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乡镇 > “松荫庐”模式走出一条共富路

“松荫庐”模式走出一条共富路

  “今年的水稻比去年好多了!再过不久水稻就可以收割了!”看着丰收在望的稻田,赤寿乡赤岸村党总支书记吴定云说道。在赤岸畈,风吹稻浪,如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古韵赤寿,地处我县西北部,距县城14.9公里,总人口10968人,耕地面积699.09公顷。2021年7月以来,赤寿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和部署,启动“非粮化”优化整治工作。随着“非粮化”整治优化提升工作的推进,全乡水稻种植规模不断壮大,完成“非粮化”农户签约面积累计3500亩,整治“粮功区”面积3800余亩。

  赤岸村是赤寿乡第一大村,全村耕地1700余亩,有1300余亩种植茶叶。2021年赤岸村作为乡里“非粮化”整治的先行村,首要任务就是整改720余亩土地,其中520余亩是茶叶田,相当于全村近四成的茶叶改种粮食。刚接到“非粮化”整治任务时,村干部都是一片愁容,村民更是想不通,茶叶种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挖掉种水稻呢?据了解,我县已连续五年入选“中国茶叶百强县域”,几十年来形成的格局,全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茶叶,挖掉茶叶改种粮食作物,那不等于在割老百姓的“心头肉”吗?据初步统计,茶叶每亩每年产值近万元,而“非粮化”整治后,5年的补偿补助资金大概为1.5万元。这中间的损失怎么填补?农民收入怎么保障?这两个问题成了村两委干部们最为头疼的事情。但工作要推进,问题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在乡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吴定云带领村干部多次开展实地调研、集中研究,四处奔走求“方”,最终确定了组织化运营的总方向。坚持把土地牢牢地抓在村集体手上,主动对接优秀乡贤,共同注资成立“松荫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集体+农户”模式经营管理“非粮化”整治后流转的720余亩土地。村集体按照流转耕地面积每年保底分红100元/亩,经营收益按照出资人占股67%,村集体占股17%,非粮化农户占股16%进行分配。

  然而,赤寿乡已有20多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粮食种植,大多数人都没有种粮经验,哪怕是曾经种过粮食的老农民,面对机械化种植的方式也没有经验可谈。为了种好粮,该村未雨绸缪,为粮食机械化种植做足了准备。首先选派3人参加县里组织的农机操作培训并取得农机驾驶证,选派2人参加植保无人机操作培训。该村还邀请了乡贤科技老专家吴振辉,带领村干部和管理人员对取土测样、种子播洒、秧苗田间管理等环节进行指导,也聘请了一些以前的种粮能手,参与田间管理,言传身教把耕种经验传授给新农人。

  “你看,这片稻子长得多好呀!以前这里有520多亩都是种植茶叶的,还有200余亩烂泥田一直半荒着。520亩的茶叶牵制着村里300余户近500个劳动力。现如今,仅几台机器、几十个人,就轻松搞定这720余亩土地。”吴定云充满喜悦地说。据悉,该模式运行第一年,村集体保底收益7.2万元,再加上闲置物业楼作为办公和仓储用房出租给“松荫庐”公司,收益8万余元,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余元。

  村集体增收了,那么农民的收入又是怎么保障的?赤寿乡党委努力做好“非农化”整治后半篇文章,系统地谋划了“非粮化”整治后剩余劳动力的输出问题,一方面借势赤寿万亩工业平台,成立乡-村-企党建联建机制,与企业签订定向招工长期合作意向书,并梳理赋闲在家人员,按照特长、年龄、性别分类建立数据库,按照企业需求输出劳动力,打造定向招工“共富工坊”,实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成立来料加工联络站,由村集体对接企业,承接业务后派发给农户加工,并优先考虑60周岁以上劳动力。

  村民们算了一笔账:1亩茶叶收益1万元,但也需要1名劳动力常年在田间劳作,如今流转后统一管理、规模化种植,劳动力也解放出来了。这些劳动力一部分转移到自家其它茶叶田上,免去了茶叶采茶工招工难的麻烦,其他富余劳动力转型到附近企业当上了产业工人,还有一部分被“松荫庐”公司吸纳(主要是60周岁以上人员),每年收益4万元-5万元,总体上以户为单位计,不但没有减收,反而增收了。

  赤寿乡党委书记王昌华说,赤岸村“松荫庐”模式为“非粮化”优化整治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和企业共赢共富,值得总结提升。目前,“松荫庐”公司已经扩大土地流转面积,不仅在赤寿乡各村流转土地,而且跨出乡域范围到其他乡镇流转。同时厂房、仓库、经营用房等设施也正在建设中。下一步,“松荫庐”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种植、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在用工密集型农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乡村田园休闲游和民宿农家乐等方面发力,持续深化共富工坊特色做法,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帮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把“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续写得更精彩。

作者:夏秀媚 潘泽文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3年10月13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