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张玉娘写的茶联茶词

  众所周知,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过“松阳梁祝”越剧《张玉娘》。张玉娘一生写过爱情诗、爱国诗,但也许鲜有人知她写过茶诗、茶联、茶词。今天不妨推崇处州十大历史名人张玉娘的一副茶联和一阕茶词。以供读者研讨松阳的茶史。

  张玉娘(1250~1277),号一贞居士,自幼颖悟绝顶,天生丽质,勤奋好学,工女红,好读书,父母授以《孝经》、《女训》,过目成诵,富有文才,尤擅诗词。张玉娘才丰运蹇。及笄,由父母作主,与北宋状元沈晦七世孙、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中表沈佺订婚约。南宋咸淳七年(1271),沈佺随父游京师赴试中榜眼,后不幸染病不起,22岁病卒。玉娘哀惋不止,终日忧郁不乐,六年后,景炎二年(1277)正月十六日辰时与世长辞。在世28岁,葬于附郭枫林,与沈佺合穴。人们将沈张凄绝尘寰的爱情悲剧,称为“松阳梁祝”。张玉娘有遗诗117首、词16阕传世,她的族孙张献,集录玉娘的遗作手稿,整理汇编成册题名为《兰雪集》,被著录于《四库全书》别集类存目。有人称赞《兰雪集》是李清照《漱玉词》后的第一诗集。著名学者谭正璧说:“张玉娘在宋代女词人中,可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驾齐驱,吾们不妨称为宋代四大女词家。”

  张玉娘写茶诗茶词,也许与她的号“一贞居士”有关。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信道的人的泛称。茶禅一味,是佛教与道教的观点,松阳佛教道教的历史,就是松阳茶文化的历史。张玉娘留下的133首诗词中,有一首五律茶诗《清昼》:

  昼静春偏远,诗成兴转赊。

  看山凭画阁,问竹过邻家。

  摘翠闲惊鸟,烧烟晓煮茶。

  无端双蛱蝶,绕袖错寻花。

  这首五律,〔松〕本上有眉批:“娇妮甚。”意指很美丽可爱的小女子。说明张玉娘此时还是一个很年轻的无忧无虑的小妮子。

  诗的一、二两联,只写初春安静晴朗的白天,来了诗兴写首诗。凭靠斜依在画阁琼楼的栏杆上看山上的茶叶,经过邻家的竹园到茶山。

  第三联:摘翠闲惊鸟,

  烧烟晓煮茶。

  这是一副对偶句、是很清楚的一副茶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此茶联可译为:

  采摘翠绿的茶叶惊动悠闲的小鸟,

  天还刚刚亮就起来烧火冒烟烹茶。

  尾联讲的是,一双蝴蝶无缘无故的飞来,寻找绕着采茶姑娘穿着的绣花袖子,来回相对碰撞着。

  不难看出,张玉娘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无牵无挂、天真活泼、如花似玉的年轻时期,表达她的闲情雅致。我估计张玉娘写这首诗是在订婚前,不超过15岁。张玉娘是松阳生、松阳长的本地南宋女诗人、女词家,她一生没离开过松阳。她写的茶联,是见到松阳的茶园、茶山后,有感而发的作品。进一步证实了松阳种茶的历史悠久。

  张玉娘又在《南乡子》词中写道:

  疏雨动轻寒,金鸭无心爇麝兰。庭院深深人不到,凭栏;尽日花枝独自看。 消睡报双鬟,茗鼎香分小凤团。雪浪不须除酒病,珊珊;愁绕春丛泪未乾。

  前阕首句“疏雨动轻寒,金鸭无心爇麝兰。”借景抒情。春雨稀稀疏疏地落着,使人感到略有寒意。铜制的熏炉也没有心思点燃麝兰香。接着词人又是借景抒情,“庭院深深人不到,凭栏。”凭栏是才子仕女愁来不可排遣,斜依栏杆远眺的动作。这句可以理解为深宅大院冷静得很,没有人来客往的欢快。其意在说自己所喜欢的人即沈佺不会再来了。她曾和沈佺在这个栏杆旁观赏雨景,欣赏庭院盛开的花草。而如今是“尽日花枝独自看” ,只好一个人整天的独自对着花发呆了。张玉娘惆怅、孤独、寂寞、凄凉的感情、及百无聊赖的神态,一下子都从这一句爆发出来。

  前阕只写春愁闺怨,没写茶,但为后阙的茶团铺垫。后阙是抒发忧郁之情,“消睡”描写夜晚女主人公张玉娘未婚夫沈佺死后以茶消愁的情景。请看,“茗鼎香分小凤团”,茗:茶的一种。小凤团,即指茶团。宋代为进贡宫廷特制的茶饼,也许与当今的茶爽差不多。茶饼有印龙凤图案的,叫“龙凤团’,为茶中珍品。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这里女主人公张玉娘一反常情,不是以酒浇愁,而是以鼎煮起又香又浓的品茗团茶,来醒酒,除病。

  此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一环紧扣一环。这首词是在沈佺过世后,我估计起码是在张玉娘22岁以后写的,以女子春日思人的感情发展为叙述,选取独自看花枝,茗鼎醒酒除病等细节,深刻地揭示了张玉娘愁苦悲切的情态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同时也推介了当时的“小凤团”,即茶团、茶饼。有可能现今松阳的茶爽,也是按古时茶饼的性质,即欧阳修、张玉娘等名家在词中写的“小凤团”,摸索研制出来的。真可谓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作者:李德贵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吴胜 时间:2019年8月6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