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松阳县改名“白龙县”的史实和传说

松阳县改名“白龙县”的史实和传说

  傲然兀立在松阴溪畔的独山,孤峰独擎,高逾百仞,秀占一方,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独秀峰相媲美,松阳史籍上称之为“百仞云峰”,是古时松阳著名的十景之一,而且还是一座很有故事的山。且不说独山顶上,怪石百态,有的如黑龙侧身探海,有的似雄师怒目相睁,有的象玉兔撒欢,有的如金鸡独立,还有传说是一位仙人留下的会溢出白花花大米“神仙臼”;也不说山的半腰处有一状如弯月,爬满青藤,传说钟汉离、何仙姑等八仙曾在此相聚的“天桥”,还有一平滑如砥的青石竖立着,宛若宫殿的大门,在青藤野草的掩遮中,锁着一个白羊精化成美女解救落难秀才的优美的传说……

  在独山珍珠一样多一样美的传说中,我最喜爱也最想告诉朋友们的是独山脚下“瑞现夫人庙”的传说。这是37年前,我在遂昌师范(现丽水师范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就学期间,在学校黑板报上开辟了“松阳风情”专栏,作为主笔为出刊的需要,周末课余采访了松阳许多老人的口口相传,编撰而成颇有史料价值的动人故事——这是一个古代有关已改为“长松”的松阳县名,不到30年又改为“白龙县”的故事。

  清光绪《松阳县志》及《浙江分县简志》记载,松阳县名改为“长松”是在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后梁时期。此时,吴越王钱镠与杨行密为仇,上书梁太祖,以“淮寇未平,恥闻逆姓”为由,于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五月,凡属地与“杨”同音者,悉奏改之。于是吴越境内,除横阳改为平阳(意为扫平杨吴)外,地名不闻“杨”音,富阳改为富春,暨阳改为诸暨,东阳改为东场,浦阳改为浦江,松阳改为长松。

  之后不到30年,县名由”长松”改为”白龙”。据史籍记载,是因年遭大旱,祈雨而得,感恩上苍之故。清人吴任臣编撰的《十国春秋》、元末重臣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纂修的《宋史》和清顺治《松阳县志》均载:“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岁旱,县令陈时祈雨百仞山,据传白龙现于山麓之白龙津,吴越王元瓘遂改长松县为白龙县”。史籍上这些记载,都是说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松古大地遭遇了罕见大旱,长达数月未下一滴雨,庄稼枯萎无收,土地干裂难耕,时任县令陈时带领百姓求雨,虔诚所致,金石为开,“白龙尽现,大雨随至”,缓解了旱情。为感念上苍对松邑民众的恩典,县令陈时上奏吴越王元瓘同意,遂改县名“长松”为“白龙”。

  在松阴溪畔的独山山麓,远在五代后晋时期(公元938年)建有大慈寺,在东面建有龙母庙,古时也称“太婆庙”,清顺治《松阳县志》载:“瑞现夫人庙,在百仞山下。旧名太婆庙,晋天福四年,县令陈时祷雨,有白龙尽现,大雨随至,令上其事,因改庙额”。据《松阳县志(民国版标点本)》载,1000多年前的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县令陈时祷雨,见独山顶白龙现(实为闪电),大雨随至。因民间传说白龙系夫人之子,白龙显神为夫人之劳,遂上奏吴越王元瓘,后奉旨诰封“瑞现夫人”。于是,旧“太婆庙”易名为“瑞现夫人庙”,松邑县名由“长松”改为“白龙”。

