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1茶叶节 > 八面来风 > 关于茶与茶产业的对话

关于茶与茶产业的对话

来源: 作者: 蔡东鸣 编辑: 包桂林 2011-03-23

 

关于茶与茶产业的对话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

  间:  201135

  点:  杭州燕王巢 

访谈人: 邓唐良(以下简称邓)   浙江工人日报总编辑

受访者:林健东(以下简称林)   松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宗懋(以下简称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点击 陈宗懋

  陈宗懋,浙江海盐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现阶段惟一一名茶叶院士。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世纪60年代开创茶叶农残研究领域,提出各类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规律、预测模型和18项国家标准、5项部标准;并首次探明空气漂移是茶叶中六六六、DDT农残徘徊不降的原因,研究成果居国际前沿水平;领导的实验室被欧盟确认为中国茶叶出口惟一的认可检验机构。

他是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已从事科学研究50年。曾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等专著6本,其中《中国茶经》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茶叶大辞典》获第四届国家辞书一等奖和第五届国家图书提名奖。

 

点击 林健东

  林健东,1960年8月出生,浙江云和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学历。1977年参加工作。历任云和县双港乡乡长,小顺乡党委书记,云和镇镇长、党委书记,云和县副县长,龙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龙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现任松阳县委书记(副厅级)。

 

五年间,全国茶园增加了1000万亩

 

邓:陈院士,林书记,两位好!你们一位是我国茶业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是我们浙江产茶大县的掌门人,今天有幸请到两位,来谈谈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和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既然是谈茶,我们今天就从面前这杯茶开始吧。陈院士,您是名副其实的茶博士,关于泡茶您一定有所高见吧。

  陈:我喝茶很多,有一些常识和大家交流。泡茶有三要素,茶水比、开水的温度,还有冲泡的时间。

  茶水的比例,一般是1503克茶叶150毫升水,这是标准的用量。绿茶、红茶、黄茶、花茶茶水比例是175,普洱茶的比例是13050,白茶是12025,乌龙茶是115,我是喝得浓一点。

  开水的温度是这样,比较好的茶叶水温不要太高,新茶是80℃—90℃,乌龙茶温度可以高一些,红茶也可以高一些。

  冲泡的时间,乌龙茶是用小茶壶泡的,要求第一泡45秒至1分钟,第二泡是1分钟15秒,第三泡是140秒,第四泡是215秒,越到后面越长。

  冲泡几次比较好?一般来说,第一泡可以留住茶叶有效成分50%,第二泡是20%,第三泡是10%,第四次还是有一点颜色,实际上对于健康来讲没有太大的功效,建议三泡,四泡最多了。

    邓:作为茶叶的故乡,中国种茶、制茶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趁这次机会,陈院士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

  陈:解放后,中国茶产业的发展非常快,除了大跃进时期,产量有一点点下降外,20世纪8090年代一直到2005年持续发展,2005年到2010年间发展最快,这五年的时间,我国的茶园面积从不到2000万亩增加到3000万亩,5年增加了1000万亩,这中间西部地区发展特别快。过去我们浙江是产茶第一大省,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是全国第一:面积第一,产量第一,产值第一。到2010年,茶叶产量云南第一,湖北第二,四川第三,浙江是第四,但浙江的产值还是第一。目前,全国总计有茶园3038万亩,折合200多万公顷,面积稳居世界第一,遥遥领先印度。印度在世界上霸持了70多年,种植面积一直是世界第一,我们从2004年开始超过印度,如今远远超过了,现在印度是100万公顷多一点。茶产量去年我国达到141万吨,也是世界第一,出口30.5万吨,是世界第二,略低于肯尼亚,肯尼亚茶叶大量出口,我们内销量比较大。

  邓:作为科研工作者,陈院士和您的伙伴们最大的愿望,应该就是能把科技尽量转化为生产力,最终增加人民群众收入。那么,现代科技对我国茶产业又有哪些贡献?

