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第八届中国茶商大会  >  茶事听茶语 > 甜蜜的“煎熬”:揭秘松阳兴村古法红糖工艺

甜蜜的“煎熬”:揭秘松阳兴村古法红糖工艺

来源: 作者: 编辑: 叶竹芳 2017-07-21

  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记者杨光尉洁婷)野径风来阵阵香,名花未省植何方。”走进樟溪乡兴村,扑鼻而来的,是缕缕浓郁的蔗糖清香,甘甜的气息弥漫着古老而静谧的村子,仿佛是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记忆——

  兴村,古亦称番薯寮、金村。清乾隆年间,先人从福建汀州上杭迁至此处,因地处溪滩边,村民以种植番薯为生,故名番薯寮,并沿袭至今。当年随同先民一起迁移的,除了简便的家当外,还有各种农作物,甘蔗,便是其中一种。

  据松阳县城11公里的西北处,樟溪乡兴村就静静的坐落在青山脚下,在这个貌似不起眼的村落,村民们却都掌握着一项远近闻名的手艺——“古法制红糖”。作为远近闻名的产糖区和松阳县唯一的“红糖之乡”。种甘蔗、制红糖的历史,在樟溪乡兴村已有百年。

  “制红糖的手艺都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今年56岁的付龙长,从15岁开始,就从父辈那里学会掌握了熬制红糖的秘诀,这个朴实地道的农民,开始了与红糖的半辈子交道。据老付讲,当地村民祖辈大都是来自福建,在迁居的同时也带来了制作红糖的手艺,后来逐渐衍变成兴村的特色。

  兴村的红糖与别地有何处不同?据老付和几个“糖农”介绍,当地红糖最大的特色就是“煎”制红糖,从制作工艺上直接与其他区别开来。“打个比方,就像中药讲的煎药,那和熬粥什么的,火候味道出来的能一样么?”几个糖农笑着说。

  除了榨糖汁从传统的人力石臼、牛车牵拉等变作今日的机器压榨,其他制作红糖的工序,兴村人还都遵循传承着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法则。走进红糖作坊,除了勺子、糖床别无他物,就是这些简单的工具,兴村人制作出了具有活血养颜、暖胃强身、驱寒祛湿之功效,甜而不腻,余味无穷的红糖。

  “制好一锅糖大约需要两三小时,口感好不好,都在于火候。”兴村制糖至今还是用传统的柴火,这样容易把控火候。火小一点就收不起来,火大了又口味焦苦,所以像“捞泡”、“牛眼睛”、“拉丝”这些行话都是熬糖人和烧火人的交流术语。用付龙长的话来讲,只要熬糖人一句行话,烧火人就知道该用怎样的火候了。

  每到蔗糖丰收制糖时节,在兴村都可以闻到一股甘甜的清香,那背后却是制糖师傅们夜以继日的不停操作。“红糖一个月内必须做完,否则霜冻对甘蔗口感影响很大。”据制糖师傅介绍,在制作过程中要去渣清除杂质,需不断搅拌让水份蒸发,等稠度像融化的巧克力时,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后还要进行搅拌、冷却、碾磨等工序,是比较繁琐的手艺活。

  100斤甘蔗才提炼出8斤红糖。但传统工艺做出的红糖,色鲜、味醇,受到了许多顾客地青睐。“以前还要挑到集市,现在放家就卖完了”据几位糖农讲,仅樟溪乡兴村甘蔗种植面积就达四五十亩,目前红糖市场价格为30元/公斤,价格比原来翻了好几翻,每年能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

  “我们现在每年都会举办田园文化节,希望更多的游人来感受我们的田园生态”樟溪乡副乡长刘斐介绍说,下一步,将更加注重蔗糖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尝试让更多的游客来兴村种甘蔗、品甘蔗、制红糖,培育以蔗糖为主导,茶园风光为辅的休闲养生旅游经济。兴村红糖——这门古老的手艺,在这古老而安静的小村落默默延续,迎来新的生机。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