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南闯北 > 雅宝路上的领路人

雅宝路上的领路人

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陈剑 编辑: 吴胜 2014-12-08

雅宝路上的领路人

——访北京松阳商会周利松、金凤夫妇

  在北京雅宝路的浙江松阳老乡圈子里,周利松、金凤夫妇可谓是知名的“大人物”,因为当年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无数松阳人才如同潮水般一浪接一浪地来到雅宝路淘金,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此立足。

  在北京的松阳商圈里走一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说周利松、金凤他们在北京生意做得很好,赚大钱了,我们就来了……”他们夫妇俩是名副其实的雅宝路上松阳商人的先锋人物、领军人物。

  周利松、金凤夫妇俩不仅是松阳人在雅宝路经商的第一家,更是松阳人中独资兴建水电站、投资影视公司的第一家。在机会面前,他们永远快人一步。

青田姑娘嫁松阳郎

  周利松,松阳县古市镇人,1963年生人,1980年参加工作,曾是古市造纸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

  金凤,青田籍松阳媳妇,19岁跟随师姐从青田到松阳古市镇做裁缝谋生。姣好的面容和开朗的性格使她在异乡赢得了好人缘。一个机缘巧合,被周利松的父亲相中,当了儿媳妇,做了松阳新娘。凭借她的勤劳朴实,裁缝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八十年代末,周利松看到中国民营经济兴起的大潮,有了“下海”的想法。1989年,他向单位提出“停薪留职”,没被批准。父亲指责他“好好的铁饭碗不要……”

  两年后,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正式投身商海。当时,他通过和温州乐清的亲戚交流、考察,了解到很多商机,于是远赴西宁、甘肃兰州等西部地区做电器贸易,在艰难的条件下开拓新事业。

  勤劳智慧的夫妻俩吃苦耐劳,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生活也随之逐步改善。1990年,他们在城区盖了四层的门面房。由于当时积蓄不多,他们只能找亲戚借钱,向银行贷款。当时贷款消费的观点还不普遍,一般人或许没钱就放弃盖房了,但他们却敢为人先——向银行贷款。这种勇于创新和冒险的魄力或许注定了他们之后在商场上的非同一般。

风风火火闯京城

  事业的一帆风顺和生活的衣食无忧,并没有磨灭夫妻俩的激情,他们并不安于现状,觉得人不能仅为吃一口饭而活着,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金凤风趣地说:“我属马,以前算命先生给我算过,说要跑得越远越好。”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们不甘心继续在小镇里做裁缝。由于金凤的父母1988年就到北京做生意——在北京北五环外的西三旗经营烤鸭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决定到京城来闯一闯。

  1993年底,周利松和金凤怀揣着6万块钱到了北京,当时只能借住在西三旗的父母家。到北京的第二天,他们就开始从当时还属于郊区的西三旗出发,每天坐公交车满北京城跑,寻找创业商机。

  当来到北京的雅宝路时,他们被眼前如此多金发碧眼的老外和繁忙的生意景象“吓”到了。市场嗅觉敏锐的金凤当时就想,既然这么多语言不通的老外都敢到异国他乡进货,说明国外的需求量很大,中国的东西好、有市场前景,这应该是个很好的商机。

  “老外都敢来,我也有胆做!”金凤这么鼓励自己。于是,夫妻俩花了五六千元在雅宝路当时最大的日坛商场租了一个月的摊位,学着人家开始做起外贸生意。他们最先选择的并非服装外贸,而是小百货外贸。

  刚一开始,现实就给他们泼了一头冷水。半个月过去了,他们的生意还没开过张。想着一天几百块钱的租金就这么白白地流走,金凤心疼不已。那段日子异常难熬,当时周利松有事回了松阳,只剩下金凤孤身在京奋战。

  每天大清早,她顶着月色,冒着北京冬天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倒几次公交车从北京西北角的西三旗到北京东南角的雅宝路开店做生意。每天她都满怀希望而来,带着“零”战果回家。在回去的路上,身心疲惫的她还得给自己打气“希望明天的阳光会灿烂”。

