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松阳好人专题 > 更多正能量 > 【处州晚报】松阳叶村乡有支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队

【处州晚报】松阳叶村乡有支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队

来源: 处州晚报 作者: 杨敏 裘敏婧 编辑: 朱少珍 2013-05-29

  

  在松阳县叶村乡,60岁上下的老人,自发组织起来义务照顾年纪更大的、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他们换洗衣物、被单,陪他们聊天……这种模式在当地被称为“叶村模式”。

  尽管这种模式为农村居家养老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但它存在的不足也同样值得反思。

  “叶村模式”的起源老人结对互助

  发起“叶村模式”的是一个叫吴美华的退休女教师,今年她65岁,是浙江省首届“春蚕奖”的获得者,在学生、邻居以及子女的眼中,吴美华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2011年,吴美华以村里老年协会会长的身份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老年人赡养的问题。杭州等发达地区的居家养老经验,给吴美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寻思,回村之后是不是也能组建一支队伍,专门为村里的老人提供服务呢?

  一方面,村里需要照顾的老人不少,另一方面,像自己这样既有空余时间又还有能力照顾人的“中”老年人也有很多,是不是可以以一种结对互助的方式,开展村里的“居家养老”工作呢?

  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报名参加志愿者的“中”老年人,一共有8个,年龄在50—60岁。吴美华数了数,村里需要照顾的老人,正好也是8人,她分成了包括残疾、孤寡、智障、空巢4类,年龄都在70岁以上。志愿者与老人以结对的方式提供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吴美华认为志愿者队伍保持这个规模,能够满足日常需要,所以队伍也没再招新了。

  服务的内容以老人们的生活所需为依据,包括简单的换洗衣物、聊天谈心,完成他们交代的一些日常事务等,平均每两个星期去一次。为了方便管理,吴美华还做了本册子,专门记录每名志愿者服务的情况。

  成立服务队以来,吴美华将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管理上。2011年,村里一位67岁的失智老人,一床政府发放的被子睡了4年,吴美华和志愿者第一次来到他家,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那个被子就跟黑炭一样的,臭得无法形容。”她回忆说,自己也不知道是用了多少洗衣粉才将那床被子洗干净。

  与身体上的辛苦相比,受助老人子女的不理解更让吴美华觉得难受。有的老人子女认为,吴美华这样是抬高自己的形象,但作为子女的形象无形中被贬低了。

  吴美华的儿子告诉记者,当时那几个人跑到家中来谩骂的时候,他很懊恼,自己母亲有退休工资,完全可以过“潇洒”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去摊这么一堆事?

  好在最后,吴美华无私的坚持换来了这些人的理解,也得到了县里的认可与支持。去年,在乡镇领导的申请下,松阳县民政局向这支服务队拨下了一笔工作经费,鼓励他们为老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叶村模式”的未来道路是平坦还是崎岖?

  吴美华和她的团队,在叶村乡乃至整个松阳县都小有名气,但在叶村乡组织委员叶昌明看来,它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即是农村人传统观念的局限。尽管吴美华和谩骂她的人达成了谅解,但是仍有不少人私底下议论,认为吴美华把他们作为子女的面子驳尽了。

  其次是运转资金问题,刨去去年底县民政局提供的那笔经费,他们再也没有得到任何捐助和支持。然而,记者采访时正是松阳县春茶采摘最为繁忙的时节,据吴美华介绍,服务队的成员们都忙活在田间地头,毕竟那是一天好几百元的收入,比之近乎“义务”的服务,前者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叶昌明对此解释道,吴美华是有退休工资的,但不能指望这些人舍弃这笔难得的收入,腾出时间来为其他老人服务的。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