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百年 松阳百事  >  动态播报 > 贯彻新“八字方针”,进行经济调整

贯彻新“八字方针”,进行经济调整

  为了纠正多年来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偏差,解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的问题,同时逐步消除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1979年4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经济形势和党的政策,并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通称新“八字”方针。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认真搞好调整,同时进行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5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根据新“八字”方针,集中讨论调整国民经济问题。会后,省委发出《关于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调整意见的通知》,提出全省三年调整的主要任务。省委工作会议后,丽水地委召开常委会对贯彻新“八字”方针进行传达和讨论,部署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

  一、调整经济规划与产业结构

  松阳、遂昌两地位于浙西南山区,传统农业相对较发达,历来以农业为主导产业。遂昌县委(1979年松阳仍然并入遂昌)认真贯彻新“八字”方针,充分认识到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10月召开的县委六届二次全会上,对县委六届一次全会提出的1978年至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原规划提出1985年粮食上“双纲”调整为实现单产1300斤;生猪饲养量从原一人一头调整为全年全县35万头(当时全县人口408952人);多种经营方面,茶叶、蚕桑、毛竹、油茶的发展面积都作了下调;工业生产总产值从原规划达到1亿元调整为7000万元。会上提出要集中精力把农业迅速搞上去;必须全党动员大办工业,其中二轻工业、电力工业要大办特办;必须加强对财贸工作的领导,把经济工作搞活;抓好计划生育,切实控制人口增长等贯彻落实调整八字方针的措施。

  1979年初,按照县委的部署,松阳区域各区社党组织相继召开各种会议,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从价格、税收、信贷和农副产品收购上调整农业政策,适当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进一步缩小生产队规模,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从实际出发,开展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责任制的探索;进一步落实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政策,调动社员积极性。松阳区域各区社因地制宜,对初步调整农业结构作出具体部署:松古平原各社队既要抓紧粮食生产,又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山区社队则以林为主,宜粮则粮,也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二、抓好粮食生产

  1981年,国务院关于“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指示下达后,在县委领导下,松阳区域区社各级党委认真贯彻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加强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领导。组织发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境内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各社队做到全面规划,分批施工,分期完成。继续做好并加快古市镇后塘畈园田化低产田改造、松阴溪综合治理工程及东坞中型水库、梧桐源水库等工程建设。

  松阳向以产粮著称,发展粮食,主要从提高单产和扩大耕地面积两个方面下功夫。境内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松阳区域基本普及县、区、社、队四级农科网。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现科学种田。抓好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良种的推广、壮秧的培育、土壤的改良、肥水的管理,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环节。同时,进行改溪造田、劈山造田,积极扩大粮地面积。

  松阳区社各级党组织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国家粮食收购大幅度增长,粮食形势比解放以后任何时期都好。1982年,松阳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13亿公斤,亩产695公斤,总产量比1981年增长13%。

  三、发展多种经营

  1979年2月,在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上,县委对落实好社员家庭副业等农村经济政策,提出原则性要求。在之后召开的全县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根据中央的新“八字”调整方针“既要抓粮食生产,又要发展多种经营”的要求。对山区农村,提出“要求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

  松阳区域各级党组织及时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调整方针,推动境内多种经营的发展。松古平原社队各级党组织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发展经济特产“三叶”等生产及鸡鸭、毛猪等家禽家畜的饲养。松阳区域经济特产全面增长。其中,1982年茶叶总产量为751.3吨,比上年增长30.46%;蚕茧总产量为174.75吨,比上年增长27.23%;烟叶总产量为577.9吨,比上年增长15.33%;畜牧业以毛猪为主,投售量36404头,比上年增长11.94%。

  在县委领导下,松阳境内以林为主的社队或林粮并举的社队,采取“一封二管三造”的营林方针,积极把林业搞上去。各公社配备一名林业专管员,提高木材收购价格,放宽育林资金的发放范围,扶持社队办林场。1982年,松阳造林2万亩,抚育山林10万多亩。同时,坚决贯彻“谁种谁有”的政策,调动山区农民发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境内利用荒山、造林基地、田坎边等地发展赤豆及油桐等生产,赤豆、油桐籽总产量比上年都有大幅度增长。

  松阳区域贯彻“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政策后,农业结构调整虽然还是处于初始阶段,但也收到一定的效果。按地区生产总值(GDP)统计,1979年至1981年,松阳第一产业产值增长28.34%。其中种植业占50.9%、林业占19.5%、畜牧业占9.76%、副业占9.24%、渔业占0.12%。在各业的增幅中,林业总产增长幅度最大(1978年林业占农业总产值15.92%);其次是以养猪为主畜牧业(1978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9.08%)增长幅度次之。通过这一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探索,为此后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打下初步基础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扶持社队企业发展

  1979年12月,浙江省委、省革委会转发省社队企业管理局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的实施办法,并作了批示,要求“各地、市、县都要加强对社队企业的领导”“主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狠抓措施落实,使社队企业真正有一个较大的发展”。1980年3月,地委召开全区工业交通座谈会,部署扶持发展社队企业工作。

