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飘飞在山水间的非遗弦歌(下)大唐遗仙乐——道教音乐月宫调

飘飞在山水间的非遗弦歌(下)大唐遗仙乐——道教音乐月宫调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因一篇千古绝唱《长恨歌》而名满天下,名扬千古。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也因“诗魔”白居易之笔而名动四海。在这篇著名的七言歌行,120句840字中,居然前后两次出现“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曲是盛行于唐朝的著名宫廷乐舞,直至今日,仍无愧于中国音乐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茫茫乾坤,何处还可再觅大唐之音?就在浙西南的松阳古县,那《月宫调》,有学者认为这就是已失传千年的《霓裳羽衣曲》的遗音……1400多年漫长的岁月,人们踩踏着四季节令的脚步,在追寻着对生命的诗意表达。今天,在松阳的非遗馆里,在道教名山卯山的天师殿,在集镇村落的古戏台上,我们居然还有幸能聆听到当年的大唐盛世之遗音余乐。而演奏传播这袅袅宫廷仙乐的是松阳县月宫调音乐研究会的100余名会员,他(她)们都是来自全县各地的古乐爱好者,且不少都已离职退休。研究会成立于2007年,至今已风霜雨雪16载。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孜孜不倦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奋力打捞历史深处的艺术积淀,致力于弘扬1400多年历史的叶法善道教音乐,直至2006年整理出由宫廷音乐、法事音乐、道场音乐组成的100多首道教乐曲,2007年成功入选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会员们精勤不倦,孜孜矻矻苦练手中各式乐器乐曲,这株艺术奇葩先后多次走上央视传媒。2023年的夏凉音乐晚会该是音研会集大成的汇报演出了。舞台上,钟、鼓、琴、瑟、笙、箫、管、笛、磬等,诸多古乐器轮番演奏,《正凡》《八仙》《望仙山》等宫廷音乐,《三清调》《行路曲》《上路调》等法事音乐,《东极宫》《香供养》《上香台》等道场音乐,依次上场。但最为观众拍手称道的是延续70分钟之久的《月宫调》。演奏者进入了全身心忘我的境界,如痴如迷,听曲者目睹那烟气袅绕的舞台背景,更似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长廊,仿佛置身盛唐宫殿,醺然而醉……循迹溯源,我们似乎听到了1400年前一座山与一个人的故事,也看到了那幅硕大苍翠的山水画……千年古县松阳境内,千年古镇古市的东郊,有一座状如覆盆的卯山,山不甚高,但却充满着道教仙气,名闻遐迩。但见山中松柏森森,芳草萋萋,道观隐隐,焚香袅袅。1400年前的大唐年间,有一四代修道之家,育出了好古学文,诗书礼乐,精研周易,耽味老庄的叶法善。他在山中度过了青少年,或独处幽室冥思苦想,阅经读典修行法术,或外出云游林泽云泉,拜师学艺,屡得高人指点。同时还精心培育出了茶中极品——卯山仙茶。史载:“卯山仙茶,竹叶形,深绿色,茶水色清,味醇”。今日漫游作为道教圣山的卯山,那一处处至今尚存的古迹遗址和景观实地:通天宫、点易亭、试剑石、浴丹池、天师殿、俭公祠、通海古井等,您是否还能从中闻吸到叶法善当年的仙道之气?!大唐显庆年间,信奉道教的唐高宗闻听叶法善的名声之后,诏他留在宫中奉为法师。时值中年的叶法善,正是人生的黄金岁月,他一袭道袍,一双芒鞋,一柄拂尘,一把佩剑,迈着健硕的脚步,或出入于朝堂之上,或行走于江湖之中,开始了他长达60余年的道教传奇之旅。叶法善随身携带的“卯山仙茶”,很快便享誉朝廷,名动京华,成为御赐养生贡茶。叶法善一生历劫无数的磨难,历经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朝,他匡国辅政救国护民,坚持行善护善劝善,因而深得五帝信任,争相御用,官衔至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受封越国公兼内宫景龙观观主,被时人誉为是“道中宗师,人中神仙,医中华佗,茶中圣手”。得享鹤龄105岁,羽化成仙。1300多年前,一个是高踞于权力巅峰的唐明皇,“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的梨园之父,开创了开元盛世;一个是仙风道骨,超尘脱俗,仗剑天涯,饮马江湖的一代道教天师。在这文化繁荣,艺术鼎盛的大唐盛世,他俩之间还真碰撞出了美丽的艺术之花,传扬后世。那是在开元初年的中秋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清澈皎洁,叶法善施展道法,携带着唐明皇夜游月宫,玄宗在月宫聆听和欣赏了众仙女演奏的仙乐《紫云曲》。美妙的仙乐使唐玄宗心旷神怡,耳愉目悦,他将听到的仙乐默记心中。返回人间皇宫后,玄宗即将了然于心的乐谱写了出来,并命名为《霓裳羽衣曲》。这一瑰丽奇特的传说典故,曾数次出现在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中,明代的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中也有描述。精通道教音乐的叶法善,将其多年在皇宫,皇家内道场所积累的宫廷音乐、法事音乐、道场音乐素材,带回松阳故乡,施舍住宅建“淳和仙府”,司授音乐。