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
|
古今交响:城市脉动中的“融”与“育” 地处浙江西南的松阳县,有着1800多年历史,这里不仅分布着7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还有浙江省最长的县城老街。总长1.9公里的松阳老街,蜿蜒纵深,被誉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走进松阳老街,“叮当叮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铁匠吴忠亮正拿着铁锤敲打铁器。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忠亮与这门手艺已相伴四十余载。从14岁跟随父亲在老街铁铺学艺开始,他的打铁声便与老街的兴衰变迁交织在一起,成为活态传承的最佳见证。“只有在老街,我还能一展身手。老街有我们这些手艺人,就有那份独特的烟火气。”吴忠亮平淡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吴忠亮打铁铺边上的清代建筑里,由北京一家文化企业投资的9号咖啡馆正飘散着醇香。虽然被赋予了新功能,但这幢房屋的主体结构没有丝毫改变。亦古亦今的独特风格,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以及北上广等城市的游客前来打卡,平均一天能卖出400多杯咖啡饮品。“松阳老街保留着大量的建筑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传统手工业态,能让人们记住乡愁。”9号咖啡馆负责人张茵坦言,创业之初,他们一眼就相中了老街的市井生活。几年间,咖啡馆办得蒸蒸日上,也是因为他们和这些传承工艺的坚守者一道,传递古城的文化脉络和人文温度。 从2012年开始,松阳老街经历了6期修复,大到一幢古建、一间古铺,小到一垛夯土墙、一根柱子,每一处遗存修旧如旧、活化保护。十多年来,老街修复建筑面积超过了1万平方米,修缮民居达到了100多幢。“我们不仅保护街区风貌,还鼓励非遗名录里的传统业态到老街经营,按照每年每户8000元至16000元给予补助。通过业态植入,既让原住民有了收入,又让非遗文化得以延续,可谓一举两得。”县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说。 老城重焕生机的同时,还打造了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其中强调的就是融合。元朴民宿外的“米盒”,是个不到10平米的艺术空间,月月都有新展,而且免费向公众开放。策展人是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项军,两年前他被老街的市井烟火吸引,萌生了在这里“种文化”的想法。“我们想用‘米盒’打开上海松阳两地艺术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为全国各地的游客呈现乡村与城市、与世界的反差系创意。”项军表示。 在艺术家们布展时,周边的街坊会饶有兴致地前来,指着玻璃橱窗里未曾见过的艺术作品,兴致勃勃地围观。“有些能看懂,有些看不懂。但没关系,慢慢看,是不是也是一种欣赏呢?”60多岁的原住民蔡淑贞是“米盒”的忠实粉丝,每期艺术展她都会来“打卡”。在她的印象里,过去老街更像是一条匆匆路过的走廊,两侧院落的开放度并不高。而现在,街头巷尾处处都是主客共享的公共空间,年轻人扎根创业,“居然有这么多新奇的体验,老街不老,我们也越活越年轻。”蔡淑贞说。 眼下,我县已启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以松阳老街为核心,向外延伸扩展,致力于打造69.69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松阳正以打造‘古今交融’典范县城为目标,奋力推进县域现代化建设。文化的力量在这里既成为维系历史血脉的精神纽带,又化作激发当代活力的创意源泉。”县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说。 作者:周敏岚 毛江东 何如冰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叶洋灵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5年8月21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