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唐宋时期松阳道教代表人物(下)

唐宋时期松阳道教代表人物(下)

  四、刘应真

  刘应真,字从道,松阳人,生卒不详。从小就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长大之后出家学道,初拜吴若容为师,后受箓于龙虎山高道张虚白。

  龙虎山,位于信州,今属江西鹰潭贵溪,为道教正一道(天师道)祖庭。当时,龙虎山正一道与大宋赵氏朝廷关系甚密,真宗、仁宗、神宗、徽宗都曾召龙虎山道士入朝。

  张虚白,当是第二十五代天师张乾曜的长子,名嗣宗。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十九》载:“张嗣宗,澄素先生之长子,袭真人之教,传度秘箓,得吐纳之法,年七十,容貌如童孩。年八十一岁而卒,封虚白先生。”至和二年(1055),应宋仁宗之召,至京城为国祈祷。《宋会要》载,次年(1056)八月,受赐号“冲静先生”。张乾曜,字元光,据《宋会要》所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奉诏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城上清宫置坛,传箓度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五月,又被召进皇宫,受赐“澄素先生”之号。宋仁宗问他飞升之事,他沉吟良久,才回答道:“此非可以辅政教也。”仁宗听后,十分赞赏。又问他有几个儿子,答道:“长子传道,次业儒。”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匡义)当上皇帝(又改名炅)之后,为“旌兴王之功,且为五代兵革之余遗民赤子,请命上帝(引宋·苏轼《上清储祥宫碑》,后未特别注明,均引自此碑文)”,在京城东京汴梁城朝阳门(后名新宋门)内街北侧,将他老兄宋太祖赵匡胤所赐的金帛,用以投资兴建了上清宫,可谓“自掏腰包”盖了一座皇家道观。这座至道元年(995)正月落成的道观,谁知不到五十年,就遭遇了一场大火。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冬,一夜之间,大火将这座皇家道观变成了一片废墟。直到元丰二年(1079),宋神宗赵顼才在上清宫原址之上稍加修复了祠宇,命道士王太初居住于此,以法箓符水为百姓消灾弭祸、治病除瘟、济生度死,民众趋之如归,从此这里又现热闹。观察天象的人认为,这地方可是“国家子孙地”,宋神宗为此赐名“上清储祥宫”,又是划地,又是拨款,委以王太初重任,大规模重修宫观。动工修建没几年,宋神宗病逝。元丰八年(1085)三月,继位的宋哲宗赵煦,时年仅九岁,所有军国政事皆由他的祖母高滔滔垂帘听政。年号沿用到次年正月,才改元元祐。这位高太皇太后可非等闲女流之辈,主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充分展现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执政才能。《宋史·卷二百四十二·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记载她:“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人以为女中尧舜。”

  不久,道士王太初也撒手人寰。高太皇太后听说后,长叹道:“民不可劳也,兵不可役也,大司徒钱不可发也,而先帝之意不可以不成。”怎么办?于是下令“禁中供奉之物,务从约损,斥卖珠玉以巨万计,凡所谓以天下养者,悉归之储祥,积会所赐,为钱一万七千六百二十八万。”同时,“召道士刘应真嗣行太初之法,命入内供奉官陈衍典领其事。”就这样靠着皇室“恶衣菲食,卑宫室,陋器用,斥其赢余。”从元祐四年(1089)春开始,历经二年半多时间,上清储祥宫终于重建完成,为“三门两庑,中大殿三,旁小殿九,钟经楼二,石坛一,建斋殿于东,以待临幸,筑道馆于西,以居其徒,凡七百余间。”规模不可谓不宏大,大文豪苏轼赞誉:“雄丽靖深,为天下伟观。”与苏轼同科登进士第、翰林学士兼侍读蒋之奇(字颖叔,一作颍叔)曾作有《上清储祥宫》诗一首,曰:

  万计损珠宝,千章列栋楹。

  秋毫思颊挫,不日庆釐成。

  青简流芳远,丹书霈泽倾。

  袖人罔恫怨,道路沸欢声。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六月,即将竣工之时,刚刚东山再起,从杭州知州任上调回京城的苏轼,出任翰林学士承旨、左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奉旨撰写碑文,想必这也是出自高太皇太后的懿旨。号称“东坡居士”的他搞不清楚这所道观的来龙去脉,所谓“不知宫之所以废兴,与凡材用之所从出”,一时无从下笔。为慎重起见,六月二十六日,专门上书《撰上清储祥宫碑奏请状》。毕竟,大文豪就是大文豪,看过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依照旨意大笔一挥,文稿即成。宋哲宗欣然对他说道:“大哉!太祖之功,太宗之德,神宗之志,而圣母成之。汝作铭诗,而朕书其首曰‘上清储祥宫碑’。”

