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汉初东瓯之地——故乡松阳之祖

故乡松阳追宗溯源(中篇)

汉初东瓯之地——

故乡松阳之祖

  在故乡松阳追根溯源(上篇)中,根据大量史料的查阅和探究,充分证实,历史悠久的我故乡松阳,乃为浙南诸县之名归其实的“母县”,对以往松阳县志上“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的记载,我依据史籍首次作了详尽的诠释,可知“母县”是从距今1820年之前东汉末年的章安县(距今1932年前的回浦县改名)之“母胎”降生而来,明确提出“东汉末年的章安县乃为故乡松阳之母”,那么,东汉末年的章安县又是从何而来?换句话说,故乡松阳之祖又是谁呢?

  故乡松阳之祖乃为西汉初期的东瓯国之地,也即松阳县之母——东汉末年的章安县(公元87年回浦县改名),是从西汉初期东瓯国的“娘胎”而来的。为此,我耗费时日,查阅了许多书籍和网上的史料,作了一番探究、梳理,整理笔记如下:

  史料记载,东瓯国(公元前192-前138年)是汉初刘邦所封东南越部落的三个王国之一,是对汉朝中央政府称臣纳贡的蕃属国,因其建都于东瓯(今浙江温州市),故也俗称东国。《史记·东越列传》记载,西汉初期孝惠帝三年(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东瓯王摇即东海第一代君主驺摇,系越王勾践所封瓯王后裔,也是越国被楚破灭后流徙于浙南的越人贵族。秦末农民起义、诸侯叛秦时,驺摇与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都怨恨秦军灭其家国、废其王号,赐辱姓驺。遂“从诸侯灭秦”。项羽灭秦“主命”之时,他们又皆受斥不得封王,直到刘邦立国、汉惠帝继统之后第三年(前192年),认为东海第一代君主摇“功多,其民便附”,于是“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东瓯国地以瓯江、飞云江流域为中心,包括现在浙南的温、台、处三州和福建北部沿海地区。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谋反,想策动闽越王和东瓯王追随他,闽越王不从,“独东瓯从吴”。吴王事败之后,东瓯王受汉廷之命,杀掉刘濞以谢罪,因此得以保全。刘濞之子刘驹“亡走闽越”、怨恨东瓯王,屡屡怂恿闽越王“击东瓯”。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受困,粮食将尽,派人向汉廷告急求救。汉武帝派遣中大夫严助,从会稽出动水军“浮海救东瓯”,解救被闽越国围困的东瓯国。援军未到,闽越王已撤军。东瓯国自知无法抵抗闽越王的不断侵扰,“东瓯请求汉廷准其“举国徙中国(指内地)”,得到许可,“乃悉举众来,处江淮间”,末代瓯王欧望率领宗族及部众4万余人迁移于庐江郡(今安徽巢湖周围),并被降封为“广武侯”,东瓯国从此在汉朝行政上取消,作为东南越部落的一个王国也从此国灭,原东瓯国地域并入汉王朝版图。应当提及的是,在4万余人迁移于庐江郡的过程中,路经后来称之为“松古平原”的“旧市”一带,适宜农耕与生存的自然条件,给他们留下极深的印象,为他们的后人在350多年之后,将东汉末期的章安县西南乡析出置为“松阳县”埋下了伏笔。

  东瓯国灭之后,地域旋即为闽越王所占据,但瓯越人仍居住于故国故地,并不少人为避战乱迁徙至周边东海各岛群。以及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出动4路水陆大军,讨平东越国后,“诏军吏皆将其民徙江淮间,东越地遂虚。”这段历史事件,在《史记·东越列传》有记载,是温、台、处三州和福建北部沿海地区最早的见于文字的行政区划。

