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
|
各自闯出一片天的“牛”夫妻 来源: 松阳新闻网 作者: 陈剑 编辑: 吴胜 2014-12-11 就这顿饭,花了叶伟严八百块钱,因为没进过高档餐厅,他把35元一只的虾看成35元一盘,“慷慨”地点了一大盘。这笔钱花得他心疼不已:“现在让我拿10万都比当时掏100元容易。”但也正是这顿饭奠定了他日后成功的基础。 就这样,他和一个老乡合伙从北京老板那儿接手了3个柜台,双方约定:租金先赊着,以半个月为限交齐。只有这样,口袋里仅有的八千元钱才可以拿去进货。但他心里明白,这点钱进货是不够的,于是他很有预见性地带上了自己及妻子的身份证和结婚证。 在批发鞋子的崇文门鞋城,他在一个福建商户那进了些货后,钱果然不够了。他只能试探性地对老板说:“我钱不够,把身份证和结婚证压你这吧,你把货先给我,我卖了后马上还你钱。”老板看了看他的表情和进的货物,信了他。于是货被拉回来了。第一天,就卖了流水几千元,利润八九百。 第二天,崇文门鞋城的福建商户门还没开,叶伟严就早早在门口等候了,他是来还昨天欠的货款的。福建老板很是惊讶:“小伙子,我信你了,所有的货你随便拉!” 拉着满满一三轮车的鞋子行驶在北京的街头,叶伟严很是兴奋,他对身后的妻子说:“老婆,你现在坐三轮车,以后我会让你坐上奔驰的!有信心吗?”“有!”妻子响亮而坚定地回应穿越北京湛蓝的晴空。 果然,1997年,叶伟严就买了辆松花江牌面的,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他还置办了当时并不普遍的大哥大和BP机。 在夫妻俩的苦心经营下,鞋店的生意日益兴隆,每日赚上万把块钱根本不是问题。郑州的亲戚闻讯来北京投靠他们,夫妻俩热情地帮着租摊位、上货、卖货,使得他们都在京城立住脚。 1998年东大桥大棚市场面临拆迁,拆迁前这里上演了“最后的疯狂”。各个商家开始甩尾货,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市场异常火爆。而叶伟严他们的鞋店根本没有需要甩的尾货,而是趁此良机每日大量进货、卖货。 “看着每天进的一大堆鞋盒就这么神奇地少下去,然后第二天又进一大堆进来,那种感觉实在太好了!”洪爱伟说起当时的情景仍兴奋不已,“当时,我们连钱都来不及收……” 在东大桥大棚市场拆迁之前,他们就物色好了边上白云市场的摊位,买下3个,又租了几个,最后竟然不知不觉扩张到十几个。当时的生意同样很火,有很多体育明星和影视明星都来他们这买过鞋。按当时的销售量,一年赚五十万是很轻松的事。 2001年,白云市场被拆。他们把店铺搬到了西单华威大厦。由于西单是北京著名的购物中心,客流量大,营业时间长,每天晚上要经营到9点多才能下班,洪爱伟觉得这样守店牺牲了自己的休闲时间,有些不甘心。 此时,叶伟严又瞄准了商机,在华威大厦里先收购了几个摊位,然后转手一卖,从中每个能赚取三五千元的差价。 2002年,他不再满足于转卖摊位的小打小闹,租下了西单明珠大厦里的十几个店铺,相互打通,做商城的统一经营。他办起了公司——北京新时代商贸有限公司。 这一期间,听说朋友有新的生意门路,他又跑到广东做了半年外贸服装加工。但由于遭遇“非典”,铩羽而归。 2004年,叶伟严和几个朋友以股份制的形式创办了北京阳光华威服装市场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他又成立了北京阳光七彩商贸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而洪爱伟经过几年的拼搏,也闯出了一个崭新的市场。 某年过年,她穿着花了2800元买的皮草回家,却发现一样的衣服,朋友只花了1400元,她顿时觉察到其中惊人的利润。于是,回到北京,她就在动物园市场租下店铺,打算做皮草批发。 由于对市场还不了解,无法接触到厂家,她先去大红门服装市场拿了一批货。等到物流送货的工人来了,她便问人家这批货是从哪里来的。工人告诉他是上海方向来的,她心里就明白了。 之后,她就去上海、嘉兴等地找工厂,直接从厂家进货,这样利润空间更大了。如今,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加工厂和品牌。
相关新闻 |