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山村制鼓人 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叶承慧 编辑: 叶竹芳 2015-07-27 沿坑岭头,我县小有名气的“画家村”。她原本沉静,却因深秋时节烂漫的180余株金枣柿树,因一年四季可写生绘画的古村风貌,因慕名而来的山外游客接踵而至,变得热闹了。 于是,沿坑岭头“火”了,村里的人和事也开始崭露头角,会纯手工打造牛皮鼓的地道农民叶关汉就是其中之一。 在村里,只要随着“咚咚咚……”的敲打声沿路而行,就能寻访到叶关汉和他的“制鼓工厂”。在叶关汉家,院子和屋内几乎摆满了牛皮、木条片、半成品或刚刷上漆的鼓。 “制鼓纯粹是爱好,没跟过老师。”说起这门如今很少有人会的手艺,叶关汉很是漫不经心,但从他满手的老茧,可以看出一名老手艺人的艰辛。 叶关汉说,制鼓包括选材、刨板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就地取材的杉木是做鼓身的好材料,将木材晾干后,根据所制鼓身的大小锯成不同弧度的木板。再经烘烤定型,用胶水粘成圆形,绝对不能有空隙,不然就得返工。 而制鼓最为关键的部分,则是鼓皮。“要选用本地优质新鲜的黄牛皮,外表的牛毛要有光泽、均匀、多而密,内层不可以有屠宰时造成的刀伤。”叶关汉对鼓皮的要求颇为苛刻,只要临近村庄有黄牛皮卖的,他都会登门抢购,拿回家后经裁剪、晾晒后囤积。制鼓时又要将干皮取出后用清水浸泡,少则五日,多则十数天,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牛皮才能使用。 绷鼓皮时,用麻绳穿过牛皮边缘的开孔,固定、拉伸、绷紧,两三天后做完一面。再用细细的竹钉固定,小鼓面120枚,大鼓面近800枚,既考验技艺又需要耐心。据叶关汉介绍,光将竹片削成1寸左右的钉子,再用茶油翻炒硬化,也很费工时,这道工序全靠他妻子帮忙完成。 “所有材料齐备,从开工到成品,也需十多天时间。”叶关汉说,因为鼓的需求量少,制鼓又费时费力,从前他一直把制鼓当成副业,有人订购或是农闲时,才会动手做上几个,赚点小钱顺便满足下手瘾。 “现在变了,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鼓也卖的越来越好,有时还要赶工。”叶关汉说,20多年的制鼓经历中去年做的最多,大大小小卖出了50来个。今年也一直有人上门订做,算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同样,这些订单也让叶关汉的制鼓经验更加丰富,有顾客专门指定规格的,有要求保留单面牛毛的,有拿去当装饰品的,有用来做床头柜的,也算是帮他开了“眼界”,但越来越难的手艺传承,也让叶关汉颇感无奈。 “附近村庄也没听说有谁会这门手艺的,以后要想修个鼓,都难找到人喽!”也许,这门手艺将在不久的将来,在叶关汉的叹息声中消失在沿坑岭头,虽然别处还会有,但总是逝去。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