  在松阳历代民间传说中,则比史籍上记载的优美动听得多。传说远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十国后晋时期,松阴溪旁的独山脚下有个叫瓦窑头的村庄,村里有户何姓人家,何家有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美貌贤惠的姑娘。五月桃熟的一天清晨,何姑娘到松阴溪挑水,刚刚舀满了水,正欲挑起的时候,“砰”地一声,前面那只水桶落进了一个鲜红鲜红的五月桃。何姑娘一阵疑惑,不一会脸上飞起了红霞,想必是那心爱的后生在向她求爱呢!她捋起衣袖,捞出鲜红的五月桃,喜滋滋地吃了。不料,过了三天,何姑娘肚子圆了起来,这下可怒了家父,责她辱没了家风,将她赶出家门。何姑娘饮泪含怨,流落在独山脚下。不久,便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弟。说也奇怪,一到天亮,这对孪生兄弟便会左一声“妈”,右一声“娘”地叫了,做了母亲的何姑娘舒心地应了两声,兄弟俩便“呼”的一声长成了力满全身的后生。白天,兄弟俩离娘远去,夜里才回归与母相伴,在母亲的再三询问下,兄弟俩才说出了真情,原来哥是天上白龙所化,弟是天上青龙投生,何姑娘吃下的不是五月桃,而是天上掉下来的“龙精”!

  盛夏时节,松阴溪两岸赤日炎炎,旱情严重,农人们憔悴不堪,纷纷求神祈雨,没日没夜点香跪拜,白龙青龙在独山顶上,看见此情此景,便蓦地腾空而起,立时,乌云密布,大雨如注,焦裂的土地得以滋润,几近枯死的庄稼逐渐复活,之后,白龙青龙轮流腾空飞舞,松阴溪两岸风调雨顺,这一年,松阳大地谷丰人歌,好一派欢乐情景。

  为了让松阴溪两岸在之后的年年岁岁都能风调雨顺,黎民百姓永远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贤惠的何姑娘便嘱白龙、青龙兄弟俩,化成两条水渠,白龙卧在松阴溪北岸,青龙卧在松阴溪南岸,这就是至今在松阳人的心中有着深厚情结的“白龙堰”和“青龙堰”,这是两条分别灌溉上千亩农田、为松阳黎民百姓带来福祉的古堰!松阳史籍上均有记载,白龙堰始建于元代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季,拦河堰坝初系竹笼、卵石筑成,由西向东流经西屏城南、项弄,至白沙村南注入松阴溪,全长约5公里,灌溉农田上千亩。青龙堰则建造更早,大致在宋代之前五代十国后晋时期,初名百仞堰,因筑堰在“百仞云峰”附近而得名,又名何家堰,为纪念何姑娘而得名。青龙堰在白龙堰上游800余米,引松阴溪干流水由西向东,经独山山麓、瓦窑头、水南、程徐等村,汇入黄坑源、流经横山村、至踏步下村注入松阴溪干流,全长7公里,灌溉农田2000多亩。此后,“松古平原熟,浙南米谷足”,自五代十国以来就有了“浙南百姓丰衣足食,上靠松阳下靠平阳”之说,才有了当今丽水第一大粮仓之美称。

  之后,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维护两大古堰的修筑,屡毁屡建,潺潺清泉从不断流,松邑的黎民百姓感念何姑娘的大恩大德,尊何姑娘为“太婆”,修建了“太婆庙”,吴越王元瓘接到长松(松阳)县令陈时的奏章后,为旌表何姑娘的贤德,下旨诰封其为“瑞现夫人”,将松阴溪畔独山山麓青翠的篁竹林中的旧“太婆庙”修扩建成雕梁画栋、墙壁雪白、清雅秀丽的庙宇,易名为“瑞现夫人庙”,松阴溪两岸的黎民百姓年年岁岁在春节期间尊奉朝拜,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庄稼好年成,同时,接受并批准县令陈时的奏请,改“长松县”为“白龙县”。直至60年一个花甲之后,至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郡守杨亿请复为松阳县。

  “清流松阴常牵魂,每梦独山乡思浓”。在他乡异地,我总是常常梦见孤峰独擎而“乡愁”满满的独山,在梦中也常常呢喃这在故乡故土传颂了千百年、还将年年流传岁岁留芳的动人故事。

作者:徐进科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吴胜 时间:2019年11月21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