  就这样,一直扛到开业第15天,“太阳”出来了——金凤做成了第一笔买卖。虽然只是一单很小的生意——卖了一些枕巾,但拿着赚来的一千多块钱,金凤的喜悦无法形容,对于日渐失望的她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信心鼓舞。她至今仍记得那天的日子:1994年2月28日。第一个月,她赚了近两千块钱。

  如今回想起当时情景,她不禁感慨道:“多亏当初扛过来了,如果没有一定的魄力、毅力和耐性,或许当时就打道回府,过以前的舒服日子去了。”

  由于金凤的诚信,赢得了好人缘。在当时商品货源紧缺的年代,她总能在第一时间拿到抢手的货源。北京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商家都愿意跟她合作,给她供货、留货。比如商家只有七箱货,她一个人就能分到六箱。

  就这样,凭借自身的敏锐嗅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周利松和金凤坚实地迈出了在京城创业的第一步,并扎扎实实地站稳了脚跟。

转行亏本东山再起

  起步的小商品生意虽然做得不错,但他们发现做服装外贸比小商品外贸利润高,于是1994年下半年,他们把经营项目转到了服装外贸上,专卖毛衣。

  不过他们一开始的路径就跟别人不同。一般人会比较保守地在北京的批发市场拿样板货,先在店里挂着,等有了订单才去批发市场进货。而他们选择直接去广州的市场拿货,而且很自信地进了20万块钱的毛衣囤着。可没想到,由于货不对路,这批货没能卖出去,一直积压着,最后只能很便宜地甩卖,本钱全赔了进去。

  到北京不到一年,不但没赚钱,还把自己的老本也亏进去了,夫妻俩有点沮丧。当时的几十万不是小数目,一般人或许打退堂鼓了,但他们俩商量后一咬牙,决定从头再来。

  这次,他们向松阳农村信用合作社贷了7万元作为翻身的本钱。有了资金后,夫妻俩开始琢磨他们的经营方式,最后决定还是要冒点风险,做厂家直销,不能只做批发市场的代销。

  于是,周利松就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壮着胆子去了广东东莞的大朗镇,去找当地的服装厂家合作,为自家生产服装。其实他之前对东莞大朗的了解也仅限于知道它是每天发货量很大的全国毛衣生产基地而已。

  到大朗后,他开始一家家考察工厂,找厂家谈合作,最终谈成了几家,开始初期的磨合。

  当时大朗的工厂也刚起步不久,处于创业期,周利松就与他们同步发展,也为其出谋划策。他见证了工厂从“家庭作坊——前店后厂——厂房——规模式大工厂”的变化。

  同时,他在北京雅宝路的店也一步步升级,从日坛商场搬到雅宝大厦再搬到吉利大厦,店铺从一个变成几个,从单一卖毛衣到毛衣和皮草一起经营。

  夫妻俩不仅用智慧和勤劳做大了自己的生意,更用诚信锁住了客户。

  曾经有几位波兰客户在他们店里看完样本后把一个包落在店里。金凤一看,里面竟然装了8万元美金。她马上吩咐店里的伙计去追那几个客户。伙计跑遍商城,终于找到了失主,而失主当时还没意识到自己丢了包。当接过失而复得的钱和包,失主感动落泪。此后,失主介绍了不少自己的朋友成为他们的客户。

  就这样,凭借自身的判断力、胆量和勇气,周利松和金凤在雅宝路的生意慢慢步入正轨。同时,他们在京创业成功的故事也在家乡松阳传开了。他们积极鼓励乡亲来京创业,热情而无私地带领他们一同致富。对于这些帮助,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在他们曾经居住的20平米的出租房内,最多的时候曾有20个人一起吃饭, 5个人同睡一张床。

  正是在他们这样的先锋人物带头示范下,一批批松阳老乡竞相奔赴北京谋发展,在雅宝路市场上逐渐形成一个以松阳人为主的商圈。

快人一步走多元化投资之路

  服装外贸生意壮大并稳定下来后,敢闯敢干的夫妻俩又商量着做别的项目投资。多年商场的历练,使得他们的思维和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知道只有用实体企业来巩固自己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强。

