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小隐隐于后畬

小隐隐于后畬

  竹源乡后畬村,村名平淡无奇,然在松阳却有两个自然村与它撞名,一个是大东坝镇并入燕田行政村的小后畬村,一个是三都乡并入里庄村的后畬自然村。畬与畲有一笔之差,畬作为动词时与畲同音,意为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作为名词时意为火耕地。后将从事开荒种地、畬耕、烧畬、刀耕火种游耕经济形式生活方式的农民才被命名为畬民。

  后畬村以叶姓为主。叶文豹是元代时县城耐性桥人,其看中了大凤岩七宝尖山对面山清水秀、土厚地肥的水土,从此与夫人潘氏卜居于此。明朝正德年间后,竹源乡黄庄上村的王正己也落户于此,其祖父不久前从县城陈巷卜居在黄庄上庄。现在全村278户,732人,九成以上为叶姓,清末的时候王姓尚有十余户,现在只余两户。

  有村民说,在叶氏入住后畬之前,应该还有徐姓、毛姓,问其原因,说村脚上游有坑名曰“徐坑”,有田名曰“徐处后田”,徐坑下游至古树群前有一段叫“毛蛇(斜)”可为证也,且说在黄庄上村的王氏进入村庄之前也曾有王氏入住,后村处原先就叫“王家”。不过此为一家之言,暂且听之。叶氏宗谱中确有土名与村民的说法相吻合,如徐坑垄头、徐田岗。

  后畬村大而集中,从上空看,村口古树群列于东,村庄坐落于西侧名曰“三角坪儿”及“处后山”的山腰,村民住宅分布于海拔380米到470米之间,因地势的原因,村中建筑单体规模不大,建筑层列在不同的水平,后屋高于前屋,更后则更高。

  村分上下村,鸡犬鸣吠皆可相闻,晨昏炊烟皆可共睹,以上坪头岗为界,下端为祠堂,祠堂前临山坞水涧,建于清乾隆三十年的唐葛周殿跻身于上村,夫人殿、后城社等社殿皆罗列在水口的古木群下。从建筑年龄看,唐葛周殿和叶氏宗祠相岁上下,《祠堂志》中提及:“乾隆年间管事众等谓宗祠乃一村之风景,宜有以壮其观,不惜工资自山腰垒石而上,与原基相并约有二丈,改建门阈,比旧制放出丈余,且更加高耸”之说,其为扩建之佐证。两百余年前就建有书院,后倒塌,1950年在其下墈建了小学,现为文化礼堂。

  1844年,59岁的横樟岁贡生包日生应邀来到后畬,后写下七百余字《村庄图志》:后畬在十八都之内管,周围皆高峰峻岭,不通河港,其地未见平旷,而屋舍鳞比,人丁蜂聚者何歟?盖峰高而秀爽可挹,岭峻而往来可达,河港不通而清流常注,倚山无陨石之惧,面山有眼界之宽,隔绝大溪无涸辙之困,居其中者,耕田种山修然自得,吟风啸月畅然怡情,苟以城市之烦嚣比之,直不啻仙凡之分矣……

  村中建筑多为夯土黛瓦,屋脊或呈一字,或呈口字,或为“H”型,山墙多为“人”字,三间搭两厢小天井是最常见的建筑,马头墙有五岳朝山式,贡元宅的马头墙则为小弧形,像戴了四顶小圆帽。

  村民说,上坪头岗一个湾一根岗,就像一条巨蛇,拾级而下,在贡元宅之侧停顿。贡元宅作为“又见炊烟”民宿于2021年营业,房主指着台阶尽头的两个小洞说:这是蛇的两只眼睛,他认为后畬村名的由来与这个地形像蛇有关。而百余年前的包先生也曾同有一问,“特是后畬之名不知何取,或曰畬之音类于社,古者二十五家皆立社,畬即社字之讹者歟。或曰畬之义同卸,山势偏侧卸落,故谓之卸,畬即卸之意耶?!”