既保留了官方宫廷音乐的原貌,又融进传统乡土气息的道乐风格,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叶氏道乐弟子,这《霓裳羽衣曲》的宫廷音乐也许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融入到了《月宫调》,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仙人未必便仙去,还在人间人不知。”卯山国家森林公园,当年叶法善修炼成仙之圣山。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绿植之荫蔽下,天师殿左侧,有一立碑非常醒目,那是唐开元27年,叶法善逝后十九年,唐玄宗亲笔御书,太子题额,所立《叶尊师碑》以追思悼念叶天师在天之灵……

  宋韵女词家——松阳张玉娘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这四大标志性的天象,记述着时候、物候、气候的流转循环,就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画师,在长天里描下了天文气象的痕迹,诗情地展示着空间的美学;在大地上留下了农耕文明的印记,画意地演绎着时间的哲学。这不,随着秋阳杲杲,秋风习习,秋水盈盈,秋实累累,大自然铺展的是巨幅的画卷,除了弥漫着丰收成熟的气息,还有无所不在的秋空蓝、杏菊黄、柿子红、芦苇白……此时,随着天风吹过,枫叶哗哗,叶形优美,枝序整齐,树姿轻盈的枫树也加入了这色彩变幻的大合唱中。我许多次行走在人来车往的街道上,每每经过那官塘路55号,我总会昂首仰望着那些挺立着的枫树,那枝头的枚枚枫叶,犹如跳跃着的火焰。眼前哗哗作响的枫叶声中,我隐隐地听到了“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这阕700多年前,南宋四大女词人之一的张玉娘的遗词,似在诉说着那一段感天动地,悲怆凄美的爱情故事。在“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树下,至今尚遗有“鹦鹉冢”和“兰雪井”的实物,也许它们见证了这位一代才女的芳踪香迹……张玉娘生于1250年,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人。张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及笄之年,由父母作主,与她同庚的书生沈佺订婚,沈佺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后裔,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七世孙。后沈氏家道中落,张父悔婚,然玉娘发誓终身与沈佺相爱。玉娘父母迫于无奈,写信给沈家:“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沈佺不得不与玉娘别离,随父赴京应试。玉娘不仅以私房钱资助沈佺,还赠诗表达自己的别离之情。1271年,22岁的沈佺正是个丰神翩翩,才思俊逸的士子,在京城顺利通过经、论、策三场考试进入殿试,高中榜眼,金榜题名。沈的才思在京城一时传为佳话。然而,天不佑人,同年农历12月25日丑时,沈佺染疾死在赶回松阳欲面见玉娘的路上。闻此噩耗,这给待字闺中的玉娘,犹如晴天霹雳,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和绵绵的思念。此后,玉娘终日以泪洗面,悲不自胜,父母心疼女儿,想为她另择佳婿。但玉娘坚持不允,拒绝再婚,为沈佺独守空楼,在生离死别,切肤之痛中苦熬五年。1277年的元宵节来临,玉娘面对青灯,恍惚见沈公子出现,悲痛欲绝,受尽相思煎熬的玉娘,半月后终绝食而亡,才27岁的一代贞女、情女、才女香消玉殒……张玉娘父母为女儿矢志忠贞的感情所感动,征得沈家同意,将玉娘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之地。月余,与玉娘朝夕相处的侍女霜娥和紫娥不愿独活,亦悲痛逝去,还有玉娘生前蓄养的鹦鹉也悲鸣而逝。张家便把侍女和鹦鹉这“闺房三清”立作“鹦鹉冢”,陪葬在张、沈二墓左右。词家已逝,遗著长存,兰心蕙质,绝代芳华。张玉娘的遗著被题签集名为《兰雪集》,此题签的寓意是,兰即兰花,天下绝香;雪即白雪,洁白无瑕。“古人以节而自励者,多托于幽兰白雪而见志,因名之曰《兰雪集》。”《兰雪集》辑录张玉娘的诗117首,词16阕。细观《兰雪集》的古体诗,除却离骚楚辞外,几近囊括了它的所有体裁和表现形式,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绝、古风,靡不具焉。详读《兰雪集》的近体诗:有五言绝句10首,六言绝句5首,七言绝句38首;还有五言律诗12首,七言律诗21首,共有86首。张玉娘身在闺房,心系庶民,情怀家国,她将个人的爱情与时代的激流,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其吟诗填词,婉约、豪放词风兼具,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兰雪集》的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迥然相异。这里有缠绵缱绻,心心相印的爱情吟唱,这里有司犁躬耕,荷锄牵牛的劳动抒怀,这里有田歌小唱,村醪香浓的生活雅韵,这里有竹篱瓦舍,绿畴黛耜的风土插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写下“凯歌乐府”四首,《塞上曲》《王将军墓》《塞下曲》《从军行》等诗篇,慷慨激昂,悲壮豪迈,一扫闺中女子娇弱气质,洋溢着张玉娘爱国精神的铿锵之音。