规划走出了坚实的步子。

截至目前,松阳县401个行政村中共有86个行政村分期分批实施了旧村改造工作,撤并了156个自然村,整体搬迁了5个行政村, 大大推动了人口的集聚,加快了全县城镇化进程。

 

相关文章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