  后畬村流淌着一条又一条清澈的水坑。后畬的坑水为小港支流赤圩坑源头,水从村南流出,由交下儿、岗坌儿两条小支流汇成一股,流经叶氏祠堂前一段被别称为徐坑,流经水口大马塘前又别称为毛蛇(毛斜),上村三角坪儿与处后山之间又有一小支流名坑头儿。此处“儿”音为“尼”,松阳方言中对相对较小的东西都冠之于“儿”。除了水坑多,村中也有不少

  井,上下村至今各有三口,最出名的在贡元宅门前墈下,横樟包先生特别指出“村脚有一泉水自石穴罅流出,清而甘,涝不为太多,旱亦不为太减,村人共饮之,多敏慧过人,且酿酒甚美,味与他处不同,此尤其特胜者也。”

  后畬村被一棵又一棵高大的树掩藏着。森森古树中,有年逾670年的红豆杉以及500以上高龄的小叶青冈、钩栗、苦槠,全村共有117棵古树,平均树龄187年。住在上村的叶贵海很熟悉这片古树,熟悉到只知树的昵称,红豆杉,他称之为“赤水树”,一棵细胳膊细腿的油树,因树太高无人能爬上去,柿子又小,只有猴子能采摘,所以被称之为“猴狲树”,他曾亲眼看见“猴狲”。他指着一棵遍布绿苔的树说,这棵树大名叫“榔树”,村民叫它“丐儿棒”,那时村中多乞丐,年年都有人到村外去讨饭,当时在上村能看到最高的就是这种树,村的老人就说上村就坏在这棵树上。后来那棵树被风吹倒,好巧不巧,上村也没再出乞丐。叶贵明说,有个太公是做“树客”的,他带回很多树苗种在水口。

  村中的树木,除了是自己栽种的,其它不论大小皆不允许砍伐,这在族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并言明“如有私自砍伐者面议重罚”。因村前屋后的树木保存完好,使得居于后畬,晨昏之间能闻鹊噪鸟啼,冬夏之际能见雪霏云聚,且新枝古干四时颜色不尽同。村中有十七棵苦槠,其中一棵苦槠长在村道边,主干横着,枝丫保持着向上的姿势,四五年前,当它挂了最多一次果后,然后将生命的钟摆停摆在那一年。这棵苦槠树枯却不倒,在不经意间成为“网红树”,引不少游人来此打卡并寻古访幽,并引起当地检察院的关注,督促依法履行古树保护职责,并对古树进行“一树一策”科学保育与复壮。

  后畬村被一岗又一岗的山掩藏着。它不临溪临港,不是交通枢纽,甚至不在官道边,难有行人商贾经过它。在1997年开通公路之前,只有几条瘦小的山路通向周边村落,一条通赤圩,一条通大岭头,还有一条通向县城,村庄与村庄之间大多以五里计,往县城有三十里,则由六个五里构成,每个节点之间都有一个供于途中歇脚的亭,由村而外,分别有冷水亭、白壳亭、创古基(此处有大殿,殿侧有歇脚处)、乌儿亭、八角亭。之前村民向县城集市出售的主要是毛竹、毛笋、杉树等特产,然后从集市上带回生活、生产用品。村庄虽大,以前却无一间店铺,村民所需都要向外采购,雨雪天气出行更是艰难。或许这条通村的公路修得过早,当时还没有挖机从旁协助,使得有些地段比较逼仄。现在村民最大的出产是茶叶,大多依靠电动车出入,村庄也有了一家代销店。

  昔日的闭塞成就了后畬村的“秘境”。曾任雀巢公司的高管张世铭是归朴生活运动倡导者,在考察过松阳的70余个古村落后于2020年年底定居在后畬,他在村子里租地赁屋,晴时种瓜点豆,雨天读书会友,当起新时代的“城市农夫”。

  后畬村民始终保持淳朴。贡元宅匾的主人是同治年间恩贡生叶成章,其曾在石仓一带设帐授课,有学生千余人,入泮者不下百人。其父叶开长是14号民居的建造者,他曾穷困潦倒,与兄叶开聚经营了十余年炼铁生意后颇得微资,兄弟俩置肥田、建大厦、修建冷水亭一带山道,援例入太学,在饥荒之年各济贫九日,开长独立建太阴宫,并不惜重金建造书院,设立学租,延师授课,1826年就有先生馆于室。开聚所建为24号民居,两宅院门皆三柱五檩披檐,檐下施有雀替牛腿,门前门后皆有供行人遮风挡雨的空间,既豪又暖心。

  叶氏一族中立有“本族人家以及店面如有设场聚赌并在村赌钱者,一经查出罚钱拾千,充作公用,违者革出。”之规,光绪年间专门立有“禁赌条约”,直至现在,行走在村里,从未见人打牌打麻将。村民皆好客,宅中上间的桌子上大多有茶叶、维磷补脑汁和白糖,来了生人,也能轻易讨得一杯茶。

  村北三里许的大凤岩是明代银矿洞遗址,有大小洞口八个,咸丰年间兵燹期间,贡元叶成章和数百村民及客商秉烛携粮躲在此洞,因避难而窥见此胜境一面。此为后畬可留待他人寻秘之另一面。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5年5月1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