  1999年,周利松在电视里看到全国各地电力紧缺、电网负荷大,电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新闻。他回老家办事时,也遇到了“今天这条街停电,明天那条街停电”的状况。尤其广东东莞大朗的工厂,也因为限电只能开一天关一天,导致生产力不足,货品供不应求。这些经历都让他深刻感受到国家电力的匮乏,由此萌生了自己造电站的想法。

  这样的念头对一般人而言,或许只是一时之念,毕竟造电站不是一般的工程,不是有钱就能做成的。但周利松却动了真格,“既然想到了就要付诸于行动”,他开始做可行性调研。

  通过初步调查后,他发现水电站属于资源型企业,无污染,利国利民,有利于长远发展,只要建设前期花些精力,建成后管理相对较轻松。于是,他一拍板:建水电站!

  通过选址考察以及和各地政府的沟通,最终,他把建水电站的地点定在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2002年9月1日,贵州省镇远金周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他们在当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几个月后工程正式启动。

  建水电站是个异常复杂艰难的综合性系统大工程,需要协调好各方关系,这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他们来说,可谓费尽波折、呕心沥血。

  从动员老百姓搬迁、做好拆迁补偿到跟施工队打交道,再到解决各类技术难题,防止安全隐患,一道道坎迈得极为艰难。

  由于是水下工程,所以建造电站时为了处理好汛期问题,经常要几天几夜不合眼。此外,还要处理各类不可抗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把握好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他们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夫妻俩说其中的酸甜苦辣一天一夜都讲不完,不是亲身经历永远难以言说。所以工程完工后,他们感慨道:“建过水电站之后,没有什么苦算苦,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在建电站过程中,周利松还用上了自己多年前的老本行。他用9天时间设计了一个40多米长的施工便桥,得到了水利专家的肯定。当聘请的设计人员无法解决清污机的问题时,他亲自上马,最后很好地把问题解决了。

  这些技术上的成功给了他十足的成就感,他觉得自己的成果能得到肯定和使用,再辛苦都值得。正是这些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给了他跨行业投资的力量。

  2005年1月21日,夫妻独立投资五六千万元的水电站正式开始发电。目前年发电量达千瓦。

  2005年,在与朋友的一次偶然聊天中,周利松又发掘出新的投资领域——影视业的商机。于是,夫妻俩和一名导演合伙成立了北京阿鑫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从开始只做影视剧的版权买卖到自己投资拍摄影视剧,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夫妻俩稳步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打开新局面,实现了创业路上的第二次突破。

永不停步和知足常乐

  一路携手走过坎坷,周利松、金凤夫妻俩感情日益增厚,更加恩爱,但二人在观念上却发生了小分歧。

  周利松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金凤的心态则更为平和宁静、与世无争。但她表示,只要丈夫想做的事,她还是会全力支持。

  周利松是个有活力、有胆量,追求永无止尽的实干家。他的原则是“人永远不能停下来,要不马上会落后。”所以现在的他仍然每天马不停蹄,跑遍全国各地考察新项目,准备做新投资。好学的他还经常会参加各类座谈会、沙龙,以此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知识储备。北京浙江商会举办的沙龙,他便是常客。

  而仍在雅宝路守店的金凤,早已知足常乐。她笑笑说:“我是想休息了,累了大半辈子。做女人辛苦啊!”

  “开店容易守店难”,作为雅宝路上的女人,没有一点魄力是无法成功的。作为女人,她身兼数职,既要每天辛苦守店,没任何节假日,又要承受生意不好、客户欠账等压力,同时还得照顾好家庭。

  对现在仍在京拼搏的老乡,金凤由衷地希望大家团结互助,越做越强。虽说“同行是对手”,但她一直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老乡,她认为市场这么大,不必相互竞争,而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所以她的店门永远对老乡敞开着,老乡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为“金凤姐”。

  周利松身上透着一股强者之风,金凤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从当初的单枪匹马、夫妻携手闯京城,到现在带领松阳人团结一致、抱团发展,他们一直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而在这样的角色扮演过程中,他们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夫妻俩对公益慈善事业一直很热心,在国家受灾人民受难时,他们绝不袖手旁观,而且还经常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在贵州资助2名贫困学生,在西藏资助1名失学儿童;在青田县为敬老院的老人们买家电、捐款等。他们的想法很质朴,就是希望能回报社会。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