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挑战无止尽 总工程师跑市场 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陈 剑 编辑: 吴胜 2014-11-18 挑战无止尽 总工程师跑市场 ——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显德 周显德,1935年出生,松阳县西屏街道人,曾在国家机械工业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设计的新型电动桥式起重机、援阿尔巴尼亚的回转起重机、第二汽车厂用的桥式堆垛起重机及V型挖沟机、钢丝绳疲劳试验机等多种新型起重机都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的产品空白。 在起重机设计理论研究、技术标准制定、国家产品技术政策制订、培养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金质奖章”铺就的求学路 周显德1935年10月11日出生于松阳县西屏街道北直街上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位医生,在县城开办一家私人医院,母亲是一名贤惠的家庭妇女。家中七个孩子,他是最小的。 周显德从小就显露出聪慧的天资,对数理化尤其感兴趣,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松阳县立中学(松阳一中前身)初中毕业后,他顺利考入杭州市第二中学,是当时班上唯一考上高中的学生。 从小勤奋刻苦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时期他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学习成绩,连年获得学校“金质奖章”。19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当时第一批改为五年制的重点大学,但五年制的本科他只用了四年半就提前修满了所有课程,于1959年1月破格提前毕业。当时学校正准备派他去苏联攻读研究生,但因中苏关系恶化,选派研究生计划取消,他被分配到本校机械设计教研室担任助教。 由于当时高教部不同意学校擅自留用学生,1959年8月,经国家统一分配,他被分配到国家机械工业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工作。该研究所是国家一类所,承担许多重大的工程项目,并且负责行业技术管理。 (1995参加维也纳技术讨论会,前排右二为周显德) 深入一线精钻技艺 刚参加工作,他就要为国家机械工业部的干部们讲课。但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研究,周显德都埋头积极主动地工作,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不讲究生活待遇,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特质。 他经常深入工厂一线,了解起重机等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上海起重机厂一呆就是3个月,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结束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大连起重机厂进行下一个项目。 他说这就是他们那个年代所提倡的“下楼出院”,不在研究室里空谈理论,而是将产品的设计跟实用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我扎实的专业功夫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理工科的研究和应用,“细心”最为重要。如果因为一时马虎,数据或比例没有计算准确,那么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有可能成一堆废品。 “我很庆幸也很自豪,这一辈子,我在工作上从没出过错误,没浪费国家经费。”周显德感慨道。 由于经手的都是大项目,工期往往要持续七八年,光是设计方面,就需要几十个工程师花费三五年的时间精心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周显德直言责任大、压力更大,但几十年来他都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科研人员对国内外科研动态是非常重视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还没有实行对外开放,国外的技术资料,特别是英美方面的资料很少,仅有的几份苏联专业杂志成了周显德了解世界起重机械技术的窗口,他认真阅读这些杂志,吸取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要紧跟技术前沿的步伐,仅有苏联的专业经验是不够的,于是周显德工作之余自学英语,达到能顺畅阅读英文材料、无障碍英语沟通的水平,经常代表单位参加国际会议,交流经验,发出中国科技界的声音。 他的努力付出得到了肯定。从一般的高级工程师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按规定中间不能少于四年时间,而且只有十分之一的机会。但由于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此在国家机械部评委会特别提携下,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当时,国家机械部为了表达对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的尊重,于1987年春节,将2张上天安门参观的门票送到他所在的单位,指明这2张票是给周显德和他夫人的。 丰硕的成果杰出的贡献 在机械工业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周显德一干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间,他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室主任、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金灿灿的奖牌闪耀着他的荣誉,凝聚着他的汗水。 他主持设计的新型电动桥式起重机、援阿尔巴尼亚的回转起重机、第二汽车厂用的桥式堆垛起重机及V型挖沟机、钢丝绳疲劳试验机等多种新型起重机都达到了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的产品空白,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研究开发新产品,他还在设计理论研究、技术标准制定、国家产品技术政策制订、培养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他投入5年时间主持编写的《起重机设计规范》,荣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编的《机械工程手册》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及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此外,还有其他项目获得部级奖。 为了总结科研经验,应有关方面要求,他撰写了《劳动保护词典(起重设备部分)》、《起重机及其电气安全》等书籍。 1978年后中国恢复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0的联系,1980年、1982年,他二次代表中国参加了该组织的起重设备技术委员会(ISO/TC96)年会,发表制定有关技术标准的观点。 1985年,他主持从西德EMG公司引进电动液压推杆制动器的技术,使我国制动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 此外,他还为培养后继人才做贡献,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在国家机械工业部业余大学兼职授课。 转型——总工程师跑市场 1989年,外资企业大批涌入中国,此时国家提倡技术人员去外企锻炼。于是,周显德主动要求调去外企,一方面出于对外资企业的好奇,一方面想挑战自己的能力。 而作为当时单位里为数不多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显德享受正局级待遇,是单位的“宝贝”,极受重用,领导坚决不放他走。最终在他的坚持下,他如愿进入中瑞合资的中国迅达电梯公司总部,担任市场开发部部长,负责电梯的市场开发、销售、安装、维修保养等管理工作。 一名研究所里埋头苦干的纯技术人员,却要面对艰难的市场开拓工作,对周显德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经营管理经验及外贸知识不足,他就从头开始学,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熟悉了整个领域。同时,他开始亲自跑市场,几年下来,跑遍了东南亚及欧洲,跑了二十多个国家。每到一地,他便去代售网点考察,亲自询问销售情况,查对账本,分析数据,为之后完善合理的定价做准备。 同时,作为管理者,他制订了不少管理规章制度,亲自编写销售人员如何进行产品介绍的教材,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从纯技术人员到企业经营者,周显德迈过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很快乐,因为自己能在不同的领域学习新知识,也很欣慰,因为照样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我的职业生涯,五分之四的时间花在了研究所里,踏踏实实做研究,另外五分之一我也在不停地学习,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无悔了。” (周显德与妻子、大女儿及外孙辈在德国) 老有所用幸福晚年 退休后,周显德一刻也没闲着,许多行业杂志、报纸等都聘请他做顾问。在对方的盛情邀请下,他接任了《电梯》杂志高级顾问一职,每周为杂志审稿。这个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如今他终于全身而退,在家享受闲适的晚年生活——锻炼身体、听音乐、上网。虽已是76岁高龄,但他对电脑技术的精通程度并不亚于年轻人。只看过一次维修人员重装系统,他就自己摸索出门道来了。 周显德有两个优秀的女儿,如今都已成家立业,大女儿嫁到德国,小女儿陪伴身边。 以前由于工作繁忙,所以妻子生第一个孩子时,他正在外地参加专业会议;生第二个孩子时正逢唐山大地震,而他当时在河南出差,也没能陪在家人身边,所以现在他希望能多陪伴家人。如今他时常会去德国生活一段时间,看望女儿和两个中外混血的外孙与外孙女。 2010年5月,杭州市第二中学迎来111周年校庆,周显德快乐地接受邀请,前去参加。就在去年,他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毕业50周年的同学会。说起这些,他对母校、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身体矍铄的他还兴致勃勃地前去参观上海世博会,“人生难得的机会,不能错过了。”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