张玉娘身处南宋末期内忧外患之际,如松柏之贞的爱国之志,胜梁祝之美的爱情故事,承风骚之韵的诗词作品,受到元代以来至今,著名诗人学者的大力赞许,人称《兰雪集》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的第一词集,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家”。薪火相传,兰雪奇香,岁月留芳,余韵悠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在张玉娘的故乡,众多诗词爱好者便创立了松阳县兰雪诗社,定期出版刊物《兰雪吟苑》,还有小说、连环画等出版物问世。当下,多种艺术形式再现张玉娘故事,如影视剧《鹦鹉冢》、历史剧《张玉娘》、松阳高腔《张玉娘》等,其中越剧《张玉娘》更是晋京荣登国家大剧院演出。2023年11月,又成功举办了首届“兰雪杯”全国诗词大赛。披着千余年历史风尘的松阳县城一角,耸立着一座钢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四层艺术建筑,它就是近年新建的张玉娘诗文馆(中华女性诗词馆)。建筑的四周被玻璃围墙环抱着,墙的四周外侧,白色石材基座上,悄立着88块竖向白色石板,那上面镌刻着张玉娘的诗词,透发着一股浓浓的文脉之气。如今我们看到的展馆的展陈应该是2.0版了。除了张玉娘的诗词作品、生活用具、文房四宝、后世评骘,学人专著之外,如今又在国内首度开辟了“历代女性诗词展览”,选取了春秋至近现代26位女性作家的作品,透过精妙绝伦的文字,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折射出巾帼文采的风雅迷人。金风送爽的秋日下,站在展馆楼上,俯瞰着楼下的追思园,四周透明度渐变的玻璃围墙,漫地铺设的白色砂石,映衬着高大挺直的红色枫树,树下是鹦鹉冢和兰雪井的斑驳遗物,庄重肃穆。我想,此时长眠九泉之下的张玉娘偕沈佺榜眼,当闻悉今天这诗坛盛况时,她俩一定会击节赞赏,拍案叫绝,她俩也一定会携手共祝故土早日建成为“中华诗词之乡”……

  流风兮余韵——与山水共鸣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独山,松阳县的文化地标,站在百仞云峰上,背倚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蟾峰阁,眺望着从百千群山中逶迤而来的松阴溪,潺湲在独山脚下流淌,左拥古城,右抱新市,瞩目着溪流浩浩汤汤向绿色远方的东海奔涌而去。她忠实地履行着母亲河的职责,优雅闲适地亲吻着两岸的田畴沃野,浇灌滋润着数不清的田园村庄,碧水过处,呈现出一幅江南特有的水墨写意画:春,桃红茶绿,杏雨梨云;夏,荷藕满塘,桑榧盈野;秋,稻浪铺金,橙黄橘绿;冬,菇棚泛白,竹笋裹玉……文明如潮,浩荡弦歌。松阴溪,瓯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全长114公里,仿佛一条不甚规则的中轴线,流淌在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松古盆地,辐射流域面积2055平方公里。这是一条饱含耕读传统,充满生活智慧,洋溢文化底蕴的溪流,二千年的历史迭代更替,114公里的流程竟孕育布散着1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密度之高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称呼松阴溪为非遗之河似乎毫不为过。大凡人类文明都是依水而兴,而松阳的非遗项目也是遇水而盛,于溪流两岸波及延展到山村、田园。这一流千百年的碧水里,传承赓续着文明的根基,民族的命脉,心灵的寄托,勤劳勇敢智慧的先民们,享受着这氤氲在天地间的活态文化,直到这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依然是余音袅袅,续谱新曲……追逐潺潺的流水声,踏歌粼粼的碧波影。松阴溪畔,枝繁叶茂,芳草萋萋,清流中飘过历史深处折射出的非遗镜像,我们仿佛看到了:道教天师叶法善走来了,他肩挎背篓,额头汗水,裤脚水迹,辨识采撷着端午茶。美丽聪慧,花样年华的张玉娘走来了,身侧两位侍女相伴,在水边觅花戏蝶,吟诗诵词,一派莺声燕语。非遗镜像赓续不断,绵延当今,声誉日隆,映入眼帘:六百年代代传承,高亢嘹亮的松阳高腔穿云裂石;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道教仙乐《月宫调》余音绕梁;身着凤凰装的山哈歌手们,歌喉里飞出畲族叙事歌;竹溪锣鼓,五人行进的鼓镲锣钹声里,传递着婚丧喜庆的悲欢离合;美轮美奂的榫卯梁柱,匠心巧思的精雕细刻,黄家大院传统木雕手工技艺演绎着诗意和灵动;饱蘸自制彩墨的毛笔,在宣纸上畅游,在白墙上行走,勾勒点染出驱邪镇宅的豺虎画;小竹溪排祭,排列长龙的祭桌,五花八门的供品,摇曳跳跃的烛光,流香留芳的“烟火气”……四季轮回,飒飒天风唱和着那一溪乡愁的心曲;光阴流转,袅袅云气伴舞着那一溪非遗的弦歌;岁月更迭,飘飘雨雪点缀着那一溪村落的美学;时光飞逝,芸芸众生吮吸着那一溪田园的芬芳……

作者:方刚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4年4月11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