  陈:茶产业在印度、肯尼亚都发展得不错,但中国比他们要搞得好得多,这一点外国人也承认。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科技推广应用上,我们最主要有三大举措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一个是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发展,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时我们所里组织大批科技人员下乡去指导,取得很大成效。过去是种子直播的,后来就搞无性系、搞茶苗,把优良基因筛选和集中起来,这样茶树就很平整了,可以搞机采;第二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我们采用新茶园栽培方式,包括氮肥施用大量增加,病虫害防治也跟上了,茶产量大幅提高;第三个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名优茶的发展,对促进茶产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因为名优茶卖价高了,茶农经济收入增加了,有了钱之后,技术、农药、肥培管理这些都可以跟上去了。

    

茶叶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邓:我当时在松阳工作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茶农应外地客商要求,在茶叶加工时加少量色素的情况。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已越来越关心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您一直从事茶叶安全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茶叶食品安全状况如何?

  陈:原来老百姓要求吃饱、吃好,现在还要吃得安全,所以有人问我,现在的茶叶质量是不是比过去差了,我说不能这样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茶叶质量一直在提高。以前茶叶出口,国外才测6种农药指标,现在要测800多种,有800多项标准等在那儿,特别是出口到欧洲去,要求特别严格。2000年开始,我国狠抓食品安全包括茶叶的安全,采取了很多措施。1999年的时候,我们出口的茶叶有82%农药超标,现在这个比例倒过来了,只有百分之十几不合格,百分之八十几都合格,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负责任地说,任何农产品都有农药,关键是量的问题,在茶水里有多少?因为喝茶不像吃水果,把水果吃到肚子里,所以茶叶有农药不等于茶汤里有农药,最要关注的一个是茶叶有害物质的残留,因为茶叶里有了茶汤里面才会有。第二,这种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多少?溶解度高它会溶解在水里,现在水溶性强的农药都不准用在茶叶上。

  此外,从2002年起推行清洁化生产,哪些农药尽量少用,能不用就不用,如果用的话哪些可以用,过多少天可以采,都有明确要求。在浙江,5月下旬之前茶叶不需用农药,春茶都是5月份之前,所以浙江的茶叶一般没有农药,夏秋茶可能会有一些,但是大家也可以放心,我们现在限制那些农药不可以用。

  邓:除了限制使用农药之外,另外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比如用生态系统而不是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陈:绿色防控,绿色象征着食品的安全,要防治病虫害,但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农药。比如我们团队研究个东西,是植物里面提取出来的,比较安全,喷了之后有什么好处?有一种虫很厉害,在茶上吸水,喷了这个药之后,把它拿过来解剖,70%以上的嘴巴烂了,这是一个例子。还有颜色的防治,黄、绿色拼起来,比例要合适,不合适效果不好,这样的比例拼起来放在茶园里,现在我们也在做。

  

茶产业是阳光产业

 

  邓:我们有些产业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现在强调的则是可持续发展,而茶产业恰恰符合这一趋势,生态和绿色的要求,反过来还促进了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陈:茶产业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人民日报》记者曾经跟我交流,你说茶产业好,那你用几个字来概括形容一下,我说,茶产业发展健康,是个阳光产业。它历史悠久,而且产业链非常长。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蔬菜发展,有菜篮子工程,粮食发展就更重视了,但它们的产业链都没有茶叶这么长,茶产业可以覆盖一、二、三产。就第一产业来说,茶叶的种植、采摘到制成干茶;第二产业,茶叶加工设备的研发制造,茶提取物以及茶饮料的开发生产;第三产业,包括茶道、茶艺、茶馆还有茶文化旅游等等。这都使得茶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

  茶产业还有一个显著优势,那就是可以让茶农致富。所以2000年开始到现在,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种茶产业发展最快,像贵州、云南、陕西、四川……我们到那里去扶贫,引入一些好品种,采摘后做成名优茶,茶农马上就能赚钱,见效快。

  林:松阳在发展茶产业上尝到甜头。茶叶从种植到加工,洁净、环保、无公害,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它不像香菇生产,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松阳借助得天独厚的种茶环境,积极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实践证明,这个产业发展战略契合实际,方向对头,富有生命力,也确实致富了一方百姓。

