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情驿站 > 小叔一家的过去和现在

小叔一家的过去和现在

  70年代,小叔一家还和我们同住在爷爷留下的古屋里,那也是老祖宗留给爷爷的房子,已有300多年历史,占地1000多平米,是典型的清代古民居。现在老房子被政府列入省级重点保护古民居保护,和所有古民居一样,整栋房子依旧保留着传统的人文历史和农耕文化元素,石板木门,黄墙黛瓦,天井弄堂,花窗雕梁一应俱全。特别是上厅堂有体现儒家思想的堂号,警示后代子孙的牌匾,把孔子老人家“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德育内容体现得淋漓尽致。上堂后专设香火堂,神翕内放着祖宗牌位,历代祖宗的香火供同堂的后代子孙祭拜。

  他们家的房间和我家一样,同为老屋右侧的厢房,中间只隔一条狭小弄堂,房间木门开启时不同的吱吖声即刻可以辨别出何时进出房间休憩劳作。那时,一间房间摆放2-3张床,小叔一家6口同睡一间屋,一家老少犹如同栓在一条船上,在那颠簸艰苦的岁月里迎风破浪抱团取暖,心里怀揣着希望,向往着今后幸福富裕的生活。

  厨房也是两家共用,各家一半中间没有任何东西阻隔,各置有灶台橱柜餐具桌凳等,基本雷同。那时,农村全部用的是土灶,做饭烧的都是自家上山砍来存放的柴火,起火排烟就是在灶台墙边开凿个小洞直接排放,一遇到阴雨天气,两家做饭时四起的浓烟同时被倒逼在厨房里面缠绕不散。小时候我最怕这呛人的浓烟,父亲做饭老叫我当下手,每当遇到这滚滚浓烟时我会偷偷溜走,父亲见不着我会大声叫嚷,我故当充耳不闻,等厨房烟气稍微散去再溜回去。小叔家的小孩和我一样,都被这厨房的浓烟呛着长大,一日三餐,年复一年,身上相同散发出一股浓烈的烟火味。除了上学的日子,一到放假,与小叔家的孩子相约下地拔猪草,上山砍柴火,农忙时节,除了犁田翻耕,其他的如播种拔秧,除草施肥,收割晾晒我们都会参与其中。

  小叔和婶婶都是村里种庄稼的能手,他们起早摸黑,日夜劳作,自从分田到户后,村民们都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哪怕是离家几十里远的田地都不会抛荒,用勤劳的汗水浇灌换来的收成养家糊口。依靠传统农耕技术的岁月,村民种地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虔诚祈祷盼望着每年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小叔家和其他村民一样,希望通过辛勤耕作过上温饱的生活,再没有其他非分之想,但一遇到不好年份家里也会有断粮时候,这时就会到邻居那里借点粮食共渡难关,等收割的稻谷晒干碾出新米后再归还人家。为了供四个孩子上学,小叔每到农闲季节,就会到村里附近打工肩挑背扛挣苦力钱,伐木扛背、矿山搬石、工地挖渠样样都干过。除了用苦力挣点钱维持日常开支外,一年中最可观收入是婶婶在家用草养大的两头猪,到年底一头自给一头外卖。经济拮据生活困难时期孩子们都很懂事,都知道父母亲挣来的是血汗钱,读书时用的橡皮铅笔用到大拇指和食指拿捏不住擦写才扔掉。

  物资匮乏艰苦年代人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偏僻遥远的村庄,通往外面的是一条老祖宗留下的蜿蜒石砌小路,村民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村里所有村民像小叔一样,那种坚韧不拔,淳朴善良,勤劳向上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敬畏热爱那片生他养他的黑土地,小叔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因为坚信当前困难是暂时的,共产党会引领所有村民迎着朝阳奔向富裕幸福的一天。

  80年代初,小叔盖了新房子,土木结构平房,一厅四厢房一厨房。盖房子时的砌墙脚石块,门窗柱子横梁瓦楞楼板都是自给,其它的如整地挖墙角抬石挑土打墙盖瓦等全都是人情工。在亲戚朋友的帮忙下,房子很快盖好,小叔一家搬离老屋住进新房。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也正好吹到了村庄,小叔一家从此也过上新的生活。

  改革开放的号角是人们奔向幸福生活的冲锋号,村庄的面貌正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从起初的通电灯、电话、自来水,到后来通闭路电视和互联网宽带,城里有的,村里也迎头赶上。特别是通村公路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村庄闭塞落后的历史。因为有了路,婶婶那年就养了20几头猪,被一个外地老板一次性高价买走,后来才得知他专找吃草长大的猪,说猪肉到城里供不应求。小叔也因养猪挣钱成了万元户传遍十里八乡。

  80年代末90年代初,村里有三个小伙子在首都北京做不锈钢装潢生意攒了第一桶金,回到老家后盖起了小洋房。随后几年,村里的年轻人在同村亲朋好友的帮领下,都成了做不锈钢装潢生意老板,有几个已积累上亿资产。小叔家的老二,老小包括女婿都是做这个生意,都挣到了钱盖了房子买了车。唯独老大在县城开了一家家具店,把县城东菜场二楼全部租下,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不仅在老家盖了别墅,还在县城、杭城买了套房。

  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多么激励人心的话。老家的崭新面貌是每一个象小叔一样的村民,用坚定不移的坚强信念,用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来的。现在村里通过五水共治,小城镇治理,六边三化三美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的公共厕所,停车场,文化娱乐设施全部建全,就夜晚村庄所有道路亮起的路灯,响起的广场舞曲声,你无法相信你眼前的是现在的农村。

  最近,一场老屋拯救行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县委县政府以保护古村落为抓手,全力打造江南最后秘境,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我们的老屋也列入保护修缮之中,小叔听说政府要免费为他维修老房子,激动得眼角含着泪花说:“这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好呀,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老祖宗留下的破旧房子,老感觉它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倒塌,现在放心了,政府要帮我们修好,让我们永远留住乡愁,这是一件多么接地气暖人心的事情呀!”

  清晨,村四周田野山地的茶园满眼新绿,散发清香,村里原来种稻谷的田地如今全部改种成茶叶,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前几天,小叔在城里开家具店的大儿子打电话回来,说要回来投资开办民宿。随着政府古村落保护宣传力度加大,小村庄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许多上海杭州的游客慕名而来,他们观赏这里水墨画般别具一格的清代古建筑,感受着独特的客家农耕文化。可如何留住客人,打造吃住玩一体乡村旅游格局,小叔家的大儿子已经在心里早就酝酿成熟,准备回乡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村后一座海拔1100多米的七千顶山,像是一道安全屏障依旧默默无闻地守护着古老村庄,山上甘甜清澈的泉水默默无声地滋养着村庄的每一个生命,汇聚流淌的溪水在村中间环绕,流到村口的古树林里折回一圈再缓缓流出,毋庸置疑祖先为何在此生态福地留住脚步繁衍生息。我坚信,新时期在党的惠民政策引领下,这里一定会实现村美、房美、人更美。

作者:阙利芳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叶跃明 吴胜 时间:2018年9月18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