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情驿站 > 《霓裳》的种子(节选)

《霓裳》的种子(节选)

  2016年10月28至30日,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应邀到松阳讲学。当时,他正在撰写《霓裳》的种子一文。在松阳,民间流传着叶法善背着唐玄宗上月宫的传说故事,《霓裳羽衣曲》的起源难道没有一丝历史上的依据和出处?能否在叶法善的故乡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弄清楚这些问题成了陆春祥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到了松阳,到了卯山,拜访了叶法善的活动遗址,千年的传说落地成了现实,陆春祥从松阳高腔、《月宫调》中寻找到了《霓裳羽衣曲》的遗传基因,并在文章中解答了萦绕中国戏曲千年的谜团。

9

  公元二〇一六年十月三十日,我去浙江松阳县,松阳作协主席鲁晓敏和当地作家鬼鬼,陪我爬卯山,拜望唐朝著名道人叶法善。卯山脚下,是叶的出生地,也是去世后归葬的地方。

  叶法善(616—720),他活了一百零五岁,是和张天师齐名的中国著名道士。

  在卯山腰,有一座永宁观,观里供奉着叶法善的塑像。四周有壁画,第一幅就是“伴君游月”。

  这是一个仙乐伴奏的宴会场面。

  月圆形的画面上,唐明皇,叶法善,五位仙女,都踩在五色祥云上。一张矮地宽大茶几,上有各类仙果,有杯盅,有青花壶酒瓶,一仙女双手还端着一大盆仙果。唐明皇,身着明黄亮丽龙袍,右手捏着酒杯,左手打开一个笏板,似乎在阅读乐谱,叶法师,着鲜红道袍,拍打着双手,似乎是在打节拍。一仙女抱着大琵琶,正轻拢慢捻,三仙女围绕着唐明皇,左右伴着舞,飞舞起的水袖,和祥云互为云彩。

  这个场面,大约就是唐代野史和宋代诸多笔记描述的《霓裳羽衣曲》来历的经典画面了。

  基于李隆基的音乐天才,又是个虔诚的道教徒,我情愿将《霓裳羽衣曲》的来历,看作是一场天才型的创作,这是一次灵感大爆发。

  李唐王朝,崇老喜仙,热衷于求神仙,迷信老子。

  这对于取得皇位而又没有皇家正统的朝代来说,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明正言顺,即我们来掌管这个天下是上天注定的。于是,千方百计地找关系。唐皇帝就将姓李的老子当作自己的祖先了,因为李耽的名气大啊,足够向民众炫耀,于是将老子的父亲封为先天太皇。开元开得好好的,李隆基却将年号改为“天宝”。其实,老子父亲是什么人,在什么时代,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而且,李唐的先世本是陇西的少数民族,根本不像商周两代的祖先有世系可以考察的。

  有了如此深厚的思想基础,再加上叶法善深得信任,被他引入月宫听到天曲,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是在梦中,大唐豪华的宫殿里,唐明皇经常做着白日梦。

  我们登上卯山顶,这里是千年道观通天观的遗址。

  观破墙基在,卯山草木深。遗址一片废墟,乱石,蓬蒿,杂树,藤蔓缠绕。几百平方的山岗,千年道观的屋基,石生青苔,有的还有半人高。山岗中心甚至还有一口井,探头望,深幽然,井中有水,在强光的照射下,看上去黑黑的。鲁晓敏说,通天观,原是一座香火极旺的千年道观,不知毁于什么朝代,从现场的遗迹观察,颓废的年份已经很久了。

  不难想像,通天观当年的盛景,道事繁荣,仙乐飘荡,《霓裳羽衣曲》,一定是主题,因为它连着唐明皇,连着叶天师。

  叶法善活到一百零五岁,在人均寿命三十几岁的唐朝,是个奇迹,人中祥瑞。

  据当地传说,李隆基对叶天师的丧事,相当重视,命令唐朝有关机构,千里扶灵回松阳。

  卯山还有一块大碑,“叶尊师碑”,这是叶法善大大荣光的标记,碑文由唐玄宗亲自撰写,太子撰写碑额。原碑早就遗失,我在碑前,仔细察看新碑,此碑由杭州著名书法家蔡云超先生书写,棱角刚正,遒劲有力。

  蔡先生我熟,他擅碑文书写。他告诉我,这个碑,他写了两块,一块在松阳,一块在武义。武义和松阳接壤,叶法善也在那修过道,括苍山,树高深幽,云雾缭绕,山峦连绵,确实是个修道的好地方。

