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箬寮的春天 农历三月初二,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暮春花正浓。我和佚民同游浙西南山区松阳县安民乡境内的箬寮。 去年冬天,我们来过这里。当时的箬寮茂林修竹,溪草青青,流水清清,让人几乎忘记了这是冬天的日子。群山连绵,石壁峭立,抬眼望去,远处赭褐色的岩石暗暗幽幽的样子。斜阳余晖一抹泻在石壁高处;柔和的夕阳光辉,青黑色的灌木丛林,风中摇曳的绿色茅草,构成了一幅极有层次感的画卷。山径曲折,跨悬山腰上的古道是从岩石中凿出的一个个台阶。我们拾级而上,在这大山深处,流水发出悦耳的声音,从草树掩映的林子底下奔泻而出,落进碧绿的潭水中,溅起一抹抹、一簇簇雪花般的水白。路旁长着许多杜鹃树,枝茂叶繁,仔细一看,原来它们扎根在岩石的缝隙里,我们不禁叹异。“明年杜鹃花开的时候,能来重游否?”我们依依说着,不觉夕照渐渐晦暗了。于是匆匆下山。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芳草绿。去年说过的,“明年杜鹃花开的时候,能来重游否?”想起那时的光景,我们重游箬寮的兴致更浓了。春天的箬寮,该是另一番风姿了,她一定像娇羞动人的少女着了新衣,春风吹在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更温柔多情了。 我们来到李坑村口古老的石头路上。在这夕阳古道上,无数石头被无数的双脚磨得圆滑光洁;朝来暮去,春秋更迭,不知迎送了古往今来的多少匆匆过客。在纯洁的蓝天下,远处高大枫树的梢头摇晃着鲜亮的紫红色嫩叶。道旁活过几百年须几人合抱的苦槠正奋力地长出一丛丛、一簇簇嫩黄色的新叶,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巨大的黄绿色鲜花盛开在无边的树林中。栽树人早已不知去向,而眼前大树臃肿的伟干,弯曲的细枝所挺生的鲜绿,依然生意盎然,为无数后人遮蔽一份荫凉。 山亦青,水亦清,人在山阴道上行。走过李坑村,我们进入山谷中。我们又看到高大茂密的树林,听到溅溅的流水声和山鸟的啁啾。从山上奔流而下的溪水,恬静、委婉,无数绿色的水草伸展细长的脖子,欢快地在幽静的水面上嬉戏。红尘中的喧嚣,人世间的俗气,仿佛都被眼前的溪水冲走了。在这青山冷岔里,草木含情,空气清新,听着自己的呼吸,自由自在地走路,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宁静与美丽。这是多么令人欢欣喜悦的事情啊! 我们静静地立在路边的水潭旁,望着眼前瀑布从石壁高处冲下时溅起的水花。在灿烂的阳光下,那偶尔从林梢溅落下来的水珠,洁白、明亮,为春天的箬寮增添了一份明丽和活泼。这里虽然没有苏东波当年游赤壁怀古时“卷起千堆雪”的壮阔场面,却实实在在有朱自清先生当年游梅雨潭时所赞美的“醉人的绿”呀!潭水里游动着许多小鱼,阳光把它们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水底的石头上。它们时而静立不动,时而游向远处,来回穿梭,快乐自由,仿佛跟我们互相取乐。佳木葱笼,丰草争茂,藤蔓摇曳。淡淡的晴光映在水潭边幽静而清润在青苔上,会使人感到空山不见人的阴暗清冷。 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了长在山阴处布满苔藓的潮湿岩石上的独蒜兰,它们开出了许多紫红色的小花。这是一种草本植物,约寸许,开得花像小喇叭,每棵三两朵,显得分外鲜艳欲流。墨绿色的苔藓,深褐色的石头,紫红色的小花朵,情韵之厚,沦肌浃髓。美丽的花儿就这样静静地贴身在石壁苔藓上,默默地开放。小小纯洁的花呀!在这深山里,是不是也可惜了你的一生?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从吐芽、含苞、开放、枯萎、凋谢,有谁来欣赏你呢!朝迎春露,暮映晚霞,真可谓自生自长,不厌山中日月长呀! 因为我们准备在安岱后村吃午饭,前面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所以在这里稍作停留就离开了。 我们攀上一道蜿蜒曲折的山岭,汗流涔涔地来到一条横路上。突然,视野开阔了。此时此刻的花要算杜鹃花称王了。何曾不是呢,实际上也是它们引我们再上箬寮的。它们各有各的脸蛋,淡紫的、白色的、红色的。一簇簇艳丽的红杜鹃,赧如丹砂,灿如蒸霞,映得那翠绿的青山像燃烧的火焰般明艳。这些杜鹃长在悬崖峭壁上,在岩石中求生存,在春风里盛开怒放。啊!峭壁上杜鹃花,一棵棵、一簇簇、一朵朵,红、白、紫,开得如此热闹,逗人喜爱。紫杜鹃的花比红白杜鹃花瓣略大,枝头稍高,多生于石壁高处的阴暗处,显得格外娴静、淡雅。这时,我们是站在山下仰望陡壁上的紫杜鹃花。这盛开的杜鹃花啊!让人留恋忘返,激起心中美好的回忆,让思绪回到快乐的童年时光。 