  幸好有苏轼亲自书写的《上清储祥宫碑》留存于世,才使我们后人得以明白这座上清储祥宫的过往,清楚这家皇家道观的非同寻常,它承载着“上以终先帝未究之志,下以为子孙无疆之福。”《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六十六》记载,当年九月甲辰日,宋哲宗“幸上清储祥宫”。壬子日,又恩诏:“降天下死罪囚徒流,释徒罪以下。上清储祥宫成故也。”

  正因为上清储祥宫有着特殊的地位,住持道士那绝对是钦定人物,也势必绝非等闲之辈。道士王太初,当是首任住持,以“天心正法”治鬼收妖而闻名于世。道士刘应真继任上清储祥宫住持,不讲大有来头,至少并不突兀。

  苏轼所撰《上清储祥宫碑》当中对于刘应真只带过一笔,曰:“召道士刘应真嗣行太初之法。”不过,可以确信宫成之日的“民大和会”,应是刘应真主持。苏轼不惜浓墨重彩描绘了当时盛况,道“鼓舞讴歌,声闻于天,天地喜答,神祇来格,祝史无求,福禄自至,时万时亿,永作神主。”

  元祐年间,刘应真住持上清储祥宫,亦如前任王太初颇受朝廷重视。据方志记载,宋哲宗曾赐紫衣,并赐号“灵宝虚应”。说他“传法于汪惟德”,可汪惟德道迹却不载,我们更是无从知晓。

  刘应真著有《道德经解意》行世。民国十六年(1927)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的王重民《老子考》有著录。云:“刘应真《道德经解意》,佚。见《浙江通志》。按:《浙江通志》云:见《栝苍汇纪》。又按:杨上器以下九家,不详其年代。除谷神子、刘应真、符少明外,均见两《唐志》,故次于唐末。”

  当年,苏轼撰书《上清储祥宫碑》不久,就“以弟嫌请郡”,离开京城,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当知州去了。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赵煦亲政。元祐九年(1094)四月十一日,苏轼因此前掌管知制诰,语言涉及讥讪,被降职到英州(今属广东清远英德)任知州。次日,改年号为绍圣元年。六月,苏轼再度遭贬谪至惠州(今属广东)。绍圣四年(1097)闰二月,宋哲宗又下诏:“上清储祥宫御篆碑文,苏轼所撰,已令毁弃,宜使蔡京撰文并书(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五》)。”一贬再贬的苏轼又被贬到了海南。六月,“诏江宁府(府治今江苏南京),敦遣茅山道士刘混康上京,住持上清储祥宫(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八十九》)。”

  道士刘应真去向不明……

  五、徐泰定

  徐泰定,字虚寂。宋宁宗开禧初年(1205),独自居住松阳可谓僻陋的观行庵修炼。观行庵,位于丽水人梁汝嘉墓旁。民国《松阳县志·卷二建置志·冢墓》记载:“少师户部尚书梁汝嘉墓,在县东七十里堰头村内。”南宋·周必大《宝文阁学士通奉大夫赠少师梁公汝嘉神道碑》说,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十月二日,(梁汝嘉)薨于里第,享年五十九。越明年十月丁酉,葬松阳县惠洽乡之原。”

  一日,有位外地道士吹奏双笛,现身观行庵,那笛声清远而又空灵,这群山万壑也似乎随之缥缈起来,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也不知偶然路过,还是特意上门,反正,两人一番交谈下来,十分投契,不说相见恨晚,至少也是相见甚欢。之后,道士授以《丹诀》,还赠送画笔一支,并且叫徐泰定当场作幅水墨山水画,试一试笔。徐泰定边深表谢意,边尴尬解释自己未曾动笔,焉能作画?连连摆手道:“不好意思,不会不会!”道士告诉他:“你尽管自己随意画去就行了。”果然,徐泰定拿笔随手一画,便似丹青妙手之大作。难道是马良的那支神笔重现世间?

