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寄情山水的元代松阳诗人周权和他的《此山集》(下) 十二 诗曰: 达士怀进修,良农念穮蓘。 服田斯有秋,为学则致远。 经调吾菑畲,躬行乃其本。 工善惟器利,汲深忌绠短。 勿愁仕路艰,稽古即推选。 玉树吾甚怜,金根人所赧。 诗成阿买写,亦足慰衰晚。 弓冶苟有传,门闾自辉烜。 慎勿轻寸阴,书绅尔其勉。 周权认为治学当志存高远,身体力行。这首五言古体《勉从子学》,寄希望侄子们珍惜时光勤勉博学,不畏艰辛学而优则仕。有趣的是,我们却未见他给自己儿子作过类似的劝学诗。 聪慧忠厚的周珂,性格颇似父亲,孝亲悌友、沉默寡言。学业上又深得父亲真传,也工于诗,据说颇具陶(渊明)韦(应物)风格,著有《草窗集》(又名《仲瑜集》)。凭借老爷子累积的人脉和自身才华,人到中年谋得一官半职。练鲁《元故徽州路紫阳书院仲瑜先生周氏行实》记载:“初,欧阳公玄与此山翁交厚,每举扬于公卿间。先生(周珂)出游见张公翥,深契重之,复言欧阳公玄、揭公曼硕。于是贤士大夫交荐先生,遂以行中书省辟授婺州路稼轩书院山长。莅官三载,调徽州路紫阳书院长。会元季江西寇乱,践踏饶、歙,先生弃官归乡里,屏迹壑间。” 张翥(1287~1368),字仲举,晋宁(今属山西临汾)人。以诗文知名,宦游扬州颇久,正是在此结识前来游学的周珂。至正初年(1341)被征召为国子助教,时陈旅为国子监丞,所居官舍相邻。次年秋,谒告南归,退居淮东。适逢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婺州东阳惠煇和尚,行脚到松阳,见到了周氏父子归隐山村的悠然自得,又有幸看到自己先师云寄和尚的墨宝,感慨良多,赋诗抒怀。序云:“此山周君,擅松阳润阿之胜,卜筑其间,隐然处士家也。一日,予过门,辱令子仲瑜山长先生,邀茶供罢,出所藏吾先师云寄翁题真墨,披谓至再,感慨久之,率赋四十字以记云。”诗曰:“不可居无竹,苍然有此山。源头来活水,屋底照清湾。花木帘栊外,楼台罨画间。先翁题墨在,停锡一盘桓。” 身为骚客的周权,极为推崇屈原、陶渊明等先贤诗哲,并深受他们的诗风影响,有《读骚》诗,且云“客怀寥落真无那,暮雨孤舟读楚骚(《端午》)”;有《读陶渊明传》诗,亦云“丛丛墙下菊,书暇亦锄耘(《卜隐次韵》)”。平素乐于与诗友交流,留下颇多酬赠诗。张复亨,字刚父,力学博闻。仕至泰州同知。与赵孟頫等七人皆以能诗,号“吴兴八俊”。一读周权《客中送张刚甫(父)北上,以莲菂、石榴临歧酌别》《次韵张刚父观物轩》《刚父惠诗,言前诗已刻轩中,次韵以谢》这几首诗,当知他们的交情有多深。除了巨匠诗篇,周权也爱收集身边诸家诗集。譬如同邑诗人潘好古、程渠南的诗集,还有《刘益洲诗卷》《罗济之诗卷》等等,这些可都有他的题卷诗。 其实,周权还有一大嗜好,那就是收藏古玩字画,反正也不差钱。在十里八乡还蛮有名气,时常有人慕名而来,送货上门。有个老道士挟带衡山图,大清早就登门求售,周权拒购也够婉转,“正嫌客舍如舟窄,挂壁恐渠冲破屋。急教童子卷还师,始觉眼前无突兀”。谁知这老道士也是个怪人,说:“买卖不成仁义在!贫道久仰先生大名,先生,可否赏脸赠诗一首?”于是,有了这首七言古体《庞眉黄冠,方外奇士也,携山水图求售,知余意不纳,必欲求诗》。正像喜种松柏、爱植莲菊,他也尤其爱收藏此类字画,且喜题诗。有《潘易斋写水墨梅》《题张子敬墨竹图》等7首题画诗,被收入清康熙《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在好与禅衲游的主人家里,惠煇和尚能见到先师的笔墨并不意外。 十三 诗曰: 昔贤尚名节,爱竹不在色。 虚心激清风,千载有同德。 冰霜岁云晏,此意久寥寂。 二仲招不来,苔深三径碧。 周权作有五言古体《次韵午溪植竹(六首)》,此乃其六。午溪,这位隐士又是何许人也? 午溪,本就是溪名,为瓯江支流宣平溪(港)上游之双溪的一条溪流,离周家不算远。