我们继续往山深处走去,这路渐渐幽僻了;幽僻处可有人行?空气也变得格外澄澈明净,路旁的清清流水在光滑的岩石上奔流不息,几簇长在黑褐色岩石上的绿色水草的叶尖上,沾着几滴透明、晶亮的小水珠。这里的林木原生而亘古,少有人迹,枯藤老树,苔痕累累。山风飘拂,那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几声鸟啼,让人真正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诗意。清荫、绿草、树林,以及山鸟的啼鸣,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我发现路旁不仅有高耸云天的木荷和双手合抱不下的甜槠,峭壁上还长着铜枝铁干、弯弯曲曲的猴头杜鹃。这些猴头杜鹃,历时千年光阴依然绿意葱茏,生机勃勃。只是季节未到,枝头没有开花罢了。 下午1点多了,我们来到安岱后村。在老陈家用过午餐,我们跟他来到村道上。安岱后村坐落在一个山坳里,这里群山连绵,翠竹青青,梯田层叠,一条清澈的小溪把依山而建的村子一分两半,石子小路把泥墙黑瓦的一户户人家连接起来。这次游箬寮,我们除了观赏杜鹃花,还想瞻仰至今保留的革命遗址。因为这里是1935年红军挺进师进入松阳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据点。 我们沿着青石砌成的古老村道走到红军桥上。这是一座廊桥,桥头上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桥碑“红军桥”三个字,沧桑古朴,遒劲有力。据说当年挺进师来到安岱后以后,许多战士就在这座廊桥上宿营,所以人们称这座桥为红军桥。桥的土墙上仍然留着当年红军战士挖出的两个枪眼。透过枪眼望出去,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战争年代交织着血与火的画面:一群蓬头垢面、脸庞黝黑的山民露出了笑脸,那是红军战士带领他们在打土豪分田地;廊桥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是农会、妇救会的人抬着担架把战斗中受伤的红军战士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村口上响起阵阵激烈的枪声,久久在群山之间回荡,那是红军战士为保卫红色政权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着殊死搏斗……想象着那些消逝在时光深处的身影,我仿佛依然听到了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看到了年轻的红军战士热情、纯朴的笑脸,感受到了他们为天下苍生百姓谋幸福的梦想! 随着老陈的一一介绍,我们还瞻仰了红军主会场、红军标语,红军医院,以及刘英、粟裕的故居。我们在这方净土上穿梭寻觅,缅怀俯仰。原来自红军挺进师来到这里,当时只有314人的安岱后村,就有38人参加了红军;全乡先后有19人成了革命烈士。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安岱后村陈凤生烈士。1935年5月,他热情迎接红军进驻安岱后村。6月,他被任命为游击队总指挥。9月,国民党调集7000余人围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他率领游击队配合红军进行顽强抵抗,最后弹尽粮绝。敌人为了抓获陈凤生,对他的亲属和邻居进行残酷迫害。为了不株连乡亲们,他毅然挺身而出。1935年12月22日,他从容就义,为革命理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时年34岁。 在湛蓝的天空下,姜黄色的太阳光给连绵的群山披上斑斓的彩衣。我们静静地站在红军桥上,浸泽在透过竹林落入廊桥内静柔的天光中。我想,世人多趋利避害,可先烈们存救世热肠,敢取义成仁。其实他们的追求与梦想和我们一样,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为了让更多人的生活美好,他们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蓦然间觉得,箬寮的春天是如此美丽,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石,最绚丽的色彩,最美好的愿望,都在这青山之下聚集了。 作者:徐跃华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叶跃明 吴胜 时间:2018年10月11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