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百年 松阳百事  >  动态播报 > 大办公共食堂

大办公共食堂

  伴随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各地农村兴起了大办公共食堂的热潮。到了1958年,工农业生产的全面“跃进”,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大炼钢铁,发展社办企业,开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都需要大批劳动力,这就需把妇女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公共食堂、托儿所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使得妇女劳力从家庭事务中摆脱出来,参加田间劳动。

  1958年,河南省人民公社化催生了全国最早的农村公共食堂,10月,《人民日报》发表《办好公共食堂》社论,把公共食堂作为新生事物加以大力宣传;此后仅100天全国兴办起农村公共食堂265万个。而松阳县新兴新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下称新华农业社)早在1958年7月11日至31日,率先办起6个公共食堂。

  新华农业社社长廖达富,在1951年冬任横溪村农会主任时,办起全县第一个常年性的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2月,“廖达富互助组”发展成为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廖达富为社长的横溪村初级农业社与李樟元为社长的大木山自然村初级农业社合并升级为全县最早的高级社——横溪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久,他说服横溪、潘连、上安、后刘4个农业社合并成“新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出任社长。因此,当农村公共食堂这一新生事物出现时,他率先接受并开办,系情理之中。

  1958年上半年,全县兴起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新华农业社由于名声大,定产过高,卖过头粮,造成社员口粮紧张,致使一些青壮年不顾社规,私自到江西等地放松香,混饭吃。劳动力外流直接影响到该社“大跃进”。在家的社员则因各户开饭时间不一而出工不齐,直接影响集体劳动效率。为了控制农业劳动力外流,同时解决部分社员家庭“饿肚子”问题,确保社员一齐出工,社管委会决定以自然村为单位办公共食堂。

  7月11日,新华农业社所属的横溪村堪头生产队首先办起公共食堂,用餐人口90多人。接着,横溪村大木山、温州寮2个生产队也办起公共食堂,用餐人员分别为100多人、200多人。到7月31日,上安、潘连、后刘也相继办起公共食堂,用餐人员分别为90多人、270人、265人。为了方便社员兴修水利、洗铁砂、炼钢铁,还在庄门源水库工地和松阴溪洗砂工地办起2个临时性公共食堂。

  新华农业社各公共食堂在开办之初实行“放开肚子吃饱饭”“吃饭不要钱”,吸引了一些外村人来吃“白饭”,吃了“白饭”到处宣传。在外地放松香的社员闻讯而归,参加农业社集体生产,一时也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外流的难题,稳定了农业生产。原本围着锅台转的妇女们满心欢喜:“我们以前既要烧饭,又要出工,从早忙到黑。现在,我们与男人一样,只要出工就行了,真是彻底解放了”。那些单身汉则更为不用再愁三餐饭而快乐着。

  新华农业社办公共食堂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四乡八里。县里派人考察食堂总结经验。各乡镇纷纷组织村干部前去学习取经。

  到8月底,全县办起300多个农村公共食堂,用餐人口达到4万余人。

  9月,全县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实行“三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而“生活集体化”的基本要求是社员吃饭食堂化。

  于是公共食堂“乘着‘人民公社化’的浩荡东风”快速地发展。到9月底,全县农村公共食堂猛增到1686个,农户拆除锅灶,基本实现社员用餐“食堂化”。

  文化工作者采访了新华农业社等地的公共食堂后,创作出快板《公共食堂十大好处》,广为宣传。

  社会主义康庄道,到处一片新面貌。

  别的暂且不用提,单讲食堂有十好。

  一是妇女解放好,参加生产离锅灶。

  二是有利家和好,夫妻平等协步调。

  三是懒汉也变好,不出工者休想饱。

  四是节省柴禾好,农家不必要锅灶。

  五是营养搭配好,专职厨师烹技高。

  六是定时定量好,身体健康乐陶陶。

  七是人气满堂好,像办喜事多热闹。

  八是缩小差别好,生活同等无烦恼。

  九是公共意识好,单干思想全消掉。

  十是一大二公好,服务人员都配套。

  全县各地红旗飘,办好食堂不动摇。

  资本主义要消灭,共产主义早来到。

  然而,到1958年冬,由于“大办钢铁”任务压倒一切,农村强壮劳力都去洗铁砂、烧木炭炼钢铁,许多生产队农业丰收不增收,储备粮食不足,公共食堂开始难以为继,如履薄冰。

