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情驿站 > 南山回“乡”记

南山回“乡”记

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浙江金华) 徐进科 编辑: 叶竹芳 2016-08-22

  南山村举办首届杨梅采摘节的前夕,村民主任杉杉和他的儿子一起专程到金华邀请我:“过几天村里办杨梅节,一定要来哈!我们南山人都很想你啊!”我百感交集,久久感怀!

  南山是我39年前“知青”插队的地方。如今的南山村,和我“知青”时真的大不一样,那时的南山是远比乡下远的半“内山路”,1977年5月,我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村口有三五棵很苍桑的樟树,蓊蓊郁郁的枝叶下,是一座上了岁数的二孔廊屋桥,人走上木板铺设的桥面会嘎嘎响、似乎还会和着桥下潺潺的流水有些晃动,穿过桥径直往前右拐,一条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路一头通往村里,从桥身往右走过桥,是一座幽幽森森不失风骨但已破旧不堪的的古庙。那时的南山跟农村其他地方一样不叫村叫大队,山是青水是绿,田是肥地是沃,可就是穷。“知青”那时,我跟农民一道起早摸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出工就是种田,种稻谷、种蕃薯、种苞萝,没有其他什么农副产品出产,更没有也不可能有其他什么好一点的生活门路, “双抢”、修水库、还时不时地“突击”什么的,累得人筋疲力尽,直不起腰。那时的农民不叫村民,叫贫下中农,我插队的南山二队更是个“贫”,在那座我们二队作队址的古庙里,几乎每晚在记工分时,浓浓的旱烟味拌着吵吵攘攘的声浪很是热闹,年终决算时10分底分只有1角8分!我是“知青”,刚下放那年远没有10分底分,一年干到头说不准还要“欠队”!南山,真不是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于我当年“知青”时,实可谓“炼狱”的地方。

  不等杉杉和南山的再次呼唤,我开着私家车,来到松阳县城,想直奔南山,可是找不着路——39年前的那条羊肠山路已经不见,我只知道南山的方向,只好约上家乡的同学一同前往,沿一条宽阔的公路不一会便到了南山——我魂思梦萦的地方!

  阔别近40年回南山,尽管事出有因,南山人也都理解,可我内心总排遣不了常常折磨自己的愧疚。这古老的廊桥、这蓊郁的古树,还有这仍保留着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造的黄泥房,此时又映入我的眼帘,让我不由得心生几多怀念;这兀立在白云山上的巨石、这沿村潺潺流淌的溪水,溪边这摇曳着似乎点头含笑的青草,还有这哪怕是小小的一粒泥土,此时让我瞥一眼都觉得格外亲切。特别是领我到南山的水清大伯和在我床头轻轻唤我起床的水清娘娘、我南山的房东大伯和让我上她家吃饭的房东大娘,政治上信任我、生活上关心我的大队支部书记毛飞福、民兵连长毛金寿等等,老一辈南山人虽已久逝却总让我难以释怀,尤其是帮我锄地种田、生产队分来稻谷、蕃薯什么时帮我挑回家的树利哥、为治愈我的“风疸”上山采草药的经阳姐夫和跟我一样苦闷而又很有思想的准松大哥等等,略大我几岁的同辈南山人竟因种种意外驾鹤西飞,让我久久无语,欷歔不已……

  村口几棵大樟树,树荫如伞益发蓊蓊郁郁,青枝绿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和着沿村街路潺潺流淌的清流小溪,好像唱着欢乐的小调,可谓历经苍桑而青春焕发。在参天的古樟树下修建了南山亭,微风穿过凉亭,缕缕悠闲沁人心脾。原来会摇晃的古廊桥早已修复,少了破旧添了古朴,在大樟树的参天蓊郁之下,满是诗情都是画意。原先作我们队址的那座古庙,早已失修倒塌,在原址建起了白云农家乐山庄,庄主叫毛献军,40出头精明干练,杉杉向他介绍我,他一听就惊呼起来,“啊,知道知道,你就是啊,我老爸以前老是讲起你的”,杉杉给我介绍,他老爸就是我当年“知青”时的南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毛飞福,人很朴实,样子、为人和为村里办事的劲都像焦裕禄,还有当年大队的民兵连长毛金寿对我都很好,让我当大队基干民兵连的“秘书”,还发给我一支步枪。推荐我当公社广播站的报导员,还专门让人在大队的房子墙壁上为我浇筑了一块很大的墙面,让我不定期地办墙报。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眼前的景象欣欣向荣,让我不由得感叹岁月的飞逝而沉缅于深深的怀念。

