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
|
|
从传统鱼塘到工厂化养殖 安民乡探索现代化渔业新路径 走进安民乡苏马坪村,村口的石斑鱼养殖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46个大型圆形养殖桶整齐排布,工人们正抓紧安装供氧、供暖管道和智能控制设备。10月底,这里将迎来首批鱼苗,也标志着安民乡的水产养殖业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迈入“科技当家”的集约化、工业化生产新阶段。 安民乡溪流密布,水质清冽,发展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前,传统的露天鱼塘养殖,病害多、成活率低,农户往往“靠经验、赌运气”,效益始终难以突破。2022年,当地开始探索清水鱼养殖,一期30亩的项目采用了开放式流水模式,虽较传统方式有所进步,但瓶颈依然明显。“露天环境无法控温,高温酷热或严寒天气鱼苗生长缓慢,经常是市场需求最旺的时候,我们的鱼却还没长大,错失良机,效益自然高不起来。”基地负责人泮献勇道出了曾经的无奈。 眼前的二期项目,则彻底打破了过去的困境。这里采用了一套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如同一个为鱼苗定制的“恒温智能公寓”,能够精准调控水体的温度、溶氧、pH值等关键指标,为石斑鱼创造一个四季如春的最佳生长环境。 “通过恒温设备加温,鱼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长。更重要的是,养殖密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每立方米水体可以养殖100多斤石斑鱼,产量是一期的12倍!”泮献勇介绍。 不仅如此,养殖尾水还能循环使用,实现绿色生态化养殖。池水经过物理过滤、微生物净化等几道程序,最后进入尾水处理池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固体直接用作饲料,液体经过增氧、杀菌等处理后,重新流回养殖池循环利用。“一出一进,循环下来,养殖尾水回收率达到90%。”泮献勇说。 溪流性鱼类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广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基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申报了农业“双强”项目,并成功与浙江海洋大学建立起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技术人员每月会来基地对幼苗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测,帮助农户解决养殖难题。 但安民乡的探索并未止步于养殖环节的升级。近年来,该乡以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项目建设为契机,对石斑鱼基地及周边水域进行了整治提升。“通过做优生态,一方面带动文旅共融,另一方面促进水产品销售。”安民乡人大主席邱土基说。如今,沿着清澈的溪流,生态垂钓平台、渔文化体验区、特色民宿和餐饮配套正在规划建设,让游客不仅能品尝到鲜美的清水鱼,更能亲身感受现代化的养殖场景,体验独特的渔趣文化。 作者:周敏岚 毛江东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叶洋灵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5年10月16日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