  遂昌县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省地文件和会议精神,根据当地实际,提出要有计划地发展社队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林牧副产品的加工和采矿工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集体积累资金,以支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增加社队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有关部门要适应农业持续全面发展的新形势,制定扶持社队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到1980年社队企业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到1985年,社队企业总产值要求超过全民工业的总产值。

  松阳区域各区社党委对境内现有的社队企业,通过挖潜、革新、改造,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期间,新办的企业由县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经过社队企业局审查批准后建厂生产,使社队企业稳步发展。

  早在1978年,枫坪、玉岩、大东坝等山区公社利用当地竹木资源,兴办十余家竹木加工企业,加工包装箱、门窗木料、板方料等初级产品。之后,逐步发展精加工,生产木地砖、折椅、躺椅和办公用具等成品。

  1980年,境内西屏、古市发展城镇集体企业,落实积极政策,允许镇政府、居委会集体创办,也可由个人合办。国家对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低租、免租政策。1981年,松阳区域有城镇集体工业企业29家、社队工业企业43家,年产值218.17万元。

  1981年1月,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着重研究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方针。会上提出,一些生产条件不足的企业要关、停、并、转或减少生产,行政费用要紧缩;调整社队企业,使之在整顿基础上得到稳步发展。2月,遂昌县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进一步搞好我县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7月,县委召开全县工业交通会议,贯彻落实新“八字”方针。在县委统一部署下,松阳区域开始对全境社队企业进行调整和整顿,强调挖掘企业内涵,改变“重发展、轻管理”的指导思想,松阳区域社队工业总产值1981年比1980年下降16.88%。通过社队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基本达到了调整要求:内部结构合理,各方面协调;产品对路,适应市场变化需要;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果;基础扎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调整,为今后松阳区域社队企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五、调整整顿工业

  1979年4月,中央提出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新“八字”方针。6月,省委同意省计划委员会《关于调整省国民经济计划的意见》,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加速轻纺工业的发展,加强电力工业建设,调整整顿现有工业企业、严格控制加工业,加快科技的发展,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10月,丽水地委、行署部署贯彻中共中央、省委调整整顿工业方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立足于现有的工业,发展资源优势,确定工业发展方向,作出全面规划,提出充分利用当地广阔的农林牧产资源,相应地扩大和发展轻工业;避免搞“小而全”的工业企业,本地机械及电子工业,用专业化协作的方法,努力扩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以创造高产值、高利润;对现有的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工业,扩大生产规模,并带动一批有开采前途的矿点,把生产搞上去。

  10月,县委对工业战线调整作出部署:必须全党动员大办工业,二轻工业、电力工业要大办特办。为了加强工业清产核资、扭亏增盈工作的领导,成立县革委会清产核资、扭亏增盈领导小组。1980年,县委、县政府围绕促进工业发展,扩大企业自主权,进一步推进全县企业调整改革,3月,成立县工业普查登记领导小组,开展全县工业普查。

  1981年2月,县委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方针;提出工业调整,要依靠现有企业,继续增加轻纺工业产品,控制超过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可能的加工工业,个别企业实行并转;要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轻纺工业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努力发展新产品,扩大新技术,以便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继续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而当时松阳经济发展情况的现状是,与农业相比,工业是最薄弱的环节。“无工不富”已经是摆在松阳全境面前的现实。全党动员、大办工业,是振兴松阳经济的战略重点。在县委部署下,松阳区域工业战线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方针。首先,坚决贯彻县委为了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方针,重点扶持二轻工业,下决心把工业搞上去。70年代后期,松阳区域农业机械逐步推广,部分社镇兴办农机修配站。1979年,创办靖居农机厂和西屏镇农机修配厂。1980年,松阳全境机械工业企业33家,从业人员710人,年产值215.56万元。1980年,松阳织绸厂建成投产。1982年有职工82人,产值41.14万元,实现利润4.82万元。1982年,松阳全境二轻企业28家,有工人598人,全年工业总产值326万元。其次,松阳区域利用当地萤石矿、高岭土矿、水力和山林等优势资源发展地方工业。1982年,蛤湖开采小樟源高岭土矿,年产矿石1273吨。松阳区域各社队企业除利用丰富山林资源大办森林工业外,还利用当地丰富水力资源,大办小水电。70年代,境内四都源、东坞、梧桐源、板桥、毛弄等中小型水库,相继建成配套电站128座,装机容量5887千瓦;80年代后,建成谢村、青石坝、大石等一批装机500千瓦以上水电站。再次,立足内部结构调整达到企业巩固发展。境内松阳造纸厂、处州制药厂、松阳酒厂、松阳烟丝厂等企业生产的发展,主要靠挖潜、革新、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用,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同时,深入持久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搞以优质、高产、低消耗、多品种、综合利用增盈利、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从而达到内部结构合理,各方面协调;产品对路,适应市场变化需要;成本降低,提高经济效益;基础扎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个要求。第四,进一步搞好企业整顿,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全员培训,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

  1982年,松阳以纺织和建筑材料为骨干产业的地方工业发展加快,乡镇工业企业发展,私营企业开始出现。1982年松阳县有工业企业112家,工业总产值2585万元,比1978年增长39.60%。

作者:徐彩德 洪关旺整理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1年7月27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