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西坑村丁坚根一家的“两山记”

走出去 赶回来 不走了

陈家铺村丁坚根一家的“两山记”

  距离县城13公里的四都乡西坑村,被诸多摄影家誉为"中国最优美的小山村"。村民丁坚根家的“观云阁”就在村口不远处。趁着天气晴好,丁坚根的父母在门口晒了自家种的豇豆,“冬天时,可以给客人做排骨等菜品时用上去。”

  手持“特一级厨师证”的丁坚根在五年前,是温州一家酒店的主厨,并承包了厨房,“一年怎么也有30多万元的收入。”现在,他忙时给客人做做菜,闲时喝喝茶,和家人聊聊天,看看家门口的风景。“慢生活,可是现在的时尚。”

  殊不知,在这之前,下山脱贫,承载了他们多少年的梦想。今年37岁的丁坚根回忆说,为了补贴家用,他13岁时,每周末就挑着时令蔬菜,走山间小路2个多小时赶到县城去卖,一次能卖10多块。当时县城琳琅满目的物品,摩托车,楼房等新鲜事物,让他从那时起,就有了想法:我要搬出山沟沟,住进县城。

  的确,山高路远,没有产业,村民没有收入来源,“穷铛铛”,都想着下山过上好日子。四都乡也一度成为“整乡搬迁,下山脱贫”的对象。从2003年起的10余年间,陆续有1552人享受“下山脱贫”政策,住进了县城周边的安置小区,还有一些村民离乡谋生。

  18岁时,高中没毕业的丁坚根选择去温州打工,目的,是赚了钱在县城买房子。从在厨房做学徒,到成为厨师长,丁坚根在厨房里奋斗了15个年头。在这期间,他无数次想着回到自己的家乡松阳,“在外赚再多钱,也是漂泊的人,心里总不踏实的。”他一直在寻找机会,“但当时还是想着回县城,觉得村里没发展”。

  2013年以来,我县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摆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全局来推进,并得益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拯救老屋等行动,乡村的生态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破败的老屋得到及时修葺,“脏乱差”的环境面貌逐步消除。

  被保存完好的乡土风貌与历史文化气息所吸引,2015年,外来投资客在西坑,开出全乡第一家“网红”民宿“过云山居”,也有本村人开了农家乐,又看到来来往往的游客,有心人丁坚根察觉到,“机会来了”,并果断辞职。

  丁坚根的父母曾在永康市开超市,从早忙到晚,长年的辛劳让二老的身体吃不消。借着这个机会,丁坚根劝说他们回来,把漏雨的老屋修缮好,开间民宿农家乐,“当时想着有生意就做,没生意也没关系,反正是自己的房子,养养老也是好的。”

  2016年端午节,“观云阁”对外营业,游客可以住可以吃。丁坚根负责做菜,父母和妻子打下手和收拾房间。两个月后,生意好起来,到了饭点,客人是来了一拨又一拨。丁坚根大致算了下,每年的收入有五六十万元,“都是自家种的蔬菜,养的土鸡土鸭,成本很低。”

  在自家门口能有如此不错的收入,是丁坚根的父亲丁永金做梦都没想到的。“你说,原来啥都没有的村,谁相信现在可以这么好,那么多大城市里的人来这里玩。”

  如今,丁永金和老伴儿种种菜,采采茶,有客人时招呼客人,“一天过得很快,很开心。”丁永金说话间笑出了声,老伴儿也跟着笑起来。在一旁的丁坚根看在了眼里,“这就是他们的理想生活。”

  丁坚根开玩笑地问了问父母:“还要不要下山住?”他的父母摇摇头,坚决地说:“肯定是住山上自己的家,舒服得很。”

  从下山脱贫到上山致富,更多的“丁坚根”们实现在家门口增收。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四都乡吸引了200多名返乡村民创业、就业,实现创收2700余万元。

作者:孙丽雅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吴胜 时间:2020年7月28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