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站内搜索: | |||||
|
兴村:百年古村蔗糖留香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阙献荣 韩玉华 编辑: 阙献荣 2012-12-10
“野径风来阵阵香,名花未省植何方。”走进樟溪乡兴村,扑鼻而来的,是缕缕浓郁的蔗糖清香,甘甜的气息弥漫在古老而静谧的村子,仿佛是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记忆—— 兴村,亦称番薯寮、金村。清乾隆年间,先人从福建汀州上杭迁至此处,因地处溪滩边,村民以种植番薯为生,故名番薯寮,并沿袭至今。当年随同先民一起迁移的,除了简便的家当外,还有各种农作物,甘蔗,便是其中一种。 甘蔗是制作红糖的原材料,制糖工艺由此衍生。据村里的老人讲,百余年间,甘蔗榨汁历经了从人力石臼、牛车牵拉到掰车压榨、机器压榨四个阶段,榨汁工具和动力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力石臼时期,人们先将收割回来的甘蔗洗净,然后以刀切成小段,放入石臼中,用大锤夯打出汁水;牛车牵拉时期,人们用一根10余米长的木头固定在滚轮上,利用杠杆原理,将另一头做成圆弧型套在牛身上,人在后面驱赶,以牛车产生的动力榨取甘蔗汁;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种只需两个人操作的“掰车”应运而生;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便捷有效的机器动力被引入甘蔗的榨汁技艺中。 虽然榨汁工艺一直在变,但传统的手工熬糖技艺,却被村民世世代代延续了下来。 在兴村,熬糖时节,百里飘香。虽有夸张之嫌,但那股甘甜的清香却是实实在在地诱人。村里至今还保存着两家红糖作坊,全县范围内的红糖均出产于此。 走过红糖作坊,熬糖老人付龙长正在此制糖。看到来了客人,他忙从甘蔗堆里拿来半株甘蔗,往刚熬出来的糖汁里蘸粘后递给我们——这是熬糖人对客人最隆重的礼遇。 付龙长今年已经57岁了,从小他就喜欢看爷爷奶奶熬糖。付龙长说,那时家里种植甘蔗并不多,熬好的糖也要逢年过节才能享用,但就因为珍贵,所以他常常是缠在奶奶身边,耳濡目染,就学会熬糖的方法。 “捞泡”、“牛眼睛”、“拉丝”这些行话是熬糖人和烧火人用来交流的术语。付龙长说,熬糖时烧的都是稻草,因为稻草燃烧时瞬间温度高,又容易控制,所以,久而久之,熬糖人中间就流传着许多行话,只要熬糖人说出一句行话,烧火人就知道如何控制火候了。 在红糖作坊,你看不到什么复杂的工具,除了勺子、糖床别无他物,也没有什么添加的配料,一锅糖就放两匙小苏打,用来漂去浮起的泡沫。 熬好一锅糖大约需要三、四个小时,甘蔗收获的季节,熬糖人就得夜以继日不停地操作,人们相互轮换,锅则不再停歇,直到熬糖结束。 熬好的糖汁被舀到了糖床上,适当搅拌均匀并冷却后,一锅糖就算制好了。随手缀起一点放入口中,浓浓的清香就会在你舌尖游走,越来越浓,甜而不腻,余味无穷。 传统工艺熬制的红糖,色鲜、味醇,受到了许多顾客地青睐。付龙长说,小时候,熬好的红糖要挑到遂昌、古市等地卖,有时半夜就得起床,一个来回要四五个小时,而现在不同了,今年他家二百多斤红糖,放家里就卖完了。 走过这古老而安静的小村落,你无须带走什么,因为不管你走多远,浸润着你全身的甜甜糖香,会一直陪伴着你……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