  山庄后面原先是贫瘠的山地,种的不是蕃薯就是苞萝,现如今南山人修建起了森林公园,一条石块砌成的蜿蜿蜒蜒的游步道为人们提供了休憩健身的好去处。杉杉陪我和我的同学沿着游步道信步走去,前面就是前些年兴建的松阳陶艺博物馆,白墙黛瓦建筑仿徽派,而内涵却是松阳本土的青瓷陶文化!杉杉告诉我,村里出让山地,引进松阳本土黑青瓷名家,兴建博物馆,打造“中国南山陶艺村”,主要是为南山的旅游注入文化元素,现如今每年慕名到南山游玩的都有上万人次,南山村也已是浙江省级特色旅游村!我在唏嘘古庙倒塌的同时,也赞赏南山的此举创新。

  我问村里怎么种起杨梅来了,杉杉喜滋滋地告诉我:现在南山跟你那时候的大不一样啦,满山都是杨梅,有500多亩,全是东魁、黑炭等上好品种,茶叶有300多亩,还有梨桃等各种水果300多亩,人均收入过万元了,现在是全县有名的“水果之乡、茶叶基地”呢!杉杉很动情地告诉我,村里种杨梅,现在能办杨梅节,忘不了我“知青”时的民兵连长,后来80年代当大队长的毛金寿,是他的功劳,说80年代上面号召种板栗或杨梅,是金寿选择了种杨梅,当时村民也不以为然,种上去后没去管理,让它自生自灭,没想到过了五、六年杨梅结果了,还好大的个,又很甜,后来知道是很有名的东魁、黑炭杨梅。今年,正是杨梅将上市的时候,他父子俩去兰溪为南山村的杨梅收购大事奔波,因而专程绕道金华看望、当面邀请我这个当年南山的“知青”,也好好会会我。让我好生感动!

  岁月悠悠,白云悠悠,青山秀水的南山,天空是那么湛蓝,好像是蓝色的天海。白云山半山腰上竹木掩映下露出隐约可见的飞檐翘角,杉杉手指着告诉我,那里就是白云庵,现在叫白云禅寺,香火很旺的。我记得山上兀立的孤石下面,当年只有断垣颓墙,并没有庵更没有寺,杉杉跟我说,为恢复古松阳十景之一的双童积雪风景区,创建南山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前几年在县里的和各方的支持下重建的,将原先的白云庵名改为白云禅寺。我们踏着石阶沿着游步道而上,行至半山白云禅寺人山人海,果然香火好旺!在兀立的孤石间隙有一横卧的石板,悬空无际,似横渡的天桥。登上山顶,环顾四周,南山的村庄、田野、溪流、树林尽收眼底,真是好一派田园好风光!现在的南山,在我的眼里满眼都是美,心里感觉到的都是满满的惬意,可当年那时,起早摸黑为生计沉重地劳作,哪里发现过南山的美啊,当年那时,日复一日刨地挖山,前途渺茫,哪有心思欣赏过、感受到过南山的美啊?!

  在南山村书记毛伟东和村主任、当年同队的杉杉以及当年的队长“老开”的陪同下,我一路寻访当年我在南山的印迹,也一路在思忖,尽管我在南山插队时间不长,可起早摸黑劳作劳累的日子刻骨铭心,在杉杉和“老开”一直陪着我在村里寻觅我当年的印迹,回想当年的情景介绍南山的变化的时候,在遇见南山村人农友,当他们说记得村里曾经有我这个“知青”的时候,我在想,真的,我应该为南山做点什么,才能弥补近40年来我对南山的愧疚,才能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宽慰?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