《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二》记载:“双溪,在宣平县(明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丽水县析置,县治鲍村,今浙江武义柳城)南一里,其上流有二源,一出竹客岭,东流至县西栗山之南,谓之午溪;一出砻硿山,东南流至栗山之西,谓之申溪。二溪合流,曰双溪。” 陈镒,字伯铢,处州丽水人。少负诗名,不求仕进,出游江湖。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黄溍曾说他“生逢盛时而不苟于禄仕,徜徉里闬时出游江湖间,平生所学兼著于诗(黄溍《《午溪集序》)”。年长周珂三岁,周权挑他当女婿,是不是看中他与自己志同道合?也未可知。 陈镒后来建房于午溪之畔,取《诗经·淇奥》首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为所居之堂匾额名“绿猗”,又将自己诗集以“午溪”命名。《午溪集》(四库本)十卷,收录直接点名“竹”之诗有87首,足见他爱竹,爱到骨髓里。既然爱竹,自然也喜植竹,惹得老丈人也和诗道:“彼美潇洒侯,楚楚玉其色。好风适何来,播此清修德。我腹有琅玕,妙韵发冲寂。披襟起和之,秀句出寒碧(《次韵午溪植竹(六首)》其一)。”翁婿俩相得甚欢,跃然眼前。不过,至今我们已经觅不见《植竹》原诗,陈镒留存《次韵植竹》一首,有云“对此翛然忘俗虑,一杯拾叶煮云腴”,明显不同韵,然而此首也不见原诗,想必陈镒曾作数首《植竹》,只是未被选入《午溪集》而已。 陈镒受业于谁?说法不一。有人说他学于岳父周权。至正三年(1343)季春,时任应奉翰林文字、登仕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张翥撰《午溪集序》,说“丽水陈伯铢受学外舅此山周君衡之”,并论道:“余尝读此山诗,喜其深远简劲,有诗家高处。既又读午溪诗,大篇、短章何其声之似衡之也。伯铢年正强、才正裕,苟不绝于吟而会通所作焉,古不难到也。伯铢,余交厚,故论及此,且书于《午溪集》后。庶乎览者,谓所言何如也?”也有人说他学于张翥。孙炎《午溪集序》就说“伯铢与余实同出张先生之门,未相识也,及相识而白发种种”,不禁感慨道:“惜余幼不力学,长无所树立而空老矣,犹幸及见伯铢。伯铢有《午溪集》二卷,诗多类张先生云。” 孙炎,字伯融,号退庵,集庆句容(今属江苏镇江市辖)人。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下集庆路(治所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府,孙炎从征浙东。至正十九年(1359)十二月,以行省都事总制处州。正值此岁,人在丽水,相识陈镒,陈镒请他作序。 陈镒常与黄溍、张翥、张雨、高明、刘基、石抹宜孙等人往来唱和,也与老丈人的朋友圈多有交集。如刘益洲、陈和仲等,周权有《次韵谢刘益洲贺生孙》,陈镒有《和刘益洲训导见惠诗韵》;翁婿俩都有诗《次韵陈和仲》。与程渠南酬和诗更多,陈镒《次韵程渠南过访》,云:“结交幸忘年,俛首东野拜。何时寻旧盟,风雨连床话。” 十四 诗曰: 曾洒骊珠被短编,七襄欲报邈天孙。 空怀春草池塘梦,莫写梅花水月魂。 台阁文章端典雅,山林气质借清温。 床头萍绿多矜色,长价还从薛卞门。 周权也曾怀才抱艺,早有意于用世,奈何时运不济仕途失意,终其一生一介布衣,偏偏却在当时诗坛占有一席之地。个中缘由,或许正如后人所论,“是时文章耆宿,不过此数人,而数人无不酬答,似权亦声气干谒之流。然孟頫等并以儒雅风流照映一世,其宏奖后进,迥异于南宋末叶分朋标榜之私。故终元之世,士大夫无钩党之祸。权与诸人款契,盖文字之相知,固未可以依门傍户论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七》)”。 