  新华生产队(公社化后,农业社改为生产队)各公共食堂也不敢保持“放开肚子吃饱饭”的体面,改为“定人定量”。为了核定“定量”,队里对劳动力和非劳动力评定口粮,正劳动力每人每天定量供应12市两大米(1斤为16市两),半劳动力每人每天定量供应9市两大米,非劳动力按年龄大小定口粮。生产队按定量将粮食统一拨到食堂,食堂按户定量印发饭票,社员凭饭票到食堂领饭或领米蒸饭。

  1959年5月12日,省委副书记林乎加在遂昌县委(时松阳撤并于遂昌)会议上说:“食堂群众要求分开就得分开”。不少生产队还达不到新华生产队的粮食定量标准,有的停办食堂,有的食堂分小。9月26日至10月7日,县委三级干部大会开展反右倾斗争,狠刹“停办食堂”风,松阳区域内农村公共食堂恢复到原来的1686个。

  1960年11月,松阳区域由于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大面积减产,大多数农村公共食堂分小。12月上旬,县委从有利于生产出发,根据群众要求,决定把规模过大的18个生产队划成47个生产队。新华生产队分为横溪、上安、潘连、后刘4个生产队。

  1961年1月,县委扩大会议提出“坚持办好公共食堂”的五条方针:生活上低标准、瓜菜代、劳逸结合、办好食堂、管好粮食。

  到此时,横溪村生产队再也不能维持原定的粮食定量标准,只好把12市两定量减为9市两、9市两定量减为6市两、6市两减为3市两,最低1.5市两。这样一来,食堂只好实行“粮食不够瓜菜凑”,三餐秩序日趋混乱。尽管食堂统一开饭时间,社员出工却或迟或早。尽管社员来到田头,却三五成群扎堆聊天,说什么“肚子饥,锄头举不起”,出工不出力。

  各地农村公共食堂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还有出现非正常死亡现象。于是,农村干部对办食堂十分为难,甚至感到厌倦,却又不敢停办食堂。广大社员对食堂意见越来越大,牢骚越来越多。当时就有一篇顺口溜《牢骚话——公共食堂十大苦》:

  时运转到跃进年,春雷一声过天响。

  农村普遍办食堂,农民为此苦当当。

  一苦须眉男子汉,半饱半饥咋挑担。

  二苦巾帼贤淑女,强咽糠菜难养囝。

  三苦耄耋夕阳人,三餐串村走泥丸。

  四苦哺乳婴幼儿,夜间饥饿啼声惨。

  五苦学龄读书郎,常吃菜干脸色黄。

  六苦九眷和六亲,不敢走动家无粮。

  七苦残疾讨饭丐,借问哪家青烟扬。

  八苦村边古树木,填进食堂大灶膛。

  九苦古祠当食堂,文物建筑遭祸殃。

  十苦农家菜园地,也因姓资被荒凉。

  当代农夫已翻身,却吃食堂半饱饭。

  试问青天大老爷,食堂该停还是办?

  这篇《牢骚话》概括了农村公共食堂的种种弊端,替广大社员发泄出对公共食堂的不满。在横溪村,社员们也是牢骚满腹,要求停办食堂,自家开伙。这使率先开办农村公共食堂的廖达富等干部们感到“骑虎难下”,只好苦苦地撑着。

  直到1961年5月1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食堂问题让社员民主决定,可以办农忙食堂,也可以不办食堂”。5月15日,横溪村生产队社员大会民主决定:停办食堂!

  几乎同时,全县农村公共食堂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徐彩德、洪关旺整理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1年6月19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