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乡镇 > 白丰村一家三代村干部见证村庄变迁

白丰村一家三代村干部见证村庄变迁

“温饱村”变成精品村

白丰村一家三代村干部见证村庄变迁

  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小山村,变成了“散步有绿道、厕所像洋房、村民变股东”的美丽乡村——大东坝镇白丰村上演的乡村“变形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众多乡村实现加速发展的缩影,而先后在村里担任村干部的周家三代人,不仅见证了白丰村的蜕变,还全程参与进了村庄建设,是村民们交口称赞的“新农村发展领路人”。

  周荣善:集体劳动解温饱

  今年87岁的周荣善,虽然头发花白,但牙齿光洁、身板硬朗,老人曾于1963年至1975年间担任白丰村(当时叫卫东大队)的生产队副队长,和村民一起下地劳作的场景一直历历在目。

  周荣善曾是杭州某化工厂的一名工人,1962年回到村里后,因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他被村民“普选”上去担任了生产队副队长,除了和村民一同劳动之外,他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给村民计工分。

  当年,响应党的“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周荣善所在生产队的180余名村民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农活,而每个人的分工,都是头一天晚上就由周善荣安排。周荣善回忆:“为了让一家人不饿肚子,大家伙干活特别卖力气,多数时候午饭和晚饭都由家人送到田间地头,囫囵吞下之后又回到了劳作岗位上。”

  “通常情况下,我们晚上都要加班,有时到9点。”周荣善说,那时候没有灯,村民们就借着月光开垦田地,现在想来也特别佩服那一代人的干劲。为了保证田地里的水源,村民们还在他的带领下,沿着小港溪建设了一条300多米长的水坝,一直用到前些年才卸下了灌溉功能,成了村民饭后散步的去处。

  说到那时的“吃穿”,老人也记得特别清楚。在他印象里,绝大多数村民的衣服都是补丁上套补丁,十年八载能做一套新衣服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吃的也以番薯、玉米和野粟米为主,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盐炒芝麻之类的食品,但已经是非常奢侈的“零食”了。

  周忠法:修桥铺路做基础

  1963年出生的周忠法,在父亲周善荣的支持下,于1979年高中毕业后,成了村里的“高材生”,毕业当年就“子承父业”,当起了“计分员”,1982年当上了村民委员会的副主任,此后的1984年至2016年,他都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当时,通往县城的公路只修到大东坝公社,与白丰村接不上。”周忠法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娶亲那天,迎亲的队伍回到村口,连同新娘在内的30多人都在河对岸脱下鞋子、挽起裤脚,挑着、抬着嫁妆蹚水过河,踩过泥泞的田埂,大家进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洗脚。

  “1983年我们为修桥的事情召开了村民大会,大家筹资邀请来了东阳的石匠师傅开始建白丰大桥。”周忠法说,1985年初建好桥后,几个石墩上铺着木板架起的简易桥终于淘汰,几乎每年都发生的村民落水事故也从此杜绝。

  “修桥十年后,1993年我们村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高压电进村了,村民们都自发杀鸡宰鸭,犒劳电力工人。”周忠法回忆,村里之前唯一的电源是小型水轮发电机,依靠山顶水流冲击发电不仅电压不稳,蓄水池的容量每天还只能保证发电两小时。高压电线拉进村后,每天晚上漆黑的村庄,终于有了亮光。

  通电十年后,也就是2003年,白丰村再传喜讯。为了彻底改变村庄形象,在周忠法的带领下,白丰村开始整治进村通道两旁的猪圈、厕所和柴间。原本不过一米宽的村道被拓宽数倍后还做了水泥硬化,摩托车、小汽车可以进村不说,原本一进村就有的难闻气味也消失不见了,该村开展旧村改造的底子也就有了。

  “之后,村民们先后搞起了竹木加工和香菇、茶叶种植,不少人还奔向外地赚钱。”周忠法说,80年代开始一步一步的变化,让村民的日子随之变得有声有色。

  周凌飞:民宿绿道促提升

  2006年,21岁的周凌飞大学毕业,留在温州从事电子商务,由于赶上“电商”发展高峰期,日子也算过得“美滋滋”。但他人生的转折,出现在了2014年,他被父亲周忠法“喊”回了村里。“他给我的理由是,村里发展需要有想法、有见识的年轻人。”就因为这句话,周凌飞告别了大城市,回到了白丰村。

  “当时村里硬件基础算是有了雏形,但与我脑中的‘新农村’差距甚远。”周凌飞说,他回来当村干部的头一年,就赶上了“六边三化三美”的东风,村庄环境整治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于是,他父亲带头建起的村道,又一次迎来了转型升级。

  在周凌飞的带领下,村道被再次拓宽,水泥路面也换成了沥青路面,还有了小港绿道白丰段的称呼。现在,道路两旁不仅农户庭院干净,行道树错落有致,穿插而建的休憩亭、小公园、分时电动车停车场等新鲜玩意都分布在了周边。为了让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周凌飞还积极争取政策,让原本住在危房的9户村民,异地搬迁进了新房。

  也正是这9栋危房,意外地吸引到了投资人的目光,白丰村的民宿综合体正式开建。经过一年多的设计、翻修,这些危房正一天一个样地向精美民宿转变,根据村里与投资方的协议,民宿开业后,村民可优先应聘成为民宿里的工作人员。“在家门口赚钱已经实现,这两年来村里考察、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村民自制的土特产销售量逐年提高。”周凌飞觉得,俗话说的“靠山吃山”在白丰村依旧延续,但现在“吃”的是在保护自然资源前提下的适当开发带来的。

  “白丰村已是市级的美丽乡村精品村,感谢前人给我打下的基础,让我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带动村里实现了更进一步。”周凌飞说,就如去年村里开展的“厕所革命”,都是依托原来村庄整治的基础和上级政策的支持鼓励,让该村因美丽公厕就被省市媒体采访报道多次。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村肯定能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上再上台阶。”周凌飞计划,要在白丰村搭好以民宿为龙头、以生态观光基地做支撑的发展框架,带领村民走出“品牌化”的发展之路,让集体和村民更加富裕。

作者:叶承慧张金菁来源:松阳新闻网编辑:叶跃明吴胜时间:2018年8月14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