周权诗集初稿,当为延祐五年(1318)自选辑,也就是袁桷所说“束书来京师,以是编见贽”。袁序评论道:“意度简远,议论雄深,法苏黄(苏轼、黄庭坚)之准绳,达骚选(萧统《文选》、屈原《离骚》)之旨趣,历览名胜,长歌壮吟,亦皆写其平生胸中之耿郁。至于词笔,尤为雅健。读之亹亹忘味,诚有起予者,乃知山川英秀之气,何地无奇才。” 二稿,为袁序后增补的元统二年(1334)稿。欧阳玄阅后也是极口赞誉,亲自点评,且论道宋金时期的诗风,云:“宋之习近骫骳(骫骳,曲折委屈之义),金之习尚号呼,南北混一之初,犹或守其故习,今则皆自刮劘而不为矣。世道其日趋于盛矣乎!”周权为此致谢,作开头这首七律《谢欧阳学士》。 三稿,为陈旅精选之稿。到任杭州的陈旅曾说:“予官桥门(指太学)七年,凡四方文字当程校者,皆与寓目焉。尝疑山林间必犹有可观者未之见也,此诗盖余所谓未见者乎?因为选其最佳者,得若干首,题为《周此山先生集》云。”陈旅本是诗人,故而别择特精。之后,他又点评道:“此山诗,不但简淡和平,而语多奇隽,余为校选,故能深知之也。”欧阳玄再见陈旅的精选稿,喜言道:“又益倍神采焉。仆因致点校之助于其间。” 周权诗集初刻本,疑在杭州刊刻,时为元统三年(1335)。谢端《跋》中说自己在京寻诗稿无着,是因陈旅到杭任职随身带走了,而诗人周权又已离京。陈旅在杭州任上,周珂从扬州来访,让他带信给父亲,说到“诗板,杭人多有印者”。是年,欧阳玄回信周权,说“承新锓高吟集成,寄示善本”。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婺州浦江乌蜀山(今属浙江兰溪横溪)人。延祐六年(1319)为国子助教,旋升博士。泰定元年(1324)为太常博士。泰定三年(1326)出任江西儒学提举。后至元五年(1339)十二月,到余姚看望叶恒,见到周权诗集,“喜其体载深妥,音节凊迈”,见故友袁桷所作之序,甚是纳闷,心想当时自己也在朝上,“不知予何以不得遂识衡之,而与之极论诗道哉?”更何况“婺、栝攘地相连,马牛之风可及”,惭愧之余,只好题跋曰:“因识之卷末,寓神交之意。”至正元年(1341),起用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次年,病逝于任上。有《柳待制文集》。 叶恒,在余姚任上,重修姚北海堤以御海潮,功绩不少。后擢翰林国史编修官,迁国子助教,调淮安路盐城(今属安徽)县尹。 现存最早刻本名为《此山先生诗集》,十卷,收录周权诗468首、词34阕、赋4篇。附《此山堂题咏》一卷。卷前题“登仕郎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陈旅校选,翰林直学士中宪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欧阳玄批点”。每半页十一行,每行十九字。前有袁桷、欧阳玄、陈旅之序,后有谢端、揭傒斯跋。为至正五年(1345)刊刻(后称元至正本),已是周权身后事了。 十五 诗曰: 才名奕奕冠当今,投老林泉乐意深。 太华黄河曾识面,玉堂金马有知心。 寿杯未及希年贺,诗卷空添近日吟。 慨想音容尚如此,西风吹泪满衣襟。 至正三年(1343)九月,松阳惠洽乐安里,生于斯,长于斯,活跃在京师,游走诸大家之间的布衣诗人周权离开人世,享年六十九。是年十二月,安葬于里之后山。孝子周珂修建大墓,兴建祠堂,题额“永思”,同时置办祭田。这首《哭外舅此山先生》,是女婿、也是弟子陈镒所作。哀悼声中,其评价亦非纯纯的溢美之词。 至正五年(1345),陈镒好友丽水林彬祖(字彦文),登进士第,出任温州路永嘉县(县治今温州鹿城区)县丞。陈镒偕大舅子周珂找上门,请他为已故岳父撰写行状。作为欧阳玄门生的他熟闻周权“学行之懿”,是年十二月完成《元故此山周先生行述》交给周珂。 至正六年(1346),陈镒捎信给出使杭州的张翥,请他出手为先岳父撰写墓志铭。