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茶乡松阳 > 茶叶企业 > 寺口村因茶而兴

寺口村因茶而兴

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孙丽雅 金美芳 编辑: 吴颖俊 2016-03-15

一株茶叶带来的乡村变化

寺口村因茶而兴

  松阳新闻网讯 又是一季春茶时。一大早,茶农们拿着刚刚采摘的茶叶,聚集到古市镇寺口茶青市场,期待能卖个好价钱。

  寺口村,全县最早种植茶叶的村庄之一。经过十几年的蜕变,村民变得富足,村庄焕发出新活力。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07元,近90%的村民住上了楼房。而2000年村里茶产业刚起步时,村民的人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

每家每户种上了茶叶

  这几天,受冷空气影响,64岁的村民张金华对自家的两亩茶田很是担心,每天要骑电动车转上好几回。“幸亏影响不大,提前也采摘了不少芽叶。”茶叶收入可是他和老伴一年的生活来源。

  2000年,寺口村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张大爷也是其中之一。早在1992年,村民徐亦增、徐发政等就开始选良田种茶,那时一亩的收益也有3000元以上。但“种粮有人吃,种茶谁人要?”保守务实的村民直到2000年,看到不少村民因茶而富时,才大胆放手种起茶叶来。

  “种茶前,靠种水稻为主,农闲时去打点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张大爷说,种茶后,随着茶叶品种从福云3号、6号调整为龙井43、白茶,收入也是节节攀升,两亩田的纯利润有近万元。如今,全村260余户发展茶叶600多亩,几乎涉及到每家每户。

茶园也需要调结构

  走进寺口村的茶园,黄茶格外惹人注目。村里这些新种的100多亩特种黄茶品种——黄金叶,可是村委会主任黄新平2011年从安吉引进的。

  “黄金叶氨基酸含量高,口感好,关键是考察后发现,价格比其他茶叶品种高出好几倍。”那年黄新平一次性引进1.3万多株茶苗。经过精心培育,茶叶的品质和效益已经翻了番,近两年价格逐步稳定下来的黄茶,效益仍达到白茶的四五倍。

  这种效益在村民张昌俊家得到很好印证。2013年,他尝试培育了一亩黄茶苗,一年后茶苗收入达4.5万元,除去成本赚了近3万元。

  黄新平说,现在已经有50多户茶农种上黄茶,看到效益后,种植规模肯定会再翻番。

  “为保证茶叶质量,寺口村尽量只采春茶。”村党支部书记张信根说,其余空闲时间,就承包一些小工程,或者打打临时工增加收入。

茶叶加工打开致富门

  2013年,25岁的梁陈斌为了照顾老父和年幼的孩子,回到村里,帮别人加工茶叶,几年下来积累了炒茶经验,但因家庭贫困,没钱买机器。2015年下半年,寺口村成立松阳县寺口村田园乡村惠农担保互助社,解决了梁陈斌的难题。他交纳了3500元保证金后,今年春节前贷到了5万元的发展资金,买到了茶机。

  说起茶叶加工,早在2002年村里就有人开始做,当时3000元一台机器,就是一个小型加工厂。“可以说,松阳茶叶加工技术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高的。”黄新平说,寺口村有的村民去外省专门做茶叶加工,一年至少有10万元的收入。

  目前全村从事茶叶加工的有60多户。近年来,他们还错开茶叶生长期和加工期,组团去安吉等地加工茶叶。去年短短的20天,40多户外出加工户纯利润就有300多万元。

  前段时间,我县刚成功创建全省首个茶叶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寺口村也在基地范围内。“今年我还为茶青市场申报了农残快速检测、信息发布平台等服务内容。”黄新平希望寺口村的茶叶能走规范化、品牌化的路子。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