  邓:茶产业的确是一个可以让农民致富的产业,我在松阳工作的时候就体会很深,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千家万户可以搞,农户直接受益。

    林:这一点,我们松阳的情况确实很有代表性。松阳的茶产业还是邓总编那时当县长的时候搞起来的,近三年来,松阳农民收入增长都在15%以上,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现在达到6000多元,关键还在于茶产业的发展。2010年,松阳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于茶产业,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从事茶产业,经济总量的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去年冻灾最厉害的一年,产量增长10%,产值增长25%,高于产量的20个百分点,这关键就是陈院士讲的,松阳一产的茶产业做得非常好,二产的前景非常好,三产的正在起步推进。邓总编在当县长的时候,2003年,“松阳银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2008年第二届评选中实际位列第二。松阳11万亩茶叶,都是名优茶,95%都是无性系的,陈院士指导的性系树十分成功,现在推进统防统治,降低农药施用,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推广太阳能诱虫灯,效果非常好。

 

茶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邓:现在都在讲产业化,前几年有个事件,2008年,立顿茶业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而当年中国茶产业产值总共仅300亿元。于是,一场关于“中国七万家茶企为何抵不上一家立顿”大讨论,在中国茶界被炒得沸沸扬扬。

  陈:这牵涉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茶叶不要停在第一产业,要把产业链延长,提高附加值。一个东西发展非常快,茶饮料,现在我们多少产量?2010年是1000万吨,把有效成分提出,加水变成茶饮料,这个比较方便,和我们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有关系,茶饮料对我们茶产业的提升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茶饮料的原料是中档茶和低档茶,2010年用茶总产量的5%,生产了整个茶产业产值的50%,因为它的成本很低,经济效益却很高。发展速度也很快,1997年开始起步,那时才20万吨,至今增长了50倍,根据饮料界的预计可以增加到2500万吨。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茶园面积发展这么快,像贵州一下子发展几百万亩,估计到2015年全国茶产量可以到150万吨,而年消费量最多也就120万吨,我们现在在做一个课题,就是要警惕产销不平衡,一旦积压,第一个受损的就是茶农,他不要种了,把茶树砍了,那整个产业就下来了。

  邓: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市场容量也就这么大,茶产量这么大,不把产出消耗掉,到时“谷贱伤农”,对茶农、对产业都有伤害。

  陈:所以就要通过转型升级,通过茶叶深加工,这一点日本搞得很好,他们在粗茶中提取茶多酚,茶多酚可以用到很多产品上。我在日本看老太太买茶多酚饮料,供不应求,是什么原因?它有保健、抗癌作用。还有护肤品,加入茶多酚可以防止皮肤癌。茶多酚空调,可以吸异味。还有各色各样的茶多酚的制品:茶多酚鸡蛋,把茶多酚加在饲料里面喂鸡,鸡也可以降低胆固醇,胆固醇降低一半以上,这个鸡蛋的价格高三倍;加在猪的饲料里面,瘦肉增多,肥肉减少。茶产业的深加工增值可以做到1100,关键还是要开发出终端产品。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致富

 

  邓:讲到“谷贱伤农”的问题,这是中国农产品老是走不出的一个怪圈,农民看着有钱赚就大量种植,地方党委政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防止这类问题出现。林书记,目前松阳是怎样来引导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呢?

    林:中央提出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对广大农村来说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松阳党委政府有责任引导我们的优势主导产业——茶产业逐步提升,使之转到二产和三产上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松阳茶叶原来名不见经传,2001年茶园面积才2.3万亩,10年过去,增长到11万亩,形成了松阳银猴、松阳香茶、银猴龙剑等系列名茶。现在正开发银猴红茶,做得很地道,像过去绿茶做名茶一样,一斤茶6万颗芽头。这是茶业的第一产业,做到产品多元化。

