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
|
补短板 为村民“插上”增收翅膀 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孙丽雅 苏辛 编辑: 吴颖俊 2016-04-14 松阳新闻网讯 “镇里干部几乎每天都来,提一些意见,让我心里很有底。”连日来,象溪镇象一村村民刘金武忙着对8间闲置的房间进行水电和卫生间改造。他坦言,下定决心做民宿,多亏了乡村干部。 前段时间,象一村在“归零翻篇开新局”大讨论中,向村民征集发展“美丽经济”存在的短板及如何补齐短板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利用村里的知名度和优质资源发展民宿(农家乐)经济是干群形成的共识,而如何发展,是摆在老百姓面前的一大短板。 为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该镇、村干部沉下身子,走进农户家,一方面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一方面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如何做的规范有特色,空间布局更合理……。此外,还邀请县农办给该村设计了一套民宿样板,让村民对发展民宿有大致的方向。 “有6户村民填了发展民宿表格,并先后开工改造。”象溪镇分管民宿的工作人员叶春华说,自大讨论后,象一村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的积极性和热情更高了。 这只是我县查找短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富民相结合培育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此外,我县干部还积极走村入户查找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短板,通过开展集中蹲点调研,提出针对性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日前,县农业局各科室的干部利用节假日来到三都乡上庄村,与乡村干部一起同村民面对面谈心,希望村民能以合作社形式来整村发展传统农业,开发原品种、纯生态、老味道、有故事的农产品基地。 上庄村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农耕历史悠久,农民有精耕细作的习惯。但受小农经济和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影响,村民在种植和销售环节存在一定短板。如三都的生姜,去年就遇到滞销问题。而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就可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乡村原子化、碎片化问题,实现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 县农业局副局长单跃忠说,若村民同意整村开发建设农产品基地,根据土壤性质,实行“梯度式耕作”,三都乡和农业部门将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项目建成后不但能为该村增添农业景观,丰富民宿经济发展农耕元素,还能提供优质农产品、开展农耕体验等配套服务,提高村民收入。 在交流后,很多村民对合作社建设表示赞同,目前,三都乡、农业局正积极动员和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