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情驿站 > 胡琨和他传承的“晋康钉秤店”(上篇)

胡琨和他传承的“晋康钉秤店”(上篇)

  松阳县城西屏老街现在所称之的“明清古街”,过去最热闹、最繁盛的地段是太平坊下至善应堂一段,这一段是过去西屏镇经济活动的中心,特别是在每月逢一、六的“行日”(集市)人山人海,热闹非常,约二百多米长的街上饮食店、南货店、钟表店、衣裳店等等密布,特别是传统手工店铺为松阳古县注入了历史的底蕴和内涵,原先有一家“晋康钉秤店”,因年代久远已被人们所淡忘,第二代传承人也过早地去世,但不能因主人的去世改换门庭而抹灭了她在松阳传统手工业中的贡献和特别的地位。

  这家钉秤店就在在太平坊下,位于现在的县城人民大街109号,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屏镇上遐迩闻名的饮食店“四联食堂”的隔壁。小小的一爿店面,从一楼用一支山梯架到约莫只有两米高的楼上住人,底层里间作厨房,漆黑的,白天都要点灯才看得见,还用门板隔了点厕所,大约只有四个平方的外间既是作坊也是经营场所——这就是1916年从永康迁至松阳,首开松阳钉秤行业先河的“晋康钉秤店”。旧时,永康地少人多,大多人会五金手艺,四处谋生,胡琨的外祖父徐晋康、外祖母施凤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民国初年颠沛谋生到松阳县城,承袭祖业开办了松阳有史以来第一家钉秤店,钉秤工艺由此传入松阳。六十年代后期,由其还是少年的外甥胡琨传承延续。1953年10月20日,胡琨出生于永康古山镇的雪塘村,他兄弟四个,他是老二,父亲胡盛唐,哥哥胡瑄,都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月,也“偷偷”到松阳乡下钉过秤,直到胡琨,整个松阳还仅此他一家钉秤店。

  1958年,时年才6岁的胡琨由父亲带到松阳“过继”给外公。“晋康钉秤店”就在西屏我老家弄堂的对面,胡琨和我们兄弟几个都是“青梅竹马”乃至成年之后都是亲如一家的兄弟,上世纪六十年代,小时候的我们兄弟和胡琨几乎天天时时一起要么在我家、要么在他小小的店堂里玩耍。我父母也很看重他,逢年过节如果他不回永康,我父母一定叫上他,在我家和我们一起共享欢乐。

  在我的记忆中,他外婆个子瘦长,整天系着黝黑的拦腰布,虽然不怎么笑,但在她每每用铜锅煮饭时,会让胡琨叫上我们兄弟去吃,永康铜锅饭配那个也是永康带来的罗卜丝那个香啊,至今还在我的记忆里。他外祖父背有些许驼、慈祥和善,看到我们到他店玩总是笑咪咪的。夏天傍晚收工了,带胡琨和我们兄弟几个到白龙圳洗澡或到善应堂下杮树下弄鲍家塘洗脚,“文革”初年,好长时间没有看见,过了些日子,胡琨永康回来到我家,含着泪告诉我们说,“外公没了”,才知道胡琨的外公去世了。

  胡琨的外公去世后,时年13岁的胡琨还等不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尽管成绩很好,特别是胡琨的语文和写得一手漂亮的字经常博得班主任郑世武老师的夸奖,他的小学同学胡连、云中苏、季献平、吴志明、何柏平等等,在他辍学后仍经常汇聚在他店里,和同大街的我们兄弟、罗经阳、赵胜弟、刘强超等邻居,还有大名叫徐起来的裁缝驼背,不知大名、大家都叫老翘的翘脚五金修理匠、大名叫杨芳来专门挑水卖的挑水匠等等和他一样出身寒微的手艺人一样,都成了他终身的挚友。胡琨辍学后,外婆无依无靠,在永康的子女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时不时过来也解决不了生计问题,跟外婆相依为命的担子就落在少年胡琨的肩上。靠着童年时对外公钉秤手艺的耳濡目染和有意无意积累起来的知识,心灵手巧的少年胡琨边做边学,有时在永康的父亲、哥哥过来作些指导,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年胡琨终于担当起外公遗留下来的摊子,成了外婆的依靠,成了松阳“晋康钉秤店”的传承人,也正因为胡琨的传承,才使得钉秤这门传统手工业在松阳得以延续。

  在少年胡琨接过外公的手艺,独立撑起“晋康钉秤店”门面时,松阳还没有第二家钉秤店,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桶盖亭下一个姓黄的手艺人不知从哪里学来了钉秤手艺,也在他的打铜店里增加了钉秤的业务。从此,钉秤业在县城不是“晋康钉秤店”一枝独秀了。尽管如此,胡琨的生意总是来不及,一天可以卖出10多杆秤,还有好多生意人来他店里要求定做。胡琨生意好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松阳人认他是正宗手艺,二是胡琨人好,松阳人都对他很信任,三是他为钉秤业“钉”进了文化的基因,广受欢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也是胡琨为松阳这项传统手工艺作出的特别贡献。