  二产方面,很多农民加工茶叶,而且大的龙头企业出现,正带动松阳茶农逐渐从种茶向加工茶叶进军。在三产上,我们建立的浙南茶叶市场,现在号称中国绿茶集散地,是绿茶产地最大的市场,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的绿茶都在这里交易,从每年的现在开始到11月份,都有交易,年销售额达到18个亿,由于交易量大、覆盖面广,市场的成交价已经成为国内绿茶交易的风向标。农民从种茶、制茶到卖茶,延长了产业链,效果非常好。

  邓:茶园大量出现,政府未雨绸缪,发展深度加工,搞了茶叶市场,发展三产,这是非常对路的,所以这么多年下来,松阳没有发生过茶叶多了卖不出去的事,中国绿茶价格指数也在这个市场发布。

   林: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引导农民走市场,所以我们每年都把全国茶商和全世界茶商邀请来,把各地茶叶协会的会长请来,举行中国茶商大会,已经开三届了,今年是第四届。它为茶商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文化与品牌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提升松阳“中国绿茶集散地”对外影响力,使“中国茶商大会”成为对外宣传、推动产业发展的金名片。前几天,我到茶农那里去,问他们这样好不好,他说好啊,把全国茶商请到浙江请到松阳,何愁茶叶卖不出去,有大茶商,就有大价格、大市场。

   但长远看,市场容量只有这么大,松阳茶产业要健康发展,就要走出去。为此,我们提出,要“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前段时间,我们到贵州去,松阳人在那里种茶叶,当地对茶叶很重视,松阳人一有种茶的技术,二有制茶的技术,做的龙井非常好,很地道,所以他们很欢迎松阳的茶农,这样通过把贵州等地作为生产基地和市场,实现松阳茶叶市场的更大辐射。

 

“茶为国饮”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邓:中国饮茶历史最悠久,人均消费量在世界上好像不算高。

  陈:是的。在中国,人均年消费量最高的广州是1600克,上海和杭州约为1000克,而英国则为2500克。

  邓:记得原任浙江省政协主席的刘枫曾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倡议,我记得,陈院士您也是赞同这一提议的。

    陈:种茶饮茶在中国历史悠久。如果从茶“发乎神农氏”算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茶已深深地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对“茶为国饮”,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有类似倡议。

  与此同时,国际上却是喝茶之风大行其道。英国将茶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法国人视茶为“最浪漫、最温柔、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被视为“万寿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韩国虽是种茶小国,但对宣传饮茶却是大张旗鼓,并不惜从国外进口茶叶。美国长期以来并不是茶叶消费大国,但据报道,这两年来美国家庭的茶叶消费量增长20%,有一半的美国家庭进入饮茶行列,茶饮料被誉为“时髦的健康饮品”。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有饮茶的习惯。被誉为“东方文明象征”的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倡导茶为“国饮”,不但能促进茶叶消费,增强人体体质,还能带动茶叶生产、加工、服务三大产业的发展。

  邓:您曾经多次谈到饮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新世纪的健康生活方式。

  陈:是的。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茶叶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元素,在新世纪,茶的价值又得到全新的发掘,“万药之本”随着科学发展得到不断印证。茶以其养身健体的功效,在世界饮料中独树一帜。不吸烟少喝酒多饮茶,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一种长寿之道。对茶的开发,已超出饮食本身的范畴,而与现代医学、生物学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提倡茶为“国饮”,如果能让茶宴代替酒宴,让清茶一杯代替觥筹交错,还能带来一种清俭之风。中国茶的神奇,还在于它凝聚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能超越雅俗、阶层、国界,集解渴、怡情、社交、修政于一体,茶的文化,不但传统,而且现代,提倡茶为国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容易被世界接受。

  林:清茶一杯,怡神养身,为人们所钟爱。茶叶除了饮用,茶园还可以观赏。目前茶旅游方兴未艾,这其中商机无限。松阳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吸引人们到松阳观光、旅游,把茶产业链做长做好。

  邓:今天的访谈让我们认清了茶产业的两大核心竞争力——科技和文化,也认识到茶业的发展绿了青山、富了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谢谢两位。

  陈、林:谢谢邓总编的采访。

                                                      (蔡东鸣)

相关文章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