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走南闯北 > 茶人潘必亮

茶人潘必亮

  上个世纪1988年那乍暖还寒的早春,某日,在大上海闸北区农贸市场的一个角落边,一位理平头,穿一件皱巴巴中山装的年轻人,用三分胆怯七分惊羡的眼神,不断地注视着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市场,他身边摆放两只双层蛇皮袋,敝开的袋口中不时沁出微微的茶香。

  经过长途客车七八个钟头的颠簸,在那位好心“的哥”的帮助下,这位年轻人终于来到了大都市上海一角,开始了他的淘金梦。肚子不断抗议,他正想去附近小吃店买两只包子时,一位衣着得体的中年汉子踱到了他的身旁,俯身抓起一撮鲜嫩的逼人眼球的茶叶,边看边闻边放了几片口中细细咀嚼了起来。年轻人,侬格茶叶不错嘛!侬啥地方?我是浙江松阳。噢,浙江东阳,木雕和建筑之乡,是个好地方!同志,是丽水地区的松阳,不是金华地区的东阳。见眼前这位操一口上海话的客商,和蔼友善,年轻人壮着胆子地解释道。松阳,阿拉听没讲过,侬松阳产茶叶?彼在异乡为异客的年轻人,此时已忘却了羞涩和陌生,竟在上海人面前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家乡的好山好水出的茶了。我这款茶叶“松阳银猴”,它采自清明前的山地早春茶,我也初入行不久,虽然炒制还不到家,但放在玻璃杯一泡,形状如银猴在杯中上下翻滚,浑身披毫,您喝一口,我们老家的文人说那是唇齿留香,余香不绝。那沪上客商见眼前这位浙南年轻人,一讲到茶就来劲,不禁哈哈大笑道:“阿拉看侬是个老实人,就先买斤回去泡泡,过几天我还会再来的!当下年轻人取了老式杆秤,有点笨拙地将一斤茶叶称好包妥递了过去。多少钱?您是懂茶的行家,我也不知道上海的茶情,您就看着给点吧!小伙子,会做生意。说着,上海客商点出20张10元大钞递了过去。同志,这太多了,言罢,年轻人执意退回100元。

  32年前的沪上这一场偶遇,竟使这一对忘年交成了一生的好友和合作伙伴。当然,这年轻人也没想到,这没有戏剧性的偶遇,竟成了他打开苏、沪茶叶市场的第一枪。松阳银猴茶也在上海、苏州一带着实红火了数年。这年轻人就是如今浙南茶叶市场经营户协会的会长,在大江南北茶业界颇具声誉的潘必亮。而那位客商也就是后来声名远播的上海呜龙茶业公司的掌门人。潘必亮后来也一直成为呜龙公司在江、浙、沪三地“大润发”超市的绿茶供货商。

  潘必亮世居浙南四大古镇之首的古市,其祖上数代以撑船经商贩运为生。昔时,松、遂、宣一带山区陆路交通闭塞,货运全凭瓯江至松阴溪一带的数百里水运。孩提时的必亮,从祖、父辈言行举止中就深谙:为人当诚,经商当信之道。因家境所致,仅书读初二就中途辍学,幸逢改革开放之春风吹遍神州,或许是受父辈潜移默化,年仅17岁的他,就大胆承包了原古市七村的小小茶厂,从此开始了他的茶人之旅。

  “我没有什么墨水,但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列车,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但上级领导和村民们的信任,连续担任了古市镇八村(现为下街村)四届村民主任和这一届的村支书。”还有一点也使我感到自豪的,这30多年,我见证了我们松阳茶产业的大发展,我看到了广大像我一样的茶农、茶商,从一片片茶叶中收获了一叠叠钞票;我庆幸入了茶叶这一行,有机会跑过全国许多茶区、茶市,结交了天南地北的许多茶界朋友;我也和浙南茶叶市场的许多经销户一样,每年为松阳茶叶销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作出了自己一份贡献。如今我的儿子正在县职业中专攻读茶专业,我希望他能子承父业,能为松阳茶业的国际化出点力。

  为人豪爽,待人热情,热爱生活的潘必亮,自嘲自己是个文盲,但茶海30多年,当村干部15年,成就了他思维敏捷,谈吐自如,给人一种较强的亲和力。

  是的,潘必亮的确是松阳茶产业一步一步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他早期自已收茶青,自己昼夜制干茶,自己租得在古市镇湖溪林场大门外的简易排屋那销茶,“它标志着古市片茶叶交易市场雏形的出现”。虽然那时场地狭小、简陋,但它代表着我们松阳从传统的、种粮为主时代向多种经济模式时代转型的开始。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县的茶叶交易已移到了县城俗称“新街头”的马路上边,这里原是耕牛的一个交易场所。“我到县城卖茶叶时,这里只有6家小店面,交易茶叶的是提着手杆钩秤,装茶的也大多是编织袋,也就是叫蛇皮袋的那种。现在想来那场所是个名副其实的露天马路市场,交易量也很小,完全一种小农经济的模式。”潘必亮不无感慨地回忆道。