  钉秤这门手工技艺发源于清代永康古山镇的金江龙村、墁塘村一带。永康民间有归新屋带新秤入屋的习俗,在秤星的制作上,要求钉上八仙聚财、十二生肖、麻姑祝寿、龙凤呈祥等图案,自祖上几代到胡琨一代,都以钉秤为营生,也承袭了习俗对钉秤业的要求,胡琨传承接手之后,配上不同颜色的铜丝、铝丝嵌入秤杆,使之更加栩栩如生,使杆秤更添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所配的秤锤上,胡琨进行了创新,与秤杆上的图案相匹配,专门让厂家浇铸与秤相同图案的秤锤,更好、更完整地体现美好的寓意。胡琨告诉过我,寓意是秤的灵魂,秤要让人秤心,就是看能否更好地体现顾客要求的寓意。

  农耕比较发达的旧时松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杆秤,有的大户还会有一杆“榄”(能秤上百斤重量的大秤),生意人还要有一个“光盘秤”,胡琨的“晋康钉秤店”品种比人家齐全,无论哪种,胡琨的制作也总是人家不能比的,首先进材选材近乎挑剔,荆梆柴或者就是紫檀如果节疤多的也不进,从粗坯烧直到刨圆秤杆、装置秤钮、包铜皮、校秤、配秤锤、钉秤星、调颜上色、沙皮擦杆等等10多道工序,他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保证每道工序都做的符合要求。小时候,我在他店里手总是很痒,拿起小刨尼也刨几下秤杆,有时他不注意被我刨得太细了,他就让我拿回家当柴烧,说没用了,宁愿作废也不勉强制作。有时,他也“教”我钉秤星,如果钉偏或者钉得不深,他都一个个自己重新再来过。虽然,人家钉秤店制作也很用心,但松阳的乡民总爱上胡琨的店上来买,或请胡琨为他们定做,松阳人说,他钉秤是很用心的,钉秤手艺是最正宗的,我们相信!

  松阳好人很多,可胡琨这个好人,实在让人讲不出他的“坏”。他脾气好,很柔和。我打小时候起就没有看见他发过什么脾气,好多时候他受了委屈,也总是闷闷不响而已,说几句话也总是轻声慢语很柔和的;他为人厚道,很诚实。找胡琨说心事最放心,因为他将人家给他说的事或苦闷放在心里,不会说给另外人听,让人很放心。街坊邻居有家事心事,总爱上他店里跟他说说,而胡琨总是一边做着手艺一边倾听人家的诉说,甘作人家的“出气筒”没有半点的不耐烦,劝慰或者开导人家,人家也最听得进去。他为人纯朴,很正派。胡琨生活在社会最低层,为家庭为孩子肯定有不少事需要他人帮忙,可从来没有什么事轻易提出要人家帮助,人家有事,他却是主动热情地帮忙。我家大橱门掉下来,我父亲叫会木工的二哥或我,就是无动于衷,叫胡琨一声就来修好了,我父亲爱听广播,线断了不响叫我接上,我也总是装作没听见,还是叫一声胡琨,马上就来接上了。乡人秤杆断了,或者秤锤找不着了到他店里,胡琨都会帮人修好或配上个秤锤,有时还不收钱,松阳人都对他很信任,胡琨和他传承的“晋康钉秤店”在乡里乡亲心目中是很有地位的。

  胡琨从他外祖父手上传承接过“晋康钉秤店”之后的几十年,店面格局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四周墙壁板壁上仍然挂满着各种各样的杆秤,地上也还是堆满木杆、秤砣、铝丝、铜扣等各种制作杆秤的原材料,已经破旧不堪的直角尺状的柜台仍旧是和他外祖父在时一个样。有次我问他,怎么不刷新改变一下,他说,为的是对外公的怀念,让人听来也不免内心酸楚,为他对祖上的怀念而感动。在经济大潮汹涌而起各种公司纷纷开办的年月,有人劝他,你写得一手好字,不如转行制作各种奖牌来得赚钱,而胡琨嘴上应承,却没有行动,原来他是要坚守外公的传承,他割舍不了给了他柴米油盐的40多年的手艺,他给人柔弱的感觉,可了解他的人知道,胡琨的内心坚韧执著,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很深很深、别人难以体验到的、他半生过来的甜酸苦辣凝成的“钉秤情结”!

  从少年到青年再到成年,胡琨靠这门传承下来的手艺,成了家并培养出了有出息的一对儿女,正是可以享福的时候,医院查出他患上了不治之症,经过不长时间的化疗,2010年1月19日下午3时,年仅57岁的胡琨带着他对松阳这块成长的土地深深的眷恋、带着他对他的邻居和挚友深深的情感、带着他对钉秤老手艺深深的挚爱,过早地走了!

  松阳的“古城记忆”如果抹去了胡琨和他从外祖父传承下来的“晋康钉秤店”,那将是非常痛心的残缺!

  作者:徐进科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叶跃明 吴胜 时间:2018年3月24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