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
|
改革创新加油干 实干争先奋力跑 我县全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双赢路” 全县生产总值173.58亿元,增长7.6%,增速全市第二、全省第四;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63元,增长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2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2元,分别增长5.4%和8.3%…… 2024年度,面对发展承压深、增收压力大、破难任务重、底线挑战多等种种困难,我县逆势而上,取得了一系列现实可见、群众有感的工作成效,全力探索走好一条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双赢路”。 新年伊始,我县又明确目标,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缩小“三大差距”为实干方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坚强保障,蹄疾步稳推进“二次创业”,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田园松阳”的前进号角。 锚定生态工业筑牢县域发展基石 不锈钢管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主导产业,面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阵痛,松阳先后投入近千万元专项资金推动不锈钢管企业的数字化改造。2024年该产业实现总产值109.12亿元。 眼下,位于县经济开发区赤寿生态工业园区的上上德盛集团“未来工厂”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再过不久,这座包含智能生产区、智慧物流区、绿色制造区等众多内容的高端精密不锈钢管“未来工厂”将投产。在它的周边,宝丰特材、新创泰业等一批不锈钢管项目也已整装待发,共同打造出一个精品不锈钢示范园。据了解,截至目前,松阳全县共有拟建、在建不锈钢管项目20余个,总投资超60亿元。 而上上德盛集团“未来工厂”往南跃过松阴溪,用地面积415亩的浙江云中马智造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涤纶DTY丝建设项目也已开工,与不锈钢管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样,云中马也正通过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推动纺织产业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基于此的创新提升,该企业成功跻身浙商全国500强,还获得2024年第一批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等16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若说不锈钢管、皮革纺织等是我县传统产业的焕新,那智慧交通则是我们聚焦新兴产业的全力培育,短短三年时间,松阳县综合交通产业总产值就已达到75.11亿元,“五年百亿”的目标近在眼前。 浙江刑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AI视觉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松阳第一个电子芯片传感器项目。"在项目招引到落地过程中,松阳县委、县政府用心推行领办、盯办、代办的保姆式服务,我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热情。”该企业负责人黄欢表示,落地松阳是他从事智慧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 除了荆虹科技之外,新石器、城光联链、于万智驾、大乐致行等近160家相关企业也相继落地松阳,共同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且极具智慧交通产业特色的生态发展体系,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新基建、低空经济等核心领域交织融合,形成了“引来一个、做强一企、带动一批、聚成集群”的连带效应。 在此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则不遗余力的出政策、搭平台、强服务。通过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为不锈钢管行业量身定制能耗、环保、安全生产、运维管理四大应用场景;争创浙江省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试点县、浙江省现代化交通产业集群试点、浙江省交通强国项目试点等省级试点等促进智慧交通产业的集聚发展;出台《松阳县加快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松阳县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松阳县工业用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意见》等系列惠企政策,全力为生态工业健康发展做优环境。 紧盯富农增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茶产业是我县农业产业的支柱,全县有近十万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近年来,我县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通过生态种植、加工转型、主体培育、市场拓展、品牌提升、促进产业融合等举措,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度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45.3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茶叶+文旅”等模式的挖掘,以及茶叶主题共富工坊等平台的搭建,主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成效愈发明显。象溪镇靖居包村就有一家松阳银猴茶叶共富工坊,每年茶叶采摘期都格外热闹,而为了挖掘茶产业特色优势,该工坊还与县城明清老街内的“水韵畲乡”共富工坊形成联动,打造茶叶“村里产、镇里囤、县里销”的供销模式,健全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的茶产业完整链条。工坊自2023年10月份营业以来,线上、线下累计收入580多万元,撬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加15%,预计未来三年将逐年提速递增。 在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县又围绕打造全国食用菌产业强县的目标,做大做强“松阳鲜菇”产业。2024年全县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7392万袋,预计总产值4.2亿元,培育菇农2500余户,带动2.5万人就业增收。菇农何伟华一家就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 “连续种了五年香菇了,收益都很稳定。”何伟华介绍,他夫妻俩在望松街道种了4万袋香菇,效益好的年份每袋菌棒净利润能有近6元,每天把采摘的香菇往叶村乡那边的交易市场一放,就是正儿八经的的现金进账。 为了方便菇农们销售,我县还以“村企共建”的模式做大香菇市场,投资6000万元建设全县食用菌冷链物流中心,目前一期项目——集中式冷库已完成投入使用。据了解,该项目由县强村公司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招租,实行合作分红模式,联结带动21个村投资入股,预计入股村每年可获得收益分红共计231万元,同步可服务全县约2000多户菇农的日常销售。 与此同时,稳固飞地投资、深挖光伏潜能、发展物业经济、做好村级“集体建”等举措在松阳县同步实施,有效的挖掘县、乡、村的闲置资源,为集体增收广开渠道;大力推广的“水稻+”种养模式、中草药种植、中蜂养殖等多元化产业,让山区群众也能因地制宜实现家门口就业;深化开展的共富工坊“六进”行动,则为群众增收加油助力,112家已建的成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电商直播式、定向招工式、来料加工式、农旅融合式等六大类“共富工坊”,吸纳就业人数3300余人,带动各类培训人数5000余人,人均月增收2600余元,且全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520余万元。 提升公共服务全力缩小城乡差距 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县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力促进城乡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天上午十点多,枫坪乡黄埠坞村的助餐配送餐中心就传来阵阵饭菜香,工作人员打包好饭菜,分别奔赴当地以及临近的玉岩镇、安民乡、大东坝镇等处,为有需求的老人送餐;老人们则每月只需支付180元,就可拿到一荤两素搭配的中餐以及晚餐。 “我们正在实现以县级配送站为核心,乡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级照料中心为服务网点的全县域助餐的服务模式。”县民政局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鲍关根介绍,目前供配送餐服务已经覆盖松阳县的19个乡镇(街道),15辆流动餐车为182个助餐点日均送餐2000余人次。 而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牵引,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是松阳全力缩小城乡差距的主抓手。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实现城乡品质提升”为主题的“三治一提升”行动,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位于望松街道西河村的一处房屋内住着4户不同的人家,他们各自的居室是一室一厅的套房,室外则有宽敞的洗衣间、厨房以及休憩区。据了解,这里原本是村内一处闲置的村集体房屋,居住在此的都是一些低收入农户,他们因为参与县里的“三治一提升”工作,拆出旧房后没有意愿再盖新房子,于是,望松街道就创新推出“宅基地换养老”模式,即村民将宅基地交给村集体,村集体提供养老服务,有效的解决这些人群的后顾之忧。而这样的创新举措,已经逐步在县域内的各乡镇逐步推开。 围绕教育、医疗、交通等城乡差距明显的领域,我县还聚焦“山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办学试点,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聚焦“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持续完善“县域共享中心+中医智能医联体+流动医院+移动药箱+智慧自助卫生室”的山区特色医疗服务模式,全力打造“亲松就医”品牌;针对“农村交通物流覆盖不足”问题,进一步深化“客货邮融合+”模式,使偏远山区村民收发货物缩短至1天,降低配送费用60%以上,不出村即可享受“一站式”综合服务,真正实现山区群众“有想”变成“有享”。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紧扣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和市委“一个历史使命、三大战略任务”总要求,在“改革创新加油干、实干争先奋力跑”中,全力交出“二次创业”、建设现代化“田园松阳”的高分答卷。 作者:叶承慧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5年3月6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