张翥《此山先生周君墓铭并序》尚言“镒学汲于君(周权),得君诗法,余雅善之”,仍不愿争“先生”名分,怪不得《元史·卷一百八十六》说他“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学者乐亲炙之”。张翥后来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潞国公。著有《蜕庵集》。 至正十七年(1357)秋,年近花甲的陈镒步入仕途,初授青田县主簿,有诗《丁酉八月十二夜武陵对月,是日省除青田主簿》。次年,调任松阳教授,有诗《丁酉秋浙省除青田主簿,戊戌三月再调松阳,感愧有作》。另有诗《松阳学舍读张修撰诗因用韵述怀(二首)》,可见对张先生确实仰止无穷。后弃官避乱。 这期间,石抹宜孙以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后升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掌管处州,在松阳南州建了战时粮库。周珂受命再度出山,负责管理粮库出入,以办事清廉公平为人称道。未几,辞职回家,从此不再为官。明洪武九年(1376)正月离世,寿七十五。两个儿子周(邦)坦、周(邦)墀皆先他而去。受孝孙周宗纶等所托,洪武三十一年(1398),练鲁撰《元故徽州路紫阳书院仲瑜先生周氏行实》。练鲁,字希鲁,号倥侗子,处州松阳人。因父亲在京为官,至正五年(1345)以宦籍考中进士,南归隐居。明洪武六年(1373),有诏征辟,不得已应征至杭州,著辞病诗,声调悲壮,佯狂而回,闭门谢客。著有《倥侗集》。 人生颇富传奇色彩的周权对家学家风的影响,无疑是巨大和深远的,这从他家后人大多好学、喜隐逸、工诗善文中可窥一斑。据民国《板桥周氏宗谱》记载,单提著有别集,除了长子周珂,还有从侄孙周邦均(叔父周子贵曾孙),曾任沔阳景陵县(今属湖北天门)典史,著有《中成诗集》;长曾孙周宗纶(周坦长子),曾任顺庆府(今属四川南充)通判,后以回乡祭祖而归居林下。著有《纳诚集》;二曾孙周宗绍(周坦次子),屡征辟以疾辞,后佐翰林学士王景修书于文澜阁,著有《和樵集》四十六卷;从曾孙周宗綵(胞弟周士梓曾孙),好书牍,敦行义。不求闻达,凿地种荷。著有《嘉莲诗集》。 十六 铭曰: ????周君,才具克张。 陈事大廷,明切激昂。 将官而辞,吾亲是思。 志之勿施,以达于诗。 英拔骏驰,晚趣商夷。 诗则显矣,奚迹之晦。 这是张翥为已故此山先生周君所撰的墓铭(节选),寥寥数言,勾勒出这位布衣诗人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的确,周权尽管名气不大,可他将毕生心血化成行行诗句,最终结晶成《此山集》,代代相传,尽显其不朽。 周权生前,故宋遗民舒岳祥、当时文章钜公赵孟頫、袁桷、欧阳玄、陈旅、谢端、揭傒斯、叶恒、柳贯等皆对其为人与诗作有过点赞;离世之后,张翥、林彬祖、陈镒、练鲁等人也各有赞誉。 明成祖朱棣下旨编撰的《永乐大典》,收录有周权诗作。例如,卷之二千八百十三即录有出自《周衡之此山集》诗3首。因大典大多散失,收录诗词数目不清。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有刊本《周此山先生诗集》四卷,收诗230余首。为时任河南布政司右参政顾福所复梓,有《跋周此山先生诗后》,云:“文、行,固非二事也。后世作史,乃以文章名家列之文苑,经艺专门列之儒林,是固岐而二之矣,抑亦二者之兼长,果难其人乎,我意周此山为人,其肥遯高尚之士。在前元,一时词林名公,若袁伯长、欧阳原功、陈众仲、谢敬德、揭曼硕,历评其诗,或言其雅健;或言其冲淡;或言其如子石之求诸己,陈提举直谓其有温柔敦厚之德,是则兼文与行而有者。呜呼!邵尧夫(名雍)有言‘删后更无诗’,岂真无诗哉?继风雅之遗音者,难乎其人也。