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青田华侨吴学来:我在松阳安了“家”

青田华侨吴学来:我在松阳安了“家”

  在青田码道上,一座二层老楼楼洢水而在,和松阳其他的老式建筑一样,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柱每一处都浸透着松阳历史的芬芳,而与其他老屋不一样的是,这栋溪滩路1号的老建筑除了保有原来的低调质朴之外,如今还多一层神秘的威尼斯风情。这里便是威尼斯驿站,也是青田华侨吴学来在中国的另一个“家”。

  走进威尼斯驿站,马赛克的地砖,木质的门框,水晶酒杯....还有色彩饱和度极好透着奔放、优美、强烈旋律感的威尼斯画作入眼皆是威尼斯的风情万种。

  威尼斯与松阳相隔千里,说起与松阳的初识,吴学来说全靠威尼斯双年展:“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第一次接触到松阳,展会中展现的松阳深深吸引了我。”吴学来回忆,在展会上,他通过与松阳代表团的交流了解到松阳政府、松阳人们、以及著名资深建筑师徐甜甜等各方能人志士齐力合作,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塑造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发展的故事。“这一切与我内心的某种热情是契合的,让我为之感动。”吴学来说。

  如果说威尼斯双年展上二维的松阳让吴学来一见倾心,那么当他双脚行走在松阳的大街小巷,古朴的老街,火红的灯笼,传统的手工艺老店……置身其中,也许立体的松阳已然让他内心的那份倾慕上升为钟爱了。和绝大多数有为人士一样,吴学来也一直以实干要求自己。吴学来说认准了就放手干就是他的性格。在初识松阳后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吴学来便在松阳青田码道上安下自己的威尼斯驿站。

  虽然对吴学来说时间从来都是宝贵的,但对于操持威尼斯驿站相关的一切他总是很慷慨。作为新晋的“松阳人”他急切的把心里眼里的及舌尖上美丽的威尼斯分享给松阳的朋友们。关于威尼斯驿站这个中国的“新家”,大到格局基调小到餐盘桌椅,吴学来一一亲自把关。

  拥有十几年威尼斯生活经历的吴学来,深知红酒也是威尼斯生活文化的一个符号,为了给松阳人体验到本真的威尼斯风味,还专门在餐厅阴凉处设置了一整面墙的红酒架,罗列着保罗特精选Bardo(Piemonte)、巴巴97’Bardaresco(Piemonte)等不同口感的红酒等待与不同需求的松阳人们分享。为了确保送上更地道的意大利菜系,还专门聘请了在米兰掌勺二十余年的大厨恭候松阳的朋友。

  吴学来介绍,威尼斯人对吃也很有讲究,吃的程序、礼仪、餐具,甚至还有年份。“切成薄片的火腿与哈密瓜片相配,一咸一甜,互相衬托、中和,口感浓郁,在意大利餐里,火腿跟红酒一样,讲究年份,放得越久味道越香浓,品质好的火腿收藏得当,可以保存10-12年,而用来做菜的火腿至少要3-4年份的,火腿片可以切很薄,味道恰如其分……”

  言谈中,吴学来坦言,松阳和威尼斯都是心头爱。“看似两个相隔千山万水的地方风马牛不相及,人们的肤色、建筑的风格、穿衣风格很多看得见的东西都差异很大,但也有很多看不见又很珍贵的东西是相似的,比如洁净的空气、美丽的环境、尊重历史的情怀、人们的友善.....”对于顺利“落户”松阳,吴学来表示很高兴:“我给松阳增添了一道威尼斯风情,松阳成全了我一个关于美好生活信念的梦想。”

  作者:夏洁敏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叶跃明 吴胜  时间:2018年11月20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