  东瓯国作为汉初刘邦所封东南越部落的一个王国,虽存在只有54年,但由来发韧非常久远。据东瓯国史料,东瓯历史始于商周。自商周时历30余世至春秋时,轩辕黄帝之后十世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姒姓无余,分封会稽(今浙江绍兴),号“于越”。《吴越春秋》记载,始祖无余之后第三十五世、勾践之前五世的越国君主无壬,侯爵,生两子,长子无瞫,次子无择。无壬死后由长子无瞫即位,封其弟无择为东瓯公爵,领瓯地,率区人族制陶,食采邑于瓯山。无择本姒姓,因制陶之功以所封瓯地为姓氏,越王无壬乃为东瓯封地之始祖,其次子无择即为东瓯公一世,后人乃以瓯为姓。越王勾践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封越公族仲余为瓯王,赐公爵,领欧地,食采欧山(温州市苍南县),居于越都平阳。东瓯王的封地,大致包含现今中国浙江省的温州、台州和丽水市一带。东瓯现在仍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古称,也有学者认为是今台州2200年之前的称名。《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海内东南陬以西者(东瓯国方位),瓯居海中”。夏时期为防风氏,商时期为越。西周时期为于越,春秋时期为(越)东夷,战国时期为东越(原属越国,后属吴越国),秦时期先隶闽中郡、后隶会稽郡,西汉前期称东瓯国,后期为回浦县(隶扬州刺史部,南部都尉,今址章安)。

  据史料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次年废除了第六世东瓯王“安朱”(雒摇的王父)及当时的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其地被置为闽中郡,但“秦虽置郡,仍为无诸和摇所据,秦不得而有之”。按《越绝书》“东瓯,越王所立也。”东瓯国是越王勾践七世孙子蹄所建立的国家,原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后裔东瓯王的封地,因此,这里所说的“东瓯国”,实际上是指东瓯封地,大致包含现今中国浙江省的温州、台州和丽水市一带。根据东瓯国世系史料,自商周时历三十余世至春秋时,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无余,分封会稽(今浙江绍兴),号“于越”。

  因此,东瓯封地实际上是更为广阔的“于越”大地上的一方土地。史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章安属扬州,为瓯越地。越王勾践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封越公族仲余为瓯王,赐公爵,领欧地,食采欧山(温州市苍南县),居于越都平阳。东汉班固所著《汉书》云:“北去辽宁,南及交趾,贡献转运,皆从东瓯,东冶”。据考东瓯、东冶皆指章安故址。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出现了“百越”又称之为“百越族”,汉朝初期,百越族已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即“东瓯”(东海)、“闽越”、“南越”、“西瓯”、以及“雒越”(骆越)。东瓯在现今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一带,闽越在今福建省福州一带,南越在今广东省境,后来又发展到广西以及以南地区,西瓯则大概分布在今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及以南地区,骆(雒)越主要分布在现今的越南北部。这些部分都形成了当时该地的政治中心,东海第一代君主驺摇、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以及南越王赵佗,都曾经叱咤风云过一段较长的时间。

  由越王勾践封众诸侯推断建立时间,为周元王四年(前473年)至西汉元封元年(前110)除国,有362年,期间秦代降为闽中郡。按汉朝中央政府册封时间,为西汉孝惠三年(前92年,至元封元年除国,有82年。按史志记载,原东瓯国人举国于前138年北迁之后的第五十三个年头,是闽越国人举国于前110年北迁之后的第二十五个年头,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即设置了回浦县,之后历172年,于章和元年(公元87年)改名回浦为章安县。

  综上所述,松阳县之祖乃为西汉初年之东瓯国之地,是汉初刘邦所封东南越部落的三个王国之一,虽存史时间不长,但在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汉武帝从会稽出动水军“浮海救东瓯”,在“举国徙中国”的过程中,发现了之后称为“松古平原”的一方土地,于置县松阳埋下了“伏笔”,对于松阳可谓意义重大!秦时,东瓯国先为闽中郡后为会稽郡,先秦时期,乃为东瓯封地,自商周时历三十余世至春秋时,轩辕黄帝之后十世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姒姓无余,分封会稽(今浙江绍兴),号“于越”,因此,东瓯封地实际上是先秦中国更为广阔的“于越”大地上的一方土地。

  (注:撰写此文参阅资料散见于文中)

作者:徐进科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吴胜 时间:2019年8月10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