  过了十年,那位道士又过来了。这次他可是特意登门,为的是要带徐泰定一起远游。不知何故,徐泰定给谢绝了,道士亦不多言,留下诗一首,便自顾离去了。诗曰:

  铁笛双吹破晓烟,相逢又是十年前。

  曾将物外无穷意,总付毫端不尽传。

  白发数茎君老矣,青云一朵我飘然。

  世间究竟只如此,何似同归洞府天。

  再说这位能吹双笛的道士,看他这般超凡脱俗、神采飞扬,如此神通广大、逍遥自在,尽管他自称姓李,名同明(亦曰同名,或曰洞明)。人们仍有理由怀疑他,就是上洞八仙当中的吕洞宾。徐泰定有何非常事迹感动吕洞宾,导致他特来点化?前述《栝苍汇纪》未言,《处州府志》没讲,就连各版本《松阳县志》也不曾说明,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因为徐泰定归隐山林,潜心修炼;或许就是机缘巧合,二者言语相契。

  少微山,位于丽水厦河(今南明湖)之南,也就是如今丽水紫金大桥南边,南明山之东,乃是处州道教名山。民间传说,上洞八仙的钟离权(别名汉钟离)、吕洞宾曾云游于此。三国东吴时期,太极仙翁葛玄(字孝先)曾在山上炼过仙丹,留有一口取水浴丹之井,后人称之“葛翁井”。也有说到此炼丹的高道,乃是东晋时期世称“小仙翁”的葛洪(号抱朴子)。当然,也有说,葛玄、葛洪他们都曾来过此地修真。到了唐代,道教鼎盛。少微山更成了修道人士向往之地,山上道观也随之一座又一座拔地而起。闻名一方的就有龙兴观、紫极宫。龙兴观(后改名妙成观),传说唐代道教天师松阳人叶法善曾居之。紫极宫,建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不久,改名真圣观。被称为“扶宗立教,海内一人”的唐末高道缙云人杜光庭,曾在此修道。进入宋朝,道教中兴。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真圣观再度改名紫虚观,并新建了真人堂,塑造了汉钟离、吕洞宾像。宋室南迁之后,据说宋高宗赵构、宋理宗赵昀都曾亲笔书写匾额赐之。《栝苍汇纪》云:“观得溪山之胜,修道于此者多异人。”

  那年,未随吕洞宾云游的徐泰定,还是离开了松阳,告别了观行庵,前往当时处州治所地丽水,也进了这座紫虚观。成了紫虚观道士的徐泰定,自然依照吕洞宾所授丹诀,静心修炼,年龄八十多岁了,依然童颜鹤发。清·顺治《松阳县志·卷之十杂志·方术》载:“泰定年八十余,常童颜端坐而逝。”他的画作呢?现代国画家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有提到“宋人之能画者,上而帝王公侯,下而娼优厮养,旁及释道皆有之。”又道:“左幼山之山水人物,尹可元武光之竹石花鸟,许龙湫、杨世昌之山水,吕拙之屋木,王显道之罗汉,徐知常之神仙,徐泰定之水墨山水,杨大明之龟蛇,皆有名于时。”这里所说的“徐泰定”,是否就是这位道士?无考。

  元代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素负文名。曾撰《处州路少微山紫虚观记》,说:“又有徐泰定先生者,名虚寂,有道人吹笛过之,授以双笔,遂善画山水。后十年,吹笛者复来,为诗招之去。相传,以为吕洞宾云。”

  至明代,住观道士在眉岩山筑室,以岁时祭祀仙翁章思廉,名曰“神仙宅”。明朝开国元勋处州青田人刘基(字伯温),与方外仙客羽士交游甚广,更是钟情少微山,不仅撰有《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有说道:“缙云之山,桐溪出焉,东南流入于好溪,其南曰少微之山,是为栝苍洞天,有观曰紫虚。紫虚之山水,清奇幽邃,瓯、栝之间无与为比。自唐宋以来,神仙钟离、先生吕洞宾皆常来游。而章思亷、徐泰定,即其观之道士也,皆以羽化去。其事迹显著,人能言之不可尽述也。履其地,思其人,宁不飘然有凌云之志哉!”还有众多诗作提及紫虚观。其中《题紫虚道士晚翠楼》曰:

  晚翠楼子好溪南,溪水四围开蔚蓝。

  微阴草色尽平地,落日木杪生浮岚。

  岩畔竹柏密先瞑,池中芰荷香欲酣。

  闻说仙人徐泰定,骑鸾到此每停骖。

作者:毛先法整理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徐舒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2年5月24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