  二〇一六年,叶法善已经一千四百四十岁,松阳当地,正以各种方式纪念着他。

10

  文化的基因,生存总是极其顽强,如杂草,只要有些许阳光雨露,它就会茁壮成长。

  叶天师虽久居长安,也常衣锦还乡,九十几岁时回松阳时,他舍宅为观,取名淳和观,唐玄宗赐名并题写“淳和仙府”,且赐戏台一座。

  自然,长安城里梨园的节目,也一定要带回来,不是有这么精致的戏台吗?“月宫调”,那也是必须传授的,而且要作为道教乐曲的经典,这是恩宠和荣耀。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我们的报纸,报道了这样的文化新闻:

  多年来流传的月宫调,松阳人说很可能就是神秘的《霓裳羽衣曲》。

  演奏月宫调,至少得七人,两人吹笛,两人拉二胡,另外鼓、锣、板各一人。演奏时,锣鼓在前,丝竹乐器在两边或者后面,打竹板的在中间。演奏全曲大约需要六七分钟。乐队队员说:我们这里迎太保、搞庙会,都要演奏这个曲子。也不知传了多少年了。

  可以肯定,这并不是《霓裳羽衣曲》的全部,或者真本,但一定有她的遗传因子,因为松阳有叶法善。

  还有让我惊奇的。

  这个偏僻的深山县,至今有一种高腔在传唱,松阳高腔,被赞为戏剧的活化石,唱词无定格,曲牌连缀,音乐节奏却自由,高亢,绵长,带着浓浓的唐代法曲腔调。

  我采访过松阳高腔的两位研究者,松阳县高腔研究会的主席刘建超,浙江丽水学院的音乐学副教授王建武。据他们的研究,松阳高腔,它的音乐形式是对道教音乐的糅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士布道,很多庄严场合都要用法曲,另外,松阳高腔的数代艺人,基本是道士出身。当然,祖宗就是叶法善。

  松阳高腔的嫡系传承人吴永明,他被称为“松阳高腔梅兰芳”,我们有过一次简单的网上交流。

  我问:您是怎么喜欢上松阳高腔的?

  吴答:我是传承,从小就喜欢。我父亲吴陈俊,可以演绎高腔所有的角色,我们口传心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部队的文艺汇演中,就演出过松阳高腔的折子戏。

  我问:松阳高腔的代表剧目有哪些?

  吴答:经过近几十年的挖掘,我们已经整理出四十多个传统剧目,比如《夫人戏》、《耕历山》、《白兔记》、《买水记》、《合珠记》等等。

  我问:这些剧目中,有明显的《霓裳羽衣曲》痕迹吗?

  吴答:《夫人戏》就是道教戏,主题音乐都由法曲构成。《贺太平》中的砍柴调,我认为和月宫调十分相似。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的刘建超,他也非常肯定:松阳高腔中的《渔家乐》,和《霓裳羽衣曲》的相似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许多唱腔中的骨干音,还有很浓的月宫调痕迹。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吴永明随浙江代表团访问新加坡、印度等国,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大酒店,演出了《白兔记》中的一折《马房招亲》,一曲松阳高腔,生生惊及国外。

  回望公元六三〇年,唐朝初建,日本的舒明天皇就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此后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派出了十九批次的遣唐使者。其中的使者,一定有乐师之类的音乐人才。

  音乐无国界,不难想像,这些遣唐使,当他们听到《霓裳》、《六幺》一类的大曲时,极有可能足之蹈之,从而将唐朝的文明远播东洋。

11

  白乐天让我们记住了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琵琶女带我们领略了唐朝大曲的无限神韵。白乐天用文学表现了音乐,琵琶女用琴声表现了文学。诗就是琴声,琴声就是诗,《琵琶行》和琵琶女,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

  琵琶溅起的声光碎影里,唐明皇忘情击拍,杨贵妃婀娜弄舞,众臣们整齐合掌,好一个大唐太平盛世。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长恨。

  然而,千百年来,《霓裳》的旋律一直撩拨人心。无论多么辉煌的物质文明,都会随尘而湮灭,但大曲的精神内核,却永远百世流芳。

  初为霓裳后六幺。

  《霓裳》的种子,在中国,在松阳,在广袤而绵长的千年时空里,活跃而勃发。

  作者简介: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等。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杂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中的动物》等十余种。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