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
|
强化保护利用 锻造“品质老城” 我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屏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城保护利用及改造提升”工作,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按照“增特色、强功能、提品位”要求深化“人文古城”建设,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加强历史文化建筑修缮和传统民居改造利用,打造有记忆、有故事、有品质的“松阳古城”。县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切实把松阳古城打造成田园城市最靓丽名片。先后制定、出台和完善了10余个规划和政策,并投入3000余万元对老城核心区块和特色街区进行了改造和提升,老城保护基本完整,改造提升成效明显。 一、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松阳老城特色仍然不够凸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进度缓慢,精品区块和特色点位打造力度仍需加强。二是辩证处理三种关系依然有待加强。当前重改造轻保护、重局部改造轻全面利用倾向比较明显,老城区古民居改造步伐迟缓。针对目前古城中部分古民居老旧破败、庭院内外杂草丛生、电线老化,消防安全隐患严重;居住者多是老人、困难户、低保户及山区低收入人群临时租赁人员,其经济条件与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如何辩证处理好保护与全面展示、改造与提升、利用与民生的关系,希望给予高度重视;三是活化利用办法还是不够多。文化挖掘创作满足不了发展需要,老街业态和游娱购吃喝玩一体化发展内容不够丰富等。 二、几点建议 充分整合风情小镇及棚户区改造等各类政策和资金,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强化统筹协调,增强部门协作,渐进式有序推进老城保护利用及改造提升。 (一)突出重点,彰显松阳老城特色 加快县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进度。在小商品市场片拆除后,重点打造老城“客厅”;高水准打造老剧院、县城药王庙、汤兰公所及何联奎故居等区块,以及“三庙”、南直街、北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妈祖庙、太保庙等精品区块和特色点位。尽快建成张玉娘诗文馆,加强叶雪庵公祠及叶霞翟等名人故居的保护等,以增强老城功能,提升老城品位。“三庙”在全国县城来说已经为数不多,何况我县还“六庙”共存,这是松阳的特色,更是松阳的资本。要深入挖掘整理,不断丰富其特色内容,凸显松阳特色。 (二)科学处理三种关系,整体提升老城品质 一是处理好保护与全面展示并重的关系。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要尽量完整地保存文物和古建筑,尤其对已遭破坏又无法重建的文物古迹要做好遗址保护。对历史街巷进行整体保护,并切实加强日常维护、巡查和检修。更要强化全城保护和展示,对老城各区块做必要的修缮和整理,同时对游客全面开放,展示老城全貌,使老城成为活的历史教科书和见证者。二是处理好改造与提升兼顾的关系。在青田码道区块有机更新的基础上,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快老城风貌协调区有机更新和未改造历史街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严格管控风貌,改造或拆除不协调建筑、破败房屋及相邻主要街巷外立面,加快沿街建筑立面、商铺招牌和形象设计、空调挂机等的整治进度。借鉴“拯救老屋”成功经验,鼓励、指导居民按照相关规划设计要求自行改造和修缮房屋,并严格管理,提高外部立面和内部改造水平,丰富使用功能,不断增强实用性,提升消防及各类安全等级。腾活空间,合理布局照明、卫生、绿化、排水、停车、消防、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及公共活动空间。通过立体综合改造,使老城在风貌展示和居民使用功能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形成浓郁的老城风韵,让居住者“更有自信和尊严”。三是处理好利用与民生融合的关系。做好利民惠民文章,完善置换和搬迁安置政策,让想搬的走得了,让想留的住得安心和舒心。鼓励原住民自己居住,或者出租,也可以开发民宿、茶座等,提升古民居利用价值。鼓励居民提供各类优质服务,建设“民生老城”“和谐老城”,让居住者与老城高度融合,并因老城而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三)狠抓活化利用,切实增强老城吸引力 一是要在文化引领上下足功夫。成立“老城文化研究中心”,结合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编写创作各类文章及书画作品、精品剧目和系列宣传片、微电影等,写活历史文化,铸就老城灵魂;对古街店铺内外装饰加强文化点缀,如悬挂牌匾、对联、字画等,用活松阳特色历史文化;对各历史时期尤其是抗战阶段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地方特色代表文化,及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教育意义的名人典故,加快整理创作和应用步伐,并编排“魅力古县·印象松阳”等大型文艺节目,利用沿街祠堂等设立演播场馆,以及特色产业陈列馆(纪念馆、展览馆、体验馆等)、历史文化大讲堂和家训教育活动等社会实践和摄影写生基地、各类资料展示场所;结合“松阳旅游APP完整版”开设网络平台和“松阳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讲坛”专题等,演活松阳特色历史文化,打造人文老城。创建“智慧老城”,在全城设置二维码、标识标牌、内容简介及导引标志等,复活老城记忆。二是要在构建魅力古街上下足功夫。强化对现有业态的科学保护,严格把控新业态植入,让文创产业和传统业态、美食、竹木制品等传统手工艺加工演示和体验、茶叶等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在古街和谐共生。开发小而精的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让游客想购买、带得走;对产品造型、色泽、包装设计等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各业态需合理分布、规范管理。探索经营新模式和发展临街小巷经济等,造就魅力古街。三是要在全城游览上下足功夫。构建老城公共服务体系,改造利用老汽车站、安馨园、老戏院等为咨询处(点),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加快旅游厕所新改建工程,完成老城导视导览系统设计安装,科学规划设计老城游览路线,绘制导览图,走活路线,引导游客纵览全城,编撰好老城导游词,讲活讲好松阳故事,让游客喜欢听,玩得转,留得住,舍不得离开,走了仍恋恋不舍、念念不忘。 让我们以老城为荣,因老城而骄傲和自豪。不但要保护好、传承好,更要利用好、发展好,让老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人见人爱的高品质老城。 作者:毛雄津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叶跃明 吴胜 时间:2018年3月8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