  后来,县长运公司利用县城老汽车站开辟了一个规模稍大的茶叶市场。“我在那里租了间店面,算是开始了有点样子的做茶生意了。”

  到了21世纪初,我县才算有了一个比较象样的茶叶市场。“在我看来,那是第四代茶叶市场,它是县长运公司在原搬运站(县第二运输公司)的场所上改造而成的一个市场,还属于比较狭窄和简单,但我们都很高兴,因为交易量开始不断在增加,外地茶商不断有新面孔出现,我在那里也租了店面进行装潢,记得县政协还组织政协委员到此视察过呢!”

  讲到今日的浙南茶叶市场,潘必亮,当然,也包括许多天南地北的茶人、茶商、游客等那都是很自豪的。“用句文化人的话来说:“这个浙南茶叶市场承载着松阳24万人民的无限期望,那么大的场所,那么多的店面,不包括成千上万五湖四海的茶叶在这里交易,光我们长期固定的经营户在这里就有近百家,带动了多少人致富,促进了多少产业崛起壮大,它的功能和幅射,不仅仅用年交易的几十亿可以说明的。当年我们市场内的这近百家经营户,哪家每年的销售额不在六、七千万以上。但面对当今群雄四起的中国茶产业,我感到压力还是蛮大的。”

  窥一斑而知全貌,在松阳像潘必亮这样一路走来的茶农、茶商还有许多许多,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松阳是怎样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蜕变成一个茶产业经济强县的;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千上万的松阳泥腿子是怎样在波澜壮阔的商海中一个个成长为捋击商海风浪的弄潮儿。

  有句话说得:茶品即人品。潘必亮之所以能一路做茶,这与他的为人处事是密不可分的。

  “我在松阳与茶结缘已整十年,与潘必亮非亲非故,我们是同行,同在浙南茶叶市场开店销茶,但我们从不拆台搞这什么窝里斗。他为人豪爽气量大,也从不会与茶农斤斤计较,从不克扣茶农斤量,也不拖欠人家的茶叶款,所以在我们市场内,在广大茶农中口碑蛮好,各方的朋友也多。”浙南茶叶市场的经营大户,县政协委员郑建标如是说。

  “老潘这个人给大家印象很好,他从不为蝇头小利而计较,对公益活动很热心,很肯帮助人。就拿早几年我们市场中因店铺租金不断上涨而引发的风波来说吧,他一方面积极协助政府做好经营户的安抚劝导工作,一方面与我们市场管理方一起,挨家挨户地与房东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他的为人素为大伙所敬重,加之古道热肠,经各方面努力,终使这次风波得以平息,他也被众经营户推举为浙南市场经营户协会会长”。浙南茶叶市场总经理洪建明颇为动情的这样讲述。

  多做好事,化解矛盾,多替人家想想。这是潘必亮为人处世很朴素的哲理。他是古市八村连任四届的村民主任和现任的党支部书记,就是用这样朴素的处事哲学和行动,取得全村800多村民的拥戴,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赞扬。

  随便扯个例子来说说吧。征地迁移和补偿方面的矛盾。这十多年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潘必亮所在的原古市八村,也面临着许多征迁问题。政府补偿政策有“硬杠”,拆迁户利益须保证,这一矛盾疙瘩有多难解,凡当事人或亲历者都能谈上一筐。但那么多年八村却从无矛盾上交,一见拆与被拆“顶”在那里难分难解之时,潘必亮总是“偏”向被折农户一方。怎偏?我们所在的城镇变新了、变美了,大家居住条件改善了,党和政府还不是为了我们好;土地被征用,政府按政策及时发给补偿款,这样的好事我们如果都不支持,人还有什么天地良心呢?与你心理所想真的有出入的话,差多少?我这个当主任的自掏腰包补给你!”以心换心心心相印,有类似“钉子户”的折迁户听到潘必亮如此一说,也就扑嗤一笑道:“都是好事,我还计较什么”!

  “党政干部没日没夜做动员工作,还不是为了我们老百姓好!”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你当钉子户,值得吗?你说还差八九千,上面统一政策,也是无法解决的。我个人给你一万元。你也不要再顶牛了!村民主任自掏腰包化解矛盾?潘必亮真的这样做了,而且不止一二件!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多年,潘必亮当村民主任,村里公务接待到“零”接待。我宁可自己多辛苦点,也不去乱花村里一分钱!这样的干部,老百姓能不信任,能不拥戴!

  潘必亮是个普通的茶人、凡人,但他却做到了不少凡人不能做到的事。

作者:王彦 潘益飞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吴胜 时间:2020年3月28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