巡按河南侍御沁水李公(李瀚,泽州沁水人)诵此山之音,喜其不激不随,实弸中而彪外者。盖尝屡与予言之,因命复梓,俾传播于世,与知言之士共之用,跋于后,不知以为如何?”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金华府兰溪人。举人。藏书万卷,著述颇丰。他与顾宪成(字叔时)论宋、元二代诗,曾有两次谈论周权及其作品。其一直言“周衡之不知名,其集殊有佳者”;其二则有褒贬,云:“周衡之竟不得其名,公别考或得之,当录以寄我。其诗五言古学陈陶,稍具肤响。歌行在集中独为合作,奇警飞逸,伸缩自由,乃近体局促卑陬,遂亡一章半简,可备采择者致足讶也(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一百十八·书牍十七首》)。” 明末,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四库本)录周权诗90首。 清初,陈焯《宋元诗会·卷七十八》收周权诗56首。邵远平《元史类编·卷三十六》有《周权传》。清康熙《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元诗》收录周权诗75首。 顾嗣立,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其《元诗选·初集·卷四十五》收录周权诗105首。称“衡之句法,实多可观。”其秀野草堂收藏《周此山诗集》四卷,校旧钞本。黄丕烈有《跋》。 鲍廷博、鲍士恭父子喜藏书、刻书。曾进献朝廷家藏善本六百余种,为天下献书之冠。又以校刻《知不足斋丛书》闻名士林。刻有《周此山先生诗集》四卷,鲍士恭《跋》称周权“吐属既高,笔亦骎骎入古”,说此诗集“兹从《永乐大典》中旧本照录,详加点校,庶使庐山不失真面”。 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入《此山诗集》十卷,录诗471首,源于鲍士恭家藏本。对于袁桷、欧阳玄、陈旅所作之序,认为“今观其诗,玄所称尤为知言矣”。 民国早期,柯劭忞《新元史·卷二百三十八·文苑下》有《周权传》。吴昌绶、陶湘《影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朱孝藏《彊村丛书》影刊元至正本第十卷词34阕,名曰《此山先生乐府》一卷。吴昌绶在元至正本书后有手书,云:“宣统己酉(1909)八月,授经京卿,以此本见示,因录《乐府》一卷。此山诗词俱绝佳,在元人中不可多得。” 1922年上海古书流通处(陈乃乾辑)《元四家集》、1926年张钧衡《择是居丛书·初集》影印元至正本。 1948年,《栝苍丛书》收录《周此山诗集》四卷。刘耀东《此山诗集跋》云“吾栝元代诗家,无出此山之右”,说明此诗集“据瑞安孙氏玉海楼藏明代旧钞四卷,与《四库提要》所著陈旅、袁桷、欧阳玄各序及揭傒斯跋俱全,诗后有欧阳原功评语凡四十余首,此钞盖完本也”。 1981年,中国书店重刊陶湘辑《此山先生乐府》一卷。唐圭璋《全金元词》(1979年)、杨镰《全元词》(2019年)亦录周权词34阕。 2011年,浙江大学图书馆出版《周此山先生诗集》,影印知不足斋本。2013年,杨镰《全元诗》录诗471首。 此外,《浙江通志》《栝苍汇纪》《处州府志》《松阳县志》等方志,以及家乘《板桥周氏宗谱》皆有周权传,并录有诗若干。 特别介绍,松阳本地藏书达人汤光新先生,致力于蒐集整理乡土文献,尤其推崇周权及其作品,认为“是我县在元代时期的诗坛奇葩”,前后编校出版《此山集》(2010年)《此山集全编》(2015年),令人